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内涵界定、评价指标体系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例,构建了涵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统、环境承载系统、资源承载系统三大领域的指标体系,对黄河流域河南段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南段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为明显,郑州最高,濮阳最低;资源承载情况差别不大,最高为洛阳,最低为新乡;环境承载综合指数差别不大,最高为安阳,最低为济源;各地市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显著,以中部郑州和洛阳为龙头、北部发展水平较低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河南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2007年河南入境旅游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对河南地市间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特征及时序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继而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绝对集中度指数探讨河南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极化程度及空间指向.研究表明,河南入境旅游虽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地市间的绝对差异呈持续增大的态势,而相对差异不断减小;入境旅游向热点旅游地集聚的态势较为显著,郑州、洛阳、焦作等地成为入境旅游经济的增长极.最后,对影响河南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实现入境旅游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州-洛阳地区史前连续文化聚落的 K-means聚类挖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和GIS组件SuperMap Objects,开发了基于连续文化序列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运用该系统对郑州—洛阳地区史前3个连续文化时期的聚落进行数据挖掘,提取聚落遗址群的聚类规则。通过对聚类规则的分析可知,在仰韶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时期,那些靠近聚落群中心且面积较大的高等级聚落,在位置和交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具备中心聚落的特点,成为中心聚落的潜力大,有发展成为王都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郑州发展贸易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前景,指出郑州发展贸易的三层次区域市场体系;立足郑州,面向河南的零售市场体系;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批发市场体系;面向世界的国际贸易市场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速贸易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关联视角研究郑洛都市圈城市间经济联系及其网络结构演变特征。选取2011年、2015年和2019年3个时间截面,以郑洛都市圈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用技术关联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空间网络结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2011—2019年,郑洛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仍较低,空间结构由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型演变为多节点的“六边形”网络结构;网络密度逐步增强,郑州、洛阳始终处于网络中心和枢纽地位,济源、三门峡、开封处于网络边缘地位;网络凝聚力显著增强,形成南—北向带状分布的3个子群。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高新区评价研究进行了梳理,在借鉴国家科委颁布的高新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从综合能力方面考虑,建立了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AHP、熵值法确定国家高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发现北、上、广排名居于全国前三甲;再使用系统聚类方法对高新区目前现状进行分析并将全国高新区大致可分为极高、较高、一般、较差和极差五个层次;最后得出国家级高新区发展不均衡,存在极大的时空差距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速冻食品在郑州发端。十几年的时间,以“三全”“思念”为代表的郑州速冻食品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2003年1月,两家企业同时被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九部委评定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郑州速冻食品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创造了“河南名牌”,而且推进了河南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河南农村集贸市场类型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空间结构分析,空间组织研究的需要,从河南实际出发,综合各地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状况的诸项要素,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农村集贸市场类型区进行了划分,并对各种类型区的特征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新技术区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张伟  顾朝林  陈田  邱友良 《地理研究》1998,17(3):233-241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高技术园区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通过建立的中国高技术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989年~1994年(历年)进行了发展现状与增长评价,同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30个省、市、区科技发展综合实力和52个高新区发展条件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认为:北京、上海、沈阳等7个高新区是今后中国高新技术区发展扶持的重点区;天津、吉林、西安、郑州可视国家经济实力给予适当支持;建议将包头、珠海、保定等15个国家级高新区降为省级高新技术区开发。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高新区已经成为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199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高新区凭借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政策的支持,软硬环境进一步优化,迅速集聚起各类要素资源,增长极作用明显,但也存在自主创新机制不完善,研究开发能力较弱,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本文从经济实力、经营绩效、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能力以及生态效率等5个方面选取29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8个国家级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张江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南京高新区和无锡高新区次之,杭州高新区和苏州高新区居中,宁波高新区和常州高新区较弱,泰州高新区最弱。并基于此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广西百色市县域经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德艺  曾令锋  黎忠 《热带地理》2007,27(3):254-258
通过对广西百色市各县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实证研究,选取16个典型同时具地方代表性的区划指标,建立县域经济区划指标体系;运用SPSS13.0软件提取4个主成分并计算其得分,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对百色市进行经济区划分,划分出3类县域经济区,进而得出百色市县域经济区划方案,以此为依据,确定百色市3类县域经济区分类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利用QAP方法探究中国“互联网+”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呈现显著网络特征,可划分为“净溢出”“经纪人”“主受益”以及“双向溢出”四大类型板块,并且板块内部具有较明显的“等级”属性。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市场发展、对外开放对“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对“互联网+”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抑制作用,随着地理距离的不断增大,“互联网+”的知识溢出和流动效应逐步衰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空间结构分异的进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夏海斌  王铮 《地理研究》2012,31(12):2123-2138
在明确决定中国空间分异的三次本性的地理要素的基础上, 以进化经济地理学的观点 进一步分析三次本性在区域发展与演化的作用, 发现第一本性地理要素决定了中国农业的空 间锁定——即秦岭-淮河线和长城一线;随着第二本性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不断提高, 原有 的锁定被打破, 中心城市锁定了基本空间格局, 区域出现了中心腹地结构;第三本性促进区 域发生结构变异, 枢纽网络结构被创生出来, 结构发生了突变。另外三次本性在空间上存在 着路径依赖的关系, 第二本性往往最初受到第一本性的推动, 而第三本性往往最初受到第一 本性和第二本性的推动。从宏观上而言, 中国在三次产业进化过程中, 胡焕庸线并没有被打 破, 成为中国区域发展基本的锁定。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产业的集聚与演化——基于开发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有序转移,对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及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开发区为研究视角,从时空两个维度刻画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特征及空间集聚状态,重点剖析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于全国而言优势显著,但下游、中游和上游地区开发区的产业能级存在梯度差异;开发区产业布局主要依托“城市群-中心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呈“小集聚、大分散”的格局,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集聚在资本雄厚、矿产资源丰富或沿海沿江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已形成规模不等的集聚连绵区。从演变特征看,开发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度与其设立时间正向相关,且存在上中下游间的差异性,下游地区的开发区产业结构更加高级化;同时,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最后,本文初步构建了一个基于开发区的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有序转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未来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建设应重点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通过开发区产业分阶段的集群化发展模式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应以各类开发区为载体,推进关联地区产业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在利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三轴图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力和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基础上,从相关性和贡献度两个层次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首先,1985—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经济承载力整体呈现倒"U"型变化,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呈现"J"型结构。其中,1985—2003年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占据首位,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加强,经济承载力稳步提升;2003—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回升,产业结构水平下滑,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其次,辽宁14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经济承载力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贡献度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城市经济承载力有直接且明显的贡献作用,其中第三产业贡献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云南省滇中7个市、地区的工业结构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滇中分为4类地区,第一类地区为昆明市;第二类地区为曲靖市、红河州;第三类地区为玉溪市、楚雄州和大理市;第四类地区为丽江市。分析结果与云南省滇中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宁夏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升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能力。以1978-200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宁夏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宁夏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依然低下;(2)宁夏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3)宁夏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形成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型、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型和产业结构偏离为负,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型三种类型;(4)产业结构变迁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较大。研究指出,在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以及在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建立产业协调与分工合作机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布局开发,形成区域性“群落型”经济优势,成为新时期宁夏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和空间策略。文章在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特点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开发模式,并基于企业视角分析了该开发区的优劣势。结果发现:1)园区是采取“项目建设+土地抵偿”的形式进行开发的典型项目,以符合东道国国情与需要为发展定位,主要通过土地增值、为跨国企业提供厂地的方式获取收益;2)园区发展优势表现在:受到双边政府的大力支持,税收优惠力度大,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发展劣势表现在:产业链体系不完整、企业境外融资难度大、企业在当地的根植性弱、企业间凝聚力不足、劳动力资源匮乏、劳动技能与效率尚待提高、投资汇回利润存在一定风险、市场开发尚且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区位选择与产业布局、本地嵌入机制、经济地理影响等方面,并探讨了本案例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政策启示,即,加强政府间磋商、契合东道国发展需要,加强对本地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是保障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顺利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两规”新旧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两规”衔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两规”新用地分类体系的先后发布给“两规”衔接带来了契机。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规”新、旧用地分类体系的相互关系,将“两规”用地分类体系的关系演变划分为1997年以前相互独立发展、1997-2006年相互冲突和2006年以来相互衔接3个时期。“两规”旧用地分类体系的比较表明两者在分类重点、分类体系构成、建设用地分类方法和空间范围4个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最明显。“土规”新、旧用地分类体系的比较表明有4个方面的特征变化:①现状、规划两套分类体系由相互分离转变为相互衔接;②现状分类由三级体系变为二级体系;③在建设用地分类中突出考虑了行业因素;④增强了规划分类的弹性空间。“城规”新、旧用地分类体系的比较分析表明有2个方面的特征变化:①增加城乡用地分类体系;②修订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体系。最后构建了“两规”新用地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福建港口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斓  伍世代  陈培健 《热带地理》2007,27(3):249-253,283
阐述了福建港湾自然条件和港口开发现状,采用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分析近20年来港口体系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福建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变总趋势呈分散化。这说明了港口间的竞争大于合作,职能结构趋同,因而形成合理分工与协作的福建港口群是当务之急。鉴于此,运用模糊聚类、货种区位商等分析技术,对其体系内的港口等级层次、职能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港口职能分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