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首先评述了1982年以前我国地声研究的主要结果,提出了当前地声研究的关键问题。根据小的地声台网的慢速磁带记录,讨论了地声记录中多种事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郑治真 《地震学报》1984,6(4):461-468
本文首先评述了1982年前我国地声研究的主要情况和结果.提出了当前地声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根据小的水声探头地声台网的慢速磁带记录,讨论了地声记录中多种事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地声     
早在邢台地震时,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就明确地指出“地震是有前兆的,可以预测的,可以预防的。”今天几经大震后,我们对地震前兆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各种物理前兆现象中,“地声”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正在广泛研究地声的发射机制及其与地震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4.
徐永林  沈萍 《地震学报》1989,11(1):46-56
对地声、极微震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一个探索性课题。我国在山东省莒县建立了一个标准地声台网。本文详细介绍和讨论了该台网及其观测系统、记录系统、监测能力、环境噪声等;介绍地声极微震高频信号的数据处理系统;讨论了该台网的定位方法及一些事件的定位结果,得到了郯庐断裂带中段四条断裂的不同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地球物理所与声学所合作建立玉皇山地声观测台网的技术总结。介绍了台站的地震地质背景,系统的设计思想、技术特点、监测能力。对干扰的类型和排除方法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利用水井测量地声的方法中存在的一些物理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讨论,以期不断改进地声现场观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地层记录的灾害性撞击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旸 《地球物理学报》1999,42(Z1):49-56
在目前已知的约160个撞击坑结构中,有30%为沉积层,目前尚未发现的撞击坑结构仍藏匿在沉积层里,特别是藏匿在海底。即使这些撞击坑结构被表面更新的地质过程所湮灭,撞击抛射物和小天体残骸仍然会残留在沉积层里,显示出与撞击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物理异常,从而为小天体撞击事件提供了实地调查的证据。虽然目前只发现了为数很少的证据,但是在地层记录里发现撞击证据已经形成小天体撞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个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用地声予报地震已引起极大重视,有关地声的科学实践和研究工作正在广泛开展。地声能否在24小时前予报出地震,地声在理论上是否已经解决等问题,目前尚有不同看法。为此我们引用“声放射原理”,通过震例的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对地声的试验研究,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地声观测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说的地声其频率通常高于20Hz。一般称20—60Hz为低频地声,60—300Hz为中频地声,300Hz以上的为高频地声。中频和低频地声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负级地震,也称极微震。 目前,世界上从事地声研究工作的主要国家有苏联、日本、美国和我国。1950年苏联  相似文献   

9.
唐山地震后,我国出现了自发的、富于创造的群众性地声观测研究活动(追溯到更早,邢台地震后就有个别单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观测研究)。指导这些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一、地震发生前有地声现象发生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二、地声生物效应的可能联系,三、岩石破裂或断层粘滑过程声发射现象方面的进展。这种观测研究活动的新颖思路和取得的新鲜资料为专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营养”。一些学科的专业科学工作者积极促进这一观测研究使之尽量科学化并逐渐将其吸收到自己的专业研究计划之中。于是,这一观测研究课题由分散的、几乎是雷同的计划逐渐被统一的计划安排所代替,从而保证了这个探索研究课题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介休地声观测站地质构造、井孔状况、抗干扰实验和地声与地震相关性的观测实例,证实地震前确有前兆地声出现。为进一步进行地声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12.
唐山地震后,我国出现了自发的群众性地声观测研究活动。这项研究的基本依据是:一、地声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二、地声的生物效应现象;三、岩石破裂或断层粘滑过程声发射现象的研究。 历史记载和传说中的地声大多是伴随地震的宏观现象,对地震预报的实际意义不大。只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3年11月27日~12月2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的地声专业座谈会的情况,综述了国内地声研究进展概况,文章从地声事件的性质、地声的频率、地声声源的定位、地声与动物异常、极微震与地声、地声观测中的干扰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地声研究的主要结果;并从研究思路、记录系统标准化、建立标准地声观测点阵、地声数据处理中心诸方面介绍了近期地声研究的规划。  相似文献   

15.
16.
一、地声现象所谓地声,就是地面振动耦合(或透射)到空气中的一种可听声。地声有三种:震前声、震时声和震后声。所谓震时声,就是从震源方向传来的一种低频闷雷声,几秒钟以后,大地开始振动。由于时间短促这种地声没有任何预报价值。但是,如果应用得当,也可免遭于难。例如,1830年河北磁县7.5级大震前,人们听到震源方向传来如“雷吼”、如“千军涌溃,万马奔腾”的地声,于是“争先恐后,扶老携幼,走避空旷之处”,紧接着“屋宇倾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大震之前有地声,这为中外无数次的记载所证实。地声研究工作的主要问题,是探索主震与声发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相关。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积累大量、连续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岩石压破裂试验和地声现场观测所得资料,对前兆地声的产生、传播与接收技术,作了详尽描述。并对地声观测站的选址和地声仪器技术要求提出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引用地震历史资料和近期震例,论述了地声与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地声观测实验的初步结果;对于用地声作为临震予报的一种手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井水位长周期事件记录及其机理的讨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淑亮  范雪芳 《地震》2003,23(4):85-90
选择了几口具有代表性的观测井, 并对这些井孔在强震前记录到长周期波现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对地震前的长周期事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认为地震前一些敏感井水位长周期事件可能反映了断层蠕动、静地震与慢地震、断裂的预扩展和地震成核等。井— 含水层系统像一个长周期地震仪, 它为记录到有价值的前兆低频波提供了最佳的频率响应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