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综合汇编了1985年度上半年全世界16次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情况,并按时间顺序编列报道各震震源参数的发震时刻(除注明当地时间者外,均为协调时 UTC 或标准时GMT)、震中位置(地点和纬、经度)、震源深度和震级(或烈度)、震灾情况及地震成因等。有关“测定机构”的英文缩写字母所代表的专业单位,另列出英、中文对照全称的附表,以供查阅。本年度未造成破坏的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参数未在本文列出,可参见本刊1985年第8、10期的“1985年1—3月和4—6月的全球地震动态”的附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汇编了1986年度全世界47次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情况,并按时间顺序报道各震的震源参数:发震时刻(除注明当地时间者外,均为协调时、UTC 或标准时间 GMT)、震中位置(地点和纬、经度)、震源深度和震级(或烈度)、震灾情况及地震成因等。有关“测定机构”的英文缩写字母所代表的专业单位,另列出英、中文对照全称的附表,以供查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文字叙述方式按月统计了1984年度全世界发生的6级以上及其他“重要”地震共137次,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列出每个地震,依次汇编报道了各震震源参数的发震时刻(除注明当地时间者外,均为协调世界时 UTC 或标准时 GMT)、震中位置(地点和纬、经度)、震源深度和震级(或烈度),以及震灾情况、地震成因等。有关“测定机构”的英文缩写字母所代表的专业单位,另列出英、中文对照全称的附表,以供查阅。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汇编了1988年度全世界30次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情况,并按时间顺序报道了各震的震源参数(除注明者外,均为协调时 UTC 或标准时 GMT)。文中“测定机构”的英文缩写字母所代表的专业单位,另列出英、中文对照全称的附表,以供查阅。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汇编了1987年度全世界41次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情况,并按时间顺序报道了各震的震源参数(除注明者外,发震时刻均为协调时 UTC 或标准时 GMT)。文中“测定机构”的英文缩写字母所代表的专业单位,另列出英、中文对照全称的附表,以供查阅。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82年度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及其他“重要”(significant)地震主要以文字叙述方式按月统计其发生的数字和发震地点,报道一些破坏性地震的灾情和造成的破坏或伤亡以及救灾情况,同时将这些破坏性地震的震源参数列出一览表附后。最后对全年的地震情况作一总的概述。此外,表中的“测定机构”栏内的英文缩写字母所代表的有关单位另列出英、中文对照表附在一览表之后,以供查阅。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西德戈丁根(Goettingen)台自1903年装置维肖尔式地震仪以来,连续观测的八十余年记录,选编了中国及其邻区的地震目录。另一方面又根据中国自己编制的中国地震目录已有的几种版本中,汇编了一份1903——1985年M7.0地震最新公布的数据的目录。本文对这两套目录所提供的地震次数及其参数,作了初步对比。为研究中国仪器记录地震所测参数的时间连贯性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本文同时还列出了上述各个中国地震在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十四种地震目录中所给出的参数。这使我们能在纵(1903——1985年同一仪器的连续记录中),横(戈丁根台目录、中国目录以及世界主要的十四种目录)两方面来研究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8.
《国际地震动态》1985年第1—12期(总第73—84期)共刊载各类文章177篇,为便于读者查阅参考,现编印这份1985年度总目录索引,按历年来本刊的地震学类别列出分类目录的题目名称、刊期和页数,有关地震社会学的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方面的文章则单列为其中的一类,以供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参考。因版面有限,除总目录索引中分类目录的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外,各期的文章则只列出中文的题目,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9.
新西兰2010年M7.1地震与2011年M6.3地震活动和灾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新西兰.2010年9月4日M7.1地震(国际标准时间)与2011年2月22日(国际标准时间)M6.3地震活动和灾害情况进行了分析,用同震位移方法计算了两次地震的地震烈度,结果表明尽管两次地震震级相差较大,但由于M6.3地震震源深度较浅,两次地震在地表的烈度相同.本文用主余震序列方法计算了两次地震的断层滑动参数,结...  相似文献   

10.
第五篇是1983年度全世界6级以上及其他重要地震的综合汇编。文中按月统计了全年184次的发震数字及其发震地区;报道了其中67次破坏性地震的灾情及救灾情况,同时将这些破坏性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源深度,震级等震源参数列出一览表附后。另对表中的“测定机构”附注了英文缩写字母的英、中文对照全称。  相似文献   

11.
1987年3月13日上午,西德汉堡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杜达(S.J.Duda),在云南省地震局作了题为“谱震级与震源参数”的学术报告。杜达教授介绍了中国新疆南部1985年8月23日地震、墨西哥1985年9月19日地震和阿留申群岛1986年5月7日地震谱震级的研究工作,给出了这几次地震的震级谱,即用4个不同的时间窗(12.8秒、25.6秒、51.2秒、102.4秒)取出在10个倍频程上与周期相关的震级谱。以之对地震产生的能量密度进行更为精确的定量。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家地震灾害减缓计划”主持的“断裂力学及其与地震预报的关系”第三次大会于1977年12月1—3日在加州斯坦福大学召开。会后由美国地质调查局于1978年汇编了“78—380号”公开档案报告会议录,刊登了大会有关文件和论文。现将其中由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金森博雄写的题为《利用地震辐射推算震源参数》一文译载如下(插图均略):  相似文献   

13.
粤东、闽南沿海小震震源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纪曾  李幼铭 《地震学报》1991,13(4):420-429
本文采用 P,S 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参数的方法,研究粤东、闽南沿海地区的小震震源参数,文中针对该地区现有地震台站的设置偏布于地震一侧的实际情况,将台站相对于地震的分布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进行人工数值试验,其目的在于探讨文献[1]方法对台站偏布于地震一侧时的资料处理能力及误差估计.在此基础上,就该地区1982年至1985年的39个(Ms=1.7——3.0)小震震源参数进行了实际资料处理.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大多数震源错动面较陡,主压应力轴和主张应力轴大多近于水平,主压应力轴的优势取向为北西西方向   相似文献   

14.
肖蔚文 《地震研究》1989,12(1):11-22
在1966年发生6.8和7.2级邢台地震的余震区里,从1976年1月至1985年11月已记录到约6000次地震,其中最大的两次地震是1981年11月9日M_L=5.8和1985年11月30日M_L=5.6的地震。本文利用P波初动半周期,测定了这一时间段里发生的69次M_L=2.7—4.4的地震的震源参数。应力降在0.01兆帕到10兆帕的范围内变化,且主要集中在0.1兆帕和1兆帕之间,因此取1兆帕以上为高应力降,用以评定该区的应力积累情况。震源半径的变化范围大,但在M_L≤3.7的范围内不随M_L而变大,而应力降则随M_L而增大。1981年的5.8级地震和1985年的5.6级地震,虽然在震前、震后的地震活动上都完全不一样,但其共同点是:震前出现的高应力降地震比较多,且其应力降的数值有随时间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验属于板内构造环境的中国大陆是否存在“特征地震”的复发行为,本文研究了10个原地复发强震震源区的震级—频度关系,其中,各震级档的地震频度均按主震之间的时间间隔归一化。结果主要表明:在单一震源或发震断裂段的震级—(对数)累积频度关系图上,中—小地震部分仍然服从于G—R(古登堡—李克特)关系(指数分布);而主要大小的(特征)地震部分明显地离开中—小地震部分的G—R关系曲线,亦即不服从于指数分布或b值模型;在这两个不连续部分之间存在1—2个震级单位的频次“空档”;而代表一个震源区主要大小地震的特征事件,其震级波动大多在0.5个震级单位左右。这些结果与Schwartz和Coppersmith(1984)提出的特征地震震级—频度模式一致。  相似文献   

16.
对2007年8月15日秘鲁近海MW8.0地震在全球数字地震仪台网(GSN)83个台的宽频带数字记录进行分析,在短周期(SP)、中长周期(SK)和长周期(LP)记录上均识别出在震源破裂过程中由主要破裂激发出的破裂震相。由破裂震相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地震是一个由4次主要破裂构成的地震事件,第2次破裂、第3次破裂和第4次破裂与第1次破裂之间的时间间隔平均约9.1 s、48.5 s和63.3 s,与震源破裂时间函数的结果一致。4次主要破裂激发的破裂震相在GSN台站可识别的震中距范围为1.4°—153.8°。本文给出的破裂震相记录特征,为分析识别其他地震的破裂震相提供了参考。从地震记录图上直接识别破裂震相有助于快速判断震源破裂过程,有助于快速判断震灾损失。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震动态》1980年第1~12期(总第13~24期)共刊载各类文章170则,为便于查阅参考,现编印这份全年的目录索引,除按固有的自然科学类别分列出题目名称、刊期和页数外,并将其中涉及“地震社会学”的文章同时列出补充目录索引附后,以有助于“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参考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地震地质考察方法,确定了“表是”地震宏观参数,包括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地震强度、震源深度,并印证和修正了1965年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确定的“表是”地震参数。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88年1—12期(总第109—120期)共刊载各类文章119篇,为便于读者查阅参考,现编辑了这份1988年总目录索引,并按历年来本刊的地震学类别列出了分类目录的题目名称、刊期和负数,此外,还将其中交叉涉及地震社会学的文章,同时列入“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分类目录,以供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参考。因版面所限,除分类目录的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外,本刊总目录中的文章则只列出中文的题目,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87年1—12期(总第97—108期)共刊载各类文章221篇,为便于读者查阅参考,现编辑了这份1987年总目录索引,并按历年来本刊的地震学类别列出了分类目录的题目名称、刊期和页数,此外,还将其中交叉涉及地震社会学的文章,同时列入“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分类目录,以供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参考。因版面所限,除分类目录的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外,本刊总目录中的文章则只列出中文的题目,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