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三大分支学科之一。194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以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经历了萌芽、上升、成熟、波动和大发展等几个重要阶段,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决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和显著成效。经济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地理、城市地理、乡村地理、旅游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学科领域研究取得了开创性成就,带动了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整体创新和发展。研究所主持完成了系列国家重大任务,在农业区划与土地利用、工业基地建设与交通布局、城镇体系建设与城镇化、区域发展与规划等领域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为服务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引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80年来地理资源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科的建立与成长历程、研究领域、研究队伍和学术成果,以及在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遴选地理资源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发表的6216篇文献(中文文献4576篇,英文文献1640篇),梳理分析了几个主要阶段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学术成果。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战略,亟需创新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前沿理论、创建交叉新型学科体系,对进一步强化国土空间治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系统科学与国家现代化地理学创新等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沙家浜湿地景观进行了分析,并从湿地总体布局、地形与水系、水质净化、湿地景观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科学研究与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探索与规划,为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规划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球信息综合制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廖克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Z1):29-38
论述地球信息综合制图的内涵与意义、理论依据、基本环节;阐述了单幅综合地图、综合系列地图与综合地图集的不同表现形式、设计原则与制图方法;论述了综合制图的统一协调的原则与方法,重点阐明了分类分级与图例和轮廓界线等科学内容方面的统一协调,以及其他统一协调的方法与措施,最后分析了在计算机制图与GIS环境下综合制图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地貌第四纪学科的创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新建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开始了地貌与第四纪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标志着北大地貌第四纪学科的建立。65年来,在新构造活动与构造地貌、气候地貌与沉积、流水地貌与沉积、沉积相与比较沉积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层与年代学、第四纪气候与环境变迁、海洋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演变、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一些领域发挥了创新与引领作用,解决了一系列国家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为中国地貌第四纪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地理学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北大地貌第四纪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将以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加强地貌学与自然地理学各分支以及地球科学其他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深化不同宏观时空尺度演化与现代过程关联的研究、以及影响地貌演化的地球系统各要素及相互作用研究,系统展开气候变化、环境演变与地貌过程的模拟研究,加强地貌第四纪理论研究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中国地貌第四纪科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认真做好平安边界创建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从2008年以来四川省宜宾市民政局按照省民政厅的安排部署,全面开展了省界、市州界和区县界的平安边界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共完成了省界1条(宜宾县与水富县),市州界4条(宜宾县与沿滩县、江安县与纳溪区、江安县与江阳区、屏山县与沐川县),区县界11条(翠屏区与宜宾县、翠屏区与南溪县、翠屏区与高县、宜宾县与屏山县、南溪县与江安县、南溪县与长宁县、江安县与长宁县、长宁县与兴文县、高县与筠连县、筠连县与珙县、珙县与兴文县)。  相似文献   

6.
胡伟平 《热带地理》2003,23(3):284-288
对城镇群体概念进行了辨析,基于生态学理论提出城镇群体是具有个体、种群、群落3种基本空间组织状态,由"人"与"地" 二元构素组成的复杂"人-地"生态系统.据此阐述了城镇群体按照3种基本空间组织状态与二元构素划分的空间关系基本类型.分析了集聚与扩散、增长与演替、遗传与突变(应激)、共生与竞争、寄生(绞杀)与袭夺等城镇群体空间关系的行为方式.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进行了城镇群体空间关系的区域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白河林区森林资源间接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以长白山白河林区的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森林资源间接经济价值的资产评估方法与计量:森林涵养水源价值评估与计量、森林CO2固定价值评估与计量、土壤保护价值评估与计量、污染物降解的评估与计量、森林病虫害防治价值的评估与计量、营养循环价值的评估与计量等,并对此进行了量算,为本区和国内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人文地理学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单位。人文地理学的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60多年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秉持“教学科研并重,理论服务实践”的宗旨,从以人文地理基础理论研究为主,逐渐向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纵深拓展,形成了文理工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思维和人文地理学科体系,创建了城市与经济地理系、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和历史地理研究所。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开拓创新,对城镇化、城镇体系、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产业区位与区域产业演化、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住房与房地产经济、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村镇发展规划、城市社会地理、时间地理与行为地理、历史地理、旅游地理研究与规划、计量地理、交通地理和交通规划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与城乡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继续包容发展,加强多学科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为国家战略决策的服务能力和人文地理学科在世界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发达国家采用高失业率等指标划来划分欠发达地区,而发展中国家采用贫困率与边缘化等指标划分欠发达地区。文章总结分析了国家上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的国际战略与计划,并依据这些国际战略与计划及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国际上关于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研究方向与主题,主要包括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减贫与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水与自然灾害、区域内部凝聚力等,最后,提出了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我国喀斯特地貌研究在 2 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巨大进展 ,特别自 80年代 ,喀斯特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学科相结合 ,借助于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 ,开辟了许多研究领域 ,加速了喀斯特地貌理论与应用的发展。本文着重评述了喀斯特地貌的演化 ,喀斯特溶蚀强度与速率 ,深部喀斯特发育机理 ,生物喀斯特和喀斯特与古环境等方面的新进展 ,展望了 2 1世纪初将在喀斯特生态系统、古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风景旅游洞穴环境的改善与景观风化的防治、实验和量化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等方面将得到加强和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小玲  夏斌  聂云峰 《热带地理》2006,26(1):40-44,50
论述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点,讨论了广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性,并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科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教育投资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广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田野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建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田野考古地理信息系统”(FAGIS),为田野考古发掘、研究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手段与方法。针对用户“个性化服务”的应用需求,进行了系统柔性平台的框架设计,并分别介绍了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考古知识获取与管理、空间决策支持、体视化与虚拟考古环境构建四个主要功能及其研究与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湿地清淤受到水利与环保的双重压力,清淤底泥产生量逐年上升,清淤底泥的有效处置与消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不同国家地区底泥的利用方式,提出了3种资源化处置用途:工程用途、环境改善用途与产品用途,并总结了其在湿地岸带修复、土地改良与开发、填埋场覆盖、湿地生境营造、矿山修复、混凝土产品、人工表土产品、陶瓷砖块产品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利用,指出了当前湿地清淤工程的问题与弊端,展望了底泥资源化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9,自引:30,他引:69  
王涛  赵哈林  肖洪浪 《中国沙漠》1999,19(4):299-311
沙漠化研究伴随着中国沙漠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沙漠科学体系的形成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40 a来中国在有关沙漠化的基础研究、动态监测与评价、植被演替、景观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整治模式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未来中国沙漠化研究的重点领域是: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恢复生态学、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沙漠化逆转及其整治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魔方”的基本概念及框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海猛  方创琳  李咏红 《地理学报》2019,74(8):1489-1507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一环,面对新时代全球尺度的远程联系、时空压缩与社会经济重构,传统的研究框架急需转型和升级。借鉴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远程耦合和星球城市化等理论,从复杂性科学视角出发,首先解析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内涵,进而从空间、时间、表象和组织四个维度,提出了一个解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的分析框架——“耦合魔方(CHNC)”,并论述了其概念、内涵、演化规律和分析框架:魔方中的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间通过各种“耦合线”相互联系与作用,形成一个彼此嵌套、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魔方的旋转代表了不同地域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时空非线性耦合作用,系统通过不断能量交换,产生临界相变与整体涌现性,长期处于有序与无序之间的中间状态;“耦合魔方”包括近远程耦合、近远期耦合、组内间耦合和显隐性耦合,共四个维度,八种类型。重点剖析了远程、远期、组间和隐性耦合的科学内涵、研究方法与典型案例,并形成更具普遍意义的人地关系耦合矩阵。“耦合魔方”为揭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演化和机理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跨学科研究范式,拓展了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分析维度,为面向人类福祉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是协调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甘肃省的特点,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完备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建立了该省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种方法对全省14个市、州的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将综合多种评价方法的结果作为最后评价值,较好地反映了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的现况.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和各指标的对比分析,指出了甘肃省各地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是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速度、格局和路径进行调控的政策手段。本文探讨了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中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当前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应重点服务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构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五大方面;并基于长远和全局视角,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宏观区域政策,包括: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机制与政策、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与政策、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与政策和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这些政策旨在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休闲旅游是旅游消费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有其特殊性。本文界定了休闲与休闲旅游资源的概念,探讨了休闲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和资源特性,提出了基于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相结合的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将其分为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专项休闲类四个主要类型,构建了由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开发条件与...  相似文献   

19.
德国是近代自然地理学的发源地,也是人文地理学的故乡。近代德国地理学不仅助推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为世界各国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地理学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全球化。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综述国内外1975—2019年关于近代德国地理学的539篇文献,从年度载文量、研究者国别、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四方面入手,突出时间顺序与空间差异,系统梳理与凝练近代德国地理学家的理论与重要贡献,结果表明:近代德国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经典理论,尤其是地质地貌、地学革命,以及区域、景观与环境三大学派、区位理论、地缘政治等领域对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代德国地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化的区域经济支撑模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以中国特大城市地域为对象,基于加速中国城市化,促进城市与区域互动、协调发展的研究目的,以城市化动力因素分析为线索,利用SPSS手段与多元统计分析模型,对中国特大城市地域的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动态分析,建立了特大城市地域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相互关系数学模型。探讨了城市化率、建成区面积、城市经济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特点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大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