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土体参数对大直径空心桩承载性状影响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借助MARC软件,系统分析了桩周土体c、值及土体模量E值对大直径空心桩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E值是影响 大直径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桩端土体模量E对Se值(桩端沉降与桩顶沉降之比)及对桩身轴力曲线的影 响。通过与实测结果比较,证明所建模型合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钻孔灌注桩桩端桩侧高压注浆新工艺在上海地区的首次试用及试桩资料的分析比较,探讨了该新工艺方法提高单桩垂直承载力的机理,强调了长径比较大的钻孔灌注桩采用桩端压浆,特别是桩侧压浆,对于提高单桩垂直承载力具有明显效果,。并详细介绍了该新工艺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万志辉  戴国亮  龚维明 《岩土力学》2018,39(4):1386-1394
为了研究超厚细砂地层大直径后压浆桩的荷载变形特性,基于石首长江公路大桥8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现场静载荷试验结果,分析大直径后压浆桩的荷载传递特性,采用BoxLucas1函数的荷载传递模型,在考虑浆泡半径和桩身水泥结石体厚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后压浆桩荷载-沉降关系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不同土层桩侧、桩端增强因子经验取值范围,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基于实际工程通过改变桩长及桩径,进一步计算分析超厚细砂地层大直径桩承载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给出后压浆桩荷载-沉降关系的范围,可采用计算结果的下限作为工程设计使用;大直径桩承载性能随着桩长或桩径增加逐渐提高,桩径一定时,大直径桩的承载性能提高幅度随着桩长增加而逐渐趋于缓慢,且桩长达到一定值时,端阻所占比例几乎为0,表明通过增加桩长来提升大直径桩的承载性能受到有效桩长的影响;而桩端、桩侧组合后压浆技术能改善大直径桩的有效桩长问题,并能显著地提高大直径桩的极限承载力和端阻力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4.
大直径超长桩压浆后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黄生根  龚维明 《岩土力学》2007,28(2):297-301
结合大直径超长桩试桩得到的试验资料,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压浆对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的影响。根据反分析计算结果可知,桩周摩阻力、桩端加固体变形模量及桩周土的变形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桩周土在整个桩长范围内变形模量提高幅度为33 %~67 %,平均侧阻力提高幅度为30 %~40 %,与实测结果相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钻孔灌注桩压浆后的承载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某大厦及邻近场地试桩的静载荷及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对压浆后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未压浆桩的荷载-沉降关系符合双曲线函数,而压浆后桩的荷载-沉降关系符合幂函数。在极限状态时桩端阻力占总荷载比例为6.4 %~ 18.4 %,桩侧阻力占总荷载比例为81.6 %~93.6 %,且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桩端阻力所占比例快速增长。根据极限承载力外推值, 桩侧、桩端压浆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为89.85 %~147.81 %, 桩端压浆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为30.08 %~81.78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无论哪种压浆工艺,起主要作用的是压浆总量,且桩端压浆的影响大于桩侧压浆。  相似文献   

6.
陈文娟 《探矿工程》2007,34(8):59-60
桩端后压浆应在钻孔灌注桩成桩后3~7天进行。压浆量是影响后压浆质量和提高单桩承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桩端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至少提高20%,可节约工程造价30%。  相似文献   

7.
桩侧和桩端后压浆应在钻孔灌注桩成桩后3~7天进行。压浆过程中应控制灌浆压力以避免过分压裂土层。压浆量是影响后压浆质量和提高单桩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在渗透性小的地层后压浆机理主要是压密注浆,在渗透性大的地层的后压浆机理主要是渗透注浆。通过桩侧和桩端后压浆,瑞通广场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提高了67%。  相似文献   

8.
桩端压浆对超长大直径桩侧阻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黄生根  龚维明 《岩土力学》2006,27(5):711-716
桩端压浆可大幅提高超长大直径桩侧阻力,且桩侧阻力的提高成为桩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桩土间存在一个软弱层(泥皮层),浆液在压力作用下总是沿着软弱面向上运动,并对桩侧土产生挤压,在使桩径扩大的同时,亦对桩周土体进行加固,从而使桩侧摩阻力提高。根据超长大直径桩工程实例的静载荷试验、标贯试验及CT检测结果证明,压浆后在桩端以上一定范围内桩周土强度提高,桩侧阻力提高12.39 %~52.87 %,侧阻力增量占总增量比例达56 %~88 %。  相似文献   

9.
随钻跟管桩施工不能完全清除桩底岩土沉渣,从而影响桩基端承力。为揭示桩底沉渣对随钻跟管桩承载力的影响机制,开展了考虑桩底沉渣影响的随钻跟管桩竖向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密砂地层中,具有桩端水泥土扩大头的随钻跟管桩,其桩顶荷载-沉降曲线为缓降型,而模拟试验的其他管桩均为陡降型;桩底沉渣降低随钻跟管桩的极限承载力在22%以内,且其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担,承担占比超过90%;与存在一定厚度沉渣的钻孔灌注桩相比,随钻跟管桩的桩底沉渣对降低承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靠近桩端的轴力随着沉渣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沉渣越厚,减少的幅度越明显;桩端水泥土扩大头施工可提高随钻跟管桩约37%的承载力,且桩端阻比均小于15%。现场原位测试(桩长为15.5 m,长径比为15.50)和室内模型试验(桩长为1 m,长径比为15.87)结果均表明:存在桩底沉渣时,随钻跟管桩是以发挥侧摩阻力为主的端承摩擦型桩。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随钻跟管桩承载性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钻孔后压浆技术在苏通大桥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克明  殷坤龙  龚维明 《岩土力学》2008,29(6):1697-1700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使水泥浆液在高压下渗透、充填和挤密,与沉渣、泥皮、桩周和桩端土体发生物理化学固结,增大了土体和桩端的强度,改变了桩的受力类型,提高了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从而提高了单桩的承载力。在苏通大桥超长大直径桩中应用了桩底后压浆技术。通过试桩静载试验,决定在工程施工中采用U型压浆管方案。试桩结果表明,压浆后极限承载力测试值是压浆前的1.48~2.0倍,压浆后端阻力是压浆前的2.46~7.21倍,表明利用后压浆技术达到了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及可靠性的目的,并产生了较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这将促进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桩基技术迈向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