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数字云图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数字云图资料,分析热带气旋强度与热带气旋中云系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云系结构紧密度因子的概念并用云带旋转的圈数表示热带气旋强度的方法。本文对原有关于热带气旋中云系结构的某些因子的取值作了适当调整, 改进了用增强红外云图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方法。 经过对2446组样本的拟合,热带气旋强度最大风速估计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48 m/s。本方法可以实现人机交互,能更客观地作出定量估计。对1993年12个热带气旋检验,最大风速平均绝对误差为2.31 m/s。  相似文献   

2.
以关岛飞机探测的热带气旋资料和登陆热带气旋的实测风资料为观测值,将用数字云图确定的热带气旋强度与观测值作比较,其平均绝对误差均不足3 ms-1。文章还给出了1994年业务试用结果。检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燕芳杰  范蕙君  李修芳  胡治波 《气象》1995,21(11):30-32
使用2446张卫星展宽云图资料样本,根据云系统结构和热带气旋强度的密切相关,求出回归方程,作为估计热带气旋强度的基本公式,并在计算机上实现,建立了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人-机对话系统。经过业务试运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使用2446张卫星展宽云图资料样本,根据云系结构(眼,中心密蔽云区、螺旋云带,结构紧密度)和热带气旋强度的密切相关,求出回归方程、作为估计热带气旋强度的基本公式,并在计算机上实现,建立了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人-机对话系统。经过业务试运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热带气旋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实用技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宏义  张梅 《气象科技》2008,36(5):547-550
根据20多年实践经验,归纳出一套根据云图判断热带气旋强度的实用技巧,主要包括根据云图形态推测热带气旋强度、短期动向及风雨影响.将大陆或大岛对热带气旋云型影响的严重程度分为4类,即轻度、中度、重度影响和崩溃性破坏.介绍了推测热带气旋短期动向的10类基本云型,并讨论了各种热带气旋云型可能带来的风雨影响之强度、持续时间及方式.云形结构对推测热带气旋的风雨影响具有相当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49年以来7个进入北部湾后强度突然增强的热带气旋(TC)环流背景特征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TC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增强的环流背景是:(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加强西伸,(2)热带辐合带北抬至华南沿海活动,(3)西南季风爆发处于活跃期,(4)东风波西移叠加,(5)有适度的弱冷空气侵入;对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表明,TC进入北部湾前和进入北部湾后,环流中心附近500hPa涡度变化极小,200hPa高空散度增大,500hPa垂直上升速度增大,850hPa中南半岛水汽输送量增大。  相似文献   

7.
对1960~1998年进入广西沿海影响区的100个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的热带气旋个例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强度增强的占总数17%,其中强度突然加强的点总数7%.本文着重分析了上述热带气旋进入广西沿海影响区后强度增强的大气环流变化,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种天气气候类型副热带高压型、辐合带型、季风低槽型和锋面切变型.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供广西近海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预报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49年以来7个进入北部湾后强度突然增强的热带气旋(TC)环流背景特征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TC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增强的环流背景是:(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加强西伸,(2)热带辐合带北抬至华南沿海活动,(3)西南季风爆发处于活跃期,(4)东风波西移叠加,(5)有适度的弱冷空气侵入;对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表明,TC进入北部湾前和进入北部湾后,环流中心附近500hPa涡度变化极小,200hPa高空散度增大,500hPa垂直上升速度增大,850hPa中南半岛水汽输送量增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ERA5 1979-2019年逐月大气再分析资料计算南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指数,并和IBTrACS观测数据进行比较,探讨用热带气旋生成指数研究南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变化特征的适用性.研究发现热带气旋生成指数能较好地刻画南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的空间分布特征、北印度洋热带气旋个数月变化的双峰结构,以及南印度洋比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发生概率高等特征.最新的IBTrACS v4.0观测资料显示,40年来北印度洋热带气旋每年总生成个数平均每10年增加1.3个,频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热带低压和热带风暴,而南印度洋热带气旋每年总生成个数每10年减少2.8个.热带气旋生成指数能很好地描述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个数的上升趋势,但对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个数趋势的刻画与观测不一致,可能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热带气旋强度的卫星探测客观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2001~2002年6月10日到8月10日西北太平洋上15个热带气旋的日本静止气象卫星(GMS-5)高分辨率红外辐射亮温(TBB)资料,从代表热带气旋强度的热带气旋云系特征中选取多个TBB因子及热带气旋中心所在纬度等因子,结合《热带气旋年鉴》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经多次试验求得热带气旋强度的客观估计算式,复相关系数达到0.80以上。由此式估计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经24 h滑动平均后的结果与年鉴气压的复相关系数提高到0.89,且两者之间的气压差在±10 hPa之内的占整个样本数的83%以上,与美国新近展示的相关研究结果十分接近。用2000年两个热带气旋作检验,结果很好。该客观方法有望替代目前的Dvorak主观估计方法,成为一种新的业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影响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因子大致可以分为3类:环境气流与热带气旋环流的相互作用,下垫面与热带气旋环流的相互作用,热带气旋本身的内部结构变化。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为热带气旋强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Dvorak技术估测热带气旋强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规观测资料稀少的热带洋面上,卫星云图是监测热带气旋的主要工具。Dvorak技术通过一系列经验规则,将热带气旋在卫星云图中表现出来的云系结构特征及特定的参数同其发展强度联系起来。介绍了利用Dvorak技术估测热带气旋强度的研究背景和原理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指出Dvorak技术是目前业务化估测热带气旋强度的主要工具,同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热带气旋路径强度预报——SAPC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SAPC——逐段相似气候持续性热带气旋路径、强度预报方法,既考虑了热带气旋的气候持续性规律,又考虑了与现时热带气旋状态特别相似的历史热带气旋路径、强度变化规律,用不同的相似条件和权重,把气候路径、相似路径和持续性路径作了有机的统一。该方法克服了预报路径的大曲率变化,考虑了随时间、地点变化的热带气旋的气候规律,根据热带气旋的现时状态,即可随时制作路径、强度预报。历史资料和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根据非线性强迫奇异向量(NFSV)型海温(SST)强迫误差识别的敏感性特征,通过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确定了12个热带气旋(TC)的强度模拟的海温目标观测最优布局。NFSV型SST强迫误差敏感区一般沿着台风移动路径,主要位于台风快速增强阶段。结果表明,在NFSV型SST强迫目标观测敏感区内以90km间隔加密海温观测,这些额外观测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TC强度的模拟技巧;与空间范围更大的非敏感区相比,在NFSV型SST强迫目标观测敏感区内进行目标观测,能够更加有效地改进TC强度的模拟能力,而当非敏感区内的局地观测区域逐步接近目标观测敏感区时,该局地区域的加密观测对TC强度模拟改善程度也逐步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目标观测对台风强度模拟水平的改善尤以NFSV型SST强迫误差大值区所对应的TC快速增强阶段最为明显。所以,在由NFSV型SST强迫误差确定的目标观测敏感区和敏感时段内加密观测,对台风强度模拟能力的提高最有效,而且在敏感区内以合适的间隔实施外场观测是最经济的观测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两个造成大风影响的热带气旋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洁琳 《广西气象》2006,27(1):10-13,16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造成玉林市持续长时间大风的0307号和8517号热带气旋(TC)的特点和大尺度环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0307号TC自身强度强,移速快;而8517号TC则移速缓慢,登陆后转向,TC中心在玉林市逗留时间长。两个TC登陆前后的大尺度环境特征不同造成其强度和运动特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造成玉林市持续长时间大风的0307号和8517号热带气旋(TC)的特点和大尺度环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0307号TC自身强度强,移速快;而8517号TC则移速缓慢,登陆后转向,TC中心在玉林市逗留时间长。两个TC登陆前后的大尺度环境特征不同造成其强度和运动特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AMSU资料揭示的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热力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美国NOAA-16极轨气象卫星高分辨率的AMSU探测资料和邻近时刻的NCEP数值预报资料,对2002年6月10日至9月10日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12个热带气旋生命史中的部分时次作了热力结构分析。发现AMSU资料不仅能够敏感地探测到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多种地球物理参数,并且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进一步处理,能够展示出它们各自重要的热力结构特征;由不同强度热带气旋对流层中上层暖异常区的高度、强度、范围和形状的差异以及其对流层上层温度负距平的高度、大小和分布不同,结合相应的湿度场结构特征,可以探寻其热力结构与气压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种热力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进一步揭示出热带气旋未来的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n explosive cyclone(EC) that occurred over Northeast China in the spring of 2016 is studied by using 6.7 μm FY satellite water vapor(WV) imagery and NCEP(1°×1°) reanalysis data. Moreover, the evolutions of the upper-level jet stream(ULJ), the vertical motions, and the potential vorticity(PV) are analyzed in detail.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shapes of the WV image dark zones could reflec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EC. At the pre-explosion stage, a small dark zone and an S-shaped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