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一些观点,如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分形分维、分岔、混沌的预报尺度等观点对小震调制、共维时间、共维面积以及嵌套调制等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共和地震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分析对人们认识前兆现象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非线性科学在地震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非线性科学应用极其广泛,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学者将非线性科学应用于地震研究中,对地震现象的非线性问题和复杂性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对非线性科学在地震的可预测性、地震模型以及地震预报方法的研究方面进行了评述。关于地震的可预测性,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地震是混沌,因而是不可长期确定性预测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地震是弱混沌,因而可能是可长期确定性预报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报方法抓住了地震的本质,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晓春  胡平 《华南地震》1991,11(1):88-91
随着对复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系统科学被引入地震科学研究中。本文 郑重讨论了浑沌论、协同学、耗散结构理论和突变论等理论在研究地震问题中的相互关系,并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一些问题,以期有益于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DIALOG系统的GEOREF数据库对1991 ̄1995年入库的大量文献进行了国际联机检索,并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震工作者在地震非线性研究方面,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5.
研究地震和岩石破裂现象的非线性科学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地震孕育和岩石破裂过程的阶段(包括裂纹系形成、变形局部化和断层形成、断层活动和松弛)为线索,阐述了非线性科学方法(包括分形几何学,自组织临界现象和混沌动力学)的应用,提出了地震孕育过程和岩石破裂各阶段的普适性特征、机理和要着重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科学在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承担了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八五”地震科技信息研究规划:国外非线性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专题,现已完成1994年度计划内容,取得了初步成果。基于这些成果,本文作者编写了“非线性科学在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中的应用研究专辑”,较系统地介绍了前苏联及俄罗斯有关非线性科学在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前苏联及俄罗斯非线性科学在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中的应用研究计划,研究进展及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地震科学进展》期刊简介:本刊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2020年第1期由原刊名《国际地震动态》变更为本刊名,是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月刊。本刊是地震系统内容覆盖面广的优秀刊物之一,创刊51年来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出版质量经久不衰。本刊以多种形式刊登国内外在地震预报、地震预防和地震应急等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桩基础桥墩滞回特性的模型试验基础上,提出了用Clough模型模拟基础(地基)的恢复力特性。桥墩采用Takeda恢复力模型。用强震记录与人工合成地震动作为输入对铁路简支梁桥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讨论了不同地震动输入及不同地震强度时基础非线性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基础的非线性一般会使墩顶位移增大,而墩底的曲率明显减小,且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基础的非线性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非线性波动理论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非线性科学入手,详细地分析了非线性波动场产生的物理机制及国内科学者对非线性波动理论的研究现状,对非线性波动问题的求解技术进行详细概述,并分析了各种算法的特点,最后对非线性波动现场今研究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非线性波动理论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震科学进展》期刊简介:本刊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2020年第1期由原刊名《国际地震动态》变更为本刊名,是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月刊。本刊是地震系统内容覆盖面广的优秀刊物之一,创刊51年来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出版质量经久不衰。本刊以多种形式刊登国内外在地震预报、地震预防和地震应急等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本刊设有综述与评述、学术论文、地震科普、重大工程与科研项目进展、探索与争鸣、中国地震学会动态等栏目,本刊以出版周期短、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地震科学进展》期刊简介: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福建省地震局协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月刊。是地震系统内覆盖面广的优秀刊物之一,创刊52年来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出版质量经久不衰。以多种形式刊登国内外在地震预报、地震预防和地震应急等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设有综述与评述、学术论文、地震科普、重大工程与科研项目进展、探索与争鸣、中国地震学会动态等栏目,以出版周期短、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地震科学进展》期刊简介: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福建省地震局协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月刊。是地震系统内覆盖面广的优秀刊物之一,创刊52年来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出版质量经久不衰。以多种形式刊登国内外在地震预报、地震预防和地震应急等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设有综述与评述、学术论文、地震科普、重大工程与科研项目进展、探索与争鸣、中国地震学会动态等栏目,以出版周期短、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地震科学进展》2020,(1):F0004-F0004
《地震科学进展》期刊简介:本刊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2020年第1期由原刊名《国际地震动态》变更为本刊名,是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月刊。本刊是地震系统内容覆盖面广的优秀刊物之一,创刊50年来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出版质量经久不衰。本刊以多种形式刊登国内外在地震预报、地震预防和地震应急等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本刊设有综述与评述、学术论文、地震科普、重大工程与科研项目进展、探索与争鸣、中国地震学会动态等栏目,本刊以出版周期短、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地震科学进展》2020,(2):F0004-F0004
《地震科学进展》期刊简介:本刊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2020年第1期由原刊名《国际地震动态》变更为本刊名,是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月刊。本刊是地震系统内容覆盖面广的优秀刊物之一,创刊50年来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出版质量经久不衰。本刊以多种形式刊登国内外在地震预报、地震预防和地震应急等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本刊设有综述与评述、学术论文、地震科普、重大工程与科研项目进展、探索与争鸣、中国地震学会动态等栏目,本刊以出版周期短、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地震科学的几个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综合介绍了地震科学的几个发展趋势,包括:从板块理论向板块边界带研究的过渡,从深部结构研究向浅层地壳结构研究过渡,从观测向模拟研究过渡,从地震危害性向地震危害性研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非线性理论和方法讨论了产生地震现象的动力学机制、地震与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并就地震本身表现出来的自相似层次结构、分形与分维的非线性整体特征以及产生分形结构的重要物理机制,给出了一组与地震分维有关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对地震预测研究的信心的科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目前围绕地震预测问题的讨论,文章论述了对地震预测研究的信心的科学基础,指出地震预测研究在科学上是有意义的,地震预测研究最突出的困难是观测的限制,目前科学的发展为向地震预测问题发起新的冲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92-1994年间发表的125篇有关论文和“八五”短临预报攻关三级课题研究报告,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在观测技术、震例与预报方法、映震理论与数据处理、干扰因素与映震灵敏条件等方面取得的科学进展,为“九五”立项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能量守恒定律出发,建立了孕震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从孕震过程中的无序状态、有序状态和混沌状态的三个阶段出发,探讨了某些地震学参数对其判别的效能,同时对近几年来辽宁省地震活动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作了分析,阐述了地震活动出现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研究之后 ,国家研究理事会地震科学委员会终于发表了它的报告《生活在活动的地球 :地震科学的前景》。作为起草这个报告的地震科学委员会的主席 ,我希望这个报告能有力地证明地震研究已取得的重大进展 ,并帮助科学家们及其资助机构制订未来几年的有效的研究计划。可是我不得不承认 ,领会这个 40 0多页的 (不是带到海滩上休闲的那类 )大部头可能是个挑战。因此我欣然接受《地震研究通信》 (SRL)的编辑们提供的摘录该报告某些部分的机会 ,并加入一些个人的观点。围绕国家减轻地震灾害计划 (NEHRP)采取的“以了解为基础”的策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