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跨世纪地质学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21世纪地质学的内涵出发,论核实了改革地质教育体制的必要性,21世纪地质学人才的素质要求,并探讨了改革现行地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贵州省地震局联合召开的“进入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方向研讨会”于1999年6月22~25日在贵阳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25个单位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司、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科委和贵州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会议首先由丁国瑜院士、马瑾院士、邓起东研究员、张培震研究员、汪一鹏研究员、刘百篪研究员等对进入21世纪地震地质学的发展作了中心发言,分别就20世纪后半期地震地质学的主要成就,当前地质学发展的新进展和动向,构造物理实验研究进展的动态,和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的新形势、新方向、新课题等作了介绍和展望,对与会代表进一步讨论有很多启发。代表们在讨论中结合我国地震地质特征和经济发展形势,对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的方向与任务,得到以下10点共同的认识:(1) 努力吸取世界地球科学的最新进展,推动和促进地震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2) 重视野外实际资料的获取,进一步开展中国活动构造定量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估;(3) 重视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加强大陆内部现代构造活动图象和动力学的研究;(4) 开拓近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八五”期间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存在的不足,探索了面向21世纪的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第30届国际地质在会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一次大聚会,该会主题是大陆地质学,旨在探讨地球内部各圈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面临全球人口急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指明了地学在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新机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环境地质学内涵及其拓展的考察和研究,分析了当前环境地质学科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不断增长的国家地质工作需求,环境地质学科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做好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和服务,在关注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中不断成长。文章还讨论了发展环境地质学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培养跨世纪的地震科技人才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防震减迷十年目标任务和地震科技“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远发展规划的实施,就面向21世纪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培养与造就跨世纪的地震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方面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地质学家邓起东院士是中国活动构造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活动构造学、地震地质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区划和工程地震研究。对中国活动构造和地震构造有深入的研究,对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有创造性发展,建立和发展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填图技术,发展了古地震学研究,领导了全国活动构造地质填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震概论》是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蒋溥及戴丽思合著的新书。该书总结了近30年工程地震研究和实践,结合国内外工程地震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吸取多年来研究生教学经验而完成的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工程地震学原理、方法和实例的专著。工程地震学是一门涉及到地震学、地质学、工程地质和地质工程学、抗震学和地震工程学及减灾学等诸多学科的年轻的边缘科学。本书不仅基于这些学科,而且从工程环境评价角度沟通这些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科.它是调查、研究、解决与兴建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其任务是:评价各类工程建筑地基的地质条件;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选定最佳的建筑场地和为克服不良地质条件所应采取的工程措施,从而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土质学]又称“工程岩石学”.研究土和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学科,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根据其研究内容又可分为以下各科:(1)普通土质学,研究各种土和岩石的组成成分,组织结构与物理一力学性质,化学特性及其在天然和人为条件(工程活动)下的形成、演变等规律以及土和岩石工程地质分类的学科;(2)区域土质学,研究不同地  相似文献   

10.
关于庆祝中国地质学会六十周年活动的文章,着重介绍了中国地质学会的由来及发展;几位奠基者在地质学、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近三十年来地震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今后应努力探索的几个重要研究课题;我国在构造地质学方面所取得的部份最新成果等。  相似文献   

11.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30(6):2884-2884
<正>本刊作者李浩、刘双莲近期出版新书《测井曲线地质含义解析》。该书以地质成因为理论基础,以地质事件为基本研究单元,探索系统解读测井曲线的地质含义。书中的立意与方法一改传统测井书籍以地球物理为为理论基础的思维模式,它对于地质家利用测井曲线发现有用信息、地震解释专家利用测井曲线为地震目标高精度导航以及测井专业人士利用测井曲线研究评价对象的背景因素提供了新思路。书中第一章和第二章讨论了现代测井评价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地质与测井评价的内在关系;第三章和第四章根据测井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和启示,论证测井地质学发展的障碍及方向,  相似文献   

12.
构造地质学     
《地球》2011,(11):89-89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它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构造地质学最先是对构造要素,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环境地质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环境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阐述了城市环境地质主要研究方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动地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由四川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凉山州地质学会共同组织、联合召开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性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凉山州西昌市举行。应邀来自省内外地质、地震、冶金、部队、院校和水电等从事生产、教学、科研的33个单位56名教授、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讨论。凉山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同志到会  相似文献   

15.
现代地质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加强对地壳深层、上地幔或整个岩石圈演变的认识及研究地质作用的全球性规律,以满足人类对预测、寻找矿产资源和预测预报地震灾害的迫切需要。为了加速对现代地质学的研究,在充分利用原有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1986年国际岩石圈委员会制定了开展全球性的地学断面研究工作。中国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拟定在我国布设11条国际地学大断面,东沟—海城—林西—锡盟就是其中的一条。根据地学断面  相似文献   

16.
走向21世纪的实用地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用地震学包括地震勘探、深部地震测深、工程地基与质量勘查以及浅部地质灾害预测等,在国民经济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起着并将继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即将迈向21世纪的今天,我们探讨一下实用地震学未来发展的道路是很必要的.实用地震学在21世纪仍将在地学研究和国家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且对它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而它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诸多疑难问题要研究.本文就其发展现状、未来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叙述地质学方法的概念和原理,回顾了80年来的经历,指出了地质学方法的潜力和优点,并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地质学方法发展的三个问题,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委会、广东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委会、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和珠海市科委联合召开的《华南沿海经济开发区环境地质与区域稳定性分析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20—23日在珠海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内和广西、湖北地区的生产、科研及高校等22个单位38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51篇,会上宣读论文21篇。会议除进行学术交流外,还组织了野外考察。 会议由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构造地质专委主任刘以宣研究员致开幕词,省地质学会副秘书长陈君拔高工代表地质学会致贺词,省地质学会与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黄玉崑教授致闭幕  相似文献   

19.
第四纪是地球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最新的一页,是目前正在经历着的地质阶段。而地震是地质现象,是地质构造活动的一种形式。显然,研究地震必须研究地质,必须研究第四纪地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是,系统地全面地将第四纪地质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引入地震地质研究中来却还不多,特别是许多地震地质工作者原来从事老构造工作,对第四纪地质学比较陌生,未予重视,甚至产生某些误解。地震地质工作不能深入下去,这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蒋溥等著的《地震小区划概论》即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作者的工程地震实践为基础,系统地介绍地震小区划的原理和方法。为了便于读者较全面地理解地震小区划,书中涉及了一些和地震小区划工作有关的地震学、地质学和工程地震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全书共八章:第一章、震级、烈度、地震动;第二章、烈度和地震动衰减;第三章,地震地质效应及其评价;第四章、场地地震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