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林 《海洋世界》2019,(8):28-31
印度洋,全球第三大海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411.8万平方千米。其东邻澳洲、印尼群岛和马来半岛,西接阿拉伯半岛及南部、东部非洲,北为印度、巴基斯坦与伊朗,南抵南极洲,中间是英属领地査戈斯群岛。印度洋大部分地处热带、亚热带,南纬40°以北的广大海域全年平均气温为15~28℃;赤道地带全年气温为28℃;波斯湾、红海一带高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2.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08,(11):73-79
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即北纬15°与南纬40°间,大部分在南半球。面积7491.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为世界第三大洋,平均深度为3897米,最深为7729米。印度洋北部封闭,海岸线曲折,主要有红海、亚丁湾、阿曼湾、阿拉伯海、波斯湾、孟加拉湾等。  相似文献   

3.
一、海峡的种类及成因 全世界海峡数以万计,根据所在位置和成因有许多种类。 1.按所在位置分,有: (1)洲际海峡,即位于两大洲大陆之间的海峡,如亚洲和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亚洲和非洲之间的曼德海峡,欧洲与非洲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千米,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看海     
<正>1.《海上丝绸之路》作者:李庆新著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5-1简介: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陶瓷之路、丝绸之路、香料之路、茶叶之路,涵盖了中国的港口史、造船史、航海史、海外贸易史、移民史、宗教史、国家关系史、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等诸多具体内容,涉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本书详细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见证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6.
现在,全世界共有150个领土与海洋沾边的岛国和临海国,占国家总数的四分之三多。在这些与海洋沾边的国家中,亚洲有36个,非洲最多达40个,欧洲28个,南美洲10个,北美洲总共23个国家和大洋洲总共12个国家全都是临海国或岛国。世界四周临洋的最大国家是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面积达770万平方千米。最大的群岛国,无论按人口还是按面积都非地跨  相似文献   

7.
桑红 《海洋世界》2008,(4):70-75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有多条国际航线,连接欧洲、美洲、非洲的沿岸国家,货运量居各大洋第一位。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大西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世界战略资源及国际重要水上通道最密集的地区,美国、西欧和亚洲国家所需的大部分石油,都必须经过大西洋。世界许多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都在大西洋,成为西方大国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因此,大西洋成为了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的超级战略大洋。”  相似文献   

8.
广西的银叶树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属梧桐科银叶树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红树林中的一种乔木树种,分布于大洋洲、非洲和亚洲海岸。在我国,银叶树仅在广东、海南、广西和台湾等省有少量分布。银叶树一般分布在高潮线附近的潮滩内缘或大潮、特大潮才能淹及的海、河滩地以及海陆过渡带的陆地,属于比较典型的水陆两栖的半红树植物种类。为了充分了解广西银叶树的地理分布及其群落学的特征,我们最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专门性调查研究。本文就是根据此次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写成的,意在为广西银叶树的保护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一、地…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为远洋渔业大省,但远洋渔业产业结构不均衡,过洋渔业有进一步的发展潜力。文章介绍浙江省过洋渔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浙江省在亚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入渔国的资源状况和发展前景,从面临的挑战和有利的条件进一步分析浙江省过洋渔业的发展形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家远洋渔业政策,提出浙江省过洋渔业的发展建议,包括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发展方式;强化政策支持,解决发展短板;调整捕捞作业结构,促进平衡发展;鼓励兼并重组,培育现代规模企业;加快渔船建造和改造,提升渔船现代化水平;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健康发展;明确安全职责,促进合法合规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支撑;从严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0.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所树轮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对亚洲气候动力学树轮重建5年计划的研究已进入第3年,该项目研究的范围涉及整个亚洲以及受季风影响的从西伯利亚、蒙古、北亚到澳大利亚、大洋洲、东南亚大陆及其南部的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在前两年首先着重建设了为恢复亚洲季风气候及其引起变化的因素(如印度-太平洋海面温度场)的树轮数据网,这些数据有望对上几个世纪古气候记录中的季风气候变化循环模拟进行评估。热带地区树木年轮数据的匮乏,促使我们必须首先从亚洲热带地区获得这些数据,因此,对热带亚洲的野外调查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桑红 《海洋世界》2008,(9):40-44
太平洋作为世界第一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西南以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东经146°51’)与印度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西经67°)与大西洋分界,北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东经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通往印度洋,面积17967.7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5.2%,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  相似文献   

12.
舟山海区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附着生物也称污损生物.附着生物的生态研究,欧美50年代前就做了许多工作[10][20],目前仍在继续进行;50年代后,苏联、日本、南美、印度和大洋洲等都先后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2,17,18].我国自50年代以来,已经开展了许多工作,也发表了一些研究报告.国内钻孔生物的研究主要是船蛆的分类[1,4],生态方面的工作开展不多.  相似文献   

13.
现代考古学、古人类学认为,距今大约50万年前,非洲已有人迁居欧洲,这显然是跨越直布罗陀海峡采实现的,跨越的方法,可能是利用木筏。此后,距今约7万至5万年前,人类从亚洲跨海到了澳大利亚。1981年在澳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7,(5):55-55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The Wildilfe Conservation Sodety,缩写为WCS)成立于189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一个致力于保护野生生物及其栖息生境的非营利性政府组织,目前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北美洲的70多个国家开展有500多项野外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晓惠 《海洋世界》2011,(7):37-39
澳洲常常被误认为是大洋洲的别称,其实这两者并不相同。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以及太平洋上约1万多个岛屿;澳洲则是澳  相似文献   

16.
利比亚当然是一个非洲国家,自然到处都是满眼的沙漠。但是,它却靠近北美洲美国、西欧和亚洲的中东、西亚、南亚、东南亚、东亚之间的海运线的必经之路——地中海航路中间,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加之这里还盛产石油,重要的资源和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的国家遭遇种种麻烦。  相似文献   

17.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世界海洋的水量比高于海平面的陆地的体积大14倍,约l37亿立方千米。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40米。假如地球具有平均的球面、整个表面就会被2400米深的海水所覆盖。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体积70710万立方千米。  相似文献   

18.
提起中国的南海、非洲的好望角和法国的比斯开湾,海员们都不陌生,特别是这里的风浪会给各国的船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南海险遇台风南海地处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的航海要冲,是我国通向东南亚及西方的水上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举世闻名的台风肆虐区。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洋面的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台风形成后常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发展中国家海岸和港口工程国际会泌(简称 COPEDEC'87)于1987年9月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拉丁美洲的45个国家和地区的53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外国代表有265位(其中75位为随行人员),其中发展中国家代表占45%。世界各国在海岸和港口工程方面的一些知名学者都前来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剑鱼属金枪鱼科,广泛分布于印度洋。亚洲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和南非等国都在此用延绳钓捕捞。斯里兰卡在本国海域用刺网捕捞。 70年代初剑鱼总产量下降,到1982年才开始上升。从1983年到1992年问产量迅速上升,到1993年达到18000吨的高水平。其中中国台湾省和斯里兰卡的产量增加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