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图1)[1]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同时也备受争议。卡拉特拉瓦是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逐渐闻名于世的,他设计了众多桥梁,较为著名的有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同时,他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等极具艺术感的火车站。卡拉特拉瓦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以及因经济危机被迫停工的芝加哥螺旋塔[2]。虽然,他还未获得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但在他设计的2004年雅典奥林匹克中心荣膺第61界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后,他的名字便开始倍受世界建筑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初,我国地质学界有人对矿床类型的共生规律问题进行过探讨,提出以综合的观点研究成矿的客观规律。最近几年,长江中下游宁芜地区铁矿地质勘探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对本区地质和矿床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一九七四年,地质科学院、华东地质科学研究所在前人积累大量资料和近年来各单位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总结研  相似文献   

3.
"格调"是潘天寿美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绘画理论的三大命题之一这其中的格调与前人的"格"、"逸"、"品"都有着不同的联系。潘天寿追求特殊的风格和高的格调,也是在追求他独特的趣味,而他独特的趣味,意境也都体现在他特殊的风格和画格上  相似文献   

4.
引言专业性的地质博物馆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一样,肩负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光荣使命。在不断完善的地质博物馆定义中,“陈列”,却占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导位置。如果将陈列的内容加上“艺术”,那就产生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陈列艺术,既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一门“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对流层活性卤素化学: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卤素物种(RHS)参与大气对流层中许多化学过程,影响许多重要物种的源和汇,在大气对流层化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流层活性卤素化学成为近年来国际大气化学研究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RHS在对流层的外场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放大、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长程差分吸收光谱(DOAS)、雾室和湿法化学分析法、光解法、碳同位素的比率法等。各种观测方法表明大气边界层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RHS,特别在海洋边界层、极地边界层和盐湖地区。RHS的浓度有较大的变化范围(10-12~10-10)。RHS可引起一些VOCs的氧化,影响HOx和NOx的反应,减少对流层O3,并对硫的氧化和汞化学有较大的影响。对流层RHS的源主要为有机卤素化合物的排放和海盐气溶胶的释放。在讨论RHS在对流层的循环转化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一个示意图;提出了现有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而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我将21世纪的新世界秩序称之为‘共生秩序’,或是‘共生的时代’。"[1]——黑川纪章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图1)[2]是战后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建筑师之一,他与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黑川纪章不仅在日本建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也是国际建筑领域的一颗璀璨之星。黑川纪章的一生无论在建筑设计实践领域还是在建筑理论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他凭着出色的建筑成绩,一生获奖无数,主要包括:1965年获得Takamura Kotaro设  相似文献   

7.
<正>建筑绝对不是一个己经完成的静态景观,同时,城市也不是由一系列装配式的纪念碑组成的丰碑。建筑是空间与景观的改性剂,它必须同时迎合人们的社会需求与美学需求。[1]—保罗·门德斯·达·洛查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图1)[2]是来自巴西圣保罗的著名建筑师、2006年第28届普利兹克奖得主,是继奥斯卡·尼迈耶之后,第二位得此殊荣的巴西建筑师,也是当代巴西又一位享有国际  相似文献   

8.
地表“矿物膜”:地球“新圈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表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开放系统,其中所充满的阳光、大气、水分、有机酸、无机酸/盐、矿物质和微生物等彼此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到的多种自然作用。本文采用环境矿物学、半导体物理学与光电化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手段,在我国南方红壤、西南喀斯特和西北戈壁等典型陆地生境中,发现直接暴露于太阳光下的土壤/岩石表面广泛发育有几十纳米到数百微米厚度的铁锰氧化物"矿物膜";详细研究了铁锰氧化物"矿物膜"中矿物组成及其精细结构特征,发现半导体性能优异的水钠锰矿普遍存在,其晶体结构中富含促进其光催化功能的稀土元素Ce。在这些生境中,矿物岩石表面所包覆的铁锰氧化物"矿物膜"总是朝着太阳光发育,岩石背面却不出现"矿物膜",揭示出太阳光照射下的地球陆地表面普遍存在的"矿物膜"与太阳光有着直接的响应关系。光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天然"矿物膜"具有较好的日光响应性能,由其制成的电极在可见光照射下皆能产生明显的光电流,而不含铁锰氧化物矿物的岩石基质样品及石英、长石等矿物样品几乎不产生光电流,表明"矿物膜"光电流的产生主要与铁锰氧化物有关。进一步测得"矿物膜"中主要铁锰氧化物的禁带宽度均小于2. 5eV,证明其均为对可见光具有广泛而良好吸收的天然半导体矿物。以全球日光平均辐照强度100mW/cm~2计以及全球典型生境中"矿物膜"分布面积估算,全球"矿物膜"吸收太阳能等效为生物质能的最大量与2017年度全球糖类产量(1. 92亿吨)相当。铁锰氧化物"矿物膜"不仅存在于陆地地表,还存在于海洋透光层中。可以认为地表"矿物膜"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天然"太阳能薄膜",从功能上"矿物膜"相当于继地核、地幔和地壳之后的地球第四大圈层,事实上构成了地球"新圈层",也是地球在太阳光能量驱动下发生外营力地质作用的关键地带。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从"矿物膜"中产生的矿物光电子与太阳光子和元素价电子共同组成了地表存在的三种主要能量形式的认识。深入探讨太阳光照射下地表多圈层交互作用界面上所发生的电子传递与能量转化的微观机制,有助于深刻理解地表"矿物膜"这一地球"新圈层"如何影响地球物质演化、生命起源进化与环境变化演变的宏观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建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上升,工程建设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但在中国工程企业承担的许多国际工程项目中,设计还是由西方国家企业承担,中国设计企业"走出去"的数量并不多。所以,中国设计咨询业务在国际市场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弗雷·奥托(Frei Otto)(图1)[1]不仅是一位建筑师,还是一位研究者、工程师、建筑工人、教师、环保主义者、人文主义者……他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有灵性的建筑,影响了无数建筑师。弗雷·奥托于2015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但未及领奖就去世了。普利兹克奖评审委员会打破惯例,提前两周对外正式发布弗雷·奥托获奖的消息。  相似文献   

11.
<正>爱德瓦尔多·索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图1)~([1])是一名杰出的建筑师,设计创作了一大批既能延续传统脉络,又能体现当代气息的优秀作品。通过他的作品,可以发现现代建筑风格的无穷魅力和无限潜能,在满足大众审美的过程中,还能让人感受到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莫拉以美学原理为基础来进行创作,让观者产生视觉享受并能与建筑进行交流,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建筑的实用功能。莫拉设计的建筑在阐述历史的同时,也让当代人产生了更深层  相似文献   

12.
正"当城市和建筑物的设计被认为仅仅是一项平面工作时,许多人便都犯了罪。"~([1])——理查德·约瑟夫·努特拉(Richard Joseph Neutra)(图1)概述理查德·约瑟夫·努特拉出生于1892年,是一位奥地利裔美籍建筑师。他的职业生涯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热衷于表现其独特的形式美语言,涉及约300个不同的项目,是有史以来在洛杉矶地区建筑实践最多的建筑师。努特拉是继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Wright)之后第二位荣登《时代》周刊(图2)封面人物的建筑师,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相似文献   

13.
Stochastic process theory involves integrals of measurable functions over probability measure spaces. One of these is the ensemble space, Ω, whose members are sample functions on Euclidean spaceR k and the other isR k itself. What geostatisticians call the “theory of regionalized variables” is said to based on stochastic theory. A recent paper inMathematical Geology proclaims a distinction between “probabilistic” and “deterministic” geostatistics. The former is said to rely on “ensemble integrals” over Ω and the latter on “spatial integrals” overR k.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distinction rests on an arbitrary choice between two estimators for the covariance of a stochastic process; neither is an ensemble integral, both are spatial integrals, and both are Kolmogorov inconsistent. The “deterministic” estimator is identical with that of classical bivariate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in which “spatial structure” is of no consequence. This study shows that both stochastic models are suboptimal approximations to the unique nonstationary classical statistical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generated by each sample pattern. The stochastic process model and its “spatial continuity measures,” thus, appear as questionable mathematical embellishments on suboptimal estimates, correspondence with geomorphic reality is tenuous, and estimates are biased and distorted. Various related misconceptions in the paper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Basak Tanulku 《Geoforum》2012,43(3):518-528
The growing research on gated communities has largely regarded them as isolated and isolating places, rather than considering residents’ relations with other spaces and communities. This paper seeks to examine these external contacts through exploring the ways in which gated communities establish relations with local political actors. This is done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wo gated communities in Gokturk and Omerli, Istanbul, and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On the basis of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residents and locals, the paper demonstrates how gated communities engag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in contrasting ways. By focusing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Islamist and secular people, the paper also argues that gated communities are active urban agents, establishing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 with local political actors which can change urban space and politics.  相似文献   

15.
<正>"生态设计不仅从技术角度来研究如何摒弃一种物质或体系,从而使其有利于另一种物质或体系,更是研究我们人类社会和建成环境怎样形成一个整体并且成为地球生命中的有益部分。"[1]——杨经文从文艺复兴时期起,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建筑师常常能够跻身于文化精英的行列。杨经文(图1)[2]是国际公认的生态建筑设计领导者。2008年,他被《卫报》评为"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他在全球有超过200个  相似文献   

16.
正对我而言,真实的魅力就是一种"炼金术",它将客观物质转化为人类的感知,即在建筑空间中获得某种情绪或感受到材质、物质和形式存在的瞬间。[1]—彼得·卒姆托彼得·卒姆托(图1)[2]是—位令全世界同行钦佩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是聚焦性的、毫不妥协并量身定做的。他所有的建筑都具有一种强烈的、无限的存在感。他有一种罕见的天赋,能把清晰、严格的思考和诗一  相似文献   

17.
正概述路易斯·亨利·沙利文,被誉为"摩天大楼的缔造者",是美国芝加哥学派中的重要一员,也是其中最具威望的建筑家与批评家,"他最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力的信条之一"。~([2])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很少有从美学角度进行土地复垦的研究,土地复垦美学概念暂未提出,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评价体系还未成熟。为深入研究土地复垦美学概念内涵,讨论土地复垦美学表现形式,本文参考平朔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经验,采用文献归纳法和移植研究法,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依托,构建了由要素评价和系统评价组成的嵌套式评价体系。通过解构美国林务局视觉管理系统(visual management system,VMS)评价、美国土地管理局视觉资源管理系统(visual resource management,VRM)、联邦公路局视觉影响评估系统(visual impact assessment,VIA)、复田景观评价、园林景观美学评价等成熟的视觉评价体系,结合矿区生态系统修复“五元共轭”理论,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黄土高原矿区的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评价体系,所有指标共计21项,即地貌重塑与土壤重构相关指标8项、植被重建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7项、景观重现相关指标6项。各项指标完成了定性、半定量化释义,修正了“岩貌、地形地貌、湖泊、毗邻景观”4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土地复垦美学评价不可忽略主观因素影响,应注重景观美学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使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表现得更具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下面的褶叠剖面最初发表于1836年,是W. Buckland著《根据自然神学对地质学和矿物学的研究(Geology and Mineralogy Considered With Reference to Natural Theology)》一书第二卷中的图版Ⅰ。本书所用图是该书1837年美国版的复制品(Philadelphia:Carey,Lea and Blanchard)。Buckland的两卷书中八篇文章的第六篇“在创世中显示出来的神的能力、智慧和慈悲”一文是受Bridgewater伯爵  相似文献   

20.
陈汉江 《河南地质》2013,(11):54-55
公元二零一三年的春天与以往不同,一个名词“中国梦”飞速走红! 它旋即进入了中国高层的思维和决策也迅速飞进了每个中国人的脑海与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