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全区120万平方公里,横跨两个性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大致以白云鄂博—赤峰(北纬42°)大断裂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拗陷及内蒙地轴;北部为内蒙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带(图1)。按照板块学说,内蒙古则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中国板块之间,南北各包括一  相似文献   

2.
东秦岭造山带的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50,自引:6,他引:50  
分隔北中国板块及南中国板块的秦岭山脉是研究亚洲东部构造演化的关键。秦岭山脉由北部的古生代褶皱带及南部的华力西、印支褶皱带组成。北部古生代褶皱带演化,早期表现出一个向北俯冲的大洋盆地的闭合,随后蛇绿岩向南仰冲和华力西期的陆内逆冲推覆作用;南部褶皱带表现为在大规模滑脱构造上(至少100km的水平滑移)的陆内浅部地壳变形。而在晚古生代以来,两个褶皱带被一系列东西向左行平移断层所切。  相似文献   

3.
<正> 撰山子金矿区位于张家口-赤峰金矿化集中区东部两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即以东西向赤峰-开原断裂为界,其南部为地台区,属华北合块之内蒙台背斜东部。其北部为地槽,属内蒙大兴安岭地槽之内蒙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其又可分为两个Ⅲ级构造单元,以张不兰沟-大西山近东西向断裂为界,北部为多伦复背斜,南部为敖汉复向斜。撰山子金矿即位于敖汉复向斜中。1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地槽型奥陶-志留系、石炭-二叠系及中新生界,仅南部跨入地台部分见有少量太古宙变质岩。奥陶-志图系为一套低中级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岩。石炭-二叠系为浅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还有中生界-新生界的一些沉积物。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五年,黄汲清教授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中,把吉林省北部地槽区划为古亚洲构造域天山——兴安地槽区的吉黑褶皱系和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然而,从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区域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地质资料。笔者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任纪舜、姜春发同志的具体指导下,于1981-1984年对吉林省及其邻区前人积累的区域地质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吉林省北部地槽区是以递进式转化的华力西地槽(早) 印支褶皱带。  相似文献   

5.
<正>1区域地质特征内蒙古太仆寺旗沙子沟矿区区域构造位置在华北地台北缘构造带[1]。华北地台北缘从北往南可划分为兴蒙褶皱带,内蒙地轴和燕山台褶带三个构造带,本区属于兴蒙褶皱带南带的白云鄂博新元古褶皱带。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及新生界第四系。矿区内断裂、褶皱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有近东西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等多组。华力西晚期近东西向的剪切断裂带,到燕山期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转换成张扭性断裂带,形成了有利的成矿空间。岩浆岩分布矿床北部、西部和南  相似文献   

6.
王凯怡 《地质科学》1980,15(1):83-86
白云鄂博花岗岩的稀土配分型式 该花岗岩出露于白云鄂博矿的东部和东南部。侵入于白云鄂博群中,引起围岩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蚀变。在地质构造位置上处于内蒙台背斜向内蒙褶皱带过渡的的中间地带,多沿东西方向分布,受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7.
一、本区志留纪地层研究概况昭乌达盟以赤峰—具子府一线为界,其北即属内蒙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志留系为本区出露最老之地层。河北省地质队于1960~1965年作区域地质调查时首次研究了该地层,将出露于锡林郭勒河畔乌套海一带之结晶片岩系命名为“锡林郭勒杂岩”,并与该区以南零星出露地以绿色片岩为主的一套变质杂岩一同划归志留泥盆系。1964~1970年,我队作中  相似文献   

8.
延边北部火山岩型金矿带的构造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边北部火山岩型金矿带,位于内蒙——兴安华力西期褶皱带汪清——珲春燕山期内陆断陷盆地内,与晚侏罗世形成的一套火山岩密切伴生。矿带、矿田、矿体等都明显地受构造——火山构造和火山构造的控制。一、基底主要构造特点基底由一套古生界变质岩和华力西期岩浆岩所组成(图1)。其中变质岩层,组成一个以小西南岔——四道沟一带青龙村群为核部的近南北的复式褶皱带,出露在区内复背斜西翼的是一套二叠系浅变质岩层。由于后期构造——岩浆活动的破坏和改造,复背斜的面貌已十分不清,但尚可依据岩层出露、岩层间的关系和产状等情况,辨认出银河洞、十里坪、西大坡、小西南岔等几个主要的正常和倒转的背、向斜褶曲。  相似文献   

9.
内蒙地轴为中朝准地台的二级构造单元,其南北均以大断裂分别与内蒙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带和鄂尔多斯拗陷为界,地理位置西起内蒙乌拉特中旗海流图,东至集(宁)二(连)铁路线,东西长400公里,北起白云鄂博(约42°),南到北(京)包(头)兰(州)铁路线,南北宽120公里,展布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图1)。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面积约187400平方公里。根据自然地理状况可以分为两部分,西部以松辽平原为主,约占60000平方公里,东部以张广才岭、长白山区为主,约占127400平方公里。吉林省的地质构造,横跨两个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南部为中朝准地台的辽东地块;北部为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的吉林加里东褶皱系、华力西褶皱系。在矿产方面,吉林省位于东西向展布的中朝准地台北部边缘成矿带、天山——兴安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的燕山运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宗笙 《地质科学》1985,(4):320-333
燕山运动为1926年翁文灏所创立,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地质工作的开展,对中生代地层、岩浆活动和构造形迹特征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曾撰文进行讨论(表1)。燕山运动系指发生于侏罗、白垩纪时期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形成了华北盖层主要的构造形迹,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华北地块显生宙最重要的构造运动。尽管对燕山运动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对燕山运动的分期,各期构造活动方式、构造应力场特征,构造演化,构造活动机制等,仍众说纷云,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构造是地壳形变的结果,而地壳形变是在地壳形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壳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地质体的建造过程,包括地壳形成的地质时期中,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所产生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类型、组合和相带的发展。地壳的形变主要表现为地质体的改造过程,包括各种岩层在形成过程之中或以后,经受内力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微观和宏观的结构变化,如流动、褶曲、破碎和断裂等。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主要构造地质要素的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省在中国东部的中心部位,跨越不同的构造地质单元。前寒武纪变质岩出露面积约占基岩出露面积的三分之一。变质岩包括太古宙、元古宙及少部分古生代地层;变质相包括麻粒岩相到低级绿片岩相。其中发育有多期褶皱变形和同变质期的断层作用,这些断层在后继变形过程中被改造和复活,形成十分复杂的构造地质图案。  相似文献   

14.
吴继远 《地质科学》1980,15(2):125-133
灵山断褶带地处桂东南灵山、钦州和东兴等县,东北和西南两侧分别受六万大山和十万大山所夹峙,北端截于浦北县寨圩北西向断裂,南段延出国境以外,在我国长约240公里,宽约30公里。断褶带北东-南西向,主要由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以及酸性岩浆岩构成,断裂与褶皱发育,具明显的多期性和继承性。  相似文献   

15.
脉体充填的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庆丰 《地质科学》1986,(2):114-124
我们把脉体充填的断裂构造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生成阶段、发展阶段和破坏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地是在水平的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一般在(水)平面上形成两组剪性断裂和一组横向张性断裂,而在横剖面上则出现两组纵向压性断裂,有时还见一组张裂。这种立体空间形变特点反映在平面上构成“米”字型。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断裂。  相似文献   

16.
李继茂  傅良佐 《地质科学》1978,13(4):313-322
本文仅就西南某汞矿带南段构造体系作一初步分析,进而说明构造体系对汞矿分布的控制,并探讨该区汞矿找矿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云南川西地区地震地质基本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玶  汪良谋 《地质科学》1975,10(4):308-326
云南川西地区是多震的地方(图1),从公元前116年到1974年6月,据记载共发生M≥4.75级的地震481次,其中6≤M<7的99次,7≤M<8的14次,M≥8的3次。震源深度一般小于30公里,均为浅源地震。本区强震多发生在深大断裂带上,而且都有一定的地质标志可循,与近代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在成因上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荫槐 《地质科学》1984,(2):127-138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高大和最雄伟的年青隆起区。对于它的形成和演化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和地球物理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 近十年来,人们认为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相距千里之遥的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并与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然而,根据作者对喀喇昆仑和喜马拉雅等地的野外考察及其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的研究,提出青藏高原原来是一个统一的前震旦纪陆壳区,后经震旦纪以来多次的拉开和挤压碰撞而形成的新观点。这种拉开和挤压的运动方式,是深部鳗隆和慢拗的分异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重力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的范围大致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龙门山及喜马拉雅山所围限。是一个边部群峰耸立、内部相对平坦的广阔高原,具有山高地势平的地貌景观。地壳厚度一般为50—70公里,成为全球地势最高、地壳最厚的地区。 中新世晚期,喜马拉雅尚未成山,其高度接近海面,仅约数百米。而由冈底斯山至昆仑山的广大地区,此时形成了统一的夷平面,具有与喜马拉雅地区相似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杏垣 《地质科学》1987,(2):113-125
本文是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说明书的节要。它对我国现今活动着或在新生代活动过的地质和地球物理作用过程作了综合概括,重点是板内现象,并从板块构造作用基本过程上对它们加以解释。 中国的岩石圈很不均匀。其动力学涉及8个活动亚板块和有关的17个构造块体的性质、它们的相对运动和构造应力场、以及新构造变形的特征。阐明了我国岩石圈现今运动和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