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孜州日雨量≥50毫米的暴雨天气特少,但由于州内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等原因,日雨量≥25.0毫米的降水天气过程就足以造成灾害,所以将州内的暴雨标准确定为日雨量≥25.0毫米,24小时内有≥4站出现暴雨定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地面、高空影响系统、数值预报产品特征及本地能量特征、客观预报结论等方面对今年“6.17”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梅汛期江淮地区的区域性暴雨个例基础上,确定区域性暴雨天气学模型。利用计算机网络采集ECMWF,T_(42)产品等国内外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对其进行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释用,建立下江淮梅汛期暴雨中期客观预报系统(简称ZMSR系统)。系统在IBM-AT机上研制,运行,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客观化。系统运行后可得出48—72小时内有无区域性暴雨的客观预报。 1 资料及代表站的选取 本文取南京、南通、苏州、芜湖、安庆、屯溪、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11个测站为代表站。规定日雨量≥30mm为一暴雨日,选得1989—1991年梅汛期共95个样本,其中有区域性暴雨(要求有3个站点以上出现暴雨)共21个样本,占总样本数的22%。  相似文献   

3.
清远暴雨的气候特点及预报着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远、佛冈、英德一带是广东省3个暴雨区之一。暴雨常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极大影响。本文利用1957~1996年气象资料/,分析清远发生暴雨(日降水量≥50.0mm)的一般气候规律及各时期的预报着眼点,为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一些参考依据。1暴雨的年际分布清远1957~1996年共出现暴雨374次,平均每年9.4次。逐年间相差甚大,无明显的规律性(详见表1)。从表1可看出,最多的一年有17次暴雨,而最少一年只有4次。前10年(1957~1966年)暴雨次数最多,平均为10.5次/年,后10年(1986~1996年)最少,平均每年只有8次。2暴雨的季…  相似文献   

4.
<正>1暴雨过程据气象记录统计,江西省4—6月发生区域性暴雨天气平均每年9.5次,并有时出现连续性暴雨过程。2014年4—6月全省暴雨日数较历史同期偏多,10站以上暴雨日数达11 d,频繁的暴雨致使局部出现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5月出现了6次暴雨过程,分别是5月4日、8—11日、13—15日、17—18日、21—22日、24—25日,5月累计降雨量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年同期第7多。6月17—23日暴雨和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国228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基于对暴雨区进行连续追踪的思路,采用暴雨相邻站点数和暴雨区中心距离确定了中国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方法;根据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平均强度、持续时间和平均范围构建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利用该客观方法对1961—2016年中国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识别,并分析其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性暴雨过程年均38.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一年各月均可出现,但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发生最为频繁,6月区域性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综合强度强,这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现象有关。一年中,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出现日期平均为3月6日,末次出现日期平均为11月14日;1961—2016年,我国年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出现日期呈明显提前、末次日期呈显著推后、暴雨期呈显著延长的变化趋势;年发生总频次呈微弱增多,较强区域性暴雨过程次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覆盖范围和综合强度均呈显著增大趋势。南方型区域暴雨过程变化趋势与全国的基本一致;北方型首次日期呈提前、末次日期呈推后趋势,发生频次有微弱减少趋势,覆盖范围、持续时间、综合强度均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雨团活动的分析看低涡暖切变暴雨的落区杨小萍(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989年7月16日、1990年8月15日和1993年8月4日,我省分别出现了区域性的暴雨天气过程,3次过程700hPa在我省的影响系统均为低涡暖切变型。本文是在预报我省有区域性...  相似文献   

7.
尹洁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4):I0001-I0002
1暴雨过程 2006年7-9月,江西共出现区域性暴雨日(≥10站)5d(表1)。其中热带气旋进入江西产生了3次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日,强度特别强,先后出现5-9站的大暴雨.是近10a热带气旋造成强暴雨次数偏多的年份.7月7日暴雨是2006年汛期最后一场暴雨.  相似文献   

8.
重要天气过程评述1暴雨过程2007年4—6月江西共出现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区域性暴雨日有4 d(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属偏少年份。5月31日—6月2日自北向南的暴雨过程,短时雨强大,其中于都县铁山垅6 h最大雨量达193.2 mm,局部地区出现灾情。  相似文献   

9.
甘孜州日雨量≥50毫米的暴雨天气特少,但由于州内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等原因,日雨量≥25.0毫米的降水天气过程就足以造成灾害,所以将州内的暴雨标准确定为日雨量≥25.0毫米,24小时内有≥4站出现暴雨定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地面、高空影响系统、数值预报产品特征及本地能量特征、客观预报结论等方面对今年"6.17"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1988年6月6日,张掖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的大一暴雨天气过程,其中张掖26.7毫米,高台26.0毫米,临泽37.1毫米,肃南30.0毫米,民乐35.0毫米,山丹21.3毫米,仅次于1974年7月30日的暴雨降水量。本文从天气动力学入手进行分析,基本上找出了形成这次大一暴雨的机制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下游梅雨期(6—7月)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往往能引起洪涝灾害,造成经济上巨大的损失。因此,探讨梅雨期长江下游区域性暴雨的成因和预报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将长江下游梅雨期日降水量分为有区域性暴雨(A类)与无区域性暴雨(A类)  相似文献   

12.
遵义地区5—8月暴雨天气系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刚 《贵州气象》1994,18(3):6-9
暴雨是遵义地区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对全区5~8月份暴雨的气候概况和天气系统特征进行统计分忻,为建立本区暴雨的预报方法提供依据.1暴雨的气候概况全区范围内当3站以上日降水量≥50mm时定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普查1981~1990年5~8月历史资料.10年中,该过程5月份共出现5次,6月份11次,7月份!0次,8月份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最多的年份是1987年7次,最少的是1990年1次,详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6月份是暴雨集中的月份,6月中、下旬到7月份中旬是暴雨的高峰期.2失至影响系统民纪500hPa上全区33次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3.
重要天气过程评述1暴雨过程2006年7~9月,江西共出现区域性暴雨日(≥10站)5d(表1)。其中热带气旋进入江西产生了3次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日,强度特别强,先后出现5~9站的大暴雨,是近10a热带气旋造成强暴雨次数偏多的年份;7月7日暴雨是2006年汛期最后一场暴雨。时间暴雨站数大暴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天气学原理出发,应用常规资料对1993年7月27日我州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对造成这次暴雨的天气系统西南涡的移动、发展进行探讨。同时还对暴雨落区与中尺度低压和中尺度能量锋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获得一些有用的结论,对短期暴雨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一次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ECWMF数值预报产品等,对2006年6月2到3日出现在西南地区的一次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来自于孟加拉湾的水汽不断向西南地区上空输送;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不稳定能量不断积累等有利于暴雨的产生。ECWMF数值预报对高空槽、低空切变的发展以及低层温度预报与实况基本一致,对暴雨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75年8月14日至18日安徽省皖东地区受7504号台风低压影响出现了一次特大的暴雨天气。暴雨持续了四天,15、16、17日夜间连续降了三场特大暴雨,都落在来安县北部山区,该区的杨郢总降水量达850毫米。由于这次暴雨强度特大,雨区集中,持续时间长,危害较大。 这次皖东特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7504号台风,因而预报台风的路径是暴雨预报的前提。但这个路径特殊,在预报中是难以掌握的。台风在12日17时前后于浙江乐清县  相似文献   

17.
螺旋度与贵州暴雨落区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方  杜正静 《贵州气象》2003,27(1):11-13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作为主要的预报工具及预报基础,根据暴雨的形成机制,利用创建结构物理量-螺旋度对贵州省2002年6月17-20日出现的一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到下垫面的影响比较大,贵州省暴雨落区往往位于高层螺旋度以及低层螺旋度重叠区。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5—6日和28—29日陕西出现两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陕西省气象台对两次区域性暴雨的预报均比实况推迟12 h左右,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T639物理量,分析两次过程的高低空形势、物理量、卫星云图等。结果表明:7.5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西风槽东移加深时产生的,7.28暴雨是副高明显北抬,与东移分裂西风槽共同影响,并且南海有热带系统生成时产生的;两次暴雨低空均有辐合切变存在,地面有弱冷空气补充南下;卫星云图上,7.5暴雨为不同尺度的对流单体,7.28为明显高空槽云系;两次暴雨期间均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在暴雨落区预报方面,当暴雨区在副高边缘且高压稳定时,暴雨区稳定或沿副高外围向北发展;当副高东退时,在西风带系统影响下,暴雨落区向东移动。  相似文献   

19.
1 暴雨过程 2004年5月,我省暴雨频繁,共出现7次区域性暴雨日;4月和6月暴雨过程较少(表1)。  相似文献   

20.
铜仁地区2004-06-23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6月22~23日,铜仁地区出现了入汛以来的一场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主要从环流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等方面对这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初步讨论总结暴雨和大暴雨形成的气象预报条件,以提高暴雨的预报准确率,作好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