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依萍 《浙江气象》2006,27(2):27-28,43
利用windows下的常用的压缩软件与批处理配合,进行压缩式备份,这样备份出来的文件又小又易于管理。这是一种解决自动气象站大量原始数据文件有效备份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自动气象站自动观测数据及各种气象资料文件、报表的储存和备份是气象部门重点工作之一。为了抵御不可抗力因素对计算机设备和存储资料的硬件设施造成破坏,本文给出一个简单实用的实现自动气象站大量数据自动备份的方法,并结合这种方法阐述了数据备份中的几点策略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自动气象站的应急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动气象站业务系统软件升级过程中参数、资料的调用和备份步骤,提出建立业务软件、资料、参数备份的必要性和建立自动备份批处理文件的方法,并就几种常见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青海省自动气象站业务实际,介绍实现自动气象站数据资料备份方式;针对计算机硬盘可能发生故障,导致自动气象站数据资料丢失或损坏,在自动气象站主控机上加装了备份数据资料的内置硬盘和刻录机,保证自动气象站数据资料的完整准确。  相似文献   

5.
自动气象站出现不正常后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自动气象站出现的一次故障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故障排除的方法,以及故障排除后数据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实践结果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进行采集器复住,采集器复位要避开正点进行,且要特别注意做好原始数据的备份与释放工作。  相似文献   

6.
王世刚  王海新  任淑华 《山东气象》2012,32(3):69-69,72
文章介绍了自动气象站配置的参数文件、生成的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保存的目录或文件名,并对如何将参数、数据、El志文件安全、迅速备份和新旧文件的对接进行了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型自动气象站备份计算机功能与作用的分析,提出备份计算机的管理和应用工作要点,以便让基层台站观测员在新型自动气象站业务计算机或业务软件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启用新型自动气象站备份计算机进行工作,让新型自动气象站备份计算机在实际工作中能起到应急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高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峰  宋敏 《山东气象》2008,28(1):56-56
从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避免出现疑误和缺测数据以及出现上述问题时如何正确处理以弥补原始数据损失的方法,提高了自动气象站的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9.
浅谈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自动气象站的建设,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将逐步被新型的自动气象站仪器所代替,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将作为备份仪器而被保留。侯马市气象局作为国家基准气候站,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的观测仍作为正式观测项目与自动气象站仪器同步运行。  相似文献   

10.
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即ZIIiiiMM.YYY文件(简称Z文件),是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的重要部分,在日常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工作中,常常出现因设备软硬件故障或误操作等原因,造成数据资料的全部或部分丢失或出现数据异常等情况,给原始气象资料的积累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该文分析了z文件出现异常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对台站级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以确保原始数据资料的完整和准确,满足现代气象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1.
风速传感器自动化检定系统中自动控制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广东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成功开发研制的风速传感器自动化检定系统(M3DS),主要用于自动检定我国现用的各型自动气象站所配套的风速传感器。该检定系统具有自动化水平高,控制准确,操作简单等优点。文章就检定系统自动控制的工作原理,从硬件软件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实现检定系统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月份开始,临汾市气象局观测站进行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平行观测。在平行观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此谈几点关于自动站维护方面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动气象站风速传感器自动化检定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敖振浪  李国森 《气象科技》2007,35(3):429-431
主要介绍了如何对省、市气象计量检定部门原来配置的500型风洞检定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总体方案和设计思想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开发研制数据采集器和电机控制电路将检定过程中的物理量全部数字化,计算机从采集器的串行异步口读人数据,实现自动气象站风速传感器室内检定过程全自动化,同时具备常规测风仪器的半自动检定能力。检定数据传入局域网服务器,实现数据远程处理、打印和共享。软件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VB6.0编写。系统已成功投入使用,一年多的检定实践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计划在全国气象计量检定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于2001年9月获得了中国气象局颁发的使用许可证,这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获得的第一个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的科研项目,这使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CAWS600系列自动气象站及其相应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辐射仪器仪表和其它各种传感器等,随同CAWS600型自动站先后定型,并取得了使用许可证。现已推向市场且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几年来,我们的销量与销售领域不断扩大,2000年以来,又增加了可测能见度的新型机场自动气象站,随时确定方位的船舶自动气象站,可测不同高度风参数和温度参数(即测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气象观测基本上靠人工完成,费时费力,准确率不高。随着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正逐步改变过去人工观测业务模式,减少了由人工观测引起的误差,提高了地面观测资料的可靠性,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大大提高气象观测时间与空间的密度,增强监测、警报、预测能力,为天气预报、决策服务、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和城市环境、气象服务等提供准确、及时、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九五”、“十五”期间我国先后在全国各地开始了对大气探测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我国自行研制的自动站,定型生产并全面开始了布点,目前全国气象系统自动站安装使用已达1600余站,不久的将来气象站的探测仪器将得到全部更新,气象站全部使用自动站探测的时代就要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以下简称“人影作业”)的申请与批复是人影作业实施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环节,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技术工作。目前,空中交通日益繁忙,日航班量达1700余次,全省人影作业高炮及固定火箭达480余门,是20 a前的3~4倍,通过电话、甚高频无线电台进行人影作业空域申请的传统工作方式已无法满足目前人影作业空域申报和管理的要求。为提高人影作业的效率,缩短作业申请与批复信息的传递时耗,开发建成了贵州省空域自动化批复系统,实现了人影作业多点同时申请与批复,解决了电话占线等问题。简化了业务流程,缩短了人影作业申请与批复时间,从以往一个申请过程至少需打8个电话缩短到2个电话,实现了禁射区的自动批复,完成了人影工作由传统型向信息化转变,大大提高了人影作业时效。  相似文献   

18.
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自动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王海军  杨志彪  杨代才  龚贤创 《气象》2007,33(10):102-109
利用气候极值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对自动气象站的实时资料进行了自动质量控制。为了降低气象要素误检率,还研制了单站大幅降温事件检测方法。应用上述质量控制方法,对湖北省2005年7月—2006年9月共15个月近80个自动气象站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错误检出率为0.48‰。经自动质量控制后,特别是采用基于空间插值方法的空间一致性检查后,实时气象数据质量有较大程度提高。最后分析了错误随时间、项目及台站的分布情况。试验表明,湖北省81站1个时次数据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质量控制,能保证实时业务运行时效。  相似文献   

19.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2005年我国700个地面自动气象站与人工平行观测期间的数据, 对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地表温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进行了差异分析, 统计了两种观测之间的对比差值、百分误差和风向相符率。 对各要素观测差异在全国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检验了气温自动观测对气温资料连续性的可能影响。 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各气象要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大部分地区各要素的差异都在自动站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仪器本身存在缺陷及观测方法不一致等。各要素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在全国的分布特点各不相同, 同一要素在不同的气候背景条件下差异大小不一致; 如果要将人工观测数据与自动观测数据连续使用, 还要检验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序列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并进行均一性订正。 自动站的使用对年气温序列有一定影响, 总体差异不显著, 但当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气温合并使用时, 应进行均一性检验。  相似文献   

20.
针对自动气象站安装在室外易遭雷击以及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结合河南省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及设备的维护维修经验,探讨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