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繁忙钻场,黝黑面孔,汗水如流, 钻工们用双手谱写劳动者最醇美的歌; 钻机隆隆作响,钻具呼呼生风,身后一个个钻孔, 那是钻工们留给大地的音符.  相似文献   

2.
<正>说起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第一钻探工程处副处长王军营,职工们都习惯地称他为"变脸王"。指导工作时,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俨然一副领导的派头;与职工谈心时,他一张笑脸,天南地北侃大山,像一个邻家老大哥;钻机缺少炊事员时,他围裙一系,做出的饭菜,香鲜、可口,大厨范儿十足……对待工作,一脸严肃1985年4月参加工作的王军营,从钻工、班长、机长到副处长,在30年勘探生涯中,他干的钻孔不下百口,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填满了脑海。2013年9月,队领导慧眼识  相似文献   

3.
一茬一茬的钻工,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只有他年近50,仍留在钻机上。因为对钻机的热爱、对工作的熟悉、对生活的乐观,钻工们都亲切地称他"老师"——他就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三队312钻机副机长王玉留。安全,想在前"钻机上的工作既艰苦又危险,安全必须当成天字第一号工程来抓。"老王用这句口头禅教育了很多人,更用行动教育了很多新职工。  相似文献   

4.
<正>远在老家的母亲打来电话,说春天时她种下的几棵丝瓜爬满了整个小院,今年的丝瓜长得好,一掐一股水、一捋满院香、一根一盘菜。听着母亲兴奋地说着家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0多公里外的家乡。对于丝瓜,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每一次说起丝瓜的事,她的眼睛里总会萌起一团雾。我知道,那不是雾,那是母亲想到自己的童年,眼睛里快要流下的辛酸的泪。母亲出生在建国那年的年末,她还有四个哥哥。那时,国家刚刚解放,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家里人多劳力少,生  相似文献   

5.
我忘不了浑厚起伏的山地,忘不了成为一名勘探队员时的欢乐和自豪.于是,我时常歌颂我的野外山村,我的高高的钻塔和悠扬的机声,我的朝夕相处的钻工弟兄们……那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更是我心灵中温情脉脉的依恋.  相似文献   

6.
<正>周末和女儿到郊外玩,田野里满目苍翠,让人心旷神怡。树枝上如烟似雾的蒙蒙绿色和着泥土的清新,瞬间把我的思绪带回了童年。那清新的香气是童年的味道,也是榆钱馍馍的味道。记忆中春天来的时候,老家院外那棵老榆树总是拥有勃勃生机,榆钱儿结满树上每个枝头,串串榆钱儿肥嫩无比,像串串冰糖葫芦在枝头摇摆,十分诱人。儿时的我特别淘气,像假小子,经常和哥哥们一起骑在树上撸榆钱,一边撸一边生吃榆钱儿,其味道清香无比,还有种居高临下的征服感,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院日外小院里坐着六七个农民,大家各自聊天,一片嘈杂。他们面前立着一块简陋的黑板,黑板上歪歪扭扭写着"我的致富梦"五个大字。老王走到黑板旁边。他身穿沾了泥巴的破旧皮衣,拿着皱巴巴的皮包,戴着一副刮花了的墨镜,一身伪暴发户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10月19日上午8时40分,在哈尔滨市松北区九〇四水勘院培训基地院内,两台钻机高高耸立,四周彩旗迎风飘扬。来自全省各地勘单位工作一线的钻工们精神抖擞,整装待发。这里是由省国土资源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共同举办的2011年第一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黑龙江省赛区选拔赛现场。  相似文献   

9.
说起辘轳井,我总忘不了那吱呀吱呀的摇辘轳声。那声音就像故乡一首悠远悠长的歌谣,在我的梦里,我的脑海里连绵不绝地唱响着,它是我童年的诗画,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正>槐花的香,在乡下飘逸着,远远看去,宛如白白的雪。嗅着那淡淡的清香,我的思绪不经意间飞回了久别的故乡和难以忘却的童年。小时候,我家门前有棵粗壮的洋槐树,听爷爷讲是我老爷亲自种下的。它有着粗糙干裂的树干、坚韧的木质。它笔直地挺立在那里,整日仰望着那片属于它的天空。在我看来,它其实很平凡,甚至有些丑陋,可不知什么缘故,爷爷整日念叨,总是让我向那棵洋槐树学习,我倒觉得委屈。一天放学后,爷爷把我叫到他跟前,我当然知道他又想  相似文献   

11.
正城步县黄铁矿区虽经多个地质队涉足,却始终未能找到矿,我们用两年的时间揭开了这个"魔术铁帽"的秘密。37年前,我从偏僻的雪峰山脚的隆回县,招工来到远离家乡千里以外的中南石油局第四普查勘探大队,当了一名钻工,从此开始了地质工作生涯。当时,地质队流行一句顺口溜:"伟大的电工,万能的钳工,舒服的车工,倒霉的钻工。"因为钻工的工作非常辛苦,实行24小时3班倒。几年后,1980年,我来到地质部418地质队地质组从事勘探工作。没想到,这一做就是一辈子。如今,回首往事,地  相似文献   

12.
正俯瞰中华大地,繁华的都市、喧闹的城镇、静谧的乡村……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而纵横交织的道路就像那精美的珠链,连接城市与农村,沟通梦想与现实,贯穿昨天与未来。从孤悬绝壁的秦蜀云栈,到通达四海的大秦驰道;从驼铃悠悠的丝绸之路,到马蹄阵阵的皇家驿道,陆地交通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空间,深刻影响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月季花开     
我想有个小院,面积不需要很大,几十平方米足矣。院子地面铺上青灰色的方砖,四周用墨竹扎起篱笆,在篱笆下种几棵月季花。小院当中再放一把竹藤椅,看书、喝茶、听曲、赏花、写作……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刚工作时,单位宿舍后窗下有块空地,邻居养了一大群鸡、鸭、鹅,腥臭味让人无法忍受。于是,我央人找来了几棵爬山虎、一棵月季花,种在后窗下。也许是土地太肥沃了,不到半年光景,爬山虎就爬满了后墙,月季也长成半人高了。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辘轳井,我总忘不了那吱呀吱呀的摇辘轳声。那声音就像故乡一首悠远悠长的歌谣,在我的梦里,我的脑海里连绵不绝地唱响着,它是我童年的诗画,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我的故乡,村村寨寨几乎都有一两口辘轳井。我们村的辘轳井就静静地立在村口。井旁是一株多年的洋槐树,树冠约五六米,把辘轳井周围的大片地方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辘轳井忠实的守护者。这口井没有人知道是什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7月的一天,因着下午的一场大雨,我们暂宿紫荆山灵隐寺,此刻雨过天晴,皓月当空。文友们欣然于月下召开"中秋诗歌"朗诵会,而我却享受起此刻的孤独来,独自走出寺院。那高悬在黛蓝色天宇的月亮,像一颗硕大无比晶莹剔透的夜明珠,将无限的光辉和似水的柔情  相似文献   

16.
<正>"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着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这首《勘探队员之歌》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回荡在豫西栾川的伏牛山深处,激励着地质队员们把火热的青春在这里熊熊燃烧,让这古老的大山由此而沸腾。1956年4月,中南地质局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437队)在春和景明的春天成立了。他们在豫西和豫陕交界地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很快,测量大队第四分队发现  相似文献   

17.
仰望焦桐     
正一棵焦裕禄同志生前种下的泡桐,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它耐沙荒、耐盐碱、耐贫瘠,屹立在风雨中、沙尘中、寒风里、骄阳下,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枝繁叶茂生长在兰考大地。焦裕禄那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像那棵高大挺拔的焦桐一样,永远扎根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相似文献   

18.
我的幸福树     
<正>我出生在豫南大别山一个山清水秀、绿树环绕的小村庄。故乡虽然贫穷,但它的美,却如此坚固地在我心里生根发芽:那挺拔傲立的青松,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那散发着幽香的兰草……一次次午夜梦回,一次次泪湿枕巾,一次次千里奔袭。从18岁考上大学离开故乡,我便开始浪迹天涯、四处漂泊,北至哈尔滨,南到深圳,一直落脚新乡成为一名公务员,才算过上安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我的幸福树     
我出生在豫南大别山一个山清水秀、绿树环绕的小村庄。故乡虽然贫穷,但它的美,却如此坚固地在我心里生根发芽:那挺拔傲立的青松,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那散发着幽香的兰草……一次次午夜梦回,一次次泪湿枕巾,一次次千里奔袭。  相似文献   

20.
<正>豫北平原,一片充满神奇和美丽的土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赋予它更多迷人的基因。它就像一位多情俊俏的时装女模,随着季节变化不停地展示着自己靓丽的衣衫。春天姹紫嫣红,草长莺飞;夏天麦浪起伏,绿树成荫;秋天流金溢彩,粮茂果丰;冬天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其实,我是非常喜欢豫北平原的,这不仅因为它是我的故乡,更多的因素是惊叹于它的辽阔、富饶和厚重。在我的眼里,它一年四季都是诗,谈不上什么偏爱之情,只不过今年冬天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