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人为因素导致的"不连续点"对气候序列均一性的影响,以四川省温江地面观测站为例,结合历史沿革资料,采用标准正态均一性检验法(SNHT法)、Buishand均一性检验法、Pettitt均一性检验法分别对该站1960~2009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降水、1mm雨日观测序列作均一性检验分析,并利用逐步回归法对不均一序列进行订正。发现迁站和城市化效应对气象要素的均一性产生影响,其中台站迁移对于气温、相对湿度序列的影响较明显,而对降水量的影响则不显著。订正后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116℃/(10a),变暖幅度增大;相对湿度订正后倾斜率为0.085/(10a),降幅减弱。研究表明不同要素的均一性受到迁站等因素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需要进一步区别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气象台站气温观测资料序列存在站址迁移可能造成的资料非均一性影响,利用环县等6个站址迁移气象站的逐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序列,采用SNHT(标准正态检验)客观分析方法,结合6个气象站的元数据及历史沿革资料等信息进行主观分析,对因迁站造成的气温序列不均一性进行检验,表明站址迁移对气温资料影响较大,并且因地理地形环境而有所差异。结果表明:台站迁移后造成新旧站址的地理环境差异显著且海拔高度差异过大,是引起气温序列非均一性的主要原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相似的台站迁移对气温资料的均一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实测资料、NCEP刷CAR再分析资料、T213分析资料,对绵阳地区2008年9月22—27日出现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环流形势及物理量场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可分为两个明显的降水时段,其区域不同、强度不一;副高、冷空气、两条水汽通道以及台风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第一降水时段的各物理量水平皆大于第二时段,不稳定能量、水汽和气流的辐合、辐散区分布及上升下沉气流的位置和强度对暴雨的强度和落区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什邡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什邡市1959—2008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及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M-K)等方法,研究分析了什邡市50年来气温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气温以0.13℃/10a的趋势变暖,50年平均上升了0.6℃到0.7℃,其中四季存在显著差异,秋季变暖趋势最明显达0.21℃/10a,春季次之为0.13℃/10a,冬季为0.11℃/10a,夏季最不明显。(2)年平均气温在21世纪初期均有明显变暖突变。  相似文献   

5.
目前Linux在IBM兼容的PC上,其硬件定时器的时钟中断速率设定为100Hz,任务可以达到10ms的精度,这样低的时间精度远远不能满足实时任务的需要,如何兼顾时钟中断处理函数开销与计时精度是时钟优化必须考虑的问题.采用双频时钟机制,高低双频时钟中断,并提高内核对实时进程的响应速度,对新的时钟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测试标准Linux的时钟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及新的时钟性能.  相似文献   

6.
广东汕尾近40年以来气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汕尾地区汕尾、海丰、陆丰站1960—1999年的气温序列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汕尾地区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汕尾地区存在暖-冷-暖3个气候变化阶段。年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升温更为明显;四季升温率以冬季最为显著。在不同冷、暖阶段,冷、暖年(季)出现的年数差异很大,其中异常冷年均出现在1980年前,异常暖年均出现在1990年后。年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同年平均气温一样均呈升高趋势。但不同站点的气温变化仍有一定差异。年平均气温汕尾站存在2—3a、6—7a、准12a周期,海丰站存在准7a与14—16a周期,陆丰存在准1.5a、准2.5a、5—7a、准16a周期,MK检验发现汕尾平均气温在1998年发生突变,其他两站的突变发生在1997年。  相似文献   

7.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进行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植被退化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退化区降水减少,大气变得干燥,气温升高;而植被增加使得降水增加,大气湿度增大,气温降低。地表植被的变化可通过地气问相互作用激发出大气偏差风环流,从而影响大范围气候,乃至全球气候。  相似文献   

8.
植被变化引起我国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进行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植被退化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退化区降水减少,大气变得干燥,气温升高;而植被增加使得降水增加,大气湿度增大,气温降低。地表植被的变化可通过地气问相互作用激发出大气偏差风环流,从而影响大范围气候,乃至全球气候。  相似文献   

9.
基于贵阳、威宁两个无线电探空站2014~2016年的气象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贵州整体、局地及季节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模型,并分析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贵州整体Tm模型精度高于Bevis模型、全国模型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模型;建立贵州局地、季节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改善Tm的精度;相较于Bevis模型,局地Tm模型反演的PWV精度更高,与实际降水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10.
应用1961—2006年我国599个站的冬季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冬季各月最低(高)日均温度、低温日数及三种极端温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冬季各月最低、最高温度的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2月份升温最显著,日均气温低于5℃的冷日数和日均气温低于-10℃的严寒日数在冬季各月都是减少的。全国近46年冬季极端低温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1986年出现一次跃变,2006年最少;极端高温日数普遍增加,1995年出现跃变,1998年达到峰值;霜冻日数在27N-46N间区域显著减少,跃变点在1987年,最低值出现在1998年。  相似文献   

11.
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1961—2006年我国599个站的冬季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冬季各月最低(高)日均温度、低温日数及三种极端温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冬季各月最低、最高温度的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2月份升温最显著,日均气温低于5℃的冷日数和日均气温低于-10℃的严寒日数在冬季各月都是减少的。全国近46年冬季极端低温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1986年出现一次跃变,2006年最少;极端高温日数普遍增加,1995年出现跃变,1998年达到峰值;霜冻日数在27°N-46°N间区域显著减少,跃变点在1987年,最低值出现在199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