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电磁发射深水炸弹的弹道性能,采用六自由度刚体弹道模型和地面密集度仿真预测模型,研究了基于最大发射动能下电磁发射深弹的射程覆盖范围,计算了电磁发射深弹最大射程、最小射程下的落点误差,分析了各误差因素对电磁发射深弹射程、方向中间误差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电磁发射深弹的射程覆盖范围由发射装置最大发射动能和电磁发射深弹性能指标共同决定;2)电磁发射深弹的落点误差因素主要为初速误差、横向起始偏角误差以及风速误差。  相似文献   

2.
区别于传统潜艇发射导弹,小型水下运载器由于尺寸小、重量轻、上浮速度快,导弹发射过程对其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小型快速上浮运载器,对上浮过程、发射过程及开盖过程扰动进行建模,并对典型上浮发射导弹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开盖及发射过程对运载器弹道及姿态的扰动较小,而对上浮速度影响较大,发射后运载器控制效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回顾深水炸弹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未来海战所面临的作战任务对深水炸弹武器系统的需求,阐明了深水炸弹在未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通过梳理传统深弹发射方式,提出了深弹垂直发射所要解决的箱式发射技术以及深弹垂直“冷”、“热” 发射方案。  相似文献   

4.
吴克勤 《海洋科学》1978,2(3):47-49
利用人造卫星遥感某些海洋要素是从六十年代的气象卫星开始的,气象卫星的实践证实了利用遥感技术观测海洋的可能性。因此,到七十年代,有人提出海洋卫星的设想,这就是发射专用的海洋卫星观测占地球表面积百分之七十一的海洋,如大洋上的风、浪、流、海面温度、盐度、石油污染、水色、海冰等。美国预计在今年发射海洋卫星“Sea-Sat-A,标志着遥感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这里,回顾一下遥感技术的发展进程,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个新阶段对海洋调查和海洋科研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伟峰  李美成  赵连城 《海洋学报》2010,32(9):6185-6192
给出了一种在非粒子反转条件下量子阱和量子点激光器的红外发射机理. 此种红外发射是基于在同一作用区产生并作为红外场相干源的两种带间跃迁激光场的共振非线性混合. 这种频率下转换机理并不依赖于在半导体激活媒质中的长时相干假定条件,在室温和泵注入电流条件下仍然有效. 频率下转换的固有效率可以达到相当于每个可见光子产生一个红外光子的量子极限值. 根据红外发射的可参变特性,这种非粒子反转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长波红外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6.
机载激光海洋测深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载激光海洋测深是利用机载激光发射和接收设备 ,通过发射大功率脉冲激光 ,进行海洋水底探测的先进技术。该技术基于海水中存在一个类似于大气的透光窗口(即海水对0.47~0.58μm之间波长范围内的蓝绿光的衰减系数最小 ) ,通过从飞机上由激光雷达向下发射高功率、窄脉冲激光 (典型值 :2~5MW ,5~10ns ,波长为0.532μm蓝绿光激光和波长为1.064μm红外激光 ) ,同时测量水面反射光 (主要是红外激光 )与海底反射光的走时差 ,并结合蓝绿光的入射角度、海水的折射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计算 ,获得被测点的水深值。再与…  相似文献   

7.
海洋水色卫星与水色遥感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水色卫星通过海洋水色遥感器探测浮游生物色素、悬浮泥沙和溶解有机物等海洋水色主要参数,从中提取海洋初级生产力、水团、流系、锋面、涡漩、上升流、沿岸水质、海洋渔场状况等海洋环境信息,基本可以满足海洋开发和全球环境研究的大部分需要。 1 频繁的国际海洋水色卫星发射 据不完全的统计,从1995年至2001年,各国已发射和计划发射的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卫星有10余颗。现已知列入发射计划的有: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水声测量领域常用的压电圆管换能器的设计,并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压电圆管换能器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圆管换能器的有限元模型,旨在优化换能器结构,分析换能器振动特性、电导特性和辐射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制作了一个宽带无指向性圆管换能器.结果表明:换能器工作带宽为20~40 kHz,发射电压响应最大值为142 dB,发送电压响应起伏不超过±5 dB,具有良好的水平无指向性的发射性能。  相似文献   

9.
林一平 《海洋信息》1997,(11):21-22
由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挪威合作进行的商业卫星海上发射计划正在顺利实施,海上发射平台和组装-指挥船均在改装和建造中,运载火箭准备就序。 ·海上发射平台 由挪威斯塔万格造船厂负责具体改装,其全长130米,宽70米,为半潜式海上平台。  相似文献   

10.
贾光  杨国安  沈江  张淼 《海洋工程》2013,31(3):84-88
针对海洋平台水下钢结构无损检测的需要,研究在空气、淡水和海水作为耦合介质的情况下,声发射波在钢结构传播过程中幅值和能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幅值和能量损失的原因。基于声发射波反射原理,分析声发射波在钢结构中传播的多径效应及波形转换特性,并解释了时域波形发生分离的原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盐度对声发射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该项研究为提高海洋平台声发射检测中故障源的精确定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声换能器     
用来在水中进行声电或电声转换的器件。将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向水中发射的称“发射换能器”;将接收到的水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称“接收换能器”,又称“水听器”。这种转换通常是利用某些材料的压电效应、磁致伸缩和电致伸缩特性来实现的。在每种情况下,施加某频率的交变电场或磁场就能引起换能器材料在相同频率下的机械振动。与水接触的换能器把类似的振动传送给水而引起声波向外发射。当振动声压引起材料的机械运动,材料又产生一个电压,这个电压被放大,然而在表头上读出并记录下来,或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用作压电换能器的常用材料…  相似文献   

12.
雷东  陈钧 《海洋测绘》2003,23(6):47-48
发射接收电路是测深仪的前端电路,其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测深仪测量的精度。介绍了HY1600测深仪的发射接收电路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发射接收电路的整体控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海洋中的水深测量一般使用回声测深仪来进行,其原理是根据测深仪的设计声速与测深仪换能器发射的声脉冲的单程时间来计算该点的水深。由于海水不是均匀介质,使得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成为一个变量,它与仪器的设计声速在不同的海区、不同的深度有着不同的差异,这就使得测深仪的观测水深成为近似水深,加入声速改正值后才能得到实际水深。计算声速改正必须实测各海水层的温度和盐度。在许多场合中,要取得这些水文资料是很困难的。因此,如何简单而方便地在没有水文资料的情况下得到声速改正值,并能满足一  相似文献   

14.
水下运载器携带载荷至水面并快速完成分离是该类武器应用的重要环节。 以发射平台水面逐一发射多枚导弹的技术方案为背景,利用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对动基平台的水面多弹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 在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将三维模型进一步简化为一维模型,编写了可实现任意装填枚数的动基平台水面多弹分离过程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了平台出水速度、导弹装填枚数以及导弹发射间隔等参数对分离过程运动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发射平台水面发射多枚导弹的弹道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离、原位扫描和光谱分析方法,将管藻目录藻刺松藻和假根羽藻的叶绿体、类囊体膜、PSI复合物及其亚复合物的结构及光谱性质与软丝藻和菠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管藻止录藻缺少作为高等植物PSI表征的730nm长波荧光,这一特异现象主要与LHCI结构的差异有关。采用PAGE法分离出的4种PSI复合物的荧光主发射峰分别在698、690、685和677nm,在710-715nm处有一个随分子量减小和逐渐明显的肩峰。不同去污剂处理只影响PSI复合荧光峰的高低,而不影响其峰位。PAGE再分离得到的假根羽藻LHCI由24-27.5kDa的4种多肽构成,Chl-a/Chl-b=1.2,77K荧光发射峰在682nm;CCI只含有67和56kDa多肽,是叶绿体715nm荧光的发射部位。当有HLCI存在时,该荧光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海洋遥感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20世纪70年代始至今,海洋遥感经历了从探索实验、实验研究到应用研究和业务使用的过程。1970~1978年主要利用载人飞船搭载实验和利用气象卫星、陆地卫星探测海洋;1978~1985年主要是对美国发射的海洋卫星(Seasat)和搭载海岸带水色扫描仪(CZCS)的雨云卫星7号(Nimbus-7)进行实验研究;1985年至今为应用研究和业务使用,期间世界上相继发射了多颗海洋卫星,特别是20世纪最后5年出现了各国竞相发射海洋水色卫星的热潮,已发射和计划发射的卫星见表l。我国也计划在2001年发射我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潜射航行体齐射非定常流场演化特性,基于动网格技术、VOF 多相流模型以及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等对双发航行体齐射出水过程展开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三维双发航行体齐射出水数值模型。研究了典型工况下航行体齐射出水过程各个阶段的云图与受力特性,进一步分析了发射速度与航行体所受阻力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1)当发射间距在一定范围内,整个发射阶段中航行体之间会产生明显的流动干扰现象,对航行体的受力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2)航行体在出筒阶段所受力矩最大, 易发生偏转,从而影响水下发射的安全性;3)不同发射速度下,双发航行体所受最大阻力均发生在出筒阶段, 且航行体所受阻力与发射速度二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78年美国成功地将世界上第1颗海洋卫星SEASAT-1送到空间以来,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陆续发射了多颗肩负不同使命的海洋卫星。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卫星发射进入高潮。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美国、日本、欧空局、加拿大、法国、德国将陆续发射海洋卫星。其中较引人注目的是欧空局于1991年7月发射的ERS-1地球观测卫星。ERS-1卫星是一颗以海洋应用为主,海陆兼用的多功能综合性遥感卫星。其先进的微波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可以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而进行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观测。其主  相似文献   

19.
增雨防雹火箭飞行过程受到重力、推力、惯性力、风力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个综合的物理矢量作用结果。文章总结了火箭发射中有时会发生的意外情况:因火箭发射动力不足而提前坠落;飞行轨道偏移;火箭残骸不正常坠落等。分析了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与火箭发动机工作持续时间;火箭质量大小—克服与保持惯性的能力;箭体外形迎风面积的上下差异;采用固定式尾翼或是旋转式尾翼技术;火箭开伞时机早晚等等均有关系。从实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火箭飞行的主要因素和作用原理,以探求规避危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韦小琴 《海洋预报》2008,25(2):74-79
北京地面站卫星遥感信息管理系统所汇集的信息是在2002年我国海洋卫星(HY-1A)发射后,北京地面站建站以来所接收的所有卫星资料的信息.随着后续海洋卫星的发射,该系统的信息量将不断的增加.本文是一个独立开发、研制的北京地面站信息管理系统.它是在WINDOWS平台下利用ACCESS关系数据库开发完成的.该系统除了完整的记录了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发射以来的所有信息资料外,还包括EOS-MODIS (TERRA、 AQUA)、 NOAA (12、14、15、16、17、18)、 FY-1等卫星资料信息.海洋科技工作者及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可获得任意时间段北京地面接收站接收卫星下行数据的接收状况、任何时间段卫星接收轨数的统计等信息,提供了与现行各种接收状况分析对比的第一手资料.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可随时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为海洋预报、海洋监测、渔场快速报及后续海洋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询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