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规划的本质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多维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编制规划固然重要,但规划贵在实施.实施规划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待处理,稍有不当就会对规划的作用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2.
李巧玲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1999,19(1):52-55
在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初中中,遥感与空间信息系统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比较完善的基本方法,论述了两种技术的理论概念、主要特征规范设计、综合数据功能;描绘了研究方法流衅;探讨了目标系统的确定,评价标准与模拟评价的内容,方案取舍,以及特定域背影数据库的建立;阐明了区域最优土地利用模式的设计 。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提出区域循环经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设计。并介绍了空间数据挖掘在区域循环经济决策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巧玲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1999,(1)
在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实践中,遥感与空间信息系统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比较完善的基本方法。论述了两种技术的理论概念、主要特征、规范设计、综合数据功能;描绘了研究方法流图;探讨了目标系统的确定、评价标准与模拟评价的内容,方案取舍,以及特定城背景数据库的建立;阐明了区域最优土地利用模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葛咏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6,8(1):16-20
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严重滞后出现了“信息爆炸”的现象。因此,由于地学数据多源性的特点,如何集成量纲不一,形式多样,既有定量数据,又有定性的文字描述,经验性和知识性的地学数据并使之帮助决策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讨论两个空间数据集成和决策支持方法:模糊证据权重和加权逻辑回归方法。与传统地学数据集成和空间决策支持方法如判别分析和其他多元回归不同之处在于,这两种方法在解释变量是连续和类别变量混合模式的情况下或响应变量取两类值的情况下处理的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系统软件的应用和开发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系统功能、数据组织、数据管理、系统扩展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系统中缺乏决策支持功能,严重制约了系统的广泛应用.为此,本文提出地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集成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并对系统的总体架构、开发方式和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卓陈艳艳路尧孙浩冬何佳 《地理信息世界》2020,(3):1-7
时空大数据由于其人本、精细、海量等优点已经融入到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各个环节之中,然而仍然存在数据利用相对割裂、辅助决策逻辑不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将我国新型智慧城市交通规划工作的需求归纳为重点关注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着重提升城市交通服务能力、全面构建城市交通复合网络3个方面,进而梳理了支撑交通规划的5种时空大数据的特征及应用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3个需求的新型智慧城市交通规划决策支持框架,从交通需求精准预测、出行过程全面感知、综合网络系统分析3个层面阐述利用时空大数据支持新型智慧城市交通规划各环节的思路。决策支持框架总体上实用性较强,其中机动化出行方式相关数据的应用相较于慢行交通相关数据更成熟,而精确到居民个体层面的微观数据的采集技术与应用方法仍需进一步开发完善。 相似文献
8.
海洋溢油事件近年来层出不穷,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与国家切身利益。海洋溢油应急响应决策支持系统针对海洋频发的溢油事件,基于C#,Arc Engine进行桌面端(即C/S)架构设计与实现,由溢油事件信息、应急资源管理、响应方案生成以及溢油应急处置资料库四部分构成。海洋溢油应急响应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是旨在当海洋溢油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依据详尽事件信息基础资料以及数据库中已有的基础地理资料、应急资源信息自动生成应急响应方案,辅助决策者快速制定合理有效溢油围控、清理方案,以求在最短时间内采用调用应急资源和相应操作管理人员最大限度清除溢油,为海洋产业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质量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 《浙江国土资源》2007,(2):26-29
我省从1999年开展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以来,通过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但提升了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了粮食安全,还有力保障了建设用地需求,并连续十年实现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但是,随着我省的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目前可供整理的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建设难度逐渐增加,投资成本不断加大,而质量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为加快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工程质量,我们先后赴湖州市、金华婺城区等地开展专项调研,通过与当地国土局、乡镇政府有关同志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踏勘项目现场,探讨当前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工程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存在原因,进行对策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0.
3月7日至8日,全省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座谈会在乐清雁荡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市)国土资源局长、省厅规划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省国土资源厅马奇副厅长部署了2007年全省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她指出,今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抓好规划管理和计划管理两方面工作:一要加强规划管理工作,二要加强计划管理工作。马奇副厅长客观分析了2007年我省用地指标计划管理供应总量情况。对于折抵指标使用,2007年将继续作为指令性指标纳入控制计划;对于建设用地复垦置换和周转指标,必须要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对于转而未供的55万亩土地,今年要再完成供地20万亩。马奇副厅长还就2007年计划管理办法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一是将未利用地列入计划管理范围;二是实行切块指标分解的办法,总量70%按经济指标(GDP、财政收入、人均耕地等)计算下达分解各市,30%依据各地工作开展情况(用地情况、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情况、省委托造地完成情况、地质灾害避险实施情况、下山脱贫情况等)予以分解下达。对新增用地计划指标的使用,省厅将加强督查力度。会上,各市国土资源局长还就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座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是当前GIS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当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将网格技术和OGSA架构引入到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中,提出了基于网格服务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框架。阐述了各组成部分的逻辑工作流程,并结合风暴潮领域的一个应用实例讨论了基于网格服务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流程。最后分析并指出了基于网格服务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权衡耕地保护与城市扩张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实现耕地保护、土地集约利用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方式。然而城市的快速扩张给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带来了挑战,如何协调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两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亟待解决。本文以武汉市为例,结合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方法及LANDSCAPE模型(LAND System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for Potential Effects)综合考虑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城市扩张的冲突,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试图协调耕地保护与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需求的矛盾,为"多规合一"背景下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供方法借鉴,为优质耕地保护及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决策参考。①运用LESA方法对武汉市的耕地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及等级划分;②基于LESA综合评价结果,运用LANDSCAPE模型对武汉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及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进行模拟;③将LANDSCAPE模型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结果与基于LESA方法划定的结果进行数量、质量和空间形态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相当,质量差异不大。但在空间形态上,基于LANDSCAPE模型的划定结果明显优于基于LESA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分布,形状较为规则。值得注意的是,LESA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中有15.8%将被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侵占,而LANDSCAPE模型能够有效避免这部分永久基本农田被侵占。 相似文献
13.
冯杭建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7,9(1):129-135
提出了质检规则、质检模板、质检方案和质检任务的四要素质检模型(RSTT),重点讨论了RSTT模型体系结构和拓扑规则等核心问题。以及基于RSTT和四层体系结构模型,分析系统功能模块划分、质检流程和海量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等关键问题,并以空间数据质检方案的灵活定制、数据批量自动检查和质检规则零编码扩展等为目标,开发了空间数据质检系统(LR_Checker)。采用近40G的国土资源空间数据测试表明,采用LR_Checker可大大降低数据检查的工作量,并可有效控制数据质量,同时也证明了RSTT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15.
模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格局的研究,对未来区域规划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以往基于FLUS的研究栅格尺度较大,如何模拟快速发展中城市的复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挖掘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构建了耦合FLUS和Markov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拟合框架,创新性地引入房价指标表征社会经济属性,以深圳为研究区,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小栅格尺度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和基础地理、路网河网、感兴趣点等多源空间变量,模拟不同发展情景下的未来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通过随机森林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耦合FLUS和Markov方法相较于传统CA模型(RFA-CA和Logistic-CA)精度更高(FoM=0.22),能更准确地模拟快速发展中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多情景土地利用格局制图结果验证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控制线的重要性,进一步说明本文拟合框架在未来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参考价值;医院、娱乐场所等的基础设施和公交、路网密度等的基础交通比自然因素(高程、坡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更大,到海岸线距离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深圳内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本研究所构建模型及精细制图结果,可为城市区域规划和空间格局模拟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紧张,但目前土地储备决策缺乏精准科学依据,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针对此问题,本文深入剖析土地储备基本业务与决策环节,研究了一套面向土地储备的智能决策模型集,包括存量土地监测模型、收储成本预测模型、出让价格预测模型、储备平衡分析模型、相似地块分析模型、开发时序分析模型及病态地块识别模型,旨在将土地储备决策环节科学化、定量化和模型化,并重点为土地储备总量、效益、规模、结构、布局、时序的统筹安排提供建议。另外,该模型集具有体系化、高效灵活、智能化的特点,能够服务于储备业务全链条,满足即时决策应用需求和实现模型自主更新与进化,保证模型的时效性。最后,该模型集已经工程化应用于宁波市土地储备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实践验证了以上决策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实用性,表明模型集能够为土地储备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 相似文献
17.
空间数据模型建立的目的是反映现实世界。当今的GIS系统的空间数据模型,主要反映地图制图领域的点、线、面对象管理与操作的几何知识。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土地管理空间概念的领域知识,包含几何知识。几何知识是依据几何特征属性识别的土地管理领域知识之一。将土地管理领域空间概念的领域知识对象化,建立与几何知识对象等价的对象组件,扩展对象关系型的空间数据模型,建立了[领域空间知识对象]+[GIS的点、线、面的几何对象]+[扩展属性]的空间数据模型。这种模型简化了空间数据库的管理操作,降低了对工作人员制图专业知识的要求,降低了空间对象实例与其属性的耦合度,减少了政策变化对数据的影响程度,提高了数据的稳定性和共享度。鉴于这种空间数据库模型,本文开发了空间知识对象的江苏省515城乡一体化地籍系统的数据检查子系统,在镇江市、江都市等多个市县的515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的数据检查入库工作中得以应用,证明了模型设计的可行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专题GIS空间数据管理,提供了一种的新的空间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8.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促进空间科学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解决以往各类规划交叉重叠等问题的同时,对空间规划基础底数提出了新要求。将客观、精细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作为重要关联数据整合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本文首先梳理地理国情内容指标与国土空间规划核心内容之一的城市(镇)总体规划用地分类体系之间的差异,然后构建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与规划用地数据关联转换的总体框架和具体方法,最后以武汉市为例开展具体应用实践并提出地理国情监测的优化建议。研究表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与规划用地数据的关联转换方法可以用于2种分类体系地类关联关系的建立并实现两类数据的对接转换,但不同地类的转换效果存在差异;地理国情内容指标与城乡用地分类以“多对一”关联关系为主,较难实现两类数据的直接转换,但城镇综合功能单元与城市建设用地部分地类的关联关系较明确且数据转换一致性较高;要实现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与规划用地数据的无缝衔接和有效转换,应进一步完善监测内容,统一技术标准,优化分类体系。研究结果为优化完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促进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胶东半岛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境质量受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日益严重,因此,对于生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InVEST-Habitat Quality模型,对胶东半岛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化描述,甄别生境质量变化的热点区域,探究胶东半岛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一直是胶东半岛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该地区整体土地转移的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建设用地的转入和耕地的转出尤为突出;胶东半岛5个年份的生境质量平均值分别为0.565、0.560、0.552、0.548、0.545,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区域的面积占比大小依次为:中等、高、低、较高、较低;中等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减少最多,而低等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增加最多,内陆区域生境质量高值区面积小且分散,而生境质量低值区分布相对集中且呈块状、片状;生境质量指数变化速率在减缓;不同区域中,生境质量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不同,建设用地增加是胶东半岛地区生境质量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滨海湿地增加提高了局部区域的生境质量。本研究将为胶东半岛地区土地的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相关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