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海水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和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生物滤器的大型海藻可以有效地吸收、利用养殖环境中多余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减轻养殖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养殖系统的经济输出,被广泛应用于鱼、虾和贝类等的综合养殖系统中,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进行生物修复。文章概述了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进行生物修复的原因、原理、优点、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大型海藻产生的效益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在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养殖大型海藻进行生物修复的方法可以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藻类对痕量金属元素的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传统的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效率低且成本太高,以藻类为主要材料来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海藻在海水中的含量比较丰富,并且用海藻来吸收重金属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对藻类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藻类吸收重金属在测定海水中重金属含量时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对藻类在吸收重金属时的几个影响因素,如藻的种类、培养基上的金属浓度、金属的种类、温度以及pH值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1988年5月在青岛沿海潮间带采集了海水、沉积物、海 藻和一些常见的底栖动物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u含量。结果表明:海水中Cu含 量低于一类海水标准,说明该海域海水Cu污染不明显;与国内外一些海域比较,沉积物Cu含 量较低;海藻中海头红、鸭毛藻和异管藻Cu含量较高,Cu含量较低的是石花菜、裙带菜和海 膜;底栖动物Cu含量排序为:贻贝>褶牡蛎>短滨螺。底栖动物对Cu的富集能力远大于海藻, 两者富集系数相差近10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区的自身污染问题也日益显露,以人工投饵和网箱养殖方式为主的浅海鱼类养殖,残饵和鱼体的代谢产物往往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底质的有机污染,既影响周围环境,又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长远意义上还会制约整个鱼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怎样减轻海水养殖造成的自身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其中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优化养殖结构,实施综合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技术(杨圣云等,1996;杨红生,2000;阎希柱等,2000)。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综合养殖方式包括鱼藻混养、鱼贝混养、鱼类与底栖沉积食性动物混养等。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在富含营养盐的鱼类养殖水体中养殖大型海藻,不仅能显著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溶解营养盐,而且能提高海藻的产量(Troell,1999),鱼藻的相互作用重新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但大型海藻与鱼类混养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还刚刚起步,养殖容量和养殖配比等方面尚亟待研究。 江蓠属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一种大型红藻,具有适温范围较广(12-23℃)、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理想品种。本项研究利用室内海水养殖系统,将龙须菜和我国北方海域的代表性养殖鱼类——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进行混养,设计不同的养殖密度,测定若干水环境和生物因子指标,旨在查明江蓠在鱼类养殖系统中的生态效应,初步寻求合理的养殖配比,为今后大规模运用大型海藻改善养殖区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型海藻组织碳、氮含量及δ15N值的变化对于指示营养盐来源及营养盐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究大型海藻组织碳、氮含量及δ15N值的变化特征,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逐月分析了小长山岛潮间带孔石莼(Ulva pertusa)、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3种大型海藻组织的碳、氮含量和δ15N值的变化,并对其生长环境中海水的理化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孔石莼组织的氮含量与海水中的NO3-N和DIN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角叉菜组织的氮含量与海水中的NH3-N含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然而,大型海藻组织的碳含量和C/N比值与海水中的碳、氮营养盐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孔石莼组织的δ15N值与海水中的NO3-N和DIN含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孔石莼适于用作NO3-N和DIN来源的指示藻种。结果指示小长山岛潮间带海水中具有供大型海藻生长利用的充足的营养盐,其主要受到生活污水和养殖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介绍影响海藻(尤其是大型海藻)主要营养盐(N,P,C)吸收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及水流)对营养盐主动吸收过程中的能量提供,酶含量和活性的影响以及水流对藻体周围营养盐离子进入细胞的调节;化学因素(营养盐离子或分子的浓度、形式、海水介质的pH)对海藻选择吸收不同形式营养盐离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调节过程;生物因素(藻体形态、组织的类型及海藻的年龄和营养史)通过细胞内不同水平营养库的积累和相互转变而对海藻营养吸收和同化的调节;N代谢与C代谢的生化偶连关系。  相似文献   

7.
1997年作为本世纪初以来热带太平洋地区最强烈的升温异常年而载入世界海洋研究史册,这导致严重的大气和海洋环流的改造以及最强大的厄尔尼诺现像。热带地区的改造影响到极区和亚极区高纬度海区的生态系统。这种影响的“记录者”之一是白令海水中奇怪地大量繁殖的单细胞浮游海藻———颗石藻。这是极微小的鞭毛虫类金黄色的海藻,在体壁上具有灰质形成物。它们在热带海洋中是相当普遍的,而在高纬度地区则少得多海水中大量繁殖浮游海藻是已知的事情。但是在海水中大量繁殖的一般是其它类型的海藻———硅藻和甲藻类,在正常的年份,白令…  相似文献   

8.
海藻种质库的历史和现状 海藻种质库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坐落在位于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水族培育楼。海藻种质库从当初单一海洋单细胞海藻种质库扩大到现在包括海洋单细胞和大型海藻种质保存的全面海藻种质库,承担着全面收集、培养和提供海藻种质材料和技术支持的社会责任。目前的种质库占地300平方米,设备先进,拥有海藻种质分离培养、长期保存以及大规模繁殖的技术和条件,长期承接国家重要科研项目,为我国海水养殖、水产科研和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和创新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9.
多管藻化学组成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普通化学分析法方法对红藻类的一种特殊海藻--多管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多管藻中铁,锌含量超常丰富,尤其铁元素含量是其他藻类的近千倍,而Pb、Cd等重金属含量极微;蛋白质含量在海藻中达35%以上,这在中国大型海藻中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采用色谱法分析获得了10种常见海藻中的 F–、Cl–、组成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阴离子组成与海水环境的初步关系.结果表明,主要无机阴离子总含量褐藻高于绿藻和红藻,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褐藻和绿藻门的羽藻容易富集碘,是良好的生物碘源.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显示 Cl–与 I–相关程度最密切(r=0.681),其次是主要是F–、SO ?和缩因子与海水中该元素逗留时间的对数相关统计表明,孔石莼、浒苔和鼠尾藻的相关系数大于0.9,说明某些海藻与海水中的非金属无机元素的分布迁移有密切的联系,研究近岸区域海藻中无机非金属元素的组成可为揭示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重要讯息.PO ?与 I–以及34 PO ?与 Cl–;主成分 1 34 24 NO?贡献比较大,主成分2主要是3 PO ?、Cl–及I–贡献比较大.海藻中阴离子的浓34 SO ?、24 PO ?、34 NO?、I–等无机阴离子的3  相似文献   

11.
流动的海水可以为海藻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对其生长和繁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的生理生态学模拟实验,大多忽略了这一重要的环境因子.大型海藻虽然被认为是第4类"蓝碳",但关于其固碳能力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可以调节流速的大型海藻固碳能力测量系统,既可以测量大型海藻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对无机氮、无机磷的...  相似文献   

12.
海水工厂化养鱼排污水处理的实验研究与工程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保护海洋环境出发,论述研究设计海水工厂化养鱼排污水处理工程的重要性,提出用光合细菌(PSB)和海藻试验研究工厂化养鱼排污水处理的效率、特性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通过工程计算,设计出工艺流程图及光合细菌反应池、二沉池和海藻塘的工程容量。  相似文献   

13.
有关氯化银一海水系统问题,以往一般局限于氯化银电极在海水电化学研究测定中的应用,其它有关相间平衡,银与海水中某些成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均未见有报道。自从1977年我们发现颗粒状氯化银对海水中的碘、溴有很高的选择性富集能力以后,引起了我们对这方面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对青岛市沿岸旅游区潮间带海水的营养状况和底栖 海藻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岛沿岸潮间带海水无机氮、磷的含量较 高,呈富营养状态。调查海区共发现底栖海藻51种,其中有红藻30种、褐藻11种和绿藻10种 。  相似文献   

15.
海藻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家禽饲养中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海藻一般是指生长在海水中的大型经济藻类。如海带、马尾藻、紫菜、浒苔等。这些海藻含有陆地植物无可比拟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特殊成分如甾醇、碘氨基酸、脂肪酸、丙烯酸、萜烯和抗生素等。实验证明,海藻作为饲料添加剂与配合饵料混合使用对家禽的生长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前世界上许多先进的临海国家早已将海藻粉作为家禽饲料中必需的添加剂广为应用。据报道,全世界年产大约50000t海藻饲料添加剂,挪威就占20000t。另外,丹麦、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冰岛、日本等国家也都在家禽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  相似文献   

16.
海藻营养代谢研究进展——海藻营养代谢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影响海藻 (尤其是大型海藻 )主要营养盐 ( N,P,C)吸收的环境因子 (如光照、温度及水流 )对营养盐主动吸收过程中的能量提供 ,酶含量和活性的影响以及水流对藻体周围营养盐离子进入细胞的调节 ;化学因素 (营养盐离子或分子的浓度、形式、海水介质的 p H)对海藻选择吸收不同形式营养盐离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调节过程 ;生物因素 (藻体形态、组织的类型及海藻的年龄和营养史 )通过细胞内不同水平营养库的积累和相互转变而对海藻营养吸收和同化的调节 ;N代谢与 C代谢的生化偶连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生物修复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当前 ,中国的多数海水养殖区富营养化相当严重。富营养化可引发赤潮和养殖动物病害 ,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海带、龙须菜、条斑紫菜等大型海藻 ,生产力很高 ,在生长过程中可大量吸收 C,N,P等生源要素 ,在水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减缓富营养化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 ,海藻产品可食用、作为饲料、工业原料和有机肥料 ,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大规模栽培大型海藻是减轻养殖区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海藻中的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晓  王孝举 《海洋科学》1994,18(4):16-20
碘是自然界中的稀有元素,除动植体内含有一部分有机碘外,基本是以无机盐的形态存在。已有的研究表明,生物体的组成与生存的环境及营养条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海洋是“无机盐之宝库”,这直接影响了海洋动植体的化学组成。特别值得研究的是,海洋生物体内碘的分布最为典型地反映了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论及了海藻这一特定海洋植物中碘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特征。以此为借鉴,研究中国海藻中碘的化学特性,为更有效地利用海藻中的碘提供理论基础。1海藻中碘的分布特征由于海藻生长在海水这一特…  相似文献   

19.
海藻分子生物学从生物大分子的角度研究海藻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海藻起源、进化及其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的规律、本质以及机理。中心法则是其主要研究思想。以基因的复制和突变演绎遗传、变异与进化;以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解释代谢、分化与发育。用操作分子的手段研究、揭示生物学规律。海藻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上,通过重组DNA技术人工构建栽培海藻新品种,以及实现海藻天然产物的基因工程生产[1]曾呈奎等在1990年召开的国际盐田生物技术研讨会上提出了海藻生物技术的概念是有目的地利用以及定向改造…  相似文献   

20.
海水中总无机碳是指溶解在海水中的分子状态的二氧化碳及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总和.其含量通常用海水pH值、总碱度以及水温和盐度的资料进行计算.显然,这样计算的结果包含了上述各项参数测定的所有误差,以及由温盐资料导出的无机硼酸盐和碳酸盐离解常数的不准确性.就一般的海洋学所用而言,这样的资料是可行的.但在一些精细的研究中,如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系统的平衡,海水与大气之间气体交换速率等,就需要更准确的资料.海水中总无机碳的气相色谱测定,为直接和准确测定海水中总无机碳的含量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