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利用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推导出了在主固结阶段沉降速率与沉降、剩余沉降及固结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沉降速率与沉降、剩余沉降均呈线性关系,沉降速率的对数与固结时间成正比。根据这些函数关系,就可推算出最终主固结沉降、剩余沉降以及固结时间,为工程施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还结合了工程实例,论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素对路基沉降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沈线的路基沉降观测过程中,发现在上部填土荷载恒定不变的情况下,不同区段、路基的不同平面位置上测得的沉降过程曲线,有的发生陡降,有的发生较大沉降后产生回弹,在详细分析了沉降过程曲线、地下水位变化曲线等资料的基础上,发现上述异常现象是抽取地下水和冻融作用这两个环境因素所致,抽取地下水会引起沉降猛增,而冻融作用使沉降发生往复变化,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这两个环境因素影响沉降过程的方式,并且就抽取地下水对沉降的影响作了一些量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某大型建筑工程因出土条件发生变化,施工工序有所调整,需在已施工的基桩上大面积堆土。大面积堆土会引起群体基桩的沉降,基槽开挖后基桩沉降离散性较大,最大基桩沉降高达670 mm,单体建筑物中基桩间沉降差最大极值高达510 mm,远超过规范计算值,沉降原因存在争议。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3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并对基桩沉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已施工完成桩基上方大面积堆土可引起基桩较大沉降,地表及桩顶最大沉降均位于堆土中心,沉降最大与最小的两基桩上部负摩阻力相差一倍;按区域分析,大面积无序堆土引起基桩整体沉降趋势符合软土地区的沉降规律;各基桩产生较大离散性主要因素包括堆土厚度、堆土面积、堆土时间、排水条件、桩穿越土层情况、桩端下卧层的土层情况等。本研究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沉降曲线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旭东  朱建伟 《世界地质》1994,13(3):104-113
以分析盆地构造沉降量为核心,系统分析讨论了沉积史和构造史定量、半定量化的计算,其中考虑到各种复杂的因素,如胶结物、深度对孔隙度的影响,剥蚀、沉积间断等对沉积史发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构造沉降史作了比较系统的叙述,提出了从构造沉降量角度来确定沉积盆地补偿性和非补偿性。其次讨论了在计算过程中的种种误差来源。最后说明沉降曲线(构造沉降)的用途。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沉降史定量模拟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Petrosys盆地模拟系统,定量和动态地模拟了珠江口盆地三个主要坳陷的沉降过程,论述了沉降速率的变化与生储盖发育之间的关联,认为珠江口盆地构造沉降史具有幕式、多阶段变化的特征。盆地第一幕和第二幕沉降是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奠定了盆地的构造格架,形成了盆地主要的沉积地层和油气资源。第三幕沉降为盆地的改造和完成阶段,是盆地区域盖层发育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对深层搅拌复合地基的设计有4个方面,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复合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这种计算方法中的假想基因底面应压力验算公式,对复合地基的沉降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沉降规律,进行了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7.
半刚性复合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半刚性复合地基的沉降实用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将临界桩长问题引入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提出了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若干建议,构成了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文中建议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甚为吻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西安民生百货大楼一期工程沉降监测技术方案和数据处理,得出了一期工程的阶段性沉降变化规律,并对产生沉降变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结果对建筑二期工程施工组织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其它建筑物沉降监测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关系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晨光  姜平  蔡伟  崔专 《地下水》2003,25(3):133-135,159
根据多年城市地表沉降及城市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地下水位变化与城市地表沉降的关系,给出了城市地表沉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浃里陈大桥桥头试验段的地表沉降与分层沉降的现场监测结果,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中的地表沉降以及分层沉降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大幅度减少工后沉降量,达到防止“桥头跳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沙洲可溶性灰岩分布面积广,岩溶洞隙发育,洞隙及地下水的连通性强,上覆第四系松散土体中软土广泛分布,客观存在岩溶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条件。2007年4月起,受某高铁隧道施工抽排地下水的影响,金沙洲地下水出现异常波动,引发了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文章根据监测数据,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岩溶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受控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位波动至基岩面附近时,是地面塌陷较活跃的时期,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呈正向相关。文章进一步对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关系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地下水位尚未恢复正常的区域仍存在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的隐患。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地面沉降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广泛的地质灾害,不仅对地面设施造成很大的破坏,而且也会使地下环境发生变化。从太原市地下水开采历史与地面沉降演变历史总体上相符可以看出,太原市地面沉降是由于过量开采中深层孔隙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造成的。随着2003年太原市采取关井压采及引黄入并等一系列举措以来,地下水位呈现回升的趋势,地面沉降速率随之减缓。  相似文献   

13.
地面沉降是目前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长期的积累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程环境效应诱发的沉降已经成为上海地面沉降的新趋势,对于外荷载引起的地面沉降过程而言,影响因素较多,既无法用明确的数学关系式表达,又非黑箱那样内部结构、参数和特征一无所知,因此可将灰色预测理论应用于地面沉降的预测。针对监测和观测时间的非等时性,本文应用非等时距灰色理论模型对上海陆家嘴地区某高层建筑的沉降进行预测,并和实际监测沉降量进行了比较;对室内模型试验进行沉降预测,并和实验观测数据以及自适应神经网络系统(ANFIS)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对于工程环境效应引起的地面沉降,应用非等时距灰色理论模型进行沉降预测是可行、精确的。  相似文献   

14.
大同市地下水开采的有关资料表明,自1981年以来大同市地下水开始超采,致使大同市地下水各降落漏斗已逐渐靠拢或合并,已经形成了一占据大同大半市区的降落漏斗。通过对大同市各地下水取水点超采量的变化、地面沉降的发生时间与相应位置、地裂缝产生的规律、地质构造的区域背景资料的详细对比与分析,说明了地下水严重超采是导致大同市地面沉降与地裂缝产生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5.
夏力农  苗云东  廖常斌 《岩土力学》2012,33(4):1217-1222
通过对复合地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和地基土沉降后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复合地基由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基土沉陷后的沉降、桩体摩阻力分布和桩身轴力分布的变化。分析表明:随着地基土沉降的增加,加固桩体和基础的沉降加大,中性点位置逐渐下降,桩身轴力有所增大;在加强桩中,中心桩的中性点最低,边桩次之,角桩最高;随着地基土沉降的增加,各桩中性点位置差异逐渐减小,桩体上部负摩阻力作用的桩身长度更长,负摩阻力值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西安市遭受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严重制约了西安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本文以西安市典型地面沉降区之一的鱼化寨为研究区,基于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采用覆盖研究区的ERS(1992~1993年)、Envisat(2003~2010年)、Sentinel-1A(2015~2020年)...  相似文献   

17.
樟树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区周边采卤井引发的地面沉降是关系到项目区能否投入建设的关键问题。Mogi模型是基于半无限空间弹性理论的地面沉降预测模型,而盐矿采空区地表沉降变形的主要诱因是地下腔体体积的蠕变收缩,通过引入稳态蠕变阶段盐溶腔体积收缩解析解,对Mogi模型进行改进,并应用于项目区的地面沉降预测,利用沉降叠加的方法获得采卤井群诱发地面沉降发展趋势。结果显示:樟树医药物流中心周边卤井群蠕变引发的地面沉降及地面倾斜均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范围内;随着与井群距离的增大,项目区内地面倾斜呈现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同时,利用改进的Mogi模型得到的地面沉降和地面倾斜与相同条件下数值模拟沉降结果有着良好的相似,改进的Mogi模型为盐矿采空区及盐穴储气库的地面沉降分析提供了一种准确、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ain and demonstrat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 subsidence basin caused by coal mining as well as to point ou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is phenomenon in engineering 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needs to deal with a number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ubsidence basins in areas affected by deep coal mining. An interesting case study from the Upper-Silesian Basin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Czech Republic near the Polish border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re is a clear time chronological succession in the ground surface changes manifested by a ground subsidence gradation, both in their absolute values as well as in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phenomenon is documented by aerial photo time series, which optimally depic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ubsidence. In the study area, there are changes in the landscape elements and it is essential to be considered in future land use plans. The marginal conditions of the Quaternary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responsible for an unconfined aquifer which manifests there as a water body in an undrained depress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ground subsidence.  相似文献   

19.
吴寿江  龚梅 《贵州地质》2020,37(2):221-224
地裂缝、塌陷坑是塌陷区的两个重要要素,根据两期Spot6遥感影像判读解译,对地下开采矿山塌陷区进行遥感监测,圈定两期影像矿山采矿造成的采矿塌陷坑、地裂缝,运用两期遥感影像建立三维视图,直观展示塌陷坑、地裂缝,通过对比两期影像圈定的图斑,计算出塌陷坑面积、地裂缝长度及其变化,综合分析塌陷发展趋势,圈定该矿山塌陷区范围,及时为有关部门对矿山环境进行整治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也为该矿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吴江市地面沉降与开采地下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吴江市地面沉降与开采地下水关系的研究,证实地面沉降在时空分布上与地下水开采量基本一致,地面沉降速率与地下水位呈明显的相关性,地下水累计开采量与地面累计沉降量有较好的相关性,运用太沙基的有效应力原理及一维团结理论,对地面沉降极限量进行估量,提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