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发展规划( 简写 R D P) 是区域生产力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的总体部署。本文探讨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基本功能。认为 R D P 是编制中长期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是国土规划在新形势下的有效补充,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广域拓展;在区域发展中充当着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调控器的职能、区域 P R E D 之间矛盾聚合体与调节器的职能和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指挥棒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区域发展规划是当前我国人文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即编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弹性规划,持续发展规划,多目标协调规划和实用高的效规划,在规划中应加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将经济社会主义PRED协调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主线,正确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关系,重视对区域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世纪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发展趋向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区域发展规划是特定经济体制下引导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产物,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编制的“小政府,大社会”宏观背景,我国新世纪区域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趋向应该是编制计划与市场兼容型的弹性区域发展规划、多目标复合协调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公平与效率兼容型社会发展规划、效益型发展规划和应用导向型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4.
公路交通可达性视角下山东省区域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鲁南经济带发展规划》是涉及山东省域范围的四个重要区域规划。四个规划所覆盖的区域范围重叠现象严重,这将导致重叠区域发展方向不明,进而会影响到区域的整体发展。明确区域规划合理范围,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成为山东省区域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公路交通可达性和城市综合实力为切入点,计算出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经济腹地,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山东省区域发展进行空间重构,提出了"两核、四区、五轴"的区域空间发展结构。  相似文献   

5.
对新时期国土(区域)规划及其理论基础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土(区域)规划是经济地理重要的实践领域。本文从国土(区域)规划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入手,解剖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经济地理学目前的主要缺陷;并针对我国市场体制建设、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经济动荡的影响等大背景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国土(区域)规划性质与内容调整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区域经济布局问题仍然是近期国土(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而非均衡区域增长、城镇体系与农村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区域战略影响着区域经济布局的基本态势,因此,应当针对这些内容重点完善国土(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推动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区域经济,是实业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人析湛江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探讨地域开发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振兴湛江经济。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的成长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成长是产业结构研究的主体内容,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成长,其所构成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发生新的变化和组合;而各个空间客观上存在着资源差别、位置差别和由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发展水平的差别。因而,产业结构的成长在不同的区域将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态,这是区域经济具有不同发展性质与方式的根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经济的区域格局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区,研究产业结构的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机理,对制定区域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区域经济,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湛江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探讨地域开发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振兴湛江经济。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区域产业合理规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旅游产业规模是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层面上的旅游产业的资本存量,是区域经济资本存量体系中重要的属性资本。产业资本存量结构是区域产业结构系统的直接体现。旅游产业资本扩张与同期区域资本总量和其它产业资本之间匹配发展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合理规模的确定标准和均衡条件,同时对理论规模在实践中的修订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发展规划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区域发展规划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落实,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二者是一种显着手段与目标关系。本文探讨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关联效应、动力机制和协同机制,提出了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即规划目标由单目标转向多目标且优先保证主目标,社会生态环境尺度必须同时作为衡量最佳规划方案的重要标准等。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集中增长与均衡发展是区域开发布局的基本内容,它们的对立统一是区域生产力分布发生变化的基本动因。 一、区域生产力分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区域经济的集中增长是指在区域开发和产业布局过程中,将有限资金、技术、人力及产业等在一定地域上集中分布,合理配置,以获得企业间相互协作,达到降低成本、减少运费、增加产出、保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实力积累及提高生产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现象。均衡扩散则是与经济集中过程相反的一种趋势,是生产发展与区域资源条件、生产基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相协调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以来京津冀区域研究进展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杰  廉亚楠  赵浩 《地理学报》2022,77(6):1299-1319
1980年以来,因研究内容和空间治理重点不同,京津冀、京津唐、环渤海、大渤海等区域名称与区域范围多次变动。作为中国最早开展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区域,越来越受到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城乡规划等多学科关注。本文基于学术论文和专著、具有影响的科研项目,对1980年以来京津冀及相关区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论。归纳起来,研究对象区域经历了“京津唐(塘)—大(环)渤海—京津冀”的变化过程。整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面向京津唐地区,国土规划为主的经济地理学区域研究,研究规模有限;20世纪90年代拓展到大(环)渤海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展经济贸易科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21世纪前10年,回归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科学和城市规划科学大规模介入的融合研究;21世纪10年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学科区域综合研究。其间,中央政府在该区域开展的一系列重大规划,包括20世纪80年代京津唐国土规划和90年代环渤海经济协作区规划,21世纪前10年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和21世纪10年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与区域研究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在显著增强空间规划和战略决策的科学性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科发展,推动了人和自然相互间强烈作用状态下区域复杂系统演化规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是中国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之一。该文依据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发达国家经验,从理论与全局的角度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合作的必要性,并探讨政府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合作的思路、规划与政策重点。笔者认为,完善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机制,关键在于完善区域管理制度基础;京津冀都市圈企业主导型合作应该注意克服地方利益矛盾,并用合理的政策促进地区间企业合作。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是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的基于交通线路影响的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模型证明,交通线路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发生相应的改变。分析表明,2020年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受其影响,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将向非均衡状态发展;大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将增强;东北及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国家可考虑对高速铁路网空间布局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小其对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增强其对东北、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可考虑规划建设以高速铁路为空间组织架构的经济区,在目前四大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发展不平稳是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地区差距过大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许多国家十分重视解决地区差距问题,制定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保进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和总结国外区域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西部开发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   总被引:89,自引:11,他引:78  
陆大道  刘毅  樊杰 《地理学报》1999,54(6):496-508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宏观背景下,区域开发与发展问题愈来愈成为各级政府规划决策和学术界关注的重大问题。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针对区域发展问题开展研究,并每两年编制《中国区域发展报告》,上全国及各地区为国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动态;分析各地区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对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及生态环境产生的效果,揭示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和地区间差异的形成机制与变化  相似文献   

17.
区域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表现为区域的产业空间集中化和中心城市增长,以及产业活动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聚集并形成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海南应结合“十一五”规划,顺应空间非均衡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以中心城市带动全省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山东省莱州市区域发展规划研究,阐明系统动力学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应用范围、过程及意义,并针对系统动力学方法与模型在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特点,对区域发展规划中数学模型的多功能化发展进行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19.
绵阳市与区域关联度测算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而区域联系又是城市体系发展演化的主要动力。随着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加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也变得更加密切与复杂。而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可以从定量的角度来衡量,鉴于绵阳市的区位优势和科技力量,选取绵阳市及其所辖县市和四川省内与绵阳相邻的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确定绵阳市与区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隶属度,以其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以及城市发展的方向。以此来预测绵阳市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近20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讨论的基础上,以1978~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了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1)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对区域经济集聚起促进作用;(2)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对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再次是第一产业,这说明在我国各省市区之间第一产业发展是比较均衡的,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是不均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