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相关分析,揭示了南极海冰影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可能途径,以及南太平洋副高在其间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海冰影响大气环流的实质在于它改变了经向热量交换的强度以适应南极地区大气热损失总量的变动,其作用在于维持整个极冰-海洋-大气系统的平衡.计算了南半球48°S以北地区低层大气中的平均经向热量交换,证实了上述推论.  相似文献   

2.
陈奕冰  吴其冈 《冰川冻土》2023,(6):1804-1815
南极海冰异常是影响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极海冰变率的主要模态被称为南极海冰偶极子(Antarctic Dipole, ADP),具体表现为南极半岛两侧海冰的反相变化。ADP的出现受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的强烈影响,而过去的研究显示,厄尔尼诺在2000年后由东部型转到中部型,伴随着该转变,南极海冰的异常模态及其对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也发生了年代际变化。通过对前期的南极海冰异常与滞后的南半球冬春季位势高度异常进行最大协方差分析,发现南半球冬季至春季持续性的正位相ADP,在1979—1999年间与南半球春季的负位相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SAM)显著关联,但在2000—2021年间该相关性较弱,转变为南半球秋季的三极型海冰异常与后期冬季的SAM显著相关。动力诊断证明,ADP及三极型海冰异常均能通过引发高频瞬变涡旋的变化,激发并维持SAM型大气环流异常。  相似文献   

3.
冰雪变化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冰雪变化及其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地球冰雪变化的事实,冰雪变化的特征及其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冰雪变化,特别是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5.
大尺度大气环流变化及其对北半球冬季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半个世纪来的全球温度的变化表现出有很大的空间尺度和显著的线性趋势 ,许多研究强调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文中的研究表明大尺度的大气环流的变化对北半球冬季温度有很重要的影响。最近一些学者侧重北大西洋涛动 (NAO)和北太平洋涛动 (NPO)的作用 ,而NAO和NPO都是行星尺度大气环流在区域的特殊表现形式。全球西风环流系统可能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当西风环流处于高指数时期时 ,则温度偏高 ;当处于低指数时期时 ,则温度偏低。西风强度及NAO和NPO能解释近 50年来北半球冬季温度变化方差的 2 7 2 %。  相似文献   

6.
低纬大气热源与环流变异规律的研究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黄士松教授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9135120)的资助下,开展了低纬大气环流变化的物理过程、低纬热源和热汇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低纬环流关系、中国低纬环流区海气耦合模式的研制和试验等三...  相似文献   

7.
火星大气环流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星尘暴是火星上特有的大气运动,也是人类登陆火星的主要障碍.考虑到火星的具体情况,早期针对火星大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的物理模拟实验,建立火星大气实验室,研究在火星大气条件下火星尘埃扬起的机制等方面.同时根据地球大气物理的运动方程、能量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并与早期的火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建立起火星大气环流的一般模型(GCMs).GCMs模型对大中尺度的模拟计算能够取得好的效果,但对小尺度的计算很困难,为研究火星大量中等尺度和小尺度的大气环流现象(如尘暴的发生机制等),近来已经建立起了适合火星区域大气环流系统的模型(MRAMS).MRAMS同时也是MarsG1obal Surveyor(MGS)用来处理高分辨率资料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8.
南极海冰增加对全球7月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立新  解思梅  张占海 《冰川冻土》2003,25(Z2):285-291
采用了OSU两层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数值试验, 研究了南极海冰增加的气候效应.试验中海温取为气候平均值, 南极海冰作为外强迫源影响大气, 大气响应完全是环流内部调整的结果.调整的途径首先是对外强迫的局地响应--南极下垫面的温度发生变化, 结果使得冬季南大洋绕极低压带的位置偏北、强度增加, 南半球大气以强经向环流为主, 绕极气旋强大活跃.这种变异主要以Rossby波列的形式影响到南半球的中高纬度, 再通过斜压的越赤道气流, 即经向热交换的变化影响到北半球的大气环流, 导致北半球夏季大气环流呈纬向分布, 极地冷空气活动减弱.大气环流的变异又影响到气候诸要素, 反映明显的是越赤道气流在印度洋上的加强和太平洋上的减弱, 使得西南季风加强, 东南季风减弱; 太平洋副高位置的偏北, 导致中国华北、华东和江淮流域少雨、高温, 北美中高纬度严重多雨和低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范围的干旱、水灾、酷热和严寒接连不断地发生,使得人们对大气环流异常的物理机制,气候异常的原因,长期天气过程的物理基础等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海气相互作用是影响大气运动的主要过程之一;平流层的热状况对对流层大气环流也起着重要作用。从1986年3月起到1989年底我们开展了平流层和下垫面状况对大气环流影响的研究和数值模拟实验工作。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平流层臭氧的加热作用和海温异常两个方面对大  相似文献   

10.
十年际大气环流及东亚季风气候异常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年际大气环流及东亚季风气候异常成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十年际大气环流及东亚季风气候异常成因研究”(编号:49475265)经过三年努力,已于1997年12月圆满完成预定计划目标,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首次提出用气象序列与自然数序列之间...  相似文献   

11.
长江源区径流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0~2012年长江源区直门达以上流域水文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对径流量数据进行突变检验,并结合径流过程线共同判断突变年份,最终确定2008年为径流量变化的突变年份。以径流突变年份分割时间序列为1960~2008年和2009~2012年,得到累积径流量、累积降水量与年份线性关系式。沱沱河以上降水和非降水因素对径流量增大的贡献率分别为22.89%和77.11%;直门达以上分别为67.85%和32.15%。研究结果显示长江源区近年来径流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影响嫩江径流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以揭示大气环流指标对于径流空间和时程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嫩江流域干流及支流径流与大气环流主要指标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即上游断面径流与大气环流指标相关性较大,下游相关性较小.在时程演变上,嫩江流域径流与前1个月的大气环流指标相关性较大,与其他前期月份的相关性迅速减小,说明在做中长期径流预报时,大气环流前滞期可以选1个月,更较前的大气环流对当月径流影响不大.这些结论可以为中长期径流预报预报因子的选择和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的主源之一,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坡,冰川融水是其主要补给.以叶尔羌河流域库鲁克栏杆水文站以上流域国家气象台站的月降水与月气温资料、9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1970年代的冰川分布矢量数据为基础,利用冰川度日因子融水径流模型重建了叶尔羌河上游流域平均冰川物质平衡、冰川融水径流序列,分析了叶尔羌河上游流域冰川融水径流变化的特征、趋势及其对河流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06年流域冰川平均年物质平衡为-163.1 mm,累积物质平衡为-7.5 m,平衡线平均海拔为5 395.7 m.1991年之后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呈显著负平衡,平均年物质平衡为-301.2 mm,1991—2006年与1961—1990年相比平衡线平均高度上升了64.2 m.1961—2006年流域年平均冰川融水径流深为807.7 mm,冰川融水对河流径流的补给比重为51.3%;2000年之后冰川融水对河流径流的补给比重增大到63.3%,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冰川融水对河流径流的贡献在2000年后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调和分析法进行天生港站潮位预报,预报精度不高,经分析长江上游径流是影响其预报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上游径流分析,得出天生港站潮位预报误差随同期流量差值增加而增加,差值趋于0时误差亦趋于0;同期流量差值相同,误差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少;潮位误差的符号与同期流量差值的符号相反,为天生港站潮位的实时预报修正提供了依据,提高了预报的合格率,也可为提高其它感潮河段潮位预报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上游春季径流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蓝永超 《冰川冻土》1989,11(4):383-391
本文指出,在唐乃亥以上的黄河上游干流融雪径流是3月下旬至6月上旬期间径流量的主要成份,所占比例在40%以上。据此,对NOAA/TIROS气象卫星云图的积雪遥感信息应用于黄河上游春季融雪径流预报进行了尝试。根据1987年龙羊峡水库实测资料验证,预报精度在80%以上,基本符合业务预报要求。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流域1961-2000年气候及径流变化趋势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艳君  姜彤  施雅风 《冰川冻土》2005,27(5):709-714
以长江上游流域及周边113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气象数据以及干流屏山、宜昌水文站的径流数据为基础,对40 a来的气温、降水、参照蒸散量和径流进行了趋势分析.长江上游流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尤以1990年代的升温幅度最为显著,其中冬季的增温对年增温的贡献最大,增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区及金沙江流域.长江上游流域年和冬季降水显著增加,年降水的增加主要由于夏季极端降水事件频率的增大,降水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区及金沙江流域.长江上游流域参照蒸散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尤其是夏季参照蒸散量下降趋势最为显著,主要分布在川江流域.屏山站径流量表现为微弱增加趋势,而宜昌站径流量呈微弱下降趋势,这除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外,川江流域年降水量的下降是宜昌站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郭文献  李越  张陵  赵荣生  王鸿翔 《水文》2019,39(6):69-73
根据长江中游宜昌站1952~2015年长时间序列径流泥沙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和均值差异T检验等方法,揭示宜昌站径流泥沙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径流量无显著下降趋势,而输沙量下降趋势明显;(2)径流量在2005年发生突变,输沙量在2002年发生突变;(3)通过小波分析发现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存在以20~24a为主周期的变化规律;(4)年径流量可分为1952~1955,1961~1968,1979~2001年3个多水期和1956~1960,1969~1978,2002~2015年3个少水期,输沙量可分为1952~1993,1998~2002年2个多沙期和1994~1997,2003~2015年2个少沙期;(5)年输沙量显著减少主要为水库拦沙、河道采砂和水土保持工程等人类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18.
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江是珠江流域的主要水系.本文以西江流域高要站1957~2007年径流量的年序列资料为基础,通过Mann-Kendall方法表明,西江流域的径流量在统计意义上无变化趋势.进一步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识别西江流域的径流演变特性,小波分析表明西江流域的多年径流量存在三类尺度周期性变化规律,即西江流域多年径流量的主周期为10 a、38 a和48 a.  相似文献   

19.
定量分析汾河径流锐减的形成原因是汾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研究首先采用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对汾河流域产流条件演变过程进行了两个时期的划分;然后采用距平百分比法对汾河流域年降水系列进行了丰枯状态划分,并建立了汾河河津站年径流量与当年降水量、上一年降水量之间的多元动态回归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降水丰枯变化和产流条件改变对汾河径流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1956-1973年间的产流条件下,降水变化使得河津站年均径流量平均减少约22.71%;在1974-2008年间的产流条件下,降水变化使得河津站年均径流量在平、枯两种年份平均减少了约18.95%;在1956-1973年间的年降水为平水或枯水条件下,产流条件改变使得河津站年均径流量减少了约47.11%;在1974-2008年间的降水条件下,产流条件改变使得河津站年均径流量减少了约55.20%。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长江上、中游遭遇洪水的定义,标准,水文特征,入流量计算,江湖容蓄曲线的变化规律,洞庭湖大湖区间径流计算作了分析研究,对洪水遭遇情况下螺山站预见期为1-5天的水位过程预报方法作了探讨,并统计了预报的误差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