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乌珠日特银铅锌多金属矿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地层中的构造蚀变带内,其中变质粉砂岩是含矿围岩,方铅矿及闪锌矿金属矿物多呈稀疏浸染状赋存于岩石中,部分呈细脉状充填在岩石节理裂隙带中,形成浸染状和细脉状矿体两种形式,浸染状铅锌矿体均位于细脉状铅锌矿体的上部,成因类型应属构造热液充填型。本文通过对区域资料和矿区地质特征分析,总结乌珠日特银铅锌多金属矿控矿因素,探讨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那吉河矿区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那吉河铅锌银多金属矿主要产于侏罗纪晚期火山活动后期的玛尼吐组安山岩、白音高老组流纹岩及其碎屑岩中,铅锌银多金属矿产于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层间破碎裂隙带中,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分布,几乎均为盲矿体,其成矿初步认为与火山构造成因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大脑包山为中心发育的环状与放射状断裂构造控制着铅锌银矿化体的产出,研究发现其成矿规律表现为北东向(基底)构造控制矿带。北西向构造控制矿体,主要铅锌银矿体赋存于NW向断裂中,NW向构造与N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附近形成富厚矿体。矿区相继发现多条NW向含矿断裂,显示出整个李清地矿区具有大型以上铅锌银矿的远景。  相似文献   

4.
西(和)——成(县)矿田是我国西秦岭成矿带上重要的铅锌矿田之一,庙沟铅锌矿床位于秦岭巨型铅锌成矿带的西和——成县矿田内东中段的北部,是该区典型的层控矿床,该矿床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矿体受层位控制明显,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且多呈层状,矿石矿物成分较简单;区域地质构造与该矿田的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后期的变质作用对成矿有很大影响。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的侵入,为矿体的后期改造提供了热源,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再富集。该矿床是构造活动及深部渗流热卤水喷溢与变质热液充填交代共同作用下形成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5.
永泰铜铅锌多金属矿位于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华力西、燕山期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矿化见于下二叠统褶皱基底岩系之上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中,初步认为其基底下二叠统三面井组与上覆岩系满克头鄂博组均为成矿母岩,其成矿元素的富集应与火山一次火山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床外围勘查进一步深入势在必行,矿体产出规律具有简单又复杂的特点,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大透镜囊状,富集程度与规模呈正比,通过对矿区长期勘探成果总结认识,认为控矿要素主要体现在:粗碎屑砾岩层控特征明显、断层+褶皱控富矿、辉绿岩脉群热液叠加成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和盆地外围老地层提供物源。在此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优选找矿靶区A类3个、B类1个、C类2个。  相似文献   

7.
马德清 《西部资源》2015,(1):162-164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黄岗梁——甘珠尔庙复背斜南翼,矿体产于下二叠统黄岗梁组大理岩顶、底板接触带中的石榴透辉石矽卡岩中,含矿岩层主要为泥质、粉砂质板岩及大理岩。燕山晚期花岗岩为成矿母岩。是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8.
昭通彝良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铜多金属矿集区内获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典型矿床之一,目前储量已达大型规模。本文旨在通过蚀变—矿化分带的研究,总结河西矿段不同蚀变岩相带与矿体的空间关系,并在勘探工作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9.
索纳嘎银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早白垩世斑状细粒花岗岩体与下侏罗统红旗组地层接触带。主矿体1条,即1号矿体。矿体受NEE走向平行裂隙控制,矿化类型为交代——充填型。矿体切穿红旗组地层和斑状细粒花岗岩体,倾角较陡。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走向NEE,倾向北西,倾角45°~70°,矿体向南西方向侧伏,侧伏角55°。矿化富集规律为:岩体接触带凹陷部位矿化富集,控矿裂隙延走向凹陷部位矿化富集,控矿裂隙倾角由缓变陡的部位矿化富集。根据矿体产状规律及矿化富集特征推测,矿区西南方向(8线以西)深部(海拔400米以下)是深部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0.
汞洞冲铅锌矿床是桐柏—大别造山带已知最大的铅锌矿床,矿床规模为中型,矿床内圈出工业矿体一条,含矿围岩为隐爆角砾岩,该矿床以铅锌为主,伴生金。矿体δ34S值变化范围很窄,在2.5‰~4.5‰之间,总体上,矿区矿化阶段的δ~(34)S值显示较小的正值。  相似文献   

11.
珠尔很沟银铁锰矿区分为Ⅰ、Ⅱ和Ⅲ三个矿段。文章通过研究矿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矿体特征,分析矿体成因与地球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赋矿层位为上石炭—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的层间破碎带,赋矿岩石为碎裂含铁锰碎屑岩。成因类型属"风化淋滤锰型矿床大类中与热液贵金属矿床有关的铁锰帽矿床"。  相似文献   

12.
滇西保山核桃坪矿集区位于著名的"三江"成矿带中南段之保山-镇康铅锌银多金属矿成矿带北段,目前已发现多个矿床点,并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以往研究表明矿集区深部存在隐伏的中酸性岩体为矿集区成矿的主要地质体,但在勘查中均未揭控到岩体。本文通过收集研究矿集区及周边岩浆岩类型、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特征,结合矿集区成矿特征,分析不同岩浆岩与矿集区成矿的关系,认为矿集区岩浆热源远程矽卡岩型Cu-Pb-Zn矿床主要与早白垩世花岗岩有关,华里西期基性岩、晚白垩世花岗岩、古新世花岗岩及晚始新世花岗岩富集Cu、Pb、Zn等成矿元素,可能为矿体进一步富集提供部分成矿物质、流体及热动力,有助于矿集区勘查找矿。  相似文献   

13.
高利东  张忠  肖海 《西部资源》2013,(4):130-134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昂格图铅锌锡多金属矿区位于大兴安岭重要的铅、锌、铜、铁、锡成矿带内,处于白音诺大型铅锌矿附近,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近几年发现了多条新的铅锌锡多金属矿体,标志着该区找矿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获得了重大地质找矿成果.矿体多产于二叠纪哲斯组地层与晚侏罗世侵入体接触带附近,多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以铅锌、锌锡硫化矿石为主,伴生有银、铜元素.铅、锌、锡、银可共生、伴生复合成矿,也可独立成矿,自深部至浅地表形成层状、脉状矿床,成矿垂深大,表现为裂隙式成矿特点.因此,综合考虑本区成矿作用特征,开展昂格图铅锌锡多金属矿区成矿模式系统的研究,通过颇具特色的模式的建立,对于指导矿区更进一步勘查和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突泉—林西Fe(Sn)-Cu-Pb-Zn-Ag-Nb(Ta)成矿带内.工业矿种为Cu、Ag、W、Sn,赋矿地层为林西组砂板岩,成矿期次主要为燕山期,为岩浆期后热液脉状矿床,构造和接触带控矿.矿体多为中小型、呈脉状分布,走向有NE、NEE、NW、近NE等,变化较大.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成矿原因的研究,有助于为在区内找到成矿条件相似的靶区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哈图铜钴矿位于昆南Cu、Co、Au多金属成矿带的东段,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元古界万保沟群地层中,目前共有三条规模较大的破碎带及一条铜矿体、一条金矿化体和两条钴矿体,多呈不规则状产出,并伴有强烈的硅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是其重要的控矿因素,围岩蚀变及物化探异常区是寻找铜钴矿的重要标志及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6.
张兴奇 《西部资源》2014,(1):208-209
阳东县矿床多与燕山运动,尤其是晚期岩浆频繁活动有关,形成了多种次生矿床,使其种类较多、分布较广。牛屎坑铅锌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粤西坳陷带上,东坑断裂南段,温泉向斜以北,温泉断裂的北西,主要构造方向为近南北向、北东向及次一级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断裂,次一级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容矿断裂。据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牛屎坑铅锌矿属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型矿床。文章通过探讨,剖析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旨在寻找隐伏矿体、扩大找矿远景,为矿区进一步寻找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河铅锌矿床主要产于北西西向的构造裂隙中,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严格受构造的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该矿床处于得尔布干成矿带的北段,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铅同位素数据指示成矿金属来自地幔和地壳,硫同位素δ34SCDT在+1.6‰~+6.2‰之间,具有幔源岩浆热液来源的特征。成矿热液的主体是以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为主。  相似文献   

18.
布敦乌拉矿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铅锌-银-铜-锡-铁成矿带,目前圈定的银矿体大都为隐伏矿体,赋矿岩性为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的黄白色流纹岩,岩性控矿明显,矿体同时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经验证,DJ-1异常为区内矿化集中区,为矿致异常,目前发现的布敦乌拉银矿床就在该异常内。目前,布敦乌拉矿区勘查面积较为局限,外围大面积未进行勘查,总结已发现矿体的成矿规律,可为进一步勘查提供可靠的参考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丰镇市豆角山银铅锌矿地质特征主要从地层、岩浆岩、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矿体特征六个方面进行归纳叙述。矿(化)体赋存在中生代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品位变化不大,但构造裂隙发育的地段矿体品位较高,矿化普遍,围岩与矿体界线不清,矿化体与激电异常吻合较好,呈相对低阻高极化特征。矿石类型主要表现为浸染状铅、锌硫化矿石和微细脉状铅、锌硫化矿石。围岩蚀变种类有硅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矿区主要控矿因素为出露的中生代陆相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  相似文献   

20.
布敦花矿区内矿床类型有热液脉状类型和细脉浸染型(斑岩型)两类。热液脉状矿床分布于布敦花岩浆杂岩体北侧外带孔雀山矿段,赋矿围岩主要为角岩化的变质砂岩、板岩、黑云母角岩以及闪长玢岩等。矿体以不规则弯曲的脉状为主,在大脉旁侧围岩中有广泛的网脉状矿化。矿脉自南向北近于左列雁行排列。斑岩型矿床赋存于布敦花岩浆杂岩体南翼内带金鸡岭矿段,矿化面积较大,矿化分散,矿石品位相对较低(Cu一般在0.2%-0.7%),矿体埋深通常在250-300 m。主矿体赋存于隐伏的斜长花岗斑岩岩体顶部起伏界面之外接触带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及中侏罗统万宝组地层内,矿化受斜长花岗斑岩形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