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毋河海教授是河南灵宝人,1933年12月生.1962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测量制图学院地图制图系,获制图工程师称号.同年回武汉测绘学院地图制图系任教.1979年以首批访问学者身份,赴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应用测量研究所进修地图制图自动化技术.1981年回国后继续投身于该领域的研究.历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特邀评委,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测绘科技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委员,中国GIS协会第三专业委员会委员,《测绘学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编委,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助制图教研室主任等职,是我国地图制图学科的重要学术带头人之一.毋河海教授主要致力于地图数据库和地图自动综合等方面的研究,在地图数据库管理系统、机助制图与地图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均有较大建树,并对地图制图自动化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黄齐 《地图》2014,(4):40-55
2014年3月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在习主席访问德国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向他赠送了一幅德国1735年绘制的中国古代地图.国家领导人互送礼物本是平常的礼仪,而且在国家领导人的交往中,将地图作为礼物并非没有先例,198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就将一份复制的古地图送给了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然而,默克尔的这份地图礼物却在国内网络上炸开了锅,引起了各种猜测和讨论.那么,默克尔总理赠送给习近平主席的到底是哪幅地图,它有着什么样的源流,其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3.
宋向阳 《地图》1999,(4):52-53
我收藏的澳门地图一共有三张。1988年1月15日,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当年5月,中国地图出版社即出版了澳门地图,我当即买了一张珍藏起来。这张图用4开铜版纸印刷,正面是澳门半岛,背面是凼仔和路环,正反两面比例尺不一致。后来又在地摊上买到一张出版地不详的《最新澳门地图》和一张香港通用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澳门珠海》地图。这两张图比例尺分别为1:7千和1场千,标注详细。香港出版的这张还采用中葡两种文字对照标注地名。但是,港澳出版的这两张地图只在正面印了澳门半岛,没印由俘和路环,背面都是街道名称索引。三张地图没有一…  相似文献   

4.
地图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随着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文化和思想产品,在现代,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巨大而多方面的作用。没有各种适当的地图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工程勘察、建筑道路、港口和其他工程设施。解决行政、经济管理任务也必须使用地图。在学校中研究地理、历史和许多其他科学也是不可缺少地图的。此外在国防上还使用着各式各样的地图。这样看来地图的作用是难以表述的。一种或几种地图就能满足上述各方面的要求吗?不,绝不是少数类型的地图能满足上述形形色色的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高涨而对地图提出日益增多的要求。从而使地图的种类就愈加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5.
创刊词     
测绘工作在一切工程建设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普遍而精密的测绘工作,就不可能制出详细而可靠的地图;没有这种地图,任何的工程都无从规划,更无从进行设计和施工。测绘工作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部门,凡是行军、设防以至于战略的设计都非有精确而详尽的地图不可。另一  相似文献   

6.
王长森  易利珠 《地图》1997,(4):59-60
一、从地图起源说起地图的起源早于文字,大约在象形文字出现之前就有了地图。原始地图被画(或刻)在石壁、粘土版或陶片上,其内容大都与人类早期所处的生产活动(如渔猎、耕种等)和生活环境有关。在早期地图上,山被画作起伏的曲线,水被画作搞旅的波纹,路被画作一串串脚印——那时原本没有路,只有人在经常走过的地方留下的一串串脚印,这样表达十分形象、有趣。更有趣的是,早期地图上的符号,如山、水等,竟与后来的象形文字如出一辙。地图成为人类认识自己生存环境的工具,从古到今始终如是。早期地图与现代地图不同之点仅在于早期…  相似文献   

7.
《地图》1986,(2)
过去常常听到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现在看来,这句话在强调地图与地理学的密切关系这一方面显然是可取的。但是,从地图的整个功能来说,这句话却是很偏狭的。实际上,除了地理学以外,还有更多的学科,它们都和地图有着  相似文献   

8.
周岩 《中国测绘》2003,(3):34-37
一位学者在评点中国人画的地图与西方人的地图有何区别时说,古代中国人的地图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如西方人的地图那么精确,但是中国人的地图体现了相当明确的务实性。无论造送官府,还是民间存读,大多数中国人编制的地图都是为了使用,而不是单纯专为私人收藏而绘。而二十世纪以前西方人编绘地图除使用以外,更有许多是专为私人收藏而制。那些地图不但要写明呈献的对象(往往是献给某位达官显贵,或亲朋好友),往往还要写上编绘人、刻工的姓名和出版商的招牌,特别是印制日期。既为地图制作者流芳百世,也使拥有者了解某些类型相似的地图传世之先后。因为西方地图的绘刻与印制往往是以制图家族为名,世代相传。正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上下对地图需求体现了相当明确的务实性,使得中国人的地图往往没有编制者、画师或刻工的名字,也不注记制作的年代。泱泱中华地图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是否应该记住那些用心血塑就精美地图作品的“艺师”们呢?本文作者年届七旬,仍不辞劳苦,采集了近百年来我国地图美工和整饰工作人员的一些典型事例,精心著文,反映了我国地图美工和整饰工作的发展和变化,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继承和借鉴老一辈制图工作者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几乎章章节节都离不开地图,因而有人讲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教学中仅仅依靠一些现成的综合性的教学挂图、地图册、教材插图又难以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在黑板上随时画出不同地理区域的轮廓图,这种...  相似文献   

10.
我为地图狂     
方华  钱又伟 《地图》2003,(5):31-34
地图究竟是什么?旅游时大家拿着地图,想找到好玩的地方,最有特色的购物区,即使就是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也常常会靠地图找到目的地;美国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时候,也推说是错用地图。从我们的身边,我们可看看到地图的种种用途。如果深入一点,我们又会发现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地图》1994,(3)
开放带来地图俏目前,地图正成为图书市场的一大畅销品类,北京仅王府井新华书店每天就有数百册地图售出;在深圳,书店及报摊等每月销售的深圳市区图不少于30万张。地图生意好,商家抢着做,连向来专销学术书籍的商务印书馆,也在各处的读者服务部摆起了地图专柜。最近...  相似文献   

12.
孙果清 《地图》1999,(4):46-48
中国古代地图,大多为篇幅较大的单幅图。因此,也就不易保存,流传至今者与书籍相比,仅仅约l彻。古代地图历史时间跨度达3000余年,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表现出的绘画艺术,堪称世界独一无二。对这些经历千灾万劫幸存下来的珍贵遗产进行研究,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地图,有一种特殊现象:除一小部分刻本外,大多手给本和刻本均未在图上注出绘画年代及绘者姓名,甚至连地图名称也不标明。有些绘本地图的图名、题决、题款采用贴签或书写于图外某处,常常因年久而失落。可见对古地图…  相似文献   

13.
试谈中国舆图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果清 《地图》1997,(4):34-37
中国舆图(中国古代地图的旧称)发展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研究中国古代舆图的文章不断出现,而研究舆图发展的学者并不多见。尤其是对中国舆图的起源发展问题,一直受着已故地图学家王庸[1]“在文字产生以前,就有地图了”之说的影响,以至后来学者对此概念并没有进一步探讨,乃至任其流传,几乎均在传说:“地图起源很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地图了。”[2]笔者认为类似这种说法不够严谨,特此试谈见解。其次,目前有许多人对“舆图”一词还很陌生,应该了解它,利用它,使其在历史、地理等学科研究中发挥作用。一、中国原始地图的起源与形…  相似文献   

14.
《地图》2006,(6):110-111
这本书挺命奇特,它以作者个人收藏的地图作为写作和研究的对象,在轻松流畅的随笔式的文字里,给纬文史,缩放物事,把枯燥的地图书写活了说实活,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看地图,写地图的;我知道写这本书的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人;我也相信读这本书的人一定会开卷有益的 ——吴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林康泰 《地图》2001,(4):57-57
不少人 ,甚至包括一些受过高等教育者 ,都对地图有神秘感 ,或者对地图盲目地信任。我想主要是他们对地图本身的性质缺乏了解 ,故想就地图上的几对矛盾发表一己之见。一、实象与抽象人眼在现实世界上所见到一切事物形态 ,在地图上是不存在的。地图上所表现的现实事物都是抽象的 ,而且所视的角度也与人在地面上“前视”的形象不同 ,大致接近于从天上俯视 ,如房屋被画成一个小方块 ,河流被画成一条弯曲的线 ,这与在美术写生画中所见到的大不一样 ,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推想力。尤其等高线 ,是测绘科学的一大发明 ,要看懂等高线所表现的地形特征 ,必…  相似文献   

16.
刘彬 《地图》1999,(3):48-48
我从小就对地图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初中时,中学适用的那两本地图册被我反复翻看,最后地图册几乎都被翻烂了。后来在新华书店我又惊奇地发现了更详细更精美的《世界地图册》,虽然当时只卖1.85元,可我却掏不出。直到少吃了几次饭才凑足钱买了一本。这是我收藏的第一本地图册。再后来,我大胆地给地图出版社写信,表达了我对地图的喜受之情,没想到邮购部的负责同志寄来了邮购图目。收到图目的那天我异常激动,没想到还有那么多我连想都不敢想的地图品种,随后我凑足图款邮购了我收藏的第一批地图。1989参加工作以后,自己有了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版图像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向阳 《地图》2001,(1):54
2000年第2期《地图》杂志发表了赵志欣先生的文章《中国版图不该像鸡》,该文认为把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不合适,说“中国的国土形状近似一个倒立的三角形”,并建议多出版陆地与海洋同一比例尺的地图。无独有偶,2000年第3期《中国方域》杂志发表了常生禾先生的文章《“中国领土”当更为“中国领域”》,该文章说中国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同时也建议出版“陆海一体不切割的中国地图,停止使用旧版中国地图”。对这个问题,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   通常形容一个国家的领土像什么都是指陆地,不包括海洋。比如说日本像蝙蝠,墨西哥像鱼,印度像牛头,斯里兰卡像梨,意大利像高跟皮靴(也有人说意大利像足球鞋,撒丁岛是足球),所有这些都是指陆地,不含海洋,这似乎是“国际惯例”。产生这种习惯与地图的色彩运用有密切的关系。在地图上,陆地与海洋的色彩区别很明显,而领海、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颜色是一致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样的色彩运用会使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混在一起成为背景色,处于注意的边缘,而陆地成为注意的中心。所以人们在形容一个国家版图像什么时,往往忽略了海洋国土。要加强人们对海洋的注意力,可以把陆地边界线沿伸到海洋中,使国界线成为一条完整的闭合曲线。由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纠纷,这条闭合曲线目前还难以画出。   将中国比作一只雄鸡,应当是外蒙古独立之后的事,大体上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由于前文所述的原因,加上当时人们的海洋国土意识不强,所以很自然地把中国比作雄鸡。在这个比喻中还包含着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希望中国像雄鸡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形容中国版图像什么时,如果强调指出中国陆地版图像雄鸡,我看是可以的;笼统地说中国版图像雄鸡,那就不合适了。赵先生说中国版图像倒立的三角形,我认为有点勉强。如果以帕米尔高原、乌苏里江口和南沙群岛为顶点画一个三角形,中国周边的十几个国家都要被全部或部分地划在这个三角形以内,而中国新疆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反而被划在三角形之外了。毕竟三角形是由三条直线构成的图形,而中国边界是很不规则的曲线。这种想象有点生硬,缺乏浪漫的情调,也容易引起周边国家的误会。常先生把中国版图比作和平鸽,东北是头,云南是尾,新疆,西藏是左翅,南海是右翅。这种想像不错,只是这只鸽子头太大,尾太短,两翅也缺乏力量感。不如反过来,云南是头,东北是尾,南海是左翼,新疆、西藏是右翼。从这个角度看,两翼比较有力度,有振翅高飞的感觉,中国版图更像一只翱翔云端、俯瞰大地的雄鹰。   关于中国地图的印制方式,常先生建议“停止使用旧版中国地图”,这也太绝对了。其实陆海分割的地图在国外也很普遍。日本地图常将琉球群岛缩小比例尺印在地图一角。再说美国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与美国本土48州相去甚远,如果美国地图采用同一比例尺将它们绘在同一幅地图内,这几乎是一张北美洲和东北太平洋地图了,这还不包括关岛、东萨摩亚等美属太平洋岛屿。要将这些岛屿也印在同一比例尺的美国地图上,那几乎把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全包括在内了。美国人能接受这样的美国地图吗?所以美国地图也常常以本土48州为主,把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等放在边角。法国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都有岛屿,假若大范围地在同一比例尺下表达,则更糟。好在中国海洋国土离中国陆地较近,印制陆海一体不分割的中国地图比美、法、英等国要方便得多。实际上陆海一体的中国地图并不鲜见,很多办公室里就挂着这种地图,只是价格较贵,不太普及。  相似文献   

18.
地图制图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1986,(3)
一、关于制图综合问题制图综合是编制地图的核心问题,新的地图作品质量的好坏,符合不符合地图用途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这一作业过程。制图综合是受地图设计约束的,地图设计规定的原则,是制图综合的前提条件。制图综合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按地图比例尺综合,一是按地图的目的综合。两者既有区别而又不是截然分开,按地图比例尺综合其中也有按地图目的综合的意思,按地图目的综合也有按地图比例尺综合的成分。按地图比例尺综合主要表现在舍去图形的细小弯曲和小的地物,保持地物图形的主要特征和大的地物,其结果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尽管截至目前地图产业一直被指责“不温不火”,然而近期的一些新动向让人们对地图服务又萌生了更多期许。日前,Google正式发布了地图搜索服务的最新功能——允许用户观看街道和建筑物的完全景象。通过此项新功能,用户可以看到美国多个地区的360度全息街道和建筑图像,其中包括圣·佛朗西斯科、纽约、拉斯维加斯、丹佛以及迈阿密等。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微软也发布了自己地图服务的3D版本。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世界的理性接触从小学自然课和地理课就开始了.地理课告诉我们世界的空间结构,即使在传统的旧式教育中,也有《千字文》要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讲起,一篇韵文在摇头晃脑之中就把宇宙结构装进了孩子们的头脑中. 中国近代地图的出版要从魏源的《海国图志》(1842年)算起,此后有邹代钧的《中外舆地全图》(1903年),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1906年),后来又有了周世棠、孙海环编的《廿世纪中外大地图》(1907年),胡晋接的《中华民国新地图》(1913年)和上海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1934年),这些近代经典地图的出版都是与地理教育有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