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鲁西归来庄金矿成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归来庄金矿床隐爆角砾岩体的特征分析,认为归来庄隐爆角砾岩体不是隐爆-侵入角砾岩,而是原地爆破生成的正常隐爆构造。结合归来庄金矿的矿床特征,太化蚀变特征及其流体包裹体特征认为,归来庄金矿为一普通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岩浆期后热液形成隐爆角砾岩体的同时形成了金矿。在其爆破与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着“升温→爆破(沸腾)→降温→升温→爆破(沸腾)→降温”这样一个多次循环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会昌县淘锡坝锡矿地质特征、成因初探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淘锡坝锡矿发育有云英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型等锡矿化,(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型锡矿化是矿区主要矿化类型,矿化产于密坑山侵入杂岩体、北西部分鸡笼嶂组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外接触带微细裂隙带中,矿体呈缓倾斜似层状、脉状,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岩浆岩、构造。矿化对火山岩岩性有一定的选择性,矿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构造是矿床重要的赋矿构造,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火山活动期后次火山(隐爆)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同时,矿床兼具广义的斑岩型锡矿的特征,该矿化类型的初步探明,进一步拓展了赣南中生代火山岩区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3.
李长顺 《矿产与地质》1996,10(3):178-186
香炉子金矿床产于中生代形成的火山隐爆角砾岩体之中,隐爆角砾岩体受EW向脆--韧性剪切带所控制,在论述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成矿物质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有关地质资料,提出香炉碗子金矿床的形成,是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直接联系的古老基底重熔再造的,中低温,浅成火山期后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香炉碗子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省香炉碗子金矿床产于脆-韧性剪切带所控制的中生代侏罗纪形成的隐爆角砾乐岩体内,本文重点讨论了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成矿物质的来源,探讨了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山西灵丘支家地热液隐爆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津  唐跃林 《地质与勘探》1993,29(11):16-22,28
本文从矿床学的角度,对支家地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热液隐爆矿床概念以及与它有关的隐爆构造及引爆热液概念,认为该矿床是一种含矿热液通过隐爆作用而形成的银矿床,即热液隐爆银矿床。  相似文献   

6.
隐爆角砾岩筒型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趋势曲线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隐爆角砾岩筒型矿床及其成矿过程中的隐爆流体演化趋势曲线的一般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凹山铁矿床、祁雨沟金矿床、七宝山铜金矿床等典型矿床的矿体产出特征与隐爆流体演化趋势曲线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结合隐爆角砾岩筒型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的一般特征和特殊情况,对轻微剥蚀岩筒、中等剥蚀岩筒和深度剥蚀岩筒的成矿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姚家岭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姚家岭铜铅锌矿床是近年来省国土资源厅出资普查新发现的一处矿床规模达中型的矿产地,通过对矿床的地质构造特征、矿体赋存规律、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矿化分带及成矿阶段划分的研究,认为该矿床是与隐爆斑岩体密切相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一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阜平县口子头银钼多金属矿位于县城北部与山西省交界地段,与隐爆角砾岩的产出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该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的分布位置分析研究,并结合物化探特征及矿化蚀变情况,对隐爆角砾岩的形成和成矿过程进行了推断,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斑岩侵入体及隐爆角砾岩体有关的角砾岩筒型银钼多金属矿床。明确了构造、蚀变和物化探找矿标志,认为沿第6勘探线剖面所见银矿体的走向、倾向的延伸部位是扩大矿床规模的直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山东五莲七宝山金铜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床赋存于隐爆角砾岩筒中,与次火山岩关系密切。火山机构受NE,NW向断裂联合控制。根据隐爆角砾岩筒的地质标志,结合对物,化,遥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七宝山地区还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赣东南地区火山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祥  徐贻赣  罗平 《江西地质》2001,15(4):282-288
赣东南火山岩区主要发育侏罗纪中、晚世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其中以爆溢相产出的流纹质晶屑凝灰溶岩分布最广;火山构造主要发育破火山口、岩穹、隐爆角砾岩筒等构造,且与成矿关系;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次火山岩广泛发育。区内主要矿化类型为斑岩型、(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型、蚀变花岗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床成因均为与火山活动期后次火山(隐爆)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同时,矿床类型上具相互穿插性,隐爆层间裂隙带型、隐爆角砾型等矿床类型往往可以看作是斑岩型矿床的延伸;矿床空间分布上往往具有“一体多型”的特征。新矿化类型是赣南中生代火山岩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甘肃小柳沟钨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涛  周继强 《甘肃地质》2002,11(2):54-66
小柳沟钨多金属矿于 90年代初发现 ,目前已具大型、超大型规模。共有 4个矿床。成矿主要与长城系朱龙关群和隐伏花岗岩有关。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双重性 ,成矿温度为中高温 ,成矿流体为中等盐度 ,同位素计算模式年龄确定其成矿于加里东期。矿床成因属于火山喷发沉积—岩浆热液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2.
甘肃镜铁山铁铜矿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强 《甘肃地质》1995,4(1):54-61
在讨论镜铁山铁铜矿床成矿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进而进行了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3.
蒿坪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蒿坪金矿产于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大庙组底中碳硅质板岩及碳质云母石英片岩中,受层间断裂控制。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及构造蚀变岩型,矿化是在中温、弱还原,弱碱性,高盐度条件下进行的。该矿床是早古生代末期初始富集,中生代未期定位成矿的以变质热液为主又有岩浆热液参与的复合成因金矿。  相似文献   

14.
依本文所划分吉林省铅锌矿的成因类型,探讨其成矿地质持征及同位素地质特征,从而建立了吉林省铅锌矿的区域成矿模式。以矿床实例和大量测试资料为基础,又以物质来源、构造岩浆作用为依据,总结了吉林省铅锌矿的控矿因素、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湖南符竹溪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振凯  朱蓉斌 《铀矿地质》1995,11(6):344-349
本文论述了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发现了脆韧性剪切带对金锑矿化的制约,以及矿体倾向延伸远大于走向延长的规律,拟出了金锑矿化的垂直分带,认定成矿时代为地洼阶段的燕山中晚期,建立了以中低温热液为主的4个成矿演化阶段的多因复成成矿模式。对矿床深部、边部和外围作了详细的成矿预测,经探矿工程验证,获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是最主要的产铀花岗岩。广西北部形成于新元古代的摩天岭岩体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前人对华南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较深入,但对以摩天岭岩体为代表的新元古代古老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摩天岭花岗岩体为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铀矿成矿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摩天岭岩体规模巨大,相带分布明显,内部相带和过渡相带发育,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花岗岩体具有富硅富碱、铝过饱和、钾大于钠的特点,属S型花岗岩; 2)摩天岭岩体形成于850~760Ma之间的新元古代; 3)摩天岭岩体铀成矿潜力巨大,铀矿化以铀-绿泥石型和铀-硅化带型为主,铀-绿泥石型的代表矿床——达亮矿床形成于360~401Ma,是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及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铀-硅化带型铀矿的代表——新村铀矿形成于47Ma,是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作用下构造-热液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4)摩天岭岩体中铀矿床的铀源来自于元古界四堡群、丹州群和摩天岭岩体本身;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同时有深部流体的参与;热源主要与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喜马拉雅期伸展背景下的构造作用关系密切; 5)摩天岭岩体铀成矿经过了新元古代铀预富集、加里东晚期到海西早期的区域变质-构造热液成矿作用、喜马拉雅期的构造热液成矿作用等几个阶段,形成了类型丰富、规模较大的铀矿床,铀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大规模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地之中,是近二十年来探获的又一超大型金矿。通过对寨上金矿的6件矿石样品中的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Rb、Sr、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Rb-Sr、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73±10Ma、273Ma±22Ma。该数据大于前人所获的二期成矿阶段年龄,在西秦岭已探明的金矿床中尚无报道,反映了寨上金矿更早一期的成矿年龄为273Ma,这也为该区域寻找金矿床拓宽了时间轴。Sr、Os、S同位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寨上金矿成矿物质为深源与壳源物质的混合。二叠纪时位于岷礼前陆盆地的吴家山隆起经历了强烈的隆升延展作用,岩浆热液沿断裂通道上升到有较高Au背景值盆地中的褶皱带,使地层中的Au活化富集,在构造有利部位卸载成矿,形成早期寨上金矿床,后期钨矿化及金矿化叠加在早期金矿床之上。寨上金矿第一期金成矿的年龄在时空上与阿尼玛卿洋盆闭合、共和坳拉谷俯冲碰撞、江里沟及中川喜马拉雅型岩体的侵入时间基本吻合,符合“地壳加厚有利于形成金矿床及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密切”的结论,对在该区域寻找同时代金矿床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钨和铜由于地球化学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二者通常很难同时发生大规模的成矿作用。然而,江南钨矿带却出现了以石门寺和朱溪为代表的钨(铜)矿床。本文对朱溪钨(铜)矿床中最为重要的铜矿化作用开展了研究,即对形成于新元古代浅变质岩与古生代碳酸盐岩不整合界面附近的似层状钨(铜)矿体进行了精细的矿物学微区原位测试分析。厘定了朱溪矿床深部似层状钨(铜)矿体中铜矿化的形成时代为150.2±2.4Ma,与朱溪矿床的钨矿化时代及钨矿化相关岩体的成岩时代近于一致;揭示了深部似层状钨(铜)矿体中白钨矿、磷灰石的形成与朱溪矿床成矿相关岩浆高程度结晶分异形成的残余岩浆热液流体相关;结合朱溪矿床高分异残余岩浆(流体)具有高度还原的特征,初步提出朱溪矿床成矿过程中,钨来自于高分异残余岩浆热液流体,而铜来自于岩浆热液流体对基底地层中铜元素的萃取。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降扎地区金、铀矿床年代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家军 《地质科学》1998,33(3):300-309
西秦岭降扎地区寒武、志留系中的金、铀矿床,是我国相当重要的碳硅泥岩型矿床。根据金矿床中岩石和矿石异常铅模式年龄、氩-氩同位素年龄和钾-氩同位素年龄等,获得了一批有益的年代学信息。金矿床的各种同位素年龄数据主要有2组:(1)242-186Ma;(2)137-47Ma.结合区域地质发展史、成矿热液脉与岩脉的穿切关系以及矿床产出的其它宏观特征等,确定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37-47Ma,与区域铀矿床形成的主要时代(117-55Ma)相比,二者成矿时间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20.
巴都希贾乌铜金矿是坐落在印度尼西亚松巴岛西南部的世界级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产于岛弧环境。从容矿岩石、矿化、蚀变、成矿流体等方面分析总结了该矿床的基本特征。矿床在岩浆组合、空间形态和矿化及围岩蚀变特征上均体现出了明确的斑岩型矿床的特征;矿区围岩蚀变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第一阶段的黑云母化;成矿流体为相对低温高盐度的流体,且具有由深到浅石盐溶解温度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