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地壳运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对中国现今地壳形变场、断层位移场、地应力场、地质灾害场、地壳深部结构构造等分别研究和分区。首次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讨论了中国现今地壳运动问题。对中国地壳运动的某些过程、时空发展演化及运动规律的新认识,为中国地壳运动理论补充了现今构造应力场资料,同时也为国民经济规划、减灾防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于使用已有中国地壳运动名称的意见(草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个意见草案是根据“中国地壳运动命名的几点意见(草案)”和“中国地壳运动名称资料汇编”两个文件提出来的。经过初步整理后,发现不少旧有的地壳运动名称存在着级别不明、性质不清、缺失地层过多、时代不确切、一词多义和同义异名等现象。此外,不同观察者对同一地区的地层接触情税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对于该处地壳运动的存在与否,或者对于运动的性质,也有不同的看法。有时由于地层时代的变更,某些地壳运动名称的沿  相似文献   

3.
地壳运动的力源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应 《贵州地质》2000,17(3):194-195,193
本文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地壳运动的力源主要是太空对地球的引力变化,并对地壳运动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想法。  相似文献   

4.
不仅矿产的分布与地壳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人类的社会生活也和它息息相关。因此,对地壳运动的方式和机理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从地球的壳层结构和其内部的放射性释出热出发,试探讨地球内部的热能向外传递的方式与地壳运动的关系,以期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大地构造成因机制假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力量推动了地壳的构造运动?这是大地构造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不仅对于我们识认地壳发展史和地球运动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研究成矿条件和地震成因等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百多年来,国内外地学工作者对地壳运动的力源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诸如:  相似文献   

6.
俯冲物质深地幔循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壳运动,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不同深度不同规模的地震活动,规模宏大的山脉和高原的形成,以及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大陆漂移运动,都被认为与板块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但这些运动的动力源究竟来自何方?如何去发现和证明它们的存在以及从理论上去认识和解释,是当今地球科学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科学的前沿和热...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东南、华北及藏北三个地洼区的重力、地震、地热等深部和浅部地球物理资料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及其存在的差异,论述了上述三个地洼区现阶段的大地构造运动中,东南地洼区地壳运动最弱,藏北地洼区地壳运动最强,华北地洼区的地壳运动强度居于前两者之间。研究表明,地壳运动的强弱变化与地幔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大陆的地壳运动及许多大地构造问题,目前有不少是被回避或陷入不可知的。例如:中国华南的构造基底远比华北年青;中国东部与西部在地壳厚度、褶皱带的广泛程度及其影响深度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全球发动的地壳运动,在不同地区、不同部位波及不同,差别巨大;褶皱带也有多种多样,秦祁地槽的祁连山段是加里东褶皱带,秦岭却是印支褶皱带等等。如何解释它们的缘因。  相似文献   

9.
浅谈地质体间的复合接触关系潘永胜(山西省地矿局二一四地质队)不同地质体之间在空间上的接触形式和时间上的发展状况,直接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地壳运动的发生发展历史。地质体间的接触关系是研究地壳运动的发展和地质构造形成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对于寻找某些特定矿...  相似文献   

10.
地壳发生运动,是地壳内部和外部矛盾诸方面斗争总的反映.运动的结果,在地壳中形成并保留了各式各样的地质现象.地壳运动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论点众多,争论激烈.由于各学派思想体系发展的历史不完全相同,处理地质构造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就各有差别.但无论哪个学派,只要能站住脚的话,"无论从哪一方面提出的有关地壳运动的论证,都令人信服地说明地质构造现象,亦即地壳的形成和形变的起源".它立论的根据要在正确认识地质构造现象本质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逻辑步骤,开展工作,力求逐步踏实的前进,很可能会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最后才能对地壳运动问题得到符合  相似文献   

11.
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是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最直接影响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变化、海平面和陆地的升降等,通过对有关广西沿海海平面和地壳运动资料的研究,初步分析了地壳运动对沿海地区产生的不良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甘肃地质》1985,(Z1):111-138
第一节 中祁连山西段中—晚元古代古地理概貌 一、地壳运动 中祁连山西段中—晚元古代地层同下伏下元古界、上覆寒武系之间未见直接接触关系,但中—上无古界内部各系之间的接触关系清楚。各系之间以假整合接触为主,也见有连续沉积,而且随着时代由老至新,剥蚀面愈来愈清楚。下面对本区及其邻区中—晚元古代时期地壳运动的分期和名称,各期地壳运动确定的主要依据、性质及影响范围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遥感构造解析是以遥感信息为依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大地构造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壳表层广泛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水平滑动,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和推覆-拉伸构造岩片是大陆壳表层的两种基本构造型式。中国大陆壳表层构造格局及山川地貌都是新生代地壳运动形成的,对现今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和不同时期形成的矿产资源都有控制和改造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扬子陆块北缘长达20多亿年的地质历史由绘了一个陆亮明晰的单向演化过程,并给我们提出了一些用现有学说难以解释的问题。本文试图以这些资料为起点,吸收板块构造和其它学说总结的基本事实及新的研究进展,从天体运动的角度出发,研究地球的圈层结构、质量分布与地壳运动、地壳演化,提出了一个源于旋转拖拉力的地壳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地区的地面隆起与地壳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华北平原地区的现今地壳运动,人们习惯用“继承性”来描述周边山区的上升和平原盆地本身的整体下沉.但这一现象究竞在多长的时间尺度上表现出来?地震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如何?是众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利用华北平原地区的多期大地水准测量成果,初步研究了平原内部的现今微隆起(以下简称隆起)与地壳运动的关系.笔者认为该区近20余年来出现的局部而分散的地面隆起,是伸展裂陷构造区地表形变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层出现的不整合,确定一个地区发生过的地壳运动,进而划分构造旋回或构造幕,并进行全球性对比,认为地史上发生过几次强烈运动,在全球大体上是同时的.对这样一个全球性地壳运动定时律问题,李四光同志曾在某种程度上提出过批判,但并  相似文献   

17.
构造乃地壳运动的物质反映。构造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说明了地壳运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些地区表现为上升与下降,一些地方表现为褶曲揉缩,另一些地方又表现为断层或破裂。地壳运动决定了沉积区与侵蚀区的位置和特性,决定了层、相、建造的形成和特征,决定了相及层的厚度随时间不同在空间上的变化,决定了地形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了构造的形成及其发展历史。通过地壳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确定研究区的古地理及古构造的特征与发展历史,进而阐明含在各种地层中的有用  相似文献   

18.
地壳运动是现代地质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历来是地质科学联系实际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地质工作,特别是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经常遇到而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正确地鉴定地壳运动时期及其性质,合理地划分构造旋迴及其幕次,具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收集大量地质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区域的沉积类型及其构造环境之后,认为中国西部印支旋回的地壳运动与东特提斯洋南北两支的扩张、闭合有关。在此过程中,安尼—拉丁期间,诺利—瑞替期间,瑞替—里阿斯期间为地壳运动的三次强化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地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概况和目前的进展,论述了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其应用潜力主要体现在:①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重要基础;②为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③建立维持ITRF地球参考框架、研究地球自转、极移和章动及变化;④精化、加密全国大地网和大地水准面;⑤在气象学中的应用;⑥研究电离层电子浓度及其变化规律;⑦提供精密近实时的GPS轨道参数;⑧为广域差分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