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前苏联黑海沿岸国家和土耳其共同制定的对黑海进行清洁的合作计划将于近期付诸实施。由于近几十年来黑海沿岸国家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致使黑海环境状况日趋恶化,给沿海地区的居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并严重破坏了周围的自然景观。因此,解  相似文献   

2.
我们参加了27届国际地质大会并考察了高加索南麓黑海苏湖米至苏契沿岸,考察内容主要是第四纪海平面变动和海岸侵蚀。该段海岸走向NW—SE,长150余公里(图1)。高加索山脉为阿尔卑期—喜马拉雅褶皱带的一个分支,这里构造活动异常强烈,山脉持续上升。构造线平行于海岸。沿岸及海底大陆架出露第三系和白垩系福里斯沉积,由沙岩、页岩、灰岩和泥灰岩交替构成。发源于高加索山区的河  相似文献   

3.
提到海啸,人们通常指的是太平洋沿岸的特大海浪。翻天覆地的惊涛骇浪往往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其它大洋沿岸也有海啸。甚至于内陆海地中海也不例外,世界已知的海啸有12%发生在地中海。那么,黑海有海啸吗?文献中极少提到黑海的海啸,只有极狭小圈子内的专家们才知道有。这不奇怪,因为20世纪黑海沿岸总共只发生过几次强烈地震,即使引发了海啸,也不会造成多大实际的危害,况且又没有准确的记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 ,黑海始终是科学家热衷研究的对象。沿岸国家对该海区的调查研究不计其数 ,但许多不解之谜却长期困惑着科学家们。 192 7年克里米亚大地震期间 ,发生了一场海面起火 ,无法查明原因 ,使人不可思议的奇特现象 ,直到今天才发现燃烧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向海面释放的结果。2 0 0 2年 1月 ,由德国联合俄罗斯、乌克兰的几十名海洋生物、化学、地质、地球物理的科学家乘“流星”号考察船对黑海进行综合考察。这次联合考察最重大的发现是黑海海底蕴藏有储量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据估计 ,如果能将这种固态可燃冰从海底开采出来 ,…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的解体对俄罗斯海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种种原因,使人们对俄北方与太平洋舰队有着较多的了解,而对另两支舰队~黑海与波罗的海舰队却所知不多,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已经步入21世纪的俄罗斯黑海与波罗的海舰队吧! “寄人篱下”的黑海舰队黑海舰队创建于彼得大帝时期,是俄罗斯最早成立的正规海军舰队。黑海舰队在前苏联4大舰队中位居第三,起着4大舰队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岸线通常被称做海州湾沿岸。本文根据我们多年来在这一带沿海的考察和研究,对该区域海岸的现状、历史变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7.
这里难得有片刻的宁静。尽管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游客们躺在沙滩上品尝着各种各样的水果,淋浴着明媚的土耳其阳光,饱览着微风吹拂的海峡风光。但每过数分钟就有一艘巨大的海轮从这里隆隆驶过,这个原本宁静安详的海峡如今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狭窄的航道,世界上最繁忙作为历史重要的遗迹,伊斯坦布尔海峡(以下简称伊峡)是沟通欧亚大陆,连接小亚细亚与巴尔干、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重要通道。它长约29公里,最狭处仅730米,是黑海沿岸国家惟一的出海通道。因而它是一条重要的水  相似文献   

8.
在黑海西北部流经沿岸工业区的多瑙河、德涅斯特河和第聂伯河等主要河流的河口区 ,输入了大量的有机质 ,而在其烃类的成分中既有天然的也有技术成因的。在不同的周围环境客体中 ,在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中 ,在不同地质成熟度的底质中烃类成分的特殊性使我们能够查明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和成岩作用特点 ,存在的污染物以及原始生物质微生物改造的深度。脂肪族烃类 ,其中包括烷烃 ,主要由来自天然异地和原生源的物质(植物蜡 ,动物 ,细菌 ,显微和大型海藻) ,此外还有来自最近具有重要意义的石油污染物组成。多环芳香族烃类具有特殊的意义 ,因为它具…  相似文献   

9.
黑海已成为地球上受污染最严重的半封闭海,并且是最为复杂的生态问题之一。黑海是一个内陆海,它通过30多公里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地中海相连结。这样的地理形势使水流交换缓慢,一些有毒物质沉积在黑海海底。从黑海沿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珊瑚礁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中苏海洋生物考察团,于1958年3—6月在中国南海的海南岛进行了考察工作,对该地区的海洋潮间带动物群的栖息条件和沿岸的动物生态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中除考察了岩石、红树丛、沙滩及泥滩的生物群落外,同时考察了热带海洋中典型的生物群落——珊瑚礁。  相似文献   

11.
1989年6月,科学家斯比利道诺夫撰文:《黑海何时爆炸》。他告知世人:黑海深处潜藏的硫化氢水层正以每年2米的速度骤升。如果不加制止,黑海将发生爆炸,海洋表层的众多生物必将难逃厄运。黑海位于大西洋,这个半封闭式的盘状海洋面积足有42万多平方公里,海面下200米以上为繁衍生命的含氧水层,而在200以下则是寂静的无生物硫化氢层。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继续上升的话,那么,100年内黑海将变为“死海”,后果实在可怕。  相似文献   

12.
现在我们每天都可以从电视屏幕上,收看到有关海面上的风向、风速和海浪等项海洋水文气象预报。要说到海洋预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大约140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寻根求源1853年6月,俄国为控制黑海海峡,伸足巴尔干半岛,便寻找借口,出兵占领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10月,土耳其对俄宣战;11月,俄国舰队在黑海击溃了土耳其舰队。英、法为加强在近东的地位,阻止俄国势力的扩张,进行干涉遂对俄作战。  相似文献   

13.
黑海参(Holothuria atra)是热带珊瑚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的代表种类之一,其摄食活动对珊瑚礁生境底质有机物的循环再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三亚蜈支洲岛典型热带珊瑚礁海域野生黑海参的沉积物选择特征及其触手和消化系统结构功能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黑海参摄取的沉积物颗粒相对较粗,其中粒径0.25mm部分占到了总重量的96.67%。触手上3—6个乳突形成乳突簇[直径(283.00±40.94)μm],适宜摄取大颗粒沉积物。黑海参胃内含物有机物含量显著高于环境沉积物,证实其对有机物含量的选择性;粒径0.25mm部分有机物含量占摄入总有机物量的75%,与环境沉积物中相同粒度的有机物总量占比接近(76%),表明黑海参选择的沉积物粒径范围有效保证了其高效摄入有机质。黑海参前肠的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胰蛋白酶活性最高,同时绝大部分的有机质(98.33%)在前肠被吸收。组织学定量分析表明,黑海参前肠黏膜层厚度最大,占总厚度的56.33%,这与其高效吸收有机质的功能相适应;后肠的肠壁总厚度和黏膜下层、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表明其具有相对更好的弹性和收缩能力,适合于大颗粒有机质的高效输送与排出。研究结果证实,黑海参摄食器官和消化道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保证了其在珊瑚砂粗颗粒生境中高效摄取有机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微塑料对黑海参(Holothuria atra)免疫及消化生理的影响,将体重为(47.61±6.97) g的黑海参暴露于添加了不同浓度(0、10~2、10~4、10~6粒/L)聚苯乙烯微塑料的海水中,分析了黑海参的免疫和消化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海水中的微塑料浓度对黑海参体腔细胞的数量和吞噬活性,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微塑料浓度升高,黑海参的体腔细胞数量以及体腔液中ACP、LZM和SOD活性呈先持续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体腔细胞数量、体腔液中ACP活性均在104粒/L浓度达到峰值,体腔液中LZM和SOD活性则在10~2粒/L浓度达到峰值;而体腔细胞的吞噬活性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黑海参消化道内的淀粉酶受海水中的微塑料浓度的影响显著(P0.05),胰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随着微塑料浓度升高,黑海参肠道淀粉酶活性呈先持续增加,在10~4粒/L浓度达到峰值,而后又降低;胰蛋白酶活性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持续增加;而三种微塑料浓度下黑海参的脂肪酶活性均低于空白组。由此可见,海水中添加微塑料后,黑海参体内产生了免疫防御反应,并倾向于优先消化淀粉和蛋白质以快速获取能量从而适应周围环境的改变;海水中高浓度的微塑料可能对黑海参的体腔细胞结构产生损伤,导致其免疫防御能力下降,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5.
涡旋对海洋中的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有重要作用。黑海西北部陆坡边缘是长生命周期涡旋经常发生的海域,但涡旋引起的陆架和海盆之间水交换通量的季节性特征,以及海盆边缘环流对跨陆架水交换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本文对黑海西北部陆架区与深海盆区间的跨陆架水交换进行了研究,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原始方程模式模拟的温、盐、流等资料,结合涡旋自动探测方法,统计了黑海西北部海域的涡旋活动,研究了涡致跨陆架水交换的季节性特征,计算对比了2002年到2010年间海盆边缘环流与涡旋对跨陆架水交换通量的各自贡献。结果表明:黑海西北部地区海盆边缘环流强度与跨陆架进、出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67,海盆边缘环流位置与跨陆架交换量的相关系数为0.52;海盆边缘环流强度与位置的季节性变化导致了黑海西北部跨陆架通量的季节性变化。黑海西北部地区表层3月到8月之间涡旋所引起跨陆架交换量约占了跨陆架交换总量的16%~31%;涡致跨陆架通量也具有季节性特征。文中对单个涡旋进行了详细研究:2005年5月5日到2005年7月20日之间在黑海西北部存在一个直径最大值时达到120 km的反气旋式涡旋,涡旋存在期间完成了从陆架区向深海区的水体传输,相当于黑海西北陆架区水体积的30.9%。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初期,日本九州沿岸发生了震惊国内外的水俣病,从此,日本对沿岸水域实行了积极有效的治理。在六十年代,美国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石油污染严重,引起了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对海岸带管理的重视,并采取了有效措施。1969年1月,美国海洋科学、工程和资源委员会在《我们的国家和海洋》政策建议中,首次提出“海岸带管理”的概念。正巧在这月的28日,发生了圣巴拉海峡严重的井喷事故,致使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宽达40海里的海域遭受严重的石油污染,海洋生物资源和沿岸海域  相似文献   

17.
治理压载水微生物入侵性传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北美水母(combjelly)侵入黑海,嗜食浮游生物、鱼卵及鱼苗,给凤尾鱼和鲱鱼养殖业带来了灭顶之灾。80年代末,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成为面临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1990年,一种美国生物mnemiopsis侵入黑海,吞噬了大量浮游生物,使得黑海鱼苗几乎枯竭^[1]。目前有450种物种  相似文献   

18.
小头虫的亚种分化及其生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宝铃 《海洋与湖沼》1964,6(3):260-2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0年以来,先后在黄海的大连、烟台、青岛以及东海的浙江大陈岛沿岸进行无脊椎动物调查时都采到了多毛类小头虫科(Capitellidae)的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Fabricius)],特别是在污浊水域小头虫占绝对的优势。在国外有关小头虫的报导很多,但在我国迄今尚未见到有关小头虫的任何报告。本文除对分布在中国海的小头虫的形态和生态特点等进行描述外,并根据查看对比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保存的苏联远东海、北极海、黑海和地中海等海区的小头虫标本及参考文献资料,对小头虫的亚种分化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13,(7):2+1
在电影《英国病人》中,男主人公被女主人公颈下的凹处所吸引。但男主人公一直弄不清那个部位究竟叫什么地方,就将其命名为"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实这个部位叫"胸骨上凹"。小说中男主人公借战略位置重要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为其命名,寓意最吸引人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危险的地方。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沟通欧亚两洲的交通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国家出外海的第一道关口。由于两洲各国间的商贸等各种交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增多,它的地理位置尤具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塞瓦斯托波尔是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岸的港口城市,是前苏联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苏联解体后,该市地位问题成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继黑海舰队问题之后的又一事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在这里与德军裕血奋战,进行了他达250个日日夜夜的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