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浙江新昌下白垩统馆头组是我国南方地区为数不多的白垩纪木化石产出层位。本文报道了新昌地区馆头组木化石新材料及其内含真菌菌丝化石。木化石具明显生长轮,管胞径壁纹孔南洋杉式(多数单列、椭圆形、紧挤排列,偶见双列互生排列);交叉场纹孔南洋杉式;木射线单列式,多数2~11个细胞高。当前木化石新材料具有与现生南洋杉科植物相类似的木材解剖特征,显示其应归入贝壳杉型木属(Agathoxylon Hartig)。鉴于该类型木化石的分类现状仍有待厘清,将其定为Agathoxylonsp.。木化石内含真菌菌丝化石,管状,具横隔,平直或弯曲,常以不同角度分叉,菌丝壁光滑,具典型的锁状联合,属于担子菌类。当前木化石木材组织具有明显的木材腐朽特征,与现代真菌造成的木材白腐一致,推断此真菌化石为木材白腐菌。新昌地区贝壳杉型木属木化石新材料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馆头组木化石的多样性,有助于增进对南方地区早白垩世植物群组成特征的认识。当前真菌菌丝化石是我国南方地区首次发现白垩纪担子菌化石,为探究白垩纪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真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2.
丁秋红  张武等 《辽宁地质》2000,17(4):284-286
本文报道了产自辽宁西部阜新地区早白垩世阜新组的化石木材3属4种,对2个化石木材新种:Sciadopityoxylon liaoningense Ding(sp.nov.),Protophyllocladoxylon haizhouense Ding(sp.nov.)做了详细描述。对阜新组木化石所反映的古生态环境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地学前缘》2017,(1):52-64
作为植物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化石不仅在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和植物界演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古气候变化和古生态环境重建的重要证据之一。中国中生代木化石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类型多样,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在四川、重庆、云南、辽西和新疆等三叠纪—白垩纪化石产地和层位陆续发现了一批木化石新材料,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中国中生代木化石的多样性的认识,并在利用木化石揭示三叠纪至白垩纪陆相古气候特征和变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文中重点介绍在四川盆地晚三叠世、辽西侏罗纪燕辽生物群及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的木化石新发现并分析其古气候指示意义,揭示上述化石所反映的气候降温事件、古气候波动及其与带毛恐龙出现的关系等。通过对中生代木化石多样性演化、时空分布模式以及木材生长轮解剖特征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古气候整体特征,并对中国中生代木化石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夏地质博物馆馆外陈列14棵异地搬运保存的硅化木化石的保育工作,根据宁夏气候炎热干燥的环境状态,结合以往硅化木保育方法,对宁夏地质博物馆内硅化木进行保护保育工作。因宁夏地质博物馆硅化木化石陈列户外裸露地表,无任何保护措施,又长期遭受水蚀、生物侵袭等,化石表面出现较为严重的风化。按照在射洪地区硅化木保育方法,对宁夏地质博物馆馆外陈列的硅化木进行保育过程中,发现硅化木化石表面鼓包现象。通过控制变量法,对硅化木化石粘合剂材料对比,分析硅化木及粘合剂线性膨胀系数,对比两种不同保存环境下的保育方法和材料,针对化石表面鼓包问题进行工艺方法的改进,得出了在炎热干燥环境下硅化木化石表面鼓包的固结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首次在大兴安岭中南段侏罗系火山-沉积地层中发现的木化石。化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中,经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张武研究员详细鉴定,有5属3个已知种和2个未定种。对新发现木化石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木化石的时代。综合分析所发现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属中晚侏罗世。这些木化石新材料为大兴安岭地区上侏罗统地层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首次在大兴安岭中南段侏罗系火山-沉积地层中发现的木化石。化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中,经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张武研究员详细鉴定,有5属3个已知种和2个未定种。对新发现木化石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木化石的时代。综合分析所发现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属中晚侏罗世。这些木化石新材料为大兴安岭地区上侏罗统地层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7.
树木年轮稳定碳氧氢同位素(δ13C、δ18O和δD)作为树轮气候学、树轮生态学研究的一种重要信息,随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得到广泛应用.在利用树轮同位素指标进行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对原木样品进行纯化得到α-纤维素及硝化纤维是一项耗时、耗力且又必须进行的前处理步骤.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多种纤维素和硝化纤维提取的实验流程,综述了树轮同位素样品分析制备的提取流程,并提出了本研究组的纤维提取试验流程,讨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实验室在利用树轮同位素指标进行古气候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时,应关注树木年轮同位素样品制备流程差异对最终获取的同位素比率的影响,以消除不同实验流程造成的实验结果上的差异,为树轮同位素指标大范围空间指标比较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蒋子堃  王永栋  田宁  张武  郑少林 《地质学报》2016,90(8):1669-1678
木化石在陆地生态系统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保存有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且解剖构造保存完好的木化石。基于北票木化石树木年轮、树桩直径等数据计算了木材早材与晚材的比率(E/L),并推算了松柏类树木古树高。通过已有测量的树木年轮直径,应用Niklas(1994)和Mosbrugger(1994)两种方法恢复了化石森林中松柏类树木的古树高约为25m。推断中晚侏罗世的裸子植物森林树木生长的环境为以火山岩和湖相沉积为主,降水丰富。推断髫髻山组属于温暖、湿润、季节性明显的亚热带到暖温带气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木化石木材组织中呈现的特殊解剖构造包括假轮、创伤树脂道、年轮扭曲、虫孔等,也能够揭示辽西北票中晚侏罗世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状况。表明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古气候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生长期间受到了火山喷发、虫害、大风、降温等多种不利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干扰。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朝阳市是世界著名的热河生物群产地之一,为了查明辽宁朝阳县尚志乡古生物化石的分布特征,对朝阳县尚志乡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尚志乡有蕨类、苏铁类和松柏类木化石,主要赋存层位为髫髻山组10~22层。蕨类、苏铁类化石只在莲花庄村东有一个出露点,松柏类木化石主要分布在王伦沟、范杖子北沟小南沟、线麻地沟、棉花地沟,有一定的化石资源赋存量。从科学意义、科普功能、化石组合及赋存特征、保护管理基础等几个方面,对尚志乡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对辽宁北部地区下白垩统沙海组木化石进行的木材解剖学及系统分类学研究显示,木化石均为硅化保存的松柏类裸子植物次生木质部,分别属于Protocupressinoxylon、Protopiceoxylon和Xenoxylon等3个分类群.当前木化石新材料生长轮清晰,早晚材比率在0.84~64之间,年平均敏感度在0.23~0....  相似文献   

11.
LST(solution of lithium heteropolytungstates in water)重液是一种安全无毒、黏性小、密度高、稳定性强、回收率高,可用于分离提取微体化石及矿物的新型无机重液。在将LST重液用于牙形石的分离提取实验中,对LST重液的配制、回收再利用以及分离提取牙形石的操做流程做了详细论述。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对于原岩为灰岩的样品,重液密度配制为2.80~2.81g/mL为宜,对于原岩为白云岩的样品,重液密度配制为2.82~2.83g/mL为宜。LST重液与三溴甲烷、四溴乙烷、二碘甲烷、杜列液和多钨酸钠重液相比,在分离提取牙形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建议在矿物和微体化石等的分离提取实际应用中,使用LST重液取代传统的有机重液以及无机重液。  相似文献   

12.
泸沽湖沉积物α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泊沉积是环境的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在沉积过程中有机大分子α纤维素发生降解,其碳链上的C、H、O原子也不会与外界发生交换,故沉积物α纤维素的碳同位素能真实直反映原始环境信息。湖泊沉积物中的α纤维素含量少,笔者经过反复条件试验,得出了从湖泊沉积物提取α纤维素的简便可行的方法,泸沽湖是云贵高原上一半封闭湖泊,湖区人为活动干扰较微弱,该湖对环境变化敏感。笔者提取了沪沽湖沉积物柱的α纤维素,并研究了其碳  相似文献   

13.
李若霜  李全国 《地学前缘》2022,29(3):381-391
Teredolites遗迹化石是一类赋存于海相地层中的以木质基底为特征的钻孔遗迹组合,是由海相钻木类双壳动物(如船蛆、海笋等)寄生于漂浮或沉入海洋的树干中形成。Teredolites遗迹化石可指示浅海沉积环境,提供寄生木材的分类信息、古地理信息以及埋藏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本文研究了南极半岛西摩岛拉揭塞塔组顶部首次发现的一例Teredolites longissimus(Apectoichnus longissimus)遗迹化石,层位时代为晚始新世,根据木基底内保存的船蛆化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特征,确定本例为船蛆幼年群体对木基底的初期感染形成的钻孔遗迹。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基底木化石和船蛆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将本例Teredolites遗迹化石的基底木化石定为裸子植物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叶枝杉型木属未定种(Phyllocladoxylon sp.),证实了叶枝杉型木属在西摩岛上的分布延续至始新世晚期;船蛆化石内部赋存大量草莓状黄铁矿,其中粒径超过10 μm的草莓状黄铁矿占比达39.2%,最大粒径达到44 μm,粒径的统计和分析显示其形成于氧化水体沉积环境,证明始新世晚期南极半岛地区古海洋处于氧化海状态。  相似文献   

14.
首次发现产自辽西义县皮家沟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保存有解剖构造的木化石,利用木化石切片法对木化石解剖特征进行研究。当前木化石均为硅化保存,其中一块标本保存有髓、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等解剖构造。其髓部主要由薄壁细胞构成,初生木质部为内始式,次生木质部为Protophyllocladoxylon型。部分木化石标本表面密布大小不一的孔洞,推测为昆虫幼虫的觅食痕迹。此外,木化石产出层位还发现有大量丝碳化石,表明义县地区早白垩世九佛堂组沉积时期存在野火事件,而频发的火山喷发活动可能是野火事件的诱因。  相似文献   

15.
丁秋红  傅晓平  李勇  张武 《世界地质》2010,29(4):527-542
本文报道了产自蒙古东南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木材化石7属8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Protaxodioxylon mongolense sp.nov.,Circoporoxylon mongolense sp.nov.,Protocircoporoxylon mongolense sp.nov.)和5个已知种(Protocupressinoxylon coromandelinum,Protocupressinoxylon mishanense,Xenoxylon latiporosum,Protophyllocladoxylon franconicum,Protocedroxylon lindicianum)。作者对这些木化石解剖特征做了详细描述,并对其古气候环境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简要报道黑龙江伊春下白垩统裸子植物木化石组合,包括4科8属:柏科柏型木属Cupressinoxylon、落羽杉型木属Taxodioxylon,罗汉松科?叶枝杉型木属Phyllocladoxylon,松科雪松型木属Cedroxylon、油杉型木属Keteleerioxylon、云杉型木属Piceoxylon,红豆杉科红豆杉型木属Taxaceoxylon和异木属Xenoxylon。其中,松科木化石多样性最高,占据绝对优势。叶枝杉型木属、红豆杉型木属首次在黑龙江地区发现。当前木化石组合是东亚地区发现的类群最为丰富的白垩纪木化石组合之一,丰富了我国白垩纪裸子植物化石记录。木化石记录表明东北地区是早白垩世裸子植物多样性中心和分布中心之一。伊春木化石中非正常生长轮和创伤树脂道的出现反映了短时气候波动、自然灾害或者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与伴生生物间相互作用现象。该化石组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为认识东亚现代裸子植物演化发展历史及其古环境、古气候背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潘萌  佟玲  田芹  宋淑玲 《岩矿测试》2023,(6):1165-1176
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广泛存在于环境中,长期接触会对生物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破坏,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调查研究其在环境中的污染水平非常有必要,而多组分、同时、准确的分析技术是研究的基础,目前已有的分析方法在化合物种类和提取效率方面还有待提高。本文建立了一种分析土壤和沉积物中15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方法。新鲜样品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直接提取,提取液用复合填料的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了改善提取效率和净化效果等问题,针对土壤和沉积物样品基质的复杂性,实验中主要优化了样品的提取、净化条件:针对磷酸三(2-氯乙基)酯提取回收率低的问题,改进了样品制备方式,新鲜样品在有少量水的存在下直接提取,使得有机溶剂更好地与样品颗粒进行接触,显著提高了该化合物的提取效率;采用石墨化碳和氨基硅胶复合填料的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提取液进行净化,保障了复杂沉积物样品净化效果的有效性,同时选用5%甲苯的洗脱溶剂体系,能够提高磷酸三甲苯酯(TCP)在石墨化碳固相萃取柱上的洗脱效率,保证了净化过程的回收率。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浓度在10.0~500.0ng/...  相似文献   

18.
西宁盆地谢家剖面车头沟组底部木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在西宁盆地谢家剖面车头沟组底部发现原始埋藏的钙质木化石不仅填补了植物大化石缺失的历史,同时对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植物生态环境演化和构造运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木化石埋藏特征、层位地层岩性和沉积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其为近水河岸生长的成年乔木化石,株距3-8米不等,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植物群落,后期由于附近山地的隆起和该区气候向干旱化发展,植物遭受掩埋后经过石膏的交代作用进而形成硫酸钙质化石,说明该地区气候从中新世早中期开始恶化加剧。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详述了恐龙骨骼化石矿物组分的化学分离方法,同时对开江恐龙骨骼化石样品进行了分离和中子活化分析,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生物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中某些微量元素异常明显,并推断其中的砷(As)、铬(Cr)、铷(Rb)的高异常含量和锌(Zn)的低异常含量极有可能是导致开江恐龙动物群集群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中一新生代陆内含油气盆地,主要出露白垩系冲洪积-河湖相碎屑岩及火山岩夹层.本文描述了在盆地东南部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1号)和苏红图组二段底部(2号)发现的上、下两处原始埋藏的硅化木化石,并探讨了早白垩世时期盆地沉积时的气候环境.两处化石均保存完好,表面结构较为完整.巴音戈壁组上部和苏红图组下部泥岩段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同时,孢粉植物群揭示该时期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气候环境温暖湿润,植被茂盛.根据化石保存特征和产出位置的地层岩性,初步推测1号硅化木化石点系冲洪积物快速堆积所致,2号硅化木化石点系火山喷发物瞬间埋藏所致,其埋藏时代大致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