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5年4月19日,我省珠江流域遭受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飑线天气的袭击,其影响范围大(包括肇庆、佛山、广州、中山等市),持续时间长(14~20时)。在强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影响下,给上述地区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死亡29人,受伤500人,倒塌房屋2100间,损坏房屋4000多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9公顷,一大批船只沉没,珠江三角洲沿线公路一些汽车被掀翻,直接经济损失约8.6亿元。现就这次飑线天气过程及雷达回波特征的演变情况作一探讨分析:1飑线天气背景和雷达回波资料1.1天气形势这次飑线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天气现象飑的统计分析,揭示飑暴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地域分布特征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特征。分析触发飑暴的物理机制,对飑暴及飑中系统的准确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卫星水汽图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卫星水汽图像,结合雷达及常规天气资料,分析发生在山东省培内的一次飑线强天气过程,进一步分析水汽边界及附近的物理量条件,为短时天气预报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9.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部分基本产品和导出产品对2005年3月22日影响福建的飑线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能有效识别这种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雷达回波图像中飑线特征自动识别的方法。以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对雷达探测到的基本反射率的空间分布和强度进行分析,通过数值预处理、高通滤波、二值化降噪、图像特征提取、目标物的中轴线提取,以及飑线形态分析等一系列步骤,实现对雷达飑线特征的智能识别。克服了回波高值区域不连通、碎块化对飑线自动识别造成的困难。通过4次强对流天气个例检验,飑线自动识别的准确率达到75%左右,尤其对呈现直线或劣弧状,且边界清晰的高值回波区,具有更高的识别成功率。该方法将以往需要由气象专业人员主观分析、判读雷达回波图像的工作自动化、客观化,可提高飑线识别、强对流天气预警相关业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NCEP的FNL格点资料、FY-2C卫星监测以及西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实测资料,对2005-05-30发生在陕西省境内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由蒙古冷涡旋转,从后部甩下冷空气与西风槽前暖湿气流汇合,形成了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进而发展形成飑线造成的;动力结构上,陕西飑线较美国O gura研究的中纬度飑线的入流和出流速度偏小,飑线后部形成的最大上升和下沉运动的速度偏小,高度偏低;雷达观测资料上,强的基本发射率与速度的大值区长时间相伴,并有“逆风区”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14.
福建省中南部一次强飑线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观测站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2005年3月22日发生在福建省中南部地区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结果表明:福建处于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中,南支槽和冷锋的逼近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和风暴的发生。强风暴发生在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辐散和地面冷锋前侧辐合重叠区。多普勒雷达资料很好地揭示了该飑线的发展、演变和移动特征。速度场的分析可以较早获得飑线东移中将发展加强的信息,对短时临近预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飑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飑产生时常伴有大风,而我们观测员有时只记录大风,而忽视了飑这种天气现象,造成天气现象漏记。为了避免类似现象发生,笔者根据介休市气象局近年来的气象资料以及工作中的观测经验,对飑产生时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作一浅析。1定义从天气学 相似文献
16.
17.
山东一次飑线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7月12日山东中西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及NCEP 1°×1°的逐6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垂直结构、地面中尺度场等角度分析了该飑线过程.结果表明:低涡后部的横槽转竖是这次飑线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横槽转竖过程中引导高空冷空气下泻,形成上干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不稳定层结主要是通过高低空的温度差动效应来实现.与飑线相对应的是一支强盛的上升气流,飑线后部是下沉气流,具有较高动量的高空气流下沉至地面向外辐散,使得飑线后部地面辐散区中的风场大大加强.地面辐合带的走向和摆动对飑线移动有明显影响,辐合强度不断增强和范围不断扩大之后,天气也就愈激烈.地面低压区的移近、合并,有利于形成强对流发展的环境场.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2006年4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2006年4月28日山东省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应用湿位涡守恒理论研究了飑线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飑线是由500hPa西风槽影响产生的,为低层增温增湿,高层冷空气南下,低能舌叠加在高能舌之上,导致大气对流性不稳定。850hPa切变线和地面低压槽中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在热力不稳定和风垂直切变的环境条件下对流云团东移发展,形成飑线。低层大气湿斜压性增强,破坏了地转平衡,倾斜涡度发展,上升运动增强,对流发展;高空高位势涡度下传使得中低层位势涡度增大,导致其垂直涡度增大,有利于对流层低层中尺度涡旋发展,对流增强。较强的上升运动与风垂直切变相互作用,促使对流系统发展形成飑线,产生雷雨大风。 相似文献
19.
河北唐山一次飑线过程的中尺度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及雷达资料,对2013年8月4日影响唐山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槽是产生这次飑线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这次过程的触发机制;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入侵与低层暖湿气流的辐合增强了大气层结的不稳定;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进一步加强了垂直运动的发展;中低层垂直风切变则有利于飑线的发展、加强和维持。雷达回波图上可识别出中低空的中尺度辐合线、弓形回波、逆风区等中小尺度结构特征,对于此类强对流性天气的预报具有实际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