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谱方法,诊断、计算了1964—1985年间,6个厄尔尼诺年和6个反厄尔尼诺年北半球月、季大气非绝热热流量距平场。结果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对大气非绝热热流量距平场具有显著影响,大气的响应表现为低纬和中高纬非绝热热流量正负距平中心有组织的优势排列,其位相或强度存在低频振荡,并且差值中心表现为双月周期。反厄尔尼诺年,大气具有分布不变,但距平中心基本上为反位相的响应形式。最后,通过海气相关分析,指出了海温异常是决定大气非绝热热流量异常的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川东盛夏伏旱非绝热热流量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富明  李跃清 《大气科学》1994,18(4):423-430
本文分析了川东伏旱与大气非绝热热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四川“西涝东旱”气候特征相关的川东伏旱与北半球大范围非绝热热流量异常相联系。夏季月平均非绝热热流量距平场,亚欧范围内差异显著。重旱年极地维持1波,无旱年维持2波,90—120°E、20—40°N关键区,重旱年北正南负、东正西负;轻旱年东正西负;无旱年北负南正、东负西正。川东重旱年、轻旱年为负距平区,无旱年为正距平区。并且,青藏高原加热作用,通过影响东亚大气环流系统而对川东伏旱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根据冬-夏地气遥相关事实,应用参数化方法,建立川  相似文献   

3.
李金龙  纪立人 《大气科学》1994,18(2):163-172
本文利用23年夏季3个月的500 hPa位势高度场,对20°N以北的热带以外地区的位势高度异常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持续时间超过天气尺度扰动时间(大约1周)的持续异常。结果表明:500 hPa高度场上持续异常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地理依赖性,在以下几个地区最容易产生持续异常:(1)北太平洋中东部到阿拉斯加南部(NEP)。(2)北大西洋东部到欧洲大陆西海?岸(EAT)。(3)前苏联西北部的新地岛附近(WNSU)。(4)加拿大北部的哈得逊湾附近(NCA)。(5)白令海峡以北的北冰洋地区(ARC)。进一步对异常关键区统计分析得到:异常多发区特征显著地不同于异常少发区,正异常与负异常也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4—1985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非绝热热流量距平诊断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盛夏典型旱涝年份的热力特征及其形成的可能原因。发现四川盆地”西涝东旱”年和“西旱东涝”年非绝热热流量左异显著,呈反位相关系。提出夏季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异常,是影响四川盆地盛夏旱涝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富明  李跃清 《大气科学》1994,18(4):423-430
本文分析了川东伏旱与大气非绝热热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四川“西涝东旱”气候特征相关的川东伏旱与北半球大范围非绝热热流量异常相联系。夏季月平均非绝热热流量距平场,亚欧范围内差异显著。重旱年极地维持1波,无旱年维持2波,90-120°E,20-40°N关键区,重旱年北正南负,东正西负;轻旱年东正西负;无旱年北负南正,东负西正。川东重旱年,轻旱年为负距平区,无旱年为正距平区。并且,青藏高原加热作用,通  相似文献   

6.
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趋势变化与突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用1951~1998年的资料研究了北半球500hPa上季高度的长期趋势变化。结果表明,48年来低纬度500hPa高度场多为正趋势而高纬度则多为负趋势。近48年低纬的西北非洲、地中海及以西的北非北部,低纬度的中太平洋,贝加尔湖及以东载我,西北北美的高度呈持续正趋势;而阿留申及北太平洋、格林兰以南及东北北美、阿拉伯海以北高度明显降低。突变分析表明,大约60年代初及1976年,500hPa发生明显的环流  相似文献   

7.
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1951~2001年500 hPa高度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有三个区域(180°E~150°W,45~60°N;70~100°W,45~75°N;60~100°E,65~80°N)方差最大,是大气环流发生变异的关键区.各个关键区平均高度的变化和不同的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相关关系不同,与同期500 hPa高度场之间的线性相关较密切,能代表同期500 hPa高度场约88%的变化,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后期3~4月的500hPa大气环流的变化情况,对后期大气环流的演变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但时间间隔越大,可预报性越差.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0—2011年江西省81个台站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北半球逐月500 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西地区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气温异常的时空特征、冷暖典型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特征以及气温异常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的相关性,并运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探讨了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异常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江西地区省冬季气温以全区一致的变化为主;(2)影响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为北大西洋(20.0°—42.5°N,10°—70°W)和欧亚地区(25.0°—72.5°N,40°—150°E),影响时段分别为当年7月(前期)和当年冬季(同期);(3)前期7月北大西洋关键区500 hPa高度场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赣北地区;冬季欧亚大陆关键区500 hPa高度场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也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赣北、赣中地区。  相似文献   

9.
孙诚  李建平 《大气科学》2011,35(6):1079-1090
利用1979~2004年NCEP2再分析资料,对逐日的北半球(20°N~90°N) 500 hPa的位势高度进行二维傅里叶的谱展开,并分析了不同波数下的谱展开系数的频域特征.对全年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当纬向波数k和经向波数l均为0时,其谱展开系数表现为显著的低频(10~30天)变化特征;当经向波数l=0时,其谱展开系数...  相似文献   

10.
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定常波不平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阐明Lorenz环流分解意义下的定常波不平稳性概念,它是月平均网上纬向波动分量气候变率与定常波强度相对大小的表征.根据Lorenz环流分解,定义全域(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Ius(I1us),分析了北半球500 hPa位势高度场定常波强度较大的30°-60°N纬带的定常波不平稳性,结果表明:(1)全城定常波不平稳带位置存在季节件北进、南退过程.平稳的定常波出现在冬季的35°-55°N的中纬度带和夏季的副热带地区(35°N以南),分别与冬季的东亚大槽、北美槽和较弱的欧洲槽,以及夏季的副热带高压等系统相联系.不平稳度的高值中心出现在春季的35°N和夏季的50°N,这与定常波强度季节变化和月平均图上槽脊位置、强度年际异常有关.(2)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存在着明显的纬向不对称性.平稳带通常位于定常波的强槽强脊所控制的区域,而不平稳带通常位于定常波强度较弱的区域.副热带(35°N及以南)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冬强于夏,中纬度(35°N及以北)则夏强于冬.夏季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地理分布具有复杂的结构.但无论冬夏,北欧是定常波最不平稳的地区,北美大陆附近的定常波则相对平稳.(3)夏季,从华北经东北至北太平洋存在一个定常波不平稳度高值带,其高值中心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部(45°N,130°E),主要影响中国北方(东北、华北、西北),可能是该区夏季气候脆弱带的环流成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大气环流异常特别是持续性的大气环流异常的经常出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搞清大气环流异常的物理起因和机制及其持续性,人们已经作了大量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已有的观测研究工作大部分都是用逐日资料针对北半球对流层而言的。 众所周知,平流层作为整个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对流层存在着密切联系。最近我们一系列的工作不但表明,北半球平流  相似文献   

12.
恢复近百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高空环流与地面温度、海平面气压等气象要素有密切联系,而较为完整的北半球地面温度及地面气压都可追溯到上世纪后期。根据观测的地面温度和气压资料利用逐步回归的多元统计方法,恢复1873年以来的北半球冬季和夏季500hPa高度场,并用1951 ̄1957年的独立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恢复方案是可行的。恢复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3.
北半球夏季500hPa候平均高度场的遥相关和环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秋明 《大气科学》1993,17(2):148-154
本文用10年(1980—1989)夏季北半球500hPa候平均高度场资料进行遥相关分析,得到东亚太平洋型(EAP)和西欧型(WE)两种遥相关型及西亚-太平洋-大西洋振荡,并对高度场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讨论了环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罗伯良  施能 《气象》1991,17(8):33-37
本文对各月500hPa高度场分南北两个纬带进行分解,求得主要的系数和谐波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和反厄尔尼诺年及台风活动多或少年在展开系数特征和振幅上有明显不同。这些结果对做台风长期预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16.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资料在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正兰 《贵州气象》1994,18(3):21-23
1前言80年代关于长期天气过程的研究成果揭示,大气环流存在着准半年回复现家(1),前期大气环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期大范围的天气气候.这不仅证明了长期天气的可预告性,同时也使农作物气象产量在播种前得到有依据的预报成为可能。本文以遵义地L水稻产量年是预报为例,采用9点及15点滑动平均法,由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同格点高度场求得的单元区高度值为因子建立回归预报模式,取得了很好的预报效果.水稻是遵义地区最主要粮食作物,对其产量作较精确的年是预报,对政府部门决策和计划有着重要意义.2产量资担处理水稻产量来自统计局公布…  相似文献   

17.
贵州夏季旱涝与北半球500hPa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雪丽  陈静 《贵州气象》2004,28(Z1):22-25
分析贵州32个测站1961~2003年降水资料,在0~85°N范围内,用36×16个网格点合成分析冬、春、夏季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和距平场,结果表明,涝年夏季前期北半球西风带长波槽脊明显,副热带高压势力弱,旱年相反;旱涝年夏季前期距平场分布有明显差异,旱年前期冬季我国西部地区有负距平存在;同期旱年副热带高压势力比涝年强;在东亚地区同期旱年距平为-+-分布,涝年为正距平区.  相似文献   

18.
1983与1985年夏季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大气低频波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安健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4,18(5):576-585
本文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1983年1985年夏半半球500hPa高度场大气低频波的振荡特征。结果表明,1983年(厄尔尼诺年)夏季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及东亚季风区上空的低频振荡比1985年(反厄尔尼诺年)夏季的低频振荡强,而热带西太平洋的情况恰好相反。这是由于反厄尔尼诺年夏季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强盛所致。分析结果还表明:1983年夏季低频波基本上是东传的;1985年夏季,在中高纬度地区低频波主  相似文献   

19.
北半球500hPa多年平均高度场的球函数谱结构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对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的热带部分作了合理的资料插补,用所得资料求得了北半球500hPa逐年1、7月高度场的球函数系数。据此对北半球1、7月多年平均高度场的球函数谱结构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低维低阶特点,基本环流特征及季节变化可以由约20个球函数分量得到描述。  相似文献   

20.
用斜交模态方案分析了7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遥相关结构,得到了一系列遥相关型,与同期1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的遥相关结构分析结果上比较,其收敛速度慢,主要遥相关联系弱,且所在位置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