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关于地层单位符号(亦称代号)的规定,至少有过四五种,但由于新规定未能取代旧规定,更由于书写或印刷的差错,使得地质书刊上的地层单位符号多样化。书刊编辑虽不可擅自修改论文作者提供的符号,但应该注意符  相似文献   

2.
许鸿基 《江苏地质》2000,24(1):63-64
为便于学习和运用岩石地层有关理论知识 ,现将有关岩石地层若干概念摘录简介于下。1 岩石地层概念根据岩石体岩性或岩相特征来进行地层划分 ,并将其划分为能反映岩性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单位 ,亦即根据岩石不同特征和属性分别建立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2 岩石地层分类岩石地层单位分 2种 :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2 .1 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符合地层指南关于岩石地层划分和单位定义的规定 ,并按命名程序给予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它可分正常岩石地层单位和非正常岩石地层单位。2 .1.1 正常岩石地层单位 正常岩石地层单位的形成 ,…  相似文献   

3.
<正> 岩石地层单位在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普查勘探和地质科学研究中,是经常遇到的,然而在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使用上,往往不甚统一,还存在一定的分歧。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时代地层内的岩石地层单位大都赋予了年代意义,常用地质年代来限制或分割群、组,以往形成的地质报告,往往带有统一地层单位的烙印,为年代地层单位和岩石地层单位的统一体。 在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岩石地层单位,有的在同一沉积盆地,层位相当、岩性一致,由于跨列不同省或地区,往往使用不同地层名称,如与湖北莲沱组相当层位,在江南古陆周缘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中国地层指南》试行10年来的实际情况,对《指南》提出了四点修改意见。文章具体分析了《指南》在生产科研中的指导意义和存在问题,对“地层的概念”、“地层划分的多重性”,“生物带”和“地层单位的符号”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5.
陈中强 《地层学杂志》1995,19(4):274-281
层序是层序地层学常用的且最重要的地层单位,它既是以客观不整合面为界面的岩石地层单位,又是有严格时间属性的年代地层单位,具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两重性,它具横向可预测、全盆地统一及时限短等特性。与传统的地层单位有严格的区别,克服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在划分与对比地层时的缺点,提高了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山西石炭纪三种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华北石炭纪地层的文献中,组(Formation)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涵义却因不同作者而异,造成了岩石、年代地层单位的混淆。山西是华北石炭纪地层的典型地区,本文在厘定华北石炭纪岩石、年代、生物地层涵义之后,将山西石炭纪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划分为湖田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将年代地层单位划分为中石炭世 Bashkirian-Moscovian 阶和晚石炭世Kasimovian-Gzhelian,Asselian,Sakmarian 阶;将生物地层单位由老至新划分为 Fusulina-Fusulinella,Triticites,pseudosch-Wagerina(s.l.)(竹蜓)带及若干亚带,并将山西石炭纪三种地层单位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新建岩石地层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地层清理研究后,除第四系外,福建省整个地层序列拟新建岩石地层单位17个,其中组级正式地层单位15个,段级正式地层单位2个,各新建地层单位名称,由老而新为:桃溪岩组、宝石组、黄潭组、泮地组、三溪寨组、龙头组、岩雅组、亲营山组、泉上组、罗坑组、鹅宅组、赤水组、黄坑组、寨下组、崇安组、石碧溪泥岩段、兰田灰岩段。  相似文献   

8.
李淳 《地层学杂志》1991,15(1):69-75
<正> 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以地层序列中的不整合、假整合或间断作为地层单位界线。这不足为怪,因为经常伴随着地层不连续的岩相突变、动物群“冲断”以及构造角度在所有地层层序中确是一些可辨识的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分界不整合是最早在西欧被认识的地层单位赖于建立的基础,现作为标准全球年代地层表中的一些系原来就是不整合为界单位。这种做法并不仅限于早期的地层工作或仅限于西欧,曾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沿用至今。在构造幕被认为是基本上全球等时的时代,不整合为界单  相似文献   

9.
对《成因地层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一文论述的成因地层单位划分、含义、地层对比和分析流程等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指出了地层单位术语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并强调了穿时普遍性原理及侧向堆积原理在地层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正> 清理地层单位是一项涉及面广、法规性强的工作,必须要以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要有适合中国地层研究实际的法规性文件作依据。 《地质矿产部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讨论会纪要》(1990)指出,清理地层单位时各单位要“认真学习《中国地层指南》和《国际地层指南》,掌握地层的多重划分、对比概念、  相似文献   

11.
郭胜哲 《辽宁地质》1999,16(1):25-28
层序地层学的理想思想被认为是地层不和沉积学中最伟大的革命。从九十年代以来,其概念体系已早日臻完善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本文根据作者在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对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作一简要介绍。其内容包括;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野外和室内的基本工作方法,层序地层单位与其它地层单位的关系,以及几点重要的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2.
简论多种岩石地层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是多重的,岩石地层及其单位是多种的,文中对多种岩石地层的概念、单位命名方案提出了意见,并对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江苏区域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江苏的地层分区,区域地层发育状况及江苏岩石地层单位的研究和划分,简要论述了“八五”项目“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及近年地层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在地层记录中,如何识别代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多级次地层旋回成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的关键。如何显示其高分辨率,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方案,而且在层序地层实践中,经常会碰到基准面旋回界面与地层单位不一致的情况。本文综合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基准面旋回级次及基准面旋回界面与地层单位界线的对应关系,希望能解决实际研究中基准面旋回界面与地层单位界线相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阐述了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划分出四种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单位:沉积事件地层单位、化学事件地层单位、生物事件地层单位和复合事件地层单位,并以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中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剖面为例,讨论了各类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单位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建议江苏采用和摒弃的地层单位名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学思 《江苏地质》1997,21(2):72-79
《江苏地层清理项目组》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经3年的工作,搜集了江苏100多年来大量的晚太古代至第三纪地层资料。以岩石地层为主导,从近300个地层单位名称后,经筛选,建议使用104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和4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对168个不使用的地层名称提出了理由。  相似文献   

17.
庐山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刚  冯晔 《江西地质》1994,8(4):272-280
庐山地区第四纪地层发育,成因类型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我队在1:5万区调中以沉(堆)积物为客观实体,应用多重地层划分理论,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填图,并对气候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初步建立了庐山地区第四纪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8.
山东古生代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保祥 《山东地质》1998,14(3):6-12
本文按照不同生物地层单位的含义,对山东古生代生物地层单位进行了厘定,共划出41个生物带,其中寒武纪有21个;奥陶纪10个,包括3个哑层间隔带;石炭纪3个;二叠纪7个。这些生物地层单位的确立,对统一山东古生代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和推动今后的区调工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鲁西侏罗纪一白垩纪岩石地层单位使用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生代山东分为鲁东、鲁西、华北平原三个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在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建立和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使用比较混乱。本文对相关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侏罗系建议使用淄博群,划分为中、下侏罗统的坊子组和中、上侏罗统的三台组;白垩系建议使用下白垩统蒙阴组和西洼组;上白垩统固城组。其中固城组的时代根据所产化石由原来归为古新统而改为上白垩统。同时建议,废除“汶南(亚)组”和“分水岭(亚)组”,并且在鲁西地层分区不使用鲁东地层分区的“杨家庄组”、“曲格庄组”、“八亩地组”等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20.
交有对本区三叠纪地层作了大量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先后创名2群23组共25个地层单位。作者综合研究该区三叠纪岩石、岩相、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后发现:1.岩石地层属稳定的大陆架沉积,可划分为岩性稳定连续、界线清楚的三套穿时地层体即三个岩石地层单位:下部土隆群,中部曲龙共巴组和上部德日荣组。2.生物群属典型特提斯动物群,化石丰富,属种繁多,尤以菊石,双壳,腕足类及牙形刺最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