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深沪湾沿岸地层、构造、海底古森林及晚更新世古牡蛎滩遗迹,深沪湾的地壳运动与古环境变迁;研究了海底古森林和晚更新世古牡蛎滩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与全新世强古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指出了海底古森林与古地震的关系,给出了深沪湾全新世强古地震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指出了海底古森林与古地震的关系,给出了深沪湾全新世强古地震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福建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纪中晚期以来的地壳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地质》2002,24(1):111-123,T005
  相似文献   

5.
福建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地壳运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 ,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早中期地壳运动以下沉为主 ,沉积了冲洪积含砾砂粘土层。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地壳先升后降 ,近 15 0 0aB .P .以来地壳较为稳定。在 (2 5 5 80± 2 4 90 )~15 4 6 0aB .P .期间 ,该区地壳与水动型海平面大致同步升高 ,上升幅度为 8m左右 ,速率达 0 .78mm/a ,深沪湾内生长了古牡蛎。 15 4 6 0~ 110 0 0aB .P .期间 ,该区地壳快速上升 ,上升幅度超过 10m ,速率超过 2mm/a ,形成多个由晚更新世含砾砂粘土构成的低凹洼地 ,古牡蛎滩成为台地。其后地壳稳定 ,在低凹洼地内生长了古森林。 70 0 0aB .P .深沪湾发生了由强古地震导致的地壳快速下沉 ,古森林生长的凹陷洼地变成泻湖环境 ,古牡蛎滩台地与海面很接近。 2 0 0 0aB .P .左右 ,深沪湾又一次发生由强古地震导致的地壳快速下沉 ,古森林下沉到更深的海底 ,古牡蛎滩回到潮间带海域  相似文献   

6.
导致古森林沉没于海的福建深沪湾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徐起浩  冯炎基  施建生 《地震地质》2001,23(3):367-380,T001,T002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是强古地震遗迹。研究结果表明 ,全新世早期该处海底古森林生长在由松散的晚更新世含砾砂粘土构成的低凹洼地内。距今 70 0 0a左右的强古地震导致古森林沉没于海并形成泻湖环境 ,约距今 2 0 0 0a的又一次强古地震使海底古森林沉没到更深的海底 ,推测这两次古地震的震级都超过 7级  相似文献   

7.
导致古森林沉没于海的福建深沪湾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是强古地震遗迹.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早期该处海底古森林生长在由松散的晚更新世含砾砂粘土构成的低凹洼地内.距今7 000a左右的强古地震导致古森林沉没于海并形成泻湖环境,约距今2 000a的又一次强古地震使海底古森林沉没到更深的海底,推测这两次古地震的震级都超过7级.  相似文献   

8.
1990年9月26—28日在晋江县召开了建立福建省晋江县深沪湾海底古森林—牡蛎礁遗迹暨石圳海岸地貌地质景观自然保护区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海洋局海洋第三研究所、海洋出版社、福建省科委、晋江县委、泉州科委及福建省有关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地质、地震、林业等各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等总共51人,笔者被邀请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郯庐断裂带赤山段中晚更新世之交的史前地震遗迹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赤山地处安徽省泗县东北部,为郯庐断裂带西支断裂通过处。以往研究认为,郯庐断裂带赤山段第四纪以来有较为明显的活动。此次在垂直于赤山段开挖的多个探槽中均揭露出史前地震遗迹(多期逆断型崩积楔),具体表现为断层上盘砖红色上白垩统砂岩或黄白色中更新统砾石层向东叠置于褐黄色中、上更新统黏土之上。在楔状体根部均发现向NW陡倾的断裂,陡立的断面向上转变为缓倾的上翻垮落面。多条探槽揭示的断裂点的连线总体呈NNE走向,断裂通过处的上盘后缘大部分残留了凸起地貌,部分EW向冲沟被断裂右旋扭错。多条探槽两壁都一致显示出从西向东的推挤垮塌痕迹。其中Tc1~Tc4表现为砖红色砂岩(K2)逆冲垮落于黄褐色含铁锰结核黏土(Qp2-3)之上,Tc5则表现为红砂岩(K2)和黄白色砾石层(Qp2)逆冲垮塌于上述的黏土之上。在几个探槽的逆断型崩积楔上均揭示出此段曾有多次逆断型崩积事件发生,个别探槽揭露楔体较少,可能与其所处的位置、揭露深度和剥蚀残存的高度有关。对开挖探槽及光释光测年结果的详细分析初步得出,郯庐断裂带赤山段在中、晚更新世之交曾多次发生大规模逆断型黏滑事件,即曾多次发生史前大地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资料,探讨了福建晋江金井--深沪湾断陷的地貌、第四纪沉积特征,晚第四纪的断裂- 断块构造活动、地壳变形及区域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11.
西藏扎布耶盐湖晚更新世沉积学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孢粉、介形虫等方面,讨论了西藏扎布耶盐湖晚更新世的气候条件.603±2.7kaB.P.、142.2±7.4kaB.P.时期,扎布耶为间或有一定盐度的淡水湖,前期湖水含盐量比后期高.气候寒冷,风化作用不强,物理风化作用为主.高岭石(60.3±2.7kaB.P.)和厌热性介形虫Radix.Bowelli(142.2±7.4kaB.P.)的出现说明,142.2±7.4kaB.P.时期气候偏干冷,气温比现在低;60.3±2.7kaB.P.气候偏湿冷.比较方解石中Mg含量可知,60.3±2.7kaB.P.比142.2±7.4kaB.P.的湖水盐度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确定五佛寺、杨窝铺、窑洞水3条断层不构成左阶羽列;五佛寺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段展布于石板沟东一大台子北东,长度为8.3km,地质剖面中具有明显的宏观蠕滑特征,室内通过对断层泥进行扫描电镜等显微结构分析发现微观蠕滑特征,因此判断五佛寺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段活动方式为蠕滑,断层不会对小观音水库坝址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东部影响最大的走滑断裂,郯庐断裂因其强烈的地震活动性及沿断裂带一系列的大地震而备受学者关注。然而,大部分的调查研究都是针对郯庐断裂山东省境内及渤海湾内部分段落。并且,一般认为淮河以南的段落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也不具备孕育大震或强震的条件。然而,近期我们针对郯庐断裂的工作对这些认识提出了质疑,这些工作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在安徽北部明光市、五河县附近的详细的野外调查。我们的研究认为郯庐断裂在淮河以南的五河-明光段包括四支断裂,并且至少一支在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此段在晚第四纪以来主要以右旋走滑为主。不同于常常在基岩及第四纪沉积物中观察到的断层,在未固结的第四纪粘土中的断层形迹不清,但是能够被微观构造分析所确认。鉴于我们最近的工作和前人研究,我们认为年轻沉积物中的隐形断层更加值得注意,同时我们认为郯庐断裂淮河以南的“平静”段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