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综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8月,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诞生;1997年8月,杭州土地储备制度开始启动,其建设成果和经验在1999年全国土地集约利用市长研讨班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99年6月,国土资源部以内部通报形式转发《杭州市土地收购储备实施办法》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通知》,并向全国推广杭州、青岛两市开展土地储备的经验;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务院15号文件),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试行收购储备制度”。从此,众多城市纷纷成立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国务院及国土资源部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文件精神,2001年5月起各地纷纷成立了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土地储备制度在对规范土地市场、调控土地价格,加强土地合理利用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土地储备工作与土地市场建设紧密结合同步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实施土地储备,是政府经营土地资产的重要手段,目的是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有序实施城市规划,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我国实施土地储备起步较晚,土地储箭工作仍在不断摸索、不断完善中前进。广州市2004年实施土地储备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广州市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市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渊控,规范土地市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广州市的情况,对土地储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对,以促进土地储备工作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从2001年实施土地收购储务制度以来.土地储备、土地经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03年,市政府又进一步加大力度,从土地储备的体制,机制,运行方式等方面入手,总结完善各项制度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哈尔滨市地方特色的土地收购储备和经营城市土地的新路子。全年共收储土地22宗,面积136.151公顷,出让31.539公顷,出让金额79782  相似文献   

5.
浅议土地储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储备在国外即“土地银行”,最早起源于1896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到20世纪初,在欧洲有很多国家也开展了土地储备工作。我国于1996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随后各地也都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在《通知》中指出:“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试行收购储备制度”。依据国务院的通知精神,土地储备制度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东国土资源》2004,20(2):71-71
一是推行土地储备制度。2001年,该市出台了《威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层层成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形成了“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运作机制。2003年,全市共储备土地330多公顷。二是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2002年以来共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179宗,面积188.5公顷,成交总价款6亿元。三是完善地价管理制度。2000年,将市区土地划为7个级别,制定了不同用途的基准地价。去年,我们对基准地价又进行了调整,确保土地增值部分及时纳入到政府收益中来。对已经出让的土地,凡改变用途和容积率的,用地单位补交土地差价;…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储备工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盘活土地资产,融通城市建设资金,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实行“身份证”制。《土地储备证》记载土地整理实施单位、计划文号、坐落位置、面积等内容,并附地块图。加盖“天津市人民政府土地储备专用章”。《土地储备证》有效期限为2年,  相似文献   

8.
正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一次创新,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顺应了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市场化要求,克服了传统土地使用制度所形成的问题,推进了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加强政府调控土地,促进土地市场有序运行,盘活城市存量土地,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国已经有2000多个市、县成立了近2800个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机构数量迅速增  相似文献   

9.
国家通过土地储备,垄断土地市场,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必须直接面对两个实际问题。其一,如何落实土地储备资金;其二,如何规避土地储备风险。前者与土地资产处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则涉及土地储备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问题。当前,各地实施土地储备应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认识本地区土地储备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方式筹集前期开发资金,并科学地处置土地资产,最终建立商业性土地储备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土地年租制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储备制度运作模式的现状,分析了实施土地年租制对土地储备的正面和负面效应,针对其效应,提出了发展和完善土地年租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土地储备制度宜加强立法 1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地位、性质、职能定位需要加强立法 目前,许多城市虽然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但是土地储备中心尚未完全垄断一级市场。但由于土地储备机构地位、性质、职能的定位不明确,在对储备土地办理土地登记及进行土地抵押贷款时,土地用途无法确认,土地资产无法估算。  相似文献   

12.
从1996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成立土地发展中心开始,土地储备迄今已走过了八年历程。但是,土地收购储备丁作是一项新的管理制度,实际工作起来涉及部门多、领域广,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土地储备作为一项新兴的土地资产管理制度,近几年已在各地蓬勃展开并得以发展。它的实施,有助于政府对土地的集约化统一管理,也为国有企业脱困以及净化土地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由于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目前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如何进一步深化土地储备工作,规范其运作和管理,使其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需要我们加强对土地储备管理运作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储备机制的运作过程包括土地征购、土地整理、土地储备和土地供应4个阶段,一方面表现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另一方面表现为土地资产的流动。由于土地资产价值巨大,土地整理费用(特别是拆迁、安置费用)比较高,在土地征购、土地整理和土地储备过程中必然要以大额资金占用为条件,并且要到土地供应阶段才能收回。因此,收购储备工作中的资金问题不仅关系到储备机制能否有效运转,而且也关系到土地市场化运营的绩效。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收购储备工作者觉得从下列方面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收购储备工作中的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量力而行,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 从土地储备的数量方面分析,土地储备库存土地数量不可太少。也不可太多,土地储备太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需求者就会在土地储备中心外部寻求土地资源,从而弱化土地一级市场;土地储备太多,一方面造成土地和资金的双重积压,土地储备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筹资风险,因为超额的土地储备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对解决城市中闲置、废弃、低效土地的利用,防止城市建设无序向外扩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比研究中美土地储备制度,探索土地储备发展规律,对进一步加强土地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保障快速城市化所需建设用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美土地储备制度对比土地储备目的提高土地效率与增强土地调控美国的土地储备是指对城市闲置、  相似文献   

17.
张旭  谭喆  林凤 《国土资源》2013,(7):46-47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总和,主要受土地供求关系与地价的决定。土地储备能够直接调控土地的供求关系,当土地需求旺盛时,增加土地供给量;当土地需求疲软时,实施土地收购并控制土地的供给量,土地储备对城市土地供需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地市场的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8.
经营土地是经营城市的核心和关键,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根本途径,推进土地储备制度是经营土地的基础和要求。嘉兴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土地资产的有效运营。2000年以来,嘉兴市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市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工作,以土地储备为突破口,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有形市场,实现土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已成为我国土地管理领域改革和创新的热点和焦点。2007年11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土地储备管理办法》,重点在于"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  相似文献   

20.
从1996年上海成立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开始,土地储备工作发展至今历时十年了。截至目前,国内已先后成立了2000多家土地储备机构。全国各地在土地储备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是一直以来有关土地储备的立法仅仅停留在地方立法层面,缺少相应的国家立法。国家的政策文件仅在2001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中提到"有条件的地方要试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