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地区震群序列特征及其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74年以来,在辽宁及其邻近地区发生的20多个震群作了详细的研究?根据这些震群序列时空分布的表象特征,将其分为四种类型:Ⅰ增强型;Ⅱ衰减型;Ⅲ增减型;Ⅳ双丛(峰)型。这一结果,可作为辽宁地区震群性质(前震序列、前兆震群和非前兆震群)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前震序列与前兆震群及非前兆震群的计算机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鹏  林邦慧 《中国地震》1994,(A00):166-174
本文介绍了一个挑选前震序列及震群的专家系统,它能自动地从地震目录中筛选出前震序列及震群目录,计算相应的地震活动参数,进行前震列,前兆震群,非前兆震群的自动识别,同时本文对这个系统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辽宁地区震群序列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文福  王玉莹  李芳 《地震》2000,20(4):63-68
利用经验类比的方法, 对 1999年 11月岫岩偏岭震群序列及以往在辽宁地区发生一些典型的具有地震预报意义的前兆震群和前震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显示, 前兆震群与前震序列之间差别很大, 其性质和前兆特征迥然不同。 1999年 11月岫岩 5. 6级地震震前序列与 1975 年海城 7. 3级地震前震序列特征及性质相同, 属于前震序列。 同时, 研究结果中也包含了判别地震序列性质的方法和须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个震群发生后,迅速判断该震群是“大震”的前震序列,还是并不伴有大震发生的一般震群,对减轻地震灾害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辽宁省境内发生的部分震群类型做了系统地对比分析和研究,提出前震序列型震群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陈颙  刘杰  杨文 《中国地震》2015,31(2):177-187
地震丛集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2个特殊的例子就是前震序列和震群。基于对1966~1996年中国大陆8个前震序列的分析,本研究提取了如下前震序列的图像特征:1前震序列的震中在空间上密集集中;2前震的震源机制与主震的震源机制相似,而这种与主震震源机制的一致性在余震序列和震群中并不存在;3这30年在中国大陆我们尚未发现主震之前的前震丛集的震源机制不一致。最后,我们发现中国大陆5%的主震前发生前震序列。  相似文献   

6.
兴海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图像与序列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兴海6.6级地震异常特征典型,从背景空区、孕震空区、大面积震群活动到地震条带、前震序列,长、中、短期地震活动性异常配套。该地震序列无论从其能量释放比、震级差,还是序列参数计算均符合主震-余震型判断指标,根据全序列特征,该地震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序列。  相似文献   

7.
1980 年以来青海地区震群活动与前震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青海地震台网资料,系统整理分析了青海地区的震群活动及前震序列,总结了震群活动与中强以上地震的时空关系,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研究认为,青海地区ML≥2 震群活动增强对区内6. 5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中长期时间预测意义,对7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时空预测意义。利用MAPSIS 软件6 项震群参数,以满足4 项前兆指标的全组合模式判断前兆震群,对研究区总频次大于40 的34 个震群进行参数计算,判断出前兆震群24 个,占总数的71% 。100% 前兆震群后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部分非前兆震群后也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震群对应的中强震80% 发生在本地震构造带,对中强震孕育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青海地区有前震序列的震例较少,仅有的3 例,参数计算均不符合前震序列判断指标,对强震无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地区地震序列分类的定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云南地区1965提以来116次大小地震序列的清理和归纳,引入了地震序列分类的时空强定量尺度,提出;表明震源区进人失稳状态的前震序列主要发生在主震前10天,前震序列的最大震级5.5级;震群型地震序列在时间、地点上的确定应与震级有关,在时间上以同在地震孕期内为宜,7、6、5级分别不超过1年、半年、3个月,在地点上以同在地震孕震区内为2,7、6、5级分别不超过100、50、30公里,震级上以小子等于0.5级为宜;主余震地震序列和孤立型地震序列的最大震级差分别是2.9级和3.3级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中强地震序列类型及其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方炜  刘春  张春生 《地震研究》2004,27(3):216-218
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1970—2002年发生的27次5级左右地震序列的震级结构,这些地震序列可分为孤立型、主震型、震群型三种。结果表明,该区27次中强地震序列中,有22%为孤立型,14.8%为震群型,其余为主震型。在已选取的地震序列中,无前震以及有1次前震的比例为18.5%,有2次或2次以上的占81.5%。同时在鄂尔多斯块体西南边缘地震以孤立型为主,在鄂尔多斯块体北东东向的主压应力轴线上发生的地露名为需群珏!f。以卜结果可作为鄂尔多斯块体地区震后趋势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华东地区15个地震序列的振幅比、初动方向和初动半周期资料。得到:大震(主余型序列中的主震或震群型序列中最大地震)前后的P波初动方向,除人们熟知的由优势分布转化为紊乱外,还有可能呈优势分布,优势方向改变的特征。余震序列的P波初动方向和振幅比特征可能有助于预测强余震。初动半周期特征可能用于区别的前震和余震。  相似文献   

11.
顺义、应县、凉城、浑源震群与张北6.2级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1996年12月出现了顺义震群、1997年11月出现了应县、凉城震群、1997年12月出现了浑源震群;这种现象可能预示着张北地震的到来,另外,这几次震群除应县震群体,b值均较低,可能是张北6.2级地震在孕育过程中应力集中的反映。再,在三省交界区,1997年ML3.0以上地震活动水平较1996年明显增强,b值出现了明显下降,可能是张北6.2级地震应力集中造成微破裂加剧的结  相似文献   

12.
关于北宁震群性质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以及“八五”和“九五”攻关研究成果中有关震群序列的分析方法,对北宁震群作了详细研究。根据该震群序列本身的统计参数及其时空强表现出的某些特征,进行自然类比和定量识别,结果认为,北宁震群前兆意义不明显,属于一般性震群。  相似文献   

13.
对比研究了国内、外9次6级以上强震群,发现强震群序列具有强度大、频度高、中强余震频繁、余震衰减起伏大、持续时间长、中强震前小震活动显示平静的特点。与主余型地震相比震群型地震b值大、p值小,最后一次主要地震发生后序列衰减变慢,多数地震的余震具有共轭分布特征,主要地震的震源深度和破裂方向呈多样性,地震破裂具有继承性。新疆伽师强震群与乌兹别克斯坦加兹里强震群不但在分段上极为相似,而且随时间的发展在能量释放的分配形式上也极为相似,且余震都呈共轭分布,主要地震迁移呈多侧扩展型,强震前中、小地震表现平静。从频度及强度上看,这两次强震群第一组强震发生后余震频度及强度较低,第二组强震发生后余震频度及强度较高,第三组强震发生后余震频度及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辽宁地区震群序列特征及其性质判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以往研究震群性质及其预测方法的基础上,从统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八五”和“九五”地震预报攻关成果中有关震群序列参数的分析方法,对1974年以来,在辽宁及其邻近地区发生的23个震群作了详细研究。根据这些震群时序分布的表象特征,将其分为四种类型:Ⅰ增强型;Ⅱ衰减型;Ⅲ增减型;Ⅳ双丛(峰)型。又根据这些震群参数及有关特征量的统计特征,经认真分析,给出了识别震群性质的标志和定量指标(其中有些是对老指标的修正),进而总结出了较适合辽宁地区的震群性质综合判定方法。同时,与以往判定震群性质的方法还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以往方法判定结果的质量、信度和科学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因此,可作为辽宁地区中强震短临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震群活动和地震预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震群和大地震的关系、用前兆震群预报未来地震的发生,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活跃的课题之一。文章例举了震群的一些指标以说明前兆性震群的预报意义,并从大范围的众多震群活动阐述大震前震群活动的一些特征。根据震群的分布可确定未来大震的发生地点,并解释不同类型震群的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16.
伽师地震区地壳细结构及发震断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年至1998年伽师地区共出现9次震级为6.1-6.8级的强震. 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和非常小的地区范围内接连出现这么多次震级非常接近的地震,确实非常罕见. 为研究伽师强震区的深部构造背景和孕震机制,本文对伽师地震区的余震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 利用联合反演技术同时得到了地震震源位置和地震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 余震震中沿一北北东向条带分布,与强震分布的两个条带中的北东向条带位置基本重合. 三维反演得到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在地下12 km以下存在一条北北东向和一条北北西向的低速条带. 上述两低速条带与强震分布的两个条带位置很接近. 初步推测,低速条带对应了地壳深部的两条断裂. 在我们观测期间,北北东向断裂有微震活动,北北西向断裂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11月 14、 15日新疆喀什台记录到 86次振动事件 (“奇异震群”事件 )。为识别其性质 ,应用波谱分析、偏振分析等方法 ,对该事件和同范围构造地震的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发现 :(1)喀什“震群”的全波列衰减比构造地震的全波列衰减快很多 ;(2 )与构造地震的速度谱相比 ,“震群”的频谱相对较为“集中”,而构造地震的则较为“发散”;(3)“震群”位移谱的拐角频率和卓越频率均较构造地震的相应量高出一倍多 ,且离散较小。通过对喀什“奇异震群”这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这一事件极有可能是人工事件  相似文献   

18.
唐山大震前后一般震群与前兆震群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艳  梅世蓉 《地震》1999,19(2):183-189
通过对华北地区1970-1991年震群活动资料的研究发现;(1)在唐山大震前6-7年,华北地震群活动出现波浪式起伏增强特点,大震后区域震群活动总体关系产;(2)唐山大震前的震群逐渐形成条带分布,震后3年条带走向消失:(3)唐山大有的震群活动显示出一定的迁移性;(4)大震前5年,满足b、K、h、U和p中的任意3个指标的前兆震群在7.8级主震周围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9.
蒋海昆  侯海峰 《内陆地震》2003,17(2):101-108
依据震前资料,对2002年7月23日南黄海北部Ms4.9地震的年度预测过程进行简要回顾,对关键预测依据进行初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南黄海地区,地震活动图像在同一区域的集中演化及3级地震的丛集活动对未来地震发生地点的判别具有指示意义;该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时间结构的分析(活跃时段划分及其对比、准周期活动特征等)对年度预测的时间判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