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西华 《地理教学》2013,(17):36-37
正一、"两案并行教学模式"的确立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我县推出了"两案并行,探索为先,学导结合,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以下简称"两案(教案、学案)并行教学模式"。"两案并行教学模式"主要以学案为载体,课前学生合作自主预习,教师批阅;课上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自我思考,分组讨论、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时总结、反思;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跟踪  相似文献   

2.
姚秀元 《地理教学》2012,(24):44-46,27
以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教学为案例,简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1+1"教学模式及其相应的作业系列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复习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主建构有机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如何将以知识为中心的高考地理复习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考地理复习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复习?"高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新课改后很多的地理教师都反映课时紧张,特别是必修一的内容。为此化繁为简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高胜滨 《地理教学》2013,(18):35-37
正地理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特定的场域中,由互动目的、互动主体、互动内容、互动方式、互动载体等要素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复杂的动态过程。教师和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互动构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师生互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效果。如何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其有效性,是一线教师困惑和关注的话题。笔者将从课堂师生互动观察与评价、高效互动模式构建和有效互动策略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必须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本文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遵循激发兴趣、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考查反馈等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以顺应未来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对教学实效的影响,始终存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学效果的好坏,诚然与教师的“教”有着重要关系,但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能否发挥学习的内在主动性并通过相关的自主行为形成良好的课程氛围,是地理课堂教学实效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对沿海侨乡乡村中学——福清海口中学的高中2年级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行为的抽样调查,探讨学生学习行为对课程教学实效的影响,并针对性地从教师观念转变、地方教材课程开发和地理学科社会价值与知识价值等方面提出改善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五个一"模式的图示构架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五个一"模式,是笔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二十余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该模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已成为许多地理教师的共同追求。然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虽然也能做到教材分析透彻,教学设计规范,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教学态度认真。但令人困惑的是,其课堂教学却经常是低效、无效的,某些教学环节甚至是负效的,究其原因,皆是忽视了学情分析这一关键环  相似文献   

9.
李立人 《地理教学》2013,(11):37-39
正随着课改的深化,课堂教学聚焦到高效轻负层面上来,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发展需要和学习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点。据笔者多年观察和调查,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活动,教师缺乏"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设计未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移,还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配以练习巩固的低效传统教学模  相似文献   

10.
赵翠玲 《地理教学》2011,(2):20-21,50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以下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地理课堂讨论活动的引入。  相似文献   

11.
初中地理"五步法"教学设计方法包括科学分析、策略思考、方案设计、检测设计、评估设计五个环节。方法运用过程中贯彻以"学"为主体、以"教"为主导、以"疑"为主轴、以"动"为主线的设计理念。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为例介绍了"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方法的运用。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在目标制定上体现了科学性,在目标实现上体现了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王平 《地理教学》2014,(19):38-39
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其形成建立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意识等多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目前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大力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实现地理高效课堂的基础1.教师准备创建地理高效课堂,教师需完成课前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的具体体现。关注学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项基本原则,只有关注学生,才能及时捕捉动态教学资源,才能及时调整自已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才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主要的就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状态,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相似文献   

14.
卢军 《地理教学》2012,(20):47-48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目前许多教师已经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不能只强调讲授,必要时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生活动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际课堂中有些小组互动形式看似热闹,但效果并不好,仅仅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互动而互动。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成为当下地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从教师角度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如何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以高二年级新授课(选修地理班)中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相互作用的过程,且教和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和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些都是师生关注的问题。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生主体的发展”这个中心,来构建互动型的教学情境,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和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界定为: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在地理教师作用下的特殊整合,包含五部分:地理学科的知识,地理课程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的知识,地理教师对"我"认识的知识。以此探寻地理学科PCK的建构意义:1.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2.有利于地理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3.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价值意义的学习;4.有利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发展;5.有利于新课程的真正实施与改革深化。进而寻求地理学科PCK的建构策略:1.关心地理科学发展前沿,关注地理学科知识的价值取向;2.深入学科课程系统,拓展地理课程学科视域;3.以生为本,建构"学生指向型"地理教学;4.回归地理本真,探究"过程性"教学策略;5.加强自我学习,研修地理"自我"型教师。  相似文献   

17.
地理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何把课改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黄守仁 《地理教学》2009,(10):41-41
新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课程注重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通过高一地理的教学,感触颇多,深感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效。如何有效地教学?如何有效地教会学生会学?这些是我们教师最要考虑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9.
王信文 《福建地理》2001,16(4):52-55
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必须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本文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遵循激发兴趣,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考查反馈等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以顺应未来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初中地理课程的六大理念: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④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⑤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⑥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势必产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它们是密切联系的整体,不可偏重或分离。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教学理念必然给地理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到底应该如何评价一堂课、怎样的课才是真正落实新理念的好课?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笔以为初中地理课堂评价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