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一、利用乡土地理材料引导学生学习重点、难点地理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时,考虑到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典型性,所选的事例和材料全球性、全国性的较多,而初中生理解能力相对欠缺,缺乏亲身体验,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但他们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朝夕相处其间,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适时恰当地选择乡土地理材料加以举  相似文献   

3.
4.
正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已成为许多地理教师的共同追求。然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虽然也能做到教材分析透彻,教学设计规范,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教学态度认真。但令人困惑的是,其课堂教学却经常是低效、无效的,某些教学环节甚至是负效的,究其原因,皆是忽视了学情分析这一关键环  相似文献   

5.
初中地理"五步法"教学设计方法包括科学分析、策略思考、方案设计、检测设计、评估设计五个环节。方法运用过程中贯彻以"学"为主体、以"教"为主导、以"疑"为主轴、以"动"为主线的设计理念。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为例介绍了"五步法"课堂教学设计方法的运用。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在目标制定上体现了科学性,在目标实现上体现了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从教学过程的心理活动看,学习活动涉及的认知与情绪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皮亚杰所言:“情感的发展和智力技能的发展是紧密吻合的,因为它们是动作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因此,新课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和教学目标。重视教学活动中的意向和情绪方面,不仅是促进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学生个性发展本身的重要价值目标。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7.
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预设切合学生实际、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即“有效问题”。其特征是能引起学生困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进行更为精细的思维,达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思维能力,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之功效。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问题”的寻找和设置体现着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程度,也体现着教师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张秋伟 《地理教学》2011,(13):40-41
一、多启迪 少灌输 传统的地理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通常都是教师逐字逐句、深入透彻地精心分析,把最完善的结论呈现给学生,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没有让学生自己参与、主动探索,实际上是强化了“知识本位”、“死记硬背”的意识,淡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淡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9.
单秀红 《地理教学》2014,(5):45-46,34
正目前,地理课程改革已进入关键性、实质性的阶段,作为一线的中学地理教师始终在思考我们所进行的日复一日的地理教学是否有效?怎样做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打造真正的高效地理课堂?许多研究教学有效性的专家认为,教学是否有效主要表现为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掌握了知识与技能、是否能从学习过程中学会有利于终身发展的方法、是否有情感体验等。在笔者看来,高中地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知识有余而能力不足、应试技巧有余而地理素养不足、注重成绩有余而情感体验不足、着眼当下发展有余而放眼终身发展不足等。一言以蔽之,高中地理教学缺乏"厚重感"。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厚重感"成为我们当今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接受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地理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念。把提出地理问题到解决地理问题所必须的地理技能作为地理能力培养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转变教学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学会学习”能使人终身受益,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新地理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闪光点”。把“过程”也列为学习目标是前所未有,它的价值在于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足,倡导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在“过程”中内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型目标承担着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重任。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怎样围绕“过程”细化出易操作落实的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着很多困惑,本文以沪版高中教材“台风、寒潮、梅雨”一节(第一课时)为例,就围绕“过程”细化地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军杰 《地理教学》2011,(12):27-28,45
如何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式”区域地理高效预习模式,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认知区域的基础知识,提高课堂问题探讨的有效性和深入性,本文从“编图示、列提纲、析反馈、设问题”四个环节做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瑜章 《地理教学》2011,(11):35-36
地理新课标强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会知识”的被动体到“会学知识”的主动体的转变。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发挥主导性作用,激活地理课堂教学,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胡岩 《地理教学》2011,(24):20-2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面临“高科技”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每个人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育必须适应这种潮流的需要,向素质化方向发展。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理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自学是指一个人能主动、独立地学习,获得原先不知的知识或不会的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所学知识和技能。自学是相对于教学而言的,在学校中所安排的教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决定于教师,相对地来说,学生是比较被动的一方面,较多地依赖于教师。而自学对于想学习的学生来说,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达到什么要求等,相对地主要决定于学生自已,是比较主动,独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王玮航 《地理教学》2004,(10):27-28
“中国的水系与河流”是中国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章节,为加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逐步形成和发展学习地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的能力,本节课确定(1)知识目标:即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知道水系、流域、内外流河的概念,描述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内容。掌握秦岭-淮河南北河流的不同特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深入研读地图的能力,训练综合运用不同类型地图推测地理特征的技能;(3)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教学是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的主阵地,而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1]。在近几年的新课改教学实践探索中,濮阳市外国语高中确定了"五环高效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笔者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运用,又有幸参加了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对课改理念感受深切,结合地理  相似文献   

18.
胡春波 《地理教学》2010,(2):22-23,54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风头”、“猪肚”、“豹尾”之喻。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澡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风头”和“猪肚”,而对于一堂课结束前的最后几分钟,有的教师认为时间不多,不便安排,交给学生自由活动,体现学生自主性;有的教师认为剩点时间,浪费可惜,便接着讲下次课的内容;也有的教师总是滔滔不绝讲到下课铃响才急急忙忙,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19.
肖捷  张琦 《地理教学》2020,(4):18-21
学习行为的发起和持续需要学习动机作为驱动力,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促进地理教学双向质量的提高。本文基于已有的学习动机理论,以人教版“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尝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ANEW学习模式强化高中生地理学习动机,以期推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促进高中生地理学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高胜滨 《地理教学》2013,(18):35-37
正地理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特定的场域中,由互动目的、互动主体、互动内容、互动方式、互动载体等要素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复杂的动态过程。教师和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互动构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师生互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效果。如何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其有效性,是一线教师困惑和关注的话题。笔者将从课堂师生互动观察与评价、高效互动模式构建和有效互动策略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