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含铀煤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含铀煤矿床主要产于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盆地基底为华力西至燕山期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等),或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二者均有,其含铀丰度大于8ppm,高于酸性岩克拉克值的3-10倍。基底含铀丰度高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铀矿区内的地下水一般为弱酸至弱碱性,重碳酸钾-钠型,硫酸、重碳酸钙(钾)一钠型等,pH值6 -7.5,含铀丰度为n.10-7n.10-6克/升,干旱地区为n。10-6-n.10-5克/升。矿体一般为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与煤层整合产出。  相似文献   

2.
红石泉矿床是以岩浆气成热液成矿作用占主导地位的复成因型铀矿床。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初始含矿气成热液的pH值为5.29—5.58,Eh值为-0.323—-0.363伏。在初始含矿气成热液中,1g(aUO_2~(2 )/aU~(4 ))为11.46—12.74,mUO_2~(2 )/mU~(4 )为7.58×10~7—9.91×10~9,mUO_2(CO_3)_2~(2-)/∑U为83.4—96.7%,铀主要以UO_2(CO_3)_2~(2-)形式迁移。铀的沉淀是铀酰络离子UO_2(CO_3)_2~(2-)分解和铀酰离子UO_2~(2 )还原沉淀的统一的物理化学过程。压力减小,pH值增加、Eh值降低和铀浓度增大均有利于铀矿化。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分布在湘西北、湘西南山区。研究发病区自然环境因素表明,饮用水缺碘是发病的重要起因。经采样测定结果,山区居民饮用水(泉、井)含碘量低于每升5微克者达70.8%。调查结果,甲状腺肿流行区与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密切相关。影响地下水形成的岩石、地貌成因形态类型、气象等,是制约碘元素的环境背景值及其水中碘含量的主要因素。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地下水含碘量的多寡,从而控制了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铀是地球表面上最活泼的元素之一,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可达0.1~10.0微克/升。铀有三种天然同位素:~(238)U、~(285)U和~(234)U。  相似文献   

5.
岩体适宜性评价工作在高放废物处置工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地下水指标的研究尚需要进一步论证及完善。围岩裂隙水的侵蚀(地下水)会对处置库屏障隔绝性以及核素阻滞性产生影响,进一步整理相关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基于处置概念,对处置罐腐蚀和缓冲材料侵蚀的地下水影响因素分类,提出pH值、 Cl~-、 HCO_3~-、 SO_4~(2-)浓度,矿化度TDS值以及离子强度I均为需要重点考虑的指标,且不同处置罐材料类型,指标类型以及最适宜范围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地区碳汇计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  刘德深  沈立成 《地球化学》2008,37(3):281-289
基于对泉水水化学特征(pH、t、Ca2 、Mg2 、K 、Na 、HCO3-、HCO3-、SO2-4)的观测,探讨了云南维西孔隙水、浅部裂隙水、深部构造裂隙水、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水、花岗岩与第四系堆积物接触带水风化碳汇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在全国花岗岩分区的基础上,选取云南维西、广西新寨、湖南郴州和北京怀柔为代表点进行区域对比,并初步计算了全国花岗岩碳汇量.  相似文献   

7.
水井滤水管的材料,应根据地下水的水质和滤水管的需要强度而选定.如果地下水是侵蚀性的或易结垢的,滤水管必须用防腐材料制作.侵蚀性地下水的主要标志(安诺,1966)是低pH值,含溶解氧,含硫化氢,总矿化度超过1,000毫克/升,二氧化碳超过50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泉水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市泉水的水温、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pH值、总溶解固体等进行了现场检测,对泉水中的K+、Na+、Ca2+、Mg2+、Cl-、SO42-、HCO32-、NO3-离子,D、18O组成和Sr、87Sr/86Sr比值等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对泉水按成因进行了分类,并与30年前的泉水普查资料作了对比。调查表明,曾以泉多著称的北京市,1980s初存在的几乎全部二类泉和60%的一类泉如今已消失,仅存的13眼泉的出水量也明显减小,这与降水量的减少和大规模开采地下水有关。水质分析表明,现在绝大部分泉水水质良好,物理和水化学指标与30年前相比变化甚微,明显没有受人类活动的污染;泉水仅在浅部循环,在地下滞留时间较短,更新能力强;泉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与浅层地下水联系密切,构成了统一的地下水系统;泉水中的Sr为碳酸盐岩风化来源。  相似文献   

9.
付琳  王哲  王玉学  孙博 《铀矿地质》2017,(2):108-112
建立了碳酸盐预分离-紫外脉冲荧光法快速测定高硬度地下水中微量铀的方法。试验发现,预先向20.00mL高硬度水样中加入70mg·mL~(-1)的碳酸钠溶液1.20mL,将大部分共存的Ca~(2+)和Mg~(2+)以碳酸盐沉淀的形式与UO_2(CO_3)_2~(2-)有效分离后,应用紫外脉冲荧光法测量铀浓度,不但溶液保持澄清,pH值也可保持在7~9的约束范围之内。该预处理程序简单快速,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方法的检出限为0.02μg·L~(-1),全程加标回收率在99%~101%之间,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19,(3):508-511
通过大气降雨氢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滇东黔西的大气降水线为δ(D)=7.848δ(~(18)O)+11.00,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落在滇东黔西大气降雨线附近,说明研究区地下水是由大气降雨补给。从贵州中部向西云南昆明,地下水中越来越贫重同位素,显示夏季滇东黔西地区大气自东向西运移的特点。研究区自东向西地下水中氧漂移越来越明显,说明自黔西到滇东水岩作用越来越强烈。研究区氘过量系数d为9.9,显示了滇东黔西地区不平衡蒸发强烈。滇东黔西地区地下水出露高程和δ~(18)O值的关系为δ~(18)O(‰)=-0.00259H-5.657,地下水出露高程与δD值得关系为δD(‰)=-0.0236H-31.08。即在滇东黔西地区海拔每上升100m,地下水中δ~(18)O值下降0.259‰,δD值下降2.36‰。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气降雨氢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滇东黔西的大气降水线为δ(D)=7.848δ(~(18)O)+11.00,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落在滇东黔西大气降雨线附近,说明研究区地下水是由大气降雨补给。从贵州中部向西云南昆明,地下水中越来越贫重同位素,显示夏季滇东黔西地区大气自东向西运移的特点。研究区自东向西地下水中氧漂移越来越明显,说明自黔西到滇东水岩作用越来越强烈。研究区氘过量系数d为9.9,显示了滇东黔西地区不平衡蒸发强烈。滇东黔西地区地下水出露高程和δ~(18)O值的关系为δ~(18)O(‰)=-0.00259H-5.657,地下水出露高程与δD值得关系为δD(‰)=-0.0236H-31.08。即在滇东黔西地区海拔每上升100m,地下水中δ~(18)O值下降0.259‰,δD值下降2.36‰。  相似文献   

12.
pH值即酸碱度,是以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表示其大小的.当泥浆中氢离子浓度为10~(-7)克离子/升时,pH值为7,泥浆呈中性;pH<7时,泥浆呈酸性;pH>7时,泥浆呈碱性.pH值越小,泥浆酸性越大,pH值越大,泥浆的碱性越强.通常制造泥浆的粘土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粘土矿物中以蒙脱石族矿物最多,成分也很复杂.但它们的晶体构造基本相同,都是由二层硅氧(Si-O)四面体和夹在其间  相似文献   

13.
激电衰变场法找水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山区及平原几百个已知井孔孔旁激电测深及模型试验结果,讨论了激发极化衰减时*法找水效果。井孔包括不同地下水类型(孔隙水、裂隙水、孔隙-裂隙水)、不同地下水位(0~60米)和不同涌水量(干孔-140吨/小时)。  相似文献   

14.
铀试剂Ⅲ或[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2,7-双[<偶氮-1>-2-苯胂酸]铀试剂Ⅲ在强酸溶液中,同钍生成稳定的翡翠绿色的内络合物。而试剂本身的水溶液则为粉红色,稳定时间长。反应的灵敏度为0.01-0.02微克Th/毫升,对于定量测定钍的适宜含量为0.05-1微克Th/毫升。钍的测定在酸度为4-10~N的盐酸中进行;溶液中的SO_4~(2-),PO_4~(3-)H_2C_2O_4,及一些其他物质  相似文献   

15.
老挝钾盐矿所属的呵叻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集区之一,矿物组合主要为石盐、光卤石和次生钾石盐等,裂隙水分布于钾镁盐矿层中(深度150m左右)。裂隙水渗漏已严重影响了矿区生产安全,但关于该水体的来源及演化过程仍不明确。本文系统采集矿层中裂隙水及周围各种水体样品12件,并测试其水化学及氢氧(2 H、18 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裂隙水矿化度较高(368.1g/L~430.7g/L),裂隙水与盐泉水水化学类型同为氯化物型,分析常微量离子含量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系数,显示裂隙水受到钾镁盐溶滤掺杂的影响。裂隙水δD=-64.2‰~-55.2‰,δ~(18) O=-7.75‰~-7.1‰,其比值范围显著区别于石盐(δD=-144‰~-78‰,δ~(18) O=-1.1‰~4.2‰)和钾镁盐(δD=-54.75‰~-1.42‰,δ~(18) O=-7.09‰~0.95‰)沉积阶段原始卤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而位于全球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裂隙水不具有原始残留卤水特征,而主要由大气降水溶滤蒸发岩矿物所形成。裂隙水成因的查明为该区地下水循环和钾盐矿床开发过程中地下水渗漏治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山西晋中盆地西南汾阳地区北侧裸露岩溶区的岩溶泉和浅井、南侧覆盖岩溶区的深井和第四系孔隙水井及石膏矿水的水化学成分、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北侧裸露岩溶区的岩溶泉水和浅井δ~(34)S值的范围为4.53%0~6.42%0,SO_4~(2-)含量范围为0.12~0.62mmol/L,表明SO_4~(2-)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受石膏溶解和居民活动影响小;南侧覆盖岩溶区的深井δ~(34)S值的范围为8.73‰~19.35‰,SO_4~(2-)含量范围为0.20~2.35mmol/L,SO_4~(2-)主要来源于石膏夹层的溶解和FeS_2的氧化。第四系孔隙水δ~(34)S值的范围为9.46‰~11.05‰,SO_4~(2-)含量范围为0.19~1.96mmoL/L,SO_4~(2-)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石膏矿水δ~(34)S值为19.28‰,SO_4~(2-)含量为5.62mmol/L,SO_4~(2-)主要来源于石膏层的溶解。因此,应用SO_4~(2-)和δ~(34)S值可以很好的分析地下水中硫酸盐的来源,这为北方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岩溶地下水极易遭受污染且响应迅速,单靠几次取样难以揭示这种快速的动态过程。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在线示踪技术确定了重庆金佛山水房泉的污染源位置,利用高密度监测获取了水房泉2014-12-01至2015-03-27期间水化学信息,同时定期获取流域内的大气降水、土壤水、景区假日酒店生活用水(以下简称宾馆用水)及污水样品。结果表明:投放在假日酒店卫生间的荧光素钠在水房泉的回收率为82%,示踪剂到达水房泉的最短时间和平均时间分别为26.8 h、90.3 h;水房泉泉水(以下简称泉水)在监测前期(2014-12-01至2014-12-14)和监测后期(2015-03-05至2015-03-27)大部分水化学指标的数值接近,监测中期出现的3次较大幅度的波动,与游客高峰期契合。主成分分析(PCA)提取了能代表75.0%信息量的2个主成分,旅游活动引起的pH值、溶解氧降低及电导率、盐度、浊度、K~+、Na~+、Ca~(2+)、Mg~(2+)、Sr~(2+)、全Fe、全Mn、SiO_2、HCO_3~–、Cl~–、PO_4~(3–)的上升,对本次监测信息的贡献率为61.2%;大气降水则导致泉水流量增加、水温降低,NO–3、Al~(3+)可能受到活塞效应的影响而增加,对本次监测信息贡献率为13.8%。旅游活动是影响该时段泉水水化学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明显受阴离子配位体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探讨了Cl~(-),SOi_4~(2-)HCO_3~(-)阴离子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分别对土壤吸附铜的干扰规律。运用反求吸附参数法评价了不同阴离子对铜吸附量的干扰程度,论证了土壤与地下水之间元素迁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5)
珠江三角洲地区酸性地下水(pH6.5)分布范围占全区面积的3/4,区域地下水酸化较普遍,已成为最大的区域地下水环境和生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pH值及地下水常规无机成分,对地下水酸化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H6.5的偏酸性地下水主要分布于东、北、西的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果林用地及农田用地,主要含水介质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同时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还有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pH≥6.5的地下水主要集中在三角洲中心平原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城市用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孔隙水。  相似文献   

20.
济南岩溶泉域泉群区水化学与环境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殷秀兰  王庆兵  凤蔚 《地质学报》2017,91(7):1651-1660
本文通过对济南岩溶泉域排泄区地下水样品的分析,采用主要离子(Cl、NO_3、Mg、Ca、HCO_3、SO_4)、微量元素(Br、Ba、Sr)、氢氧同位素(~2H和~(18)O)、硫同位素(~(34)S)等示踪因子的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岩溶泉域实际水文地质条件,揭示了济南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枯丰期水化学动态和环境同位素特征,确定了泉水在枯、丰水期不同的补给来源及补给途径。研究显示,泉群区出流的泉水可以分为三组,黑虎泉出流的路径是经奥陶系灰岩直接出流,趵突泉是经奥陶系灰岩与第四系沉积层出流地表,而五龙潭泉、珍珠泉和53号井则是在灰岩和侵入岩体的接触地带及第四系沉积层较薄弱处涌出地表;在丰水期地下水是混合补给,包括来自奥陶系岩溶水直接补给和硅酸盐岩裂隙水的间接补给,而在枯水期地下水主要由奥陶系岩溶水直接补给;泉群区地下水中的S主要来源于燃煤,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