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高炮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凡  黄明政  薛允传  钟志伟  吕明先  孙琪 《气象》2008,34(4):124-126
随着青岛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个高炮作业点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确保高炮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安全,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结合高炮作业点周边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制作了高炮安全射界图.  相似文献   

2.
全区现有高炮770门,投入使用的650门。2004—2007年来检定了10个盟市的659门增雨防雹高炮,其中65式双管高炮359门,55式单管炮300门。能安全、有效的保障增雨防雹作业的高炮487门;不能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高炮61门,给予停止使用即刻整改处理;经检定不能保证作业安全,也不能满足作业需求的39门高炮,给予报废处理。我区的增雨防雹高炮在全国数量是最多的。购置和补充必要的高炮作业、维护保养工具,循序渐进的完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高炮良好状态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防雹作业中,作业的时机、作业的部位及作业的方式是防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在“穴道”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雷达回波确定作业部位,利用GPS定位作业点位置,根据高炮、火箭的弹道飞行轨迹,开展防雹作业指挥,提高防雹作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三· 七· ”高炮射速较大 ,火力较猛 ,能自动装填发射。利用“三七”高炮进行人工增雨防雹 ,是实现农业抗旱减灾一项有效的科学措施。哈尔滨地区高炮共 1 2 7门 (双管 73门 ,单管 5 4门 )。目前是哈尔滨市进行人工增雨防雹的主要设备。这里从实际出发 ,阐明了 5年来在高炮管  相似文献   

5.
强化增雨防雹高炮的维护和管理李冰郭献林(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郑州·450003)近几年来,我省高炮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已有高炮200多门,形成初具规模的高炮群体。几年来增雨防雹工作的实践说明,在高炮人工增雨防雹取得显著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6.
李兆萍  敖建 《贵州气象》2000,24(5):42-43
我区人工防雹工作至今开展近 30个年头 ,从武器装备到人员设置都已初具规模。70年代初 ,我区的防雹工作利用土炮、土火箭的方法开始起步。 1 980年后 ,逐步以雷达探测为主要探测手段 ,采用“三七”高炮进行防雹作业 ,从 1 988年的 9门高炮发展到现在的 92门高炮 ,占全省 1 / 3左右 ,由于毕节地区是冰雹重灾区 ,各级政府投入防雹经费占全省近 1 / 2左右。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 ,我局防雹管理指挥系统初见成效 ,处于全省的领先地位。下面就防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谈谈设想和对策。1 防雹工作管理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①管理体制的混乱是目前…  相似文献   

7.
根据全区截至2007年7月已检定647门单(双)管增雨防雹三七高炮的检测数据,对各项参数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全区目前增雨防雹三七高炮设备现状及存在问题.经统计分析确定解决和改进的办法,使其更好地发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保障高炮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8.
安全射界图是开展地面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必备的图文资料,据统计,目前93%以上的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是因作业点没有安全射界图或安全射界图制作不准确等原因所致。本文结合GPS/GSM火箭车定位、通信跟踪系统,详细介绍了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制作地面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安全射界图的基本方法,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县域固定火箭、高炮防雹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的制作,对于提高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安全水平和人影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芳  贾玲 《陕西气象》2007,(4):50-51
陕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始于1959年,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县由“八五”末的40个县,发展到91个市县,占全省总县(区)的85%;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防雹增雨用的“三七”高炮由“八五”末的200门增加到436门,并且新增国内最先进的WR型火箭发射系统175副;建立了一支民兵组织的高炮防雹增雨队伍,  相似文献   

10.
某防雹增雨作业点对37 mm高炮进行起炮变换过程中,未将规正螺杆按规定收到位,且炮手站在纵梁上接送牵引杆时,头部未偏离引杆的垂直运动轨迹,在牵引杆滑脱瞬间,反的牵引杆将其打伤。分析事故的原因,提出解问题的办法,供高炮操作和维护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幅员面积42700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800多米,地形复杂。全州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也是北中温带的气候脆弱区,一年四季气象灾害频发。延边州是全省较早开展高炮防雹增雨作业的地区之一。上世纪70年代,敦化、汪清等地为抗旱开展了高炮增雨作业,效果较好。延吉园艺农场、龙井果树农场为保护苹果梨免受冰雹灾害,组织了高炮防雹作业,保护近30000亩果园,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高炮防雹至今仍是这两个农场的主要防灾手段。进入90年代,延边州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保护烤烟、蔬菜、中药材等作物免受雹灾,各县(市)政府陆续购置了一批部队退役高炮及增雨防雹火箭发射架。敦化、安图、图们等县(市)政府设立了专门组织机构,组织领导这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州共有火箭发射架41部,其中移动发射架8部,“三七”高炮48门,8县(市)均具备作业能力。为了适应全州范围内出现的火炮、火箭数量增多,作业规模扩大的新形势,州政府于1999年批准成立了延边州防雹防雷办公室。州防雹防雷办为副县级机构,编制数10人,由州政府办公室和州气象局共管,以气象局为主,统一指挥全州的防灾减灾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目前,全州每年仅防雹作业就达几千次,保护耕地(果园)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70%。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群众性的人工防雹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如何检验人工防雹的效果,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1974年,民和县在过去土火箭防雹的基础上增添了三七高炮(?)化防雹试验(试验区位置见示意图)。我们对高炮防雹试验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目的是要确定高炮催化法防雹的作用是否显著。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在黑龙江省已开展了30多年,从一开始用土炮搞防雹实验,后来用"三七"高炮增雨防雹,到目前用飞机、高炮、火箭搞增雨防雹,经历了理论实验、自我完善、普及应用3个过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这项技术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冰雹生成速度快,冰雹云移动速度快,为20~40千米/小时。雹云经过炮点有效射程只有十几分钟。而现在各防雹作业点使用的大多数为“37”高炮,“37”高炮的作业半径为4~5千米,面积70~80平方千米,弹头小,造成扩散碘化银的能力差,成冰核率较小,最高射高只有5.5千米左右(射角81度),为了作业安全,一般射角为60度~70度,射高不足5千米,而雹云回波区一般高度在7~8千米,“37”高炮射高无法达到这一高度。  相似文献   

15.
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以琳  黄磊 《气象科技》2007,35(4):535-540
以GIS为基础,把人工增雨、防雹资料分析、作业指挥、数据传递、效果分析等项市级人工增雨、防雹业务,较完整地汇总到一个工作平台上,建立了可视化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该系统依据雷达图像和增雨、防雹的不同特点,自动确定高炮作业参数,自动形成和发布作业指令并通过采用了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技术的“固定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令接收机”安全、无延迟地接收作业指令,形成了地市级指挥中心直接指挥作业点的作业模式。该系统较好地解决异地数据共享和异地事务处理问题,实现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的业务化,具有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6.
《四川气象》2005,25(3):F0004-F0004
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凉山州、市、县各级政府共投入1440万元,在9个烤烟生产县新建防雹炮点80个,正式启用了“凉山烤烟防雹减灾保障体系”建设项目;目前全州拥有25门高炮,302付JFJ火箭、5部BL型车载火箭、  相似文献   

17.
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陕西省人工防雹业务工作的特点,通过对高炮射击特征的分析,利用雹云催化人工引晶数值模拟、陕西省积云的云水含量探测和37 mm防雹弹爆炸的实验结果,寻找一种适合陕西高炮防雹定量化作业的技术方法。提出的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技术操作简单、方便,符合《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的要求,同时贯彻了防雹支撑理论在业务工作中的应用,定量化的参数指标为规范化业务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渠永兴  阎敬泽 《青海气象》2004,(7):50-51,57
本文用甘肃岷县1959~1998年的年雹日和受灾面积历史资料,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检验高炮防雹前后防雹效果。序列、wolch检验发现,高炮防雹后“年雹日”减少32.8%,“受灾面积”减少33.6%,检验结果都达到了0.05以上的显著性水平,可信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我县群众防雹经验可以概括为“避、防、抗、消”四个字,最有效的是人工消雹。根据旬邑县冰雹发生规律,自1989年起,我们沿东北西南方向50km范围内共设8个炮点,每点设“三七”高炮一门,专门炮手1名,副炮手3名。各点从5月1日至9月底开展工作,收听天气预报和高炮的维修保养,进行人工消雹。  相似文献   

20.
我省于1958年开始人工降雨试验作业.据统计至1992年止,全省高炮人工降雨防雹作业3166次,飞机人工降雨作业426架次.目前,我省有用于人工降雨防雹的"三七"高炮134门,配置在60个县(市)、农场进行抗灾作业,已形成以高炮作业为主的专业队伍,并具有一定素质的业务技术骨干,现代化建设已经起步,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管理工作正走向科学化、正规化、制度化.一、我省人工降雨防雹工作的发展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始于1958年在武汉地区进行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其后以飞机、土火箭、高炮为作业手段开展人工降雨防雹工作,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变化而进入当前的稳定发展时期.(一)1958~1971年为初始阶段1958年在省政府领导下,由武汉空军支援,在武汉地区进行了6次飞机人工降雨作业试验.尔后,有七个年份共飞行作业50架次,实施了人工降雨作业或进行消云、消雾试验.由于"大跃进"运动追求高速度的影响,起步仓促,技术力量不足,试验探测手段没有跟上,且因"文化大革命"动乱而时有停滞,加之未成立正式管理机构,缺乏科学的计划与管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历了十多年探索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