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27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度夏期间,针对长城站原地震台受干扰源(如发电栋、冷库)的影响,对台站进行了重新选址工作,并完成了新台站的基建工程(摆坑、电缆布设等),架设了一套宽频带地震仪。对新台站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新台站运行稳定,背景噪音小,记录的地震事件信噪比高,这为下一步开展相关地震学方面的研究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尽管本次科考地震观测时间短,但是新台站不仅观测到了远震记录,而且观测到了长城站附近地区的近震和疑似冰震的记录。单台定位结果显示4次近震分布基本与南设得兰群岛走向平行,且震源深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深。  相似文献   

2.
苏联第一批学者登上南极冰大陆是在1956年1月5日。同年2月13日筹建第一个南极和平考察站,并在这里开始了系统地科学观测。  相似文献   

3.
在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德近年来极地考察进展迅速。主要体现在1980年于不来梅港成立了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研究所(以下简称魏格纳研究所);1981年在南极毛德地建立了盖·冯·诺伊迈尔越冬冰架观测站(以下称诺伊迈尔站).  相似文献   

4.
朱根海  王敏 《极地研究》1995,7(1):70-77
本文报道了长城站周围西湖水、西湖泥沙、陆地雪(西湖雪、企鹅粪便和藓类沼泽地)等不同生境淡水藻类的种类组成、密度及分布、生态类群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种类组成和密度差异显著。陆地雪(4、5站)的藻类密度大于西湖中的水、雪、泥沙。在已鉴定3个门类50种淡水藻类中,划分为两大生态类群:根据其生存环境,划分为水生藻类和雪生藻类;或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浮游藻类和底生(着生)藻类。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1985年12月至1986年3月南极长城站与新乡的短波通信效果,可通信的时段与频段,并将频段与计算的MUF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南极区的短大圆路径的通信频段上限与计算的MUF基本相符;经过北极的长大圆路径的通信频段上限与计算的MUF有偏差.其次详细介绍了在1986年1月和2月进行的传播方位测量结果.在南极长城站至新乡电路上沿大圆路径传播是主要的,而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着一些非大圆路径传播.经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构成非大圆路径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地表的散射,而且较强的天线副瓣和较小的电离层吸收有助于非大圆路径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GIS在南极的应用包括空间数据采集和管理、测绘和制图、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后勤管理和决策等各个方面。 SCAR的大地测量和地理信息工作组 (WG- GGI)每两年推出一批 GIS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 ,其中南极数字数据库 (ADD)、南极地理数据集成 (AGDI)、乔治王岛 GIS(KGIS)、空间数据标准等 GIS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果 ,在南极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在南极开展的大量 GIS应用研究 ,为我国今后在该领域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朱根海  王敏 《南极研究》1995,7(1):67-74
本文报道了长城周围西湖水、西湖泥沙、陆地雪等不同生境淡水藻类的种类组成,密度及分布、生态类群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种类组成和密度差异显著。陆地雪的藻类藻类大于西湖中的水、雪、泥沙。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寒冻化学风化作用下的元素地球化学性状,包括化学元素的相关性分析,元素的集散特征,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以及粒级对元素迁移的影响,粘土矿物对痕量元素的吸附作用等,得出不同地区风化壳的类型:长城站地区(西南极亚南极地区)形成碳酸盐层状风化壳;戴维斯站所在的维斯特福尔德丘陵区基岩上发育了弱风化碎屑的碳酸盐裂隙型风化壳;在凯西站地区,基岩的寒冻风化过程尚未进入最低风化度形成的碳酸钙壳阶段,而是完全处于风化最初始的碎屑型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雪龙船实时航迹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成果,与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于2004年11月首次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雪龙船航迹的实时跟踪服务,并由“中国南北极信息网”向全社会实时发布。“实时航迹图”使我国南极考察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并为进一步建立“中国历次极地考察航线显示系统”做好了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0.
南极内陆考察沿线GPS高精度定位点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山站至 Dome- A考察是中国承担的“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 ITASE)计划的一部分。考察沿线布设有 GPS高精度定位点 ,通过两期观测数据的计算可知 ,考察沿线的冰川整体上以8- 2 4 m/a的速度向西北方向 (兰伯特冰川盆地方向 )流动 ,而且 ,越接近冰盖边缘 ,运动速度越快 ,最快达到 1 0 0 m/a。同时 ,由于冰川的流动 ,引起了 GPS点垂直方向 0 .2 - 1 m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11.
南极考察队员四项生理指标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研  姚真  薛全福 《极地研究》1998,10(2):60-64
本文观察了中国南极中山站越冬队员在不同季节的血压、心率、体温和体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极夜期间,平均收缩压低于对照和回国后的测量值;而舒张压则在极昼时高于回国后的水平;从早晨到夜间(无论极夜或极昼)血压呈逐渐升高的节律性变化。不同季节所测心率的平均值全部低于对照值,在极夜期间降到了全年的最低水平;心率在一天内的变化趋势与血压有很大的相似性。越冬队员体温的变化均低于对照值,但未达到显著的水平;就一天内不同时相而言,早晨的体温均低于其他时相。在中山站,越冬队员每月平均体重与对照值相比均有增加。上述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观察与研究为了解人体在极端环境中适应性生理功能的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年度中国南极冰穹A考察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波  崔祥斌 《极地研究》2008,20(4):371-378
冰穹A(DomeA)是南极冰盖最高区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蕴藏的科学资源受到国际科学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成为国际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前沿区域。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CHINARE24,2007/2008年度)继续开展DomeA地区考察活动,具体执行内陆建站选址任务和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PANDA计划。本次内陆冰盖队在到达DomeA后,在DomeA核心区域以及中山站-DomeA断面上开展了多学科系统性的科考工作,取得了以"南极DomeA科学考察"、"内陆建站选址"和"中国南极内陆考察支撑能力建设"为代表的新进展,提升了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的支撑保障能力和科学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第三纪以前,南极洲不在现今的位置,而是在热带和温带地区.南极冰盖的形成始于距今26百万年前的渐新世.冰川作用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大陆都早得多.从晚第三纪到第四纪,南极冰盖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距今18000年前,冰盖比现在厚450—1000米,陆架差不多均被冰盖所覆.估计当时海面下降了100—150米.冬季和夏季的海冰范围分别比现在大10倍和2倍.目前,南极冰盖(包括冰架)在后退,但内陆的年积雪量在增加.这同南极地区气温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南极的真正科学考察开始于1957—58国际地球物理年。自那时以来,其规摸不断扩大,其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参加了南极的考察工作,在南极有100多个夏季考察站。在1990—91年期间,18个国家的48个越冬站(其中有8个站位于60°S以北)坚持工作。 就学科分类而言,目前在南极进行的有:测绘与制图学、地质学、地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冰川学、海洋学、气象学、行星质学(陨石)、生物学、天文学、人体医学、后勤技术,以及近年兴起的环境科学。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极科学活动中,高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速度似乎比世界其它地区更快。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1992年12月长城站附近三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1s到4096s的低频信号数据),得出菲尔德斯半岛风谷断裂电性主轴为北东110°,半岛地壳厚度为22.3km,壳内含四个主要电性层,厚度分别为:1.3km,6.7km,1.2km和13.3km,其中上地壳为9.2km,下地壳为13.1km。  相似文献   

17.
在南极中山站特殊环境下,膳食营养对人体的保护尤显重要。通过在中山站对第22和24次中国南极越冬队分别开展三次连续动态膳食调查,获取越冬队员的主要膳食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膳食模式的建议,以保障越冬队员的健康。分别在2006年、2008年采用连续3—4天/次称重法对第22、24次中山站越冬队员进行三次膳食调查,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队员膳食营养状况。越冬队员平均能量摄入充足,符合中至重等体力劳动所需摄入量(2 700—3 200 kcal)。获得的17种营养素中,钙、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硒的摄入量低于中国DRIs标准,钠摄入偏高,其余基本符合标准。烹调用油、食盐的摄入量超过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摄入量。脂肪、蛋白质提供的能量比(三大营养物质所提供的能量各占百分比)分别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20%—30%、12%—14%,碳水化合物低于推荐的55%—65%。中山站越冬队员呈现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烹调用油、食盐的摄入量过高,钠摄入偏高,以及维生素A、C和钙、硒摄入量过低的膳食结构。应调整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调整烹调用油、钠盐的摄入量,补充维生素A、C和钙、硒。  相似文献   

18.
南极条约     
1959年12月1日,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南极考察的十二个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苏联、英国和美国)于华盛顿签定了《南极条约》.  相似文献   

19.
1987—1988年夏季长城站地区的热力和动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87~1988年夏季我国首次南极长城站边界层气象观测实验资料,运用近地层大气通量的平均廓线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夏季的热状况特征,并与南极内陆的瑞穗站及我国青藏高原等地区的热状况进行了初步比较。在夏季,长城站地面相对于大气而言,仍为热源,地面主要以潜热输送的方式加热大气。夏季长城站的热状况特征与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进入雨季后的情况相近。  相似文献   

20.
1995年3月27日《文汇报》刊载该报记者的文章.就最近有传媒报导“南极冰盖开始融忆.海平面将上升几十米”从而引起了人们心理惊慌之事,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超教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陶康华高鼓工程师。两位专家都认为.所谓海面将上升“36到90米”为不实之词。本刊今刊载张超教授的文章,进一步阐述南极冰盖融化与海平面上升问题,以正某些传媒的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