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天津沿海风暴潮灾害概述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经分析研究,表明天津沿海是世界上风暴潮最频发区和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风暴潮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除夏季有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外,春、秋、冬季均有灾害性温带风暴潮发生。本文分析了天津沿海风暴潮的统计特征,概要介绍了几次严重的潮灾案例,并计算了不同重现期风暴潮和高潮位,所做工作对改善天津沿海的风暴潮预报和防潮减灾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青岛近海台风暴潮灾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青岛沿海地区的台风暴潮灾害状况,阐明了潮灾成因,明确指出风暴潮在沿海自然灾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9711号特大风暴潮灾的预(警)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琳 《海洋预报》1999,16(1):67-69
1997年第11号台风恰值农历天文大潮期,袭击我国东部沿海六省二市,风、雨、潮“三碰头”呼啸而至,受其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建国后最严重的一次台风风暴潮灾,灾害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天津有多个验潮站均出现了破历史记录的高潮位。东、黄、渤海的沿岸大部分验潮站的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水位,这是历史所罕见的。在这一特大潮灾出现之前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预报中心风暴潮组以高度的责任心,依靠先进的预报技术,凭借丰富的预报经验,成功地预报了这次特大台风风暴潮,大大减轻了潮灾带来的人员伤亡,使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4.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山东沿海海洋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和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现象即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现象对山东沿海海洋灾害的影响,发现在海温异常期间山东沿海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是很高的。在统计了49年中对沿海有较严重影响的36次台风中,有31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年和反厄尔尼诺年,而随着台风影响的增多,台风风暴潮灾也相应的增多。温带风暴潮潮灾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期间也是偏多的,且在厄尔尼诺年发生的次数明显偏多。山东沿海的水温对赤道东太平洋海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沿海防潮减灾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经广 《海洋预报》2003,20(2):34-40
广东濒临南海,海岸线长,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历史风暴潮灾害严重。例如1969年7月28日的6903号风暴潮在粤东造成严重的灾害;1980年7月22日的8007号台风造成粤西的南渡站最高风暴潮达594cm,是我国有验潮记录以来的最大值(也是西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最大值),居世界第5位。针对广东沿海风暴潮灾的主要特点,本文就其防潮减灾提出以下3个观点:(1)深入了解和研究广东省沿海潮灾史,对做好防潮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防潮减灾规划的制定与沿海防潮工程的设计也具有不可代估的参考价值:(2)做好广东省沿海防潮减灾的工程措施有着同样重要性,一般的防潮工程,甚至高标准防潮堤,在灾难性风暴潮袭击下也会产生一定的风暴潮灾害;(3)加强广东省的非工程防潮措施方面工作和研究,准确及时的风暴潮预报是预防和减轻灾害的主要非工程措施:要求作业人员对经验预报能熟练运用及掌握;普遍推广风暴潮数值预报;开展业务化高分辨率风暴潮漫滩数值预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黄、渤海风暴潮减灾工作经验交流暨2001年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6月在天津举行。17个单位的38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 第四届风暴潮及海啸分会主任委员冯士笮院士在会议上指出:风暴潮灾害仍居海洋灾害之首,我国沿海每年都有风暴潮灾害发生,特别是天津沿海一年中每个月都有发生潮灾的可能。他希望会议能认真总结防潮减灾经验,全面交流风暴潮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为防潮减灾作出新贡献。 会上宣读的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有:风暴潮的预报时效与防潮减灾对策;渤海温带风暴潮的数值模拟:用稳态Kalman滤波的风暴潮…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15日,受强冷空气和低压槽共同的影响,渤海、黄海北部形成4~5m的巨浪区,龙口外海的康菲海上石油平台实测最大有效波高4.8 m;渤海湾塘沽潮位站实测最大风暴增水173 cm,黄骅潮位站实测最大风暴增水176 cm.河北省、山东省、天津市沿海发生了较严重的温带风暴潮和海浪灾害,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此次过程是自2007年3月3日发生渤海黄海特大温带风暴潮海浪灾害以来较为严重的一次海洋灾害.本文简要分析了风暴潮与海浪灾害的天气形势及海浪风暴潮特点,讨论了海洋灾害的成因,并就其灾后反思及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山东岸段风暴潮灾害及预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渤海湾山东岸段实测潮水文、气象、地理等资料,对该段沿海风暴潮发生成因及灾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卜制作了简易实用的风暴潮预报方案,并成功预报了该沿海发生的风暴潮,为渤海湾山东岸段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风暴潮灾害风险是由风暴潮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暴露性和防潮减灾能力决定的,其中承灾体脆弱性、暴露性和防潮减灾能力构成了风暴潮灾害的易损性.结合目前国内对风暴潮灾害危险性研究较为深入,而对易损性研究欠缺的现状,以青岛沿海风暴潮为例,建立了风暴潮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模型.模型首先通过风险因子识别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域进行综合分类,再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各地区潮灾风险进行量化,最后应用熵值—灰色—模糊组合方法从主客观角度定性定量进行综合风险区划排名,将青岛九区市划分为4个不同风险等级,揭示了青岛近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与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郭洪寿  叶琳 《海洋预报》1993,10(1):40-47
本文分析了9216号强热带风暴引起我国东部沿海罕见特大风暴潮灾的天气形势及风暴增水特点,阐明了潮灾的成因,扼要介绍了这次特大风暴潮灾预(警)报服务情况,强调风暴潮监测、预报在沿海减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卢小鹏 《海洋预报》2011,28(5):9-13
主要针对2010年度的1014号台风“暹芭”和本年度的首次全国性的强冷空气共同影响下的风暴潮进行分析,结合天气形势,分析其特征,总结浙北海域出现超警戒水位的风暴潮原因,并从调和分析着手,具体分析风暴潮的非线形耦合作用,解释风暴潮具有周期性特征和出现最大增水出现时刻,并简单介绍此次过程我台的监测预报服务工作和灾情的调查等...  相似文献   

12.
浙江沿海超强台风作用下风暴潮增水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河口海岸水动力二维数值模型,建立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式,通过三次强台风和二次超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增水模拟和分析,证实该模式可用于浙江沿海增水预测.以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沿海最强的"5612"号台风作为典型的超强台风,利用本模式计算分析了超强台风在浙北至浙南5个不同地点登陆遭遇大潮时可能出现的风暴潮增水过程和最大增水,该结果对于海岸工程的防护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舟 《海洋工程》2021,39(3):127-134
海堤工程是防御风暴潮侵袭、减轻海洋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不断发展,特别是海洋环境、海岸动力学和海岸地貌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海洋水文等资料不断积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为我国推进海堤抵御风暴潮灾害等安全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分析历史监测数据研究了浙江海岸滩地高程、年最高潮位、风浪、台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与浙江省技术规范比较表明,近几十年来这些因子变化幅度不断加大,这种变化趋势说明受海洋环境影响,海堤安全面临挑成。  相似文献   

14.
基于 SWAN 波浪传播模型建立包含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传播的台风浪数值模型,通过多次台风引起的波浪模拟,证实该模型可适用于浙江沿海.将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沿海最强的“5612”号台风作为典型的超强台风,计算了超强台风在浙北至浙南3个不同地点登陆遭遇天文潮高潮位时产生的沿海波高过程.结果显示,在开敞海区,登陆点南侧附近及其以北沿海,台风登陆时过程最大有效波高与风暴高潮位基本同时出现,而在登陆点以南远区的沿海海域,最大有效波高出现在登陆前的一个高潮位附近;超强台风作用下浙江陆域沿海离岸近1 km 范围内有效波高可达4耀6 m.这些结论对海堤工程设计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东沿海台风风暴潮可视化预报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省地处南海北部,风暴潮灾害严重。为快速准确做好风暴潮预报并将预报结果应用于防灾减灾中,根据南海预报中心多年来在风暴潮数值预报、经验统计方法预报和潮汐预报的实践,研制了可视化软件。此软件可显示广东省28个沿海主要港口的逐时风暴增水与天文潮位的综合潮位曲线与数值,以动态或静态显示广东沿海海面的增水等值线图,成为业务化预报软件。多年的风暴潮数值预报的实践证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王喜年等在八·五攻关项目中推广应用的台风风暴潮模式,在广东沿岸的风暴潮数值预报中效果较好,可视化预报软件采用这一模式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以秦皇岛、京唐港、曹妃甸、黄骅4个验潮站的实测潮位和逐时风的数据为基础,以2013年河北省政府发布的风暴潮四色警戒潮位值为标准,统计了2008-2017年10 a河北省沿海的风暴潮过程,从警报级别、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天气系统、经济损失5个方面分析河北省沿海风暴潮特征,并从地形、天文潮与天气系统配合、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引发的气候异常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河北省沿海风暴潮的成因,分析得出:受天气系统的影响,7-10月是河北省风暴潮高发时段,且由于河北省岸线分布特点,沧州市沿海受到风暴潮影响的次数最多,唐山和秦皇岛次之,沧州和唐山地区的风暴潮过程多由东北向大风引起,而秦皇岛地区的风暴潮过程多由东南向风引起。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和国家海洋局(SOA)数据资料, 对南海沿海台风活动(1949—2016)和风暴潮灾害趋势(1989—2016)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南海地区台风年登陆频数整体上呈微弱减少趋势, 但强台风影响及强度呈加强趋势; 1990年代中期台风登陆频数出现显著突变, 粤东地区受高强度台风的影响变得频繁, 粤西地区从2007年开始台风登陆强度逐年增强; 研究区域内台风强度分布一致性较好。文章还总结了典型的热带气旋路径, 分析了不同入射角范围的台风在强度和地区分布上占比的变化规律, 指出近年来中国南海沿海地区年强台风暴潮灾害发生频数增多, 年最大风暴潮等级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对台风风暴潮灾害的预报预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文章综合分析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对河北沿海引发的严重台风风暴潮灾害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台风“利奇马”是201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和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的第三强台风,给河北沿海造成长时间和高强度的风暴增水过程;水体远距离输运、东北大风、天文高潮和增水相结合,使河北沿海出现3次超过蓝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其中1次超过红色警戒潮位,这在20年来是首次;其中,强烈而持久的东北风是造成增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广东省2005—2018年风暴潮海洋灾害损失资料,总结分析了广东省沿海城市台风风暴潮登陆情况、风暴潮灾害损失概况和风暴潮灾害损失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广东省风暴潮海洋灾害风险防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