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山东庙岛群岛海水入侵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分析了庙岛群岛的气候、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和地下水补给以及赋存环境,初步探讨了庙岛群岛海水入侵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我国海岛海水入侵的调查与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海岛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岛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我国海岛的管理、实现海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澳大利亚赫德岛与麦克唐纳群岛海洋保护区功能分区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功能分区在我国海岛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应用,并结合我国海岛的基本特征和管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海岛保护功能分区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和《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论证》是一套完整的用岛文件和申请材料,分别侧重于海岛定位和功能分区、开发项目空间布局、用岛合理性分析等内容。三者之间关系密切,《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性、控制性和约束性特点,侧重于海岛定位和功能分区,是指导《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和《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论证》的重要依据,由政府部门批准实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要具体落实《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提出的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一切要求,而《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论证》依据《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及其他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的用岛合理性进行论证,是支持海岛使用的科学分析材料。  相似文献   

4.
基于庙岛群岛海域的10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结果,利用Pejrup三角图、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庙岛群岛海域沉积动力环境进行分区,并探讨了沉积物的输运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动力环境可划分为5个分区(A、CⅢ、CⅣ、DⅢ、DⅣ),以庙岛海峡为中心,各分区基本呈左右对称分布,与潮流流速中部辐聚、两侧辐散的分布特征相对应,研究区沉积物分布及沉积动力格局主要受潮流控制。研究区内存在两个沉积物输运趋势的汇聚中心,沉积物的长期输运趋势在海峡区主要受控于往复潮流,波流共同作用在外海区影响较为显著,使其具有与海峡区截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温州市海岛保护规划进行分类研究。将温州市海岛保护分为优化开发类岛群、重点开发类岛群、一般保护类岛群和特殊保护类岛群4种类型,根据分类结果可以统筹海岛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以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实施海岛分类管理,突出海岛分区特色,安排海岛保护重点工程布局,建立健全海岛规范化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规划在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渤海海峡是黄渤海交接地带,周边岛屿散布,地形条件复杂,沉积物类型丰富,是研究海洋动力系统的热点地区之一。通过对32个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析,研究了渤海海峡西南部海域的重矿物组成、分布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帘石,可将其划分成3个矿物分区。庙岛群岛矿物区(Ⅰ区)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钛铁矿-石榴子石矿物组合,物质主要来自庙岛群岛岛屿冲刷物;中部矿物区(Ⅱ区)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矿物组合,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西部矿物区(Ⅲ区)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帘石矿物组合,是黄河物质、山东半岛及庙岛群岛岛屿冲刷物的混合物。不同来源的物质在海洋动力综合作用下进行搬运、沉积,最终导致了矿物组合分区之间的物质差异。  相似文献   

7.
区域用岛规划制度是国家海洋局为推进海岛保护和利用活动的新举措,目的是为单位或个人开发利用和保护海岛及岛群,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文章阐述区域用岛规划的基础内涵和性质,具有控制引导性、灵活操作性、法律效应性特征;分析区域用岛规划在海岛保护规划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对区域用岛规划编制工作原则和工作框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海岛独立分散于海域,其经济必须依托陆域与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而发展,海岛与陆域的区位关系对海岛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石城岛和獐子岛均属辽宁省大连市,是长山群岛中两个具有典型区位特征的海岛,经过长期发展,石城岛从单一的渔业经济转向依托庄河港发展海洋港口经济,而獐子岛基于渔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集体经济为主导的渔业经济.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可见依托内陆地区是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区位优势是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保护是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省域海岛保护规划是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重要体现和具体落实,通过对海岛进行分类登记,合理划分省级管辖区域内海岛的功能分区,科学设置重点工程,是指导各省海岛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成果及时、完整备案,对加强规划落实、促进海岛管理、实施规划监督、支撑规划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省域海岛保护规划备案工作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备案体系,造成备案工作可操作性不强。文章在对规划编制及成果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规划备案现状、阐述了规划备案的必要性、分析了规划备案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备案管理体系的构成,初步形成规划备案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海岛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海岛保护规划备案及可视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海岛开发利用对植被格局的干扰和破坏程度,科学评价海岛植被退化方向和程度,选取了黄海北部的长山群岛作为研究区域,在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构建了研究区域的原生植被格局,以此为基准对该区域植被退化的空间态势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是长山群岛最主要的原生植被类型,包括农业种植开垦和城乡建设占用在内的各种人类活动对海岛植被的强度干扰和破坏,使原生植被落叶阔叶林面积由13 784.19 hm2减少到6 729.43 hm2,其中19.12%被开垦为农作物,15.04%被开发为城乡建设地.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差异,海岛植被退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距离大陆较近的石城岛群和广鹿岛群植被退化最为严重,落叶阔叶林仅分别留存了24.48%、32.13%,而远离大陆的獐子岛群和海洋岛群植被保护较好,落叶阔叶林的保持面积在65%以上.实践证明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海岛植被退化方向与程度,是海岛植被宏观评价分析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其海岛的开发利用现状和重大战略使命,并提出海岛功能总体布局、功能分类导向和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新区的海岛大多数以岛群形式集中分布,目前有居民海岛和部分无居民海岛被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且存在发展差异大、保护力度不够、综合效益较低和战略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宁波舟山一体化建设、浙沪自贸区建设、国际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窗口建设等重大战略使命,舟山群岛新区的海岛功能总体布局为“一城、两翼,两区”的发展新格局,同时分别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岛、港口物流服务岛、临港工业制造岛、对外开放合作岛、海洋旅游服务岛、海洋绿色渔业岛和海洋生态保护岛;在主要海岛功能布局的基础上,未来舟山群岛新区应依法管控海岛开发、优化海岛空间规划、完善海岛生态保护、健全岛际交通链接、升级海岛防灾减灾和增强海岛整体智控。  相似文献   

12.
正为充分发挥期刊学术平台作用、促进学术研究和交流、更好地服务海洋事业,本刊特向国内外海洋领域专家学者征集独家稿件,相关专题和主题方向如下:"海岛保护与管理"专题(1)海岛保护规划专题研究。包括海岛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与面临形势分析,海岛分类分区的方法研究,"十三五"海岛重大工程研究,海岛保护规划贯彻实施保障措施与制度研究,海岛保护规划与  相似文献   

13.
市级海岛保护规划是沿海市管辖范围内海岛保护的专项规划,内容较省级海岛保护规划更为详尽,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也更强;较单岛规划覆盖的范围更广,更有利于沿海市海岛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全面开展,可有效衔接省级规划与单岛规划。文章分析了市级海岛保护规划在海岛保护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探讨了市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要点,以钦州市为例,从规划范围、期限与原则、分类分区与重点工程、区域海岛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市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框架,可为市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参考。今后应进一步开展无居民海岛功能分类研究、区域海岛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的探索,为市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自2010年《海岛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海洋主管部门依法履责,严格实行海岛保护规划制度、科学开展海岛整治修复工程、不断提升海岛管理业务水平,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效,初步形成了生态健康、景色优美、人岛和谐的海岛保护思路,基本确立了有序、有偿、有度的海岛开发利用格局。今后,应继续落实《海岛保护法》和《全国海岛保护规划》,以生态立岛为本,推进实施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岛综合管理,研究构建海岛生态指数,稳步实施"生态岛礁"工程,加强海岛生态保护、优化海岛功能定位、促进海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庙岛羣岛地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庙岛群岛扼渤海之口,位于黄、渤两海交界处。作者等近年来对庙岛群岛的地貭情况进行过一些观测,其结果可能对于正确孰识群岛的地貭情况及推论渤海海峡的形成时代有所帮助,现提供于下,备今后在这个区域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国首批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公布以来,全国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作迅速发展起来,文章以福建省破灶屿为例,综合考虑海岛地形、植被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因素,采用GIS空间分析手段,探讨其保护与利用分区研究,并绘制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各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不同用岛类型和建设项目对海岛地形地貌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总结无居民海岛利用对海岛地形地貌的影响。提出了减少和控制海岛地形地貌改变的措施,并给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地形地貌控制性要求建议,以期为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及无居民海岛开发管理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资料,对夏威夷群岛地貌的一些特点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这些岛群的大地地貌特征;其次,介绍了灾害性地质地貌现象的控制和利用;最后,对夏威夷群岛的地貌演变趋势进行了探讨。这对大地地貌的研究以及对我国海岛开发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海岛调查中岛礁的划分问题,关系着对全国岛屿数量的正确统计,关系着对岛礁资源的了解,关系着对岛礁国土的合理开发。文中对现在依据出露水面的面积为标准的单一划分指标进行了讨论;提出以生存条件、出露面积和有否明显的浅滩海岸为依据的三条标志所表征的成因类型、分布形态和组成物质等作为划分依据,并对庙岛群岛的岛礁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20.
康婧  李方  王娜  齐玥  李晴  包吉明  吴楠  林雪萍 《海洋通报》2020,39(3):300-308
对申请海岛使用权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活动进行分类,是制定无居民海岛使用金最低标准定价的基础。2010年《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中的海岛分类体系存在与国家和地方分类体系衔接不够、用岛类型与用岛方式概念混杂、对生态用岛引导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对无居民海岛各类分类体系现状及关联性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继承《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关于适度开发利用海岛的主导用途分类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资源有价、生态有价的原则,将原有的10类无居民用岛类型通过合并、新增、保留,调整为9类。根据用岛活动对海岛自然岸线、表面积、岛体和植被等的改变程度,将无居民海岛用岛方式划分为6种。初步构建了基于用岛类型和用岛方式的无居民海岛使用分类体系,为无居民海岛使用金最低价标准调整、分类施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