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拓方法在区域易损性评判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辉霞  陈国阶 《地理科学》2003,23(3):335-341
首先介绍了可拓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区域易损性评判中的应用步骤,然后以四川省为例检验了其实际应用效果,探讨了可拓方法在区域易损性评判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四川省承灾能力总体偏低,其中极高易损区和高易损区的面积比重达85.88%;并且易损性区域差异大,基本上呈连续成片分布,各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也不同.最后指出将可拓方法应用于区域易损性评判中的思路是正确的,方法是可行的,并认为可拓方法在自然系统界线识别和自然要素空间分异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区域易损性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提出用区域易损度来估计区域易损性,区域易损度所涉及的因素很多,而它的界线又是不分明的,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来对其进行研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并且计算方法也简单易行。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各地区的易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提出用区域易损度来估计区域易损性。区域易损度所涉及的因素很多 ,而它的界线又是不分明的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来对其进行研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并且计算方法也简单易行。通过模糊综合评判 ,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各地区的易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以中小尺度区域——甘肃省舟曲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县内19个乡镇为评价单元,利用区域危险度及易损度作为基础评价指标,进行中小尺度区域风险评价。区域危险度采用信息量法,以栅格250 m×250 m为基础单元进行评价,获得舟曲县各乡镇危险度;区域易损度以生命和财产作为衡量标准,从人口易损性、经济与生态环境易损性进行分析,得到研究区各乡镇综合易损度。通过危险度与易损度耦合,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结合GIS技术划分区域风险等级,绘制了舟曲县风险区划图,同时提出了中小区域防灾减灾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舟曲县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城关镇、东山乡及江盘乡、大川乡和果耶乡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5.
人口易损性研究的目的在于鉴别出易损的人群并为灾害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然而,在以往的地质灾害人口易损性评估中,所用数据几乎全来自统计数据,其评估结果精度往往只能达到次一级的行政区划。对于难以获得统计数据的区域,人口易损性评估难以进行。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图像融合、图像解译、人口易损性模型构建、人口易损性计算等主要内容。在人口易损性评估中,人口分布是一个必要且重要的因素。为了获得真实有效的人口数据,利用统计模型方法进行人口估算,考虑到人口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基于土地利用的人口活动强度指数"作为新指标替代原有的人口数学密度反映人口分布。其它两个参与评估的指标包括距离医院的距离和年龄结构。应用指数加权方法,本文对广州市萝岗区进行了人口易损性评估,结果显示低、较低、中、较高、高人口易损区分别占萝岗区总面积的61.80%、25.29%、5.18%、5.21%和2.51%。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度综合评判与区划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刘丽  代宏霞 《山地学报》2004,22(4):477-482
首先将自然灾害保险风险评判分为灾害危险性与灾害易损性评判,以省、市、自治区划分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区,选择地质、地震、洪水、台风等四种自然灾害进行了自然灾害综合危险性评判;再将自然灾害易损性评判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经济易损性与社会易损性评判,以风险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评判指标进行了自然灾害经济易损性评判,以风险区人口密度作为指标进行了社会易损性评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第二层次——自然灾害易损性评判;然后以自然灾害综合危险度和易损度指标值作为评判因子进行了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度综合评判;最后根据评判结果得到了各风险区的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度,由此绘制了中国自然灾害保险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7.
刘希林  陈宜娟 《地理科学》2010,30(4):558-565
以川西地区60个县(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基本框架下,基于国内现有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和易损度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对区域泥石流危险度8项评价指标中的3项进行了调整,用年平均降雨量取代洪灾发生频率,用流域相对高差取代≥25°坡地面积百分比,在多雨地区雅安市所属的8个评价单元中用年平均暴雨日数取代大雨日数。通过采集研究区15 a来自然、经济、人口和土地利用的基础数据,运用ArcGIS 9.0的成图技术,得出川西地区泥石流危险度、易损度和风险区划系列图。研究表明,川西地区泥石流高风险区共24个县(市、区),是四川省泥石流风险的重点防范区。  相似文献   

8.
汤家法  姚令侃  王沁 《山地学报》2001,19(6):541-545
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属于一种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可拓决策是根据物元的可拓性,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矛盾问题的一种决策技术。本文根据可拓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种首先基于系统物元相容性评判进行方案比选;再对初选方案通过系统物元变换进行方案优化设计的可拓决策模型,并以成昆铁路大田箐沟泥石流防治方案的优化设计为例说明这种可拓决策技术的应用程式。  相似文献   

9.
依据可拓理论中的物元理论及关联函数,建立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估的关联度及物元模型,采用可拓物元模型对5个评估单元的用地适用性进行评估,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可拓评估通过可拓关联度判断城市用地适用性属于某集合的程度,而且关联函数能够根据数据特征挖掘数据信息,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可拓评估结果不但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完全一致,而且更为精细.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化评价的物元可拓识别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拓学是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数学的交叉学科。本文运用可拓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金沙江干热河谷荒漠化程度综合评判模型,模型输出的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吻合,为荒漠化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是灾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易损性问题的讨论,把铁路系统功能失效作为综合性要素,选取灾害密度、灾害频数、断道时间、断道次数以及断道强度作为评估指标,对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沿线的6 个工务段的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分区计算,并根据各指标贡献率赋予权重值和进行灰色分级,然后构造模型,将初始化后各指标值代入分别求算各工务段辖区段的易损度。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工务段辖属区段为极强易损区段(0 .8936) ,石河子工务段辖属区段为强易损区段(0 .7428) ,其余各区段为中度易损区段,其中奎屯> 柳园> 鄯善> 哈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们对于自然灾害易损性的基本构成已经初步达成了共识,包括暴露性、敏感性和恢复适应能力,但对于其相互关系尚未有过深入的分析。易损性评价中多是将暴露性、敏感性和恢复适应能力等指标杂糅一起,或者虽然分开选择评价指标但在最后评价时依旧作为一体,没有对整个人地系统的内在机理深入分析。针对泥石流灾害,尝试综合分析整个人地环境的暴露性、敏感性、恢复适应能力之间关系及其对易损性的影响,借鉴经济学中的C-D生产函数建立了易损性的评价函数。在近50 a研究区历史灾情的统计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暴露性、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并且由累积的各项损失情况确定敏感性评价指标权重,从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出发对函数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对不同参数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人类社会系统的敏感性对于区域的易损性的贡献率约为0.8,远高于地质灾害暴露性的贡献率0.2。最后完善了生产函数的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当前研究区的泥石流易损性评价中,为未来如何减少区域泥石流的易损性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易损性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是灾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易损性问题的讨论,把铁路系统功能失效作为综合性要素,选取灾害密度、灾害频数、断道时间、断道次数以及断道强度作为评估指标,对亲亚欧大陆新疆段沿线的6个工务段的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分区计算,并根据各指标贡献率赋予权重值和进行灰色分级,然后构造模型,将初始化后各指标值代入分别求算各工务段我段的易损度。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工务段辖属区段为极强易损区段,石河子工务  相似文献   

14.
接栋正  汤小华 《热带地理》2006,26(4):323-328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物元可拓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以福建省2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建立了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判模型.模型的输出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各地区在发展水平上出现明显分层;模型的综合关联度将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划分成4个等级,分项指标关联度则揭示了各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薄弱环节.研究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福建省城市化的实际状况,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海面上升与灾害加剧为标志的海岸环境变化将是21世纪海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监 的最严峻挑战。评估未来海岸环境变化的易损性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敦促沿海各国政论在评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必须先优开展的工作之一。针对已有在研究存在的问题,发展了适用于面积广阔、微地貌条件复杂且有海堤保护的大河三角洲和滨海平原海岸环境变化易损范围确定和易损性评估的方法。并基于江苏滨海平原黄型潮滩剖面外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的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5,他引:49  
唐川  朱大奎 《地理科学》2002,22(3):300-304
为了满足对自然灾害预测不断增长的紧迫要求,泥石流风险评价成为帮助决策过程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即使泥石流风险性各组分的评价很困难,但地理信息系统可辅助提出这种风险性制图的有关方法。我们以云南省为研究区,选取6个成因因子参与泥石流危险度敏感性分析,通过将研究区易损性评价图与危险性评价图叠加分析,编制出云南省泥石流风险评价图。该图描述了在现有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下的泥石流风险敏感区。研究成果为全面反映灾情,确定减灾目标,优化防御措施,进行减灾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风险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刘希林 《山地学报》2000,18(4):341-345
介绍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一般主泥石流危险性和泥石流区域易损性的评价方法。探讨了危险度的指标选择及其量值表达,以及风险度和易损度的异同。论述了风险评价和环境评价的关系,并对有关文献中的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可拓工程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模型的输出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综合关联度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划分成4个等级,单指标关联度则揭示了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铮  孙翊 《地理科学》2013,(6):641-648
主体功能区思想下的国土协调开发是当前主导的区域发展理论。这种区域思想指导下的产业结构演化路径以及由此形成的新型区域协调关系是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基于省级多区域动态CGE模型,面向主体功能区格局进行区域分析,并开展白、黄、蓝3种区域产业政策情景模拟,其中白情景作为比对的基准情景,黄情景和蓝情景分别刻划面向优化开发主导区金融服务业的倾向政策和面向重点开发主导区工业发展的倾向政策。研究发现主体功能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优化开发主导区和重点开发主导区之间的竞争,在推进"主体功能区政策"作用下,区域差距将会增大,区域自然收敛的动力还不足以较快缩小区域差距,从而需要更强烈的区域政策进行调控。另外,区域产业结构自然演化的结果会带来"自动"碳减排,从而衍生出更强的减排政策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20.
生态足迹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评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考查其资源环境可持续支持潜力的大小,进而探寻具体的应对方略。较之其它评价体系,生态足迹易于映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压力和资源环境对人类可持续支持的潜力。文章在简介生态足迹内涵和分析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以温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评判和应对策略研究。嗣后,就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