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潮流能直驱式海水淡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使用捕能系统捕获潮流能带动低压海水泵把低压海水转换为高压海水进行海水淡化,并对海水淡化过程中的浓海水进行能量回收。潮流能海水淡化关键在于提高效率和进入海水淡化系统时的海水压力的稳定。潮流能海水淡化系统采用直驱方式和能量回收系统提高了潮流能转换效率,而且系统中的高、低压蓄能器对海水淡化过程中海水压力起着稳定的作用。基于线性流体力学理论,推导出潮流能直驱式海水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水液压系统内部件的滑动摩擦力和泄露量。并对数学模型在系统压力、产水量和产水比能耗等方面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达到系统压力稳定、产水比能耗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冻脱盐的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该系统利用蒸发结晶器对海水进行冷冻,并通过振动分离与洗涤实现冰晶与卤水的分离,以此实现海水的初步脱盐,可作为反渗透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同时,海水冷冻淡化过程中消耗的冷量可重新回收用于空调制冷,淡化成本得以有效降低。本文建立了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获得了试验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以此搭建了试验平台并完成了试验测试,并对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海水冷冻预淡化系统,预淡化海水产量可维持在21~27 L/h之间;预淡化海水盐度可从35降低到约11;预淡化过程可回收总冷量7.91 kW;反渗透淡化总成本可降低约33%。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海水淡化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浓海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淡化工程在能耗、排污、用地、取水和噪音等方面对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在温度、盐度、有机物和营养盐、重金属、酸度、余氯、溶解氧以及机械卷载效应等方面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亟须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随着我国海水淡化产能的增加,应完善海水淡化技术、优化浓海水排放和加快浓海水综合利用,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4.
陈航  王跃伟 《海洋信息》2012,(1):40-43,47
环渤海地区海水淡化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趋势。基于环渤海地区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海水淡化的浓盐水排放、固废物、温排水和化学污染物等问题对半封闭的渤海湾海洋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环渤海地区海水淡化产业合理发展和布局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部分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近年来海水淡化技术在补充当地市政供水、保障供水体系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8月,澳大利亚海水淡化工程装机规模近1.0×106m3/d,广泛采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投资运营方面,大多采用政府投资的"设计-建设-运营"模式,制定了较为规范、完善的工程审批程序和环境保护措施,有效保障了海水淡化工程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借鉴澳大利亚海水淡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4点政策建议:明确海水在市政供水中的作用和地位,建立适合我国的海水淡化的供水运营机制,完善海水淡化工程审批程序,开展海水淡化海洋环境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6.
我所“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工程——青岛黄岛电厂 30 0 0 t/d蒸馏法海水淡化工程 ,于今年 1 0月 1 1日在青岛举行奠基仪式。该项工程采用的“低温蒸馏海水淡化技术”是目前国内惟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技术 ,可以使吨水成本降至 5元以下 ,预计明年 1 0月投产出水。此项示范工程的实施 ,将为缓解沿海城市和地区淡水紧缺探索切实有效的途径 ,并标志着我所的海水淡化技术趋于成熟并走向示范工程的实施阶段“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工程正式实施——黄岛电厂3000t/d蒸馏法海水淡化工程奠基仪式在青岛举行@唐琳虹…  相似文献   

7.
刘睿贤  田红  窦斌 《海洋科学》2020,44(1):46-51
为了解海南地区利用地热能进行海水淡化的可行性,阐述了海南缺水情况以及地热资源分布,并对使用地热能进行海水淡化作了技术和经济探讨,结果表明海南缺水地区可以从当地可用的地热资源中获益。同时,指出基于地热能的海水淡化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和科研投入,并试行推广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从而促进海南地热能海水淡化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海岛是拓展海洋经济空间的重要基础,但是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海岛经济的发展及岛上居民的生活。文章介绍了海岛水资源分布情况及淡水供应方式;在深入分析海水淡化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制约海水淡化技术在海岛大规模应用的系列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岛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了海水淡化研究所在能量回收装置研发、可再生资源利用、远程监控、系列化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16年对河北省沿海海水淡化项目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海洋自然环境现状和海水淡化工艺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建立河北省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体系。研究发现,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的评价指标内容可分为3个方面,即水量、水质和经济性。其中水质指标需根据海水淡化工艺进行相应评价。研究表明,水深和底质类型是进行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的关键因素,水源地的离岸距离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的大致评价步骤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和海洋功能区划进行符合性分析,对水源地离岸距离进行分析,对水深和海洋底质类型进行评价,进行水质分析,最终给出适宜性评价结果。该评价体系可为河北省海水淡化水源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小规模海水淡化需要解决能量回收装置的能回效率与空间问题,将能量回收装置与压力提升泵进行集成一体化设计,研究了一种双缸耦合阀控式能量回收系统。系统两液压缸内活塞各由一个电动推杆推动,叠加高压浓海水压力实现压力交换,同时进行活塞推力的耦合控制,避免了压力交换过程中活塞的压力脉冲波动,保障了反渗透膜工作压力稳定;基于小型海水淡化装置,根据压力能流反渗透工艺节点压力流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电动推杆推力压力0.5 MPa左右的补偿压力曲线。通过AMESim进行液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系统回收率为30%,高压浓海水进口压力为4.8 MPa,增压海水压力4.6 MPa的情况下,通过压力补充增压海水压力可增压到5.0 MPa,反渗透膜压力与流量波动较小,满足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压力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