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前进,利用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已成为GPS应用的发展热点之一。通过对胜利油田单基站CORS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在胜利油区石油天然气井位测量中的应用方式及精度分析的论述,对单基站CORS系统在石油天然气井位测量中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一、CORS技术概述 (一)CORS的工作原理 CORS是一个在较大的区域内均匀布设多个连续运行GPS参考站,在网络CORS系统中可采用虚拟参考站技术。虚拟参考站技术就是利用地面布设的多个参考站组成GPS连续运行网络,综合利用各个基站的观测信息,通过精确的误差模型修正距离相关误差,在用户站附近产生一个物理上不存在的虚拟参考站,与用户站构成短基线或者超短基线差分,用户站接收该基准站的差分信息进行定位。该系统解决了RTK作业距离上的限制问题,并保证了用户的精度,得到高精度的定位结果。CORS技术目前在方法上分成VRS、FTK、主辅站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CORS是目前国内乃至全世界GPS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本文以CORS在矿业用地整合利用中的应用为例,分析了CORS在工程测量领域的的先进性以及不足之处,并对CORS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和新技术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中的推广应用,测量标志管护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国家、省、市相继颁布"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并维持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如何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和测绘新技术快速发展大环境下,管理、维护、利用好维持测绘基准体系的测量标志,发挥测量标志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功能,是测量标志主管部门"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重点。该文通过调查分析枣庄市测量标志管护工作现状,指出了测量标志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立、测量标志保护设施、单基站CORS建设、卫星导航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运行管护、测量标志动态监管系统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的基本构成及其优势,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SDCORS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情况、可行性以及达到的精度,着重说明了采取何种措施才能达到其所需精度。通过SDCORS在济西水源地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证明用该方法能够获得满足供水水文地质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方法可靠、测得的结果准确度高等优点,指出了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CORS)的特点,并应用CORS系统建立了太原市TYCORS系统,对TYCORS系统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斗导航定位系统(BDS)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的CORS站点需要逐步升级兼容BDS系统,升级后需要对CORS站观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和评定。本文分析了BDS/GPS/GLONASS兼容的CORS站观测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定。详细介绍了多星座观测数据多路径计算方法,并以长沙CORS中大瑶、花明楼两个多星座基准站为例,利用TEQC软件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单GPS及GPS加BDS双系统观测数据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大瑶站与花明楼站的多系统观测数据的多路径效应比单系统的减小了35%-55%,最大为0.054m,可见卫星数增加了一倍多,双系统观测数据的DOP值可以稳定保持在1~2,数据利用率为100%,观测数据质量较高。升级后兼容BDS的多系统基准站观测数据具有较高的质量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重点海东CORS系统的建设,简述了CORS系统的构建、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经过对CORS覆盖区的坐标精度检测、分析,并与常规RTK技术相比说明其在测绘生产运用中的优势,得出CORS系统的发展更具有时代特点,更能适应测绘工作的要求,必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给出单基站北斗中长基线动态定位的数学模型和误差处理策略,基于中国天津、武汉和广东CORS站网的多条中长基线实测数据,对模糊度首次固定时间和定位精度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北斗区域系统而言,北斗中长基线的首次固定时间与测站纬度和观测时段有明显的相关性,中国北方地区的平均首次固定时间约为2 h,中部地区约为1.5 h,南方地区不到1 h,同一条基线不同时段的首次固定时间存在差异;模糊度正确固定后的动态解算精度RMS在东方向、北方向、高程方向分别为2.5 cm、2.1 cm和6.1 cm。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利用GPS数据改正DInSAR大气延迟误差中存在CORS站点稀疏的问题,给出一种广义曲面拟合插值模型,并基于北京地区的GPS观测数据和SAR影像对比较了反距离加权插值模型(IDW)和曲面拟合插值模型(CSF)用于区域对流层延迟建模的精度,然后对SAR差分干涉图进行大气延迟校正。结果表明,曲面拟合模型比反距离加权模型更能反映区域单差对流层延迟特性,两次实验的插值精度分别达到了7.1和3.5 mm。采用CORS观测数据和曲面拟合内插模型,可有效削弱DInSAR中的大气延迟误差,提高DInSAR测量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系统阐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于ArcGIS图形平台和Oracle数据库平台,对已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信息数据等进行整合,设计开发了城乡一体化土地登记管理子系统、地籍图形变更子系统、地籍信息系统社会化应用系统,初步建成了不动产登记中的地籍信息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1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根据河东区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确权登记、建立城乡统一的交易市场、完善流转程序、规范流转收益等破解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难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初步分离,使农民获得了相对独立的承包经营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地矛盾日益激化,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已出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土地小规模家庭经营,农业的比较利益大大下降;同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涌向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城市化进程骤然加剧等,使得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土地制度逐渐显露出自身的缺陷。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土地的规模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制度,对其流转模式进行了有益探讨;提出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必须规范操作规程,并且还要建立一套合理地收益分配机制,使之既能体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利益,又能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工作中权属调查存在的问题及特殊性,提出采用“互联网+GIS”技术开展权属调查的方法。通过开发利用“不动产权属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实现权利人利用微信程序自主核对、修改原地籍信息,填报房屋信息,上传权源材料;利用该系统后台管理PC端完成权利人提报信息的审核,形成属性数据库;利用实景三维模型,依据宗地、房屋信息、权源材料等完成宗地界线位置核实。结合应用案例,阐述了作业的具体流程和方法,分析了作业效果。调查方法充分利用了原土地数据,减少了外业调查工作,克服了疫情影响,解决了外业入户调查的难题,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6.
如何尽快解决铁路土地确权中的疑难问题,是摆在铁路用地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多年与铁路土地“打交道”积累的经验得出:铁路用地管理中地籍管理是基础,注重确权、完善权属资料是关键,二者良好的结合才能管好、用好铁路土地。故在铁路土地管理过程中,应想尽一切办法,妥善解决好铁路用地确权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临沂市积极探索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和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土地交易有形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城乡土地产权权能不对等;“公共利益”的内涵不清;农民土地财产价值难以显现;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完善集体土地权能;科学编制修改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该文论述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针对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寻找解决思路,并对现行法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