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带是近年来提出的与高度结晶分异、异地深成淡色花岗岩有关的稀有金属战略远景区,目前其金属组合以铍-铌-钽(-锡-钨)为主。秦克章等(2021a)报道了在高喜马拉雅带珠峰地区发现的琼嘉岗锂矿,是喜马拉雅首例具有工业价值的伟晶岩型锂矿。本次研究重点揭示喜马拉雅琼嘉岗伟晶岩型锂矿的成矿特征、形成时代和源区特征。琼嘉岗矿区矿石矿物主要为锂辉石、铌铁矿-铌锰矿、少量锡石和绿柱石,特征性长柱状锂辉石主要产于块体微斜长石+锂辉石带和分层细晶岩带内。琼嘉岗锂辉石伟晶岩各结构分带的K/Rb含量较为相似,锂含量从边部细粒钠长石带(~100×10-6)到分层细晶岩带(~1000×10-6),再到块体微斜长石+锂辉石带(>3000×10-6)逐渐升高,而Cs含量逐渐降低。独居石和铌钽铁矿族矿物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琼嘉岗锂辉石伟晶岩形成于新喜马拉雅阶段早期(25~24Ma),与高喜马拉雅地区淡色花岗岩时代相近。矿物化学和独居石Nd同位素结果显示该稀有金属伟晶岩结晶于高度演化的花岗伟晶岩熔体,源区特征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一致。本研究所揭示的琼嘉岗成矿特征、形成时代和源区特征将为高喜马拉雅其它地区找寻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库拉岗日穹窿位于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北邻拉隆穹窿。通过1∶5万矿产地质填图和稀疏地表工程控制,在库拉岗日穹窿东部的嘎波地区新评价一处伟晶岩型锂矿。含矿锂辉石伟晶岩脉整体上顺层出露在穹窿滑脱系大理岩中,单条脉长1~1 200 m不等、宽0.8~40 m不等,主要含锂矿物有锂辉石、锂电气石和锂云母等。目前通过5个地表工程控制识别出2条主要矿化带,其中Ⅰ号矿化带长约2 km,圈出主矿体2条(K1、K2), Ⅱ号矿化带长约700 m,圈出主矿体1条(K3)。K1矿体长约1 200 m,厚5~40 m,平均约20 m。K2和K3矿体呈大透镜状产出,走向延伸>100~600 m,厚15~50 m,其中K2矿体总厚度45.3 m,Li2O平均品位为1.11%、Rb2O平均品位为0.064%、BeO平均品位为0.047%。新发现的嘎波锂矿以锂为主,共生铍、铷,伴生铌、钽、铯、钨、锡等有益组分,初步分析有望达到大型规模,进一步找矿潜力巨大。嘎波锂矿的发现是喜马拉雅成矿带稀有金属找矿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对深入认识喜马拉雅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青藏高原南部碰撞造山与成矿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侯江龙  王登红 《地质论评》2016,62(S1):387-388
锂是银白色的、自然界最轻的金属,广泛应用于纺织、陶瓷、冶金、核能、新能源等领域,有“高能金属”、“21世纪的能源金属”之称。锂矿床按成因类型可分为内生和外生两种类型,内生型可具体分为花岗伟晶岩型、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和岩浆热液型,外生型则包括盐湖型及地下卤水型(赵一鸣等,2004)。伟晶岩型锂矿主要开采锂辉石、透锂云母、锂云母、磷铝锂石等,是锂矿资源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前研究已经显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具有良好的铍-铌钽-锂等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其中珠穆朗玛峰(后文简称珠峰)西侧的普士拉一带,是喜马拉雅地区锂辉石伟晶岩集中的区域。本文报道在普士拉东北的珠峰北侧热曲地区,发现有含锂辉石伟晶岩脉,这些伟晶岩呈透镜体状集中赋存于肉切村群"黄带层"大理岩与北坳组钙质硅酸岩的接触界线部位,同围岩一起经历了强烈的变形,且未出现明显内部分带结构,矿物组成中包含锂辉石、透锂长石、绿柱石、铌钽铁矿、锡石等锂-铍-铌钽-锡稀有金属矿物,其Li2O含量达1.30%~2.15%,显示经历过高程度分异演化的岩浆结晶特征。热曲含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表明珠峰地区具有锂成矿的良好前景,是未来锂矿产勘查的重点靶区,而藏南拆离系韧性剪切带中的肉切村群"黄带层"下部与北坳组顶部位置,是锂辉石伟晶岩的重要富集层位,值得今后在锂资源寻找过程中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5.
幕阜山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传梓源锂、铌钽矿床,近年来在该区黄柏山、窄板洞地区亦有富锂伟晶岩报导,但幕阜山地区锂矿资源尚未系统评价。锂矿资源作为新能源产业领域重要的原材料且需求日益增大,开展幕阜山地区锂矿成矿潜力分析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黄柏山地区、传梓源矿区和窄板洞地区含锂矿伟晶岩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分析了含锂矿伟晶岩分布及含矿性特征,认为含锂伟晶岩在空间上远离幕阜山岩体分布,在垂向上锂矿化位于LCT型伟晶岩脉的上部。总结了湘东北地区铌钽矿伟晶岩和锂矿伟晶岩成岩、成矿年龄几近一致(140~130 Ma),稍晚于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143~138 Ma),且同位素研究结果也指示花岗岩与伟晶岩有着相同的物质源区,认为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母岩,进而建立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模型。依据成矿模型及区域稀有金属成矿的规律认识,建立了“传梓源式”伟晶岩型锂矿预测要素,首次对湘东北地区锂矿资源潜力开展预测评价,初步预测黄柏山—传梓源和窄板洞—梭墩锂矿远景区内锂矿资源潜力达10.19万吨,具备寻找大型锂矿产地(>10万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东西向延伸近2500km的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不仅是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产物, 同时也与多种稀有金属矿床密切相关。近期, 在高喜马拉雅中部的错热地区发现了多条锂辉石伟晶岩脉, 为研究该地区岩浆分异演化过程、探索错热地区锂辉石伟晶岩成岩成矿时限提供了新材料。本文对该地区各类型淡色花岗岩及锂辉石伟晶岩中的石榴子石进行电子探针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研究表明: 错热地区花岗岩-伟晶岩体系中石榴子石属于岩浆成因的铁铝榴石-锰铝榴石系列, 且可能存在多种OH取代机制; 石榴子石主量元素及水含量记录了岩浆演化历程, 水含量受Si、Fe、Ca、Mn影响; 伴随岩性从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向锂辉石伟晶岩分异演化, 石榴子石逐渐富锰、富水; 在伟晶岩侵位后, 还可能与围岩发生了混染并发生了流体丢失, 导致石榴子石边部贫锰、贫水。此外, 石榴子石氢扩散模拟可用于限定伟晶岩形成时限, 热模拟结果显示2.5m宽的错热锂辉石伟晶岩脉自720℃侵位温度冷却至岩体中心温度低于450℃仅需24天, 表明错热锂辉石伟晶岩冷却迅速, 具有快速的形成速率。另外, 石榴子石水含量与MnO/(MnO+FeO)值呈正相关关系, 高水含量(>0.04%) 的锰铝榴石可能是喜马拉雅伟晶岩Li-Be矿化的潜在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7.
新疆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床近年来找矿取得了新进展。我们在该地区典型锂矿脉(90-1号)首次鉴定出磷铁锂矿,其在伟晶岩中呈树枝状、团簇状集合体分布岩脉的边缘带和中部。边缘带尤为富集磷铁锂矿,含量可达10%~15%。本文系统地开展了磷铁锂矿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测定了脉体边缘带和中间粗粒锂辉石-白云母-石英带磷铁锂矿的主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磷铁锂矿除含有主要元素P、Fe、Mn及Li外,还含有较高的Mg、Ca和Zn,几乎不含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综合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结果,认为伟晶岩脉中部分磷铁锂矿已被氧化,成分向铁磷锂锰矿过渡。从脉体的边缘带往中间带,磷铁锂矿中Mg和Zn平均含量下降,而Mn/(Mn+Fe)比值由0.388升至0.409,显示逐渐富Mn特点,与前人关于花岗伟晶岩熔体演化过程中Fe-Mn的分离趋势一致,也与该伟晶岩脉中铌钽铁矿早期演化阶段Mn/(Mn+Fe)比值变化趋势相同;磷铁锂矿被晚期氟磷灰石部分交代,反映伟晶岩演化至热液阶段F、Ca活度增加。表明该矿物可以很好的记录伟晶岩岩浆及热液阶段的演化。  相似文献   

8.
吴福元  王汝成  刘小驰  谢磊 《岩石学报》2021,37(11):3261-3276

喜马拉雅地区淡色花岗岩广泛分布,但相关的稀有金属成矿问题长期被学术界忽略,因为传统观点认为,这些花岗岩是高喜马拉雅变质岩系原地部分熔融而成。但自提出该地区淡色花岗岩高度结晶分异成因模式后,与这些花岗岩演化相关的稀有金属成矿问题引起各方重视,并在铍和铌钽的矿化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尽管如此,锂的成矿作用研究和资源寻找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本期《岩石学报》报道的喜马拉雅中部琼嘉岗和热曲锂辉石伟晶岩及珠峰前进沟锂电气石-锂云母伟晶岩的发现,充分说明喜马拉雅地区锂资源前景广阔,表明喜马拉雅有望在近期内成为我国稀有金属资源的大型接替基地。根据目前的进展,喜马拉雅地区未来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应加强如下方面的研究:1)加大区内淡色花岗岩岩石学与岩石成因研究力度,厘定它们岩浆结晶分异的程度与成矿潜力;2)对北喜马拉雅穹窿和岩体开展接触变质与围岩蚀变研究,以寻找热液交代型稀有金属矿床;3)加强高喜马拉雅地区藏南拆离系与花岗岩侵位关系的研究,以判断分异岩浆及成矿伟晶岩的赋存部位。近期应集中力量围绕普士拉一带的藏南拆离系、韧性变形的肉切村群地层和淡色花岗岩-伟晶岩等开展联合攻关研究,以期在锂资源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作为新识别的稀有金属成矿区带,已发现以Be-Nb-Ta(Sn-W)组合为主矿化且已形成大型矿床,如错那洞,但仅在为数不多的几处伟晶岩见到锂辉石,尚未发现工业锂矿床。因此,有必要剖析该区伟晶岩成矿(尤其Be同Li的对比)特点、条件及可能潜力,并与国内其他稀有金属矿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动喜马拉雅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尤其是锂矿的发现。该区伟晶岩母体淡色花岗岩与华南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类似,显示高的分异程度但较窄的演化区间,并且熔体具有高的Li浓度。在印亚大陆碰撞带复杂的构造-变质-深熔作用下产生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尤其新喜马拉雅期巨量的岩浆可为伟晶岩的形成、远距离迁移分异及成矿提供有利的热和物质基础。基于含Li伟晶岩形成于"远"母体、"高"海拔的特点,提出区域构造层位的上部或更高海拔地区以及淡色花岗岩岩体外侧远端的围岩内将可能是含锂伟晶岩的就位空间与找矿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0.
LCT型伟晶岩及其锂矿床成因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吕正航  唐勇 《地质学报》2021,95(10):2955-2970
花岗伟晶岩具有与低共熔花岗岩相似的矿物和化学组成,通常与高分异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花岗伟晶岩划分为富Li-Cs-Ta (LCT)、富Nb-Y-F (NYF)和混合的LCT+NYF型,其中LCT型伟晶岩以过铝质,富集助熔组分(H2O、F、P、B)、稀有元素(Li、Rb、Cs、Nb、Ta、Be、Sn),极其低的Nb/Ta比值(<5)为特征。通常LCT型伟晶岩显示内部分带,主要包括边界带、壁带、中间带和核部带;此外,可能还发育交代体、层状细晶岩和晶洞。大多数LCT型伟晶岩形成与(同造山)-晚造山的过铝质S型、I型或混合的S+I型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对于壳源沉积岩小比例部分熔融直接形成的伟晶岩,通常形成于伸展背景下的晚造山和造山后阶段,侵入于典型的低压角闪岩-高绿片岩相的变沉积岩中。伟晶岩外带(包括边缘带、壁带、细晶岩)中的细粒和细晶岩结构、UST (单向固结结构)是液相线过冷所致,而伟晶岩内带(中间带、核部带)中粗大矿物形成、矿物分带以及稀有金属矿物的饱和结晶是助熔组分(H2O、B、P、F)、稀有金属(Li、Rb、Cs、Be、Nb、Ta)通过...  相似文献   

11.

稀有金属矿物记录了花岗伟晶岩成岩成矿的重要信息。喜马拉雅是全球著名的淡色花岗岩带,库曲岩体位于喜马拉雅东段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岩系中。本文调查了库曲岩体的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电气石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其中,花岗伟晶岩涉及花岗岩的伟晶岩相和独立伟晶岩脉。库曲岩体产出的稀有金属矿物包括锂辉石、锂绿泥石、绿柱石、铌铁矿-钽铁矿、钇铀钽烧绿石和细晶石,它们主要赋存于似文象伟晶岩、石英-钠长石-白云母伟晶岩、块体长石-钠质细晶岩、块体长石-电气石钠质细晶岩、锂辉石-块体长石-细晶岩、白云母花岗岩的伟晶岩相以及电气石花岗岩内。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和LA-ICP-MS测试结果显示锂辉石具有四种产状,包括粗粒锂辉石自形-半自形晶、细粒锂辉石-石英镶嵌晶、中细粒锂辉石-钾长石-钠长石-云母镶嵌晶以及发育锂绿泥石的粗粒锂辉石,揭示了其形成时复杂的熔流体动荡结晶环境。绿柱石背散射电子图像(BSE)下呈均一结构和不均一结构(蚀变边、不规则分带和补丁分带),元素替代机制包括通道-八面体替代、通道-四面体替代以及通道中碱金属阳离子间的置换。铌铁矿族矿物包括原生、蚀变边和不规则分带结构,部分被钇铀钽烧绿石和细晶石交代。与原生铌铁矿相比,蚀变边和不规则分带铌铁矿族矿物总体上富钽贫锰,显示了结晶分异、过冷却引起的过饱和以及流体作用。根据稀有金属矿物揭示的成因信息,独立伟晶岩脉(似文象伟晶岩)、白云母花岗岩的伟晶岩相和电气石花岗岩在岩浆分异程度、经历的演化过程、以及流体活动方面存在差异,很可能是不同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库曲岩体绿柱石的Rb和Zn含量、以及铌铁矿族矿物的Sc2O3、SiO2和PbO含量,与已有指示标志存在相关性,作为潜在指示标志仍需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综合含锂辉石伟晶岩的产出、岩浆分异演化程度、多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复杂的流体作用以及所属锂丰度高值区等因素,库曲岩体是喜马拉雅东段找锂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2.
新疆白龙山伟晶岩型锂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核  徐义刚  闫庆贺  张晓宇 《地质学报》2021,95(10):3085-3098
大红柳滩-白龙山一带是西昆仑-喀喇昆仑山花岗伟晶岩分布最为集中、稀有金属矿化最好的地区。项目组2017年通过多次野外勘查、系统取样与室内化验分析,确认在新疆和田县喀喇昆仑腹地白龙山新发现了一处超大型锂铷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为花岗伟晶岩型。同时在大红柳滩-白龙山发现了雪凤岭、雪盆、双牙、冰舟、白龙山南、大红柳滩东(496北沟)等多处花岗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白龙山锂多金属矿床研究,目前已确定含矿伟晶岩脉群带长度>8250 m,宽度46~165 m,在白龙山锂多金属矿区划分出5个含矿伟晶岩脉群带,共发现含矿伟晶岩脉166条,对其中52条主要矿体进行了研究,含矿伟晶岩脉长度50~1230 m,宽1.5~157 m不等,Li2O平均品位0.93%~3.44%, BeO平均品位0.54%~0.63%,Rb2O平均品位0.11%~0.18%, Nb2O5平均品位0.011%~0.018%, Ta2O5平均品位0.003%~0.009%。新疆昆仑蓝钻矿业开发有...  相似文献   

13.
岳相元  张贻  周雄 《地质论评》2016,62(S1):69-70
矿区位于马尔康县城约240°方位,直距约22 km处,区隶属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党坝乡管辖。矿区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2°01′45″~ 102°03′15″,北纬31°44′30″~ 31°47′30″。该矿床是区内重要的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之一,与邻近的党坝、李家沟锂辉石矿床(李建康等,2006;古城会等,2014)构成了可尔因伟晶岩矿床的东南密集区。地拉秋锂辉石矿床地处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中部,该造山带经历了三叠纪末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以及昌都-羌塘地块和昆仑地块与杨子地台西缘发生的陆陆碰撞事件。因此,本文在总结地拉秋锂辉石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并结合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希望为区内稀有金属矿产找矿与勘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康定甲基卡锂矿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伟晶岩型锂矿床,目前对其成矿流体来源的研究很少。本文对400多个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温实验,结果表明:CO2-NaCl-H2O包裹体和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相对数量呈渐变关系;在均一温度〈300℃时,CO2-NaCl-H2O流体的盐度低于盐水溶液的盐度,前者的压力均值高于后者。这说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CO2-NaCl-H2O流体逐步向盐水溶液演化,该过程与岩浆分异成因的阿尔泰可可托海及加拿大Tanco伟晶岩的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相似。CO2-NaCl-H2O流体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流体的主要成分是CO2和H2O,未测试出烃类物质,这与成矿流体属于深源流体、与岩浆活动有关相吻合;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岩浆水接近,碳同位素组成为-3.4‰~-7.3‰。此外,伟晶岩脉的形成稍晚于二云母花岗岩体。根据这些特征可推断出成矿流体源于花岗岩浆的结晶分异,晚期有少量建造水混入。  相似文献   

15.
LCT(lithium- cesium- tantalum)伟晶岩的分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个伟晶岩脉的内部结构分带,这种伟晶岩脉通常体积巨大,内部结构显示出成分分带的特征,单一脉体中不同结构带中可能发育不同的稀有金属矿化带,例如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另一种分带性表现为伟晶岩和成矿系统的区域分带,通常以高分异的过铝质花岗岩为中心,围绕花岗岩数以百计的伟晶岩脉显示出不同的伟晶岩类型和矿化类型,越向外围,伟晶岩的演化程度越高。区域分带内的伟晶岩单个脉体的规模不大、内部分带性差、含矿性各不相同,甲基卡锂矿就是这一类伟晶岩矿床的典型代表。对甲基卡矿区伟晶岩的野外观察发现,含Be的9号脉、含Li的133号脉和含Nb、Ta的528号脉具有相对较好的内部结构分带性,而含Li的104号脉和308号脉的内部分带性则相对较差,推测与脉体内部多期岩浆- 热液活动有关。甲基卡矿区伟晶岩脉的相互穿插现象说明,矿区存在多期次的岩浆与成矿作用。科学钻探在JSD- 2和JSD- 3两个钻孔中均发现含锂辉石的伟晶岩脉和细晶岩脉侵入在不含矿的马颈子花岗岩中,佐证了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的存在。伟晶岩中不同矿物U- Pb定年结果表明,全区伟晶岩的形成至少有两期,分别发生在213~206 Ma和199~191 Ma。依据钻孔JSD- 1的研究表明,岩浆由深至浅逐步向高分异方向演化。从下向上,花岗岩与伟晶岩同步演化,花岗岩依次出现黑云母花岗岩、含白云母的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钠长石花岗岩,伟晶岩依次出现微斜长石型伟晶岩、微斜长石- 钠长石型伟晶岩、钠长石型伟晶岩和钠长石- 锂辉石型伟晶岩。根据不同深度伟晶岩的矿化特点,矿床的垂向分带大致划分如下:0~105 m的Li- Be- Nb- Ta矿化带;0~860 m的Be- Nb- Ta矿化带;0~1730 m的第一期Nb- Ta矿化带;1730~3170 m的无矿伟晶岩带;3170~3211 m的第二期Nb- Ta矿化带。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阿坝州党坝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是可尔因稀有金属矿集区内的典型矿床。通过对党坝锂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1)锂辉石矿物中富集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见少量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60℃—314℃,盐度为w(NaCl,eqv)=2.96%~9.08%,指示党坝矿床成矿流体具中温、低盐度特征。2)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次之,见少量的CH4、N2;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CH4;含子矿物包裹体的子晶矿物为方解石。3)成矿流体应属H2O-NaCl±CO2±CaCl2±CH4±N2体系,流体密度为0.72~0.88g/cm3,认为在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4)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以及含子矿物...  相似文献   

17.
福建南平花岗伟晶岩型钽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建 《地质通报》2014,33(10):1550-1561
福建南平钽铌矿是亚洲最大的花岗伟晶岩型钽铌矿床,也是中国钽铌金属矿的重要产地。南平钽铌矿在构造上位于闽西北隆起带东南缘,矿区内广泛发育有中—新元古界变质岩系。钽铌矿多呈脉体,沿变质岩系的片理或层理侵入,矿脉与围岩的关系清晰。这些脉体是在与加里东期花岗岩有成因联系的4类花岗伟晶岩分异—演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矿化伟晶岩中分带和交代蚀变作用均十分发育,稀土元素的矿化与伟晶熔体的结晶分异及后期热液蚀变作用有较密切的关系。稀土元素和磷酸盐矿物含量很多,这在国内外同类型伟晶岩中不常见。同时该地区也是新矿物——南平石的唯一产地。钽铌矿物是矿化伟晶岩中Ta和Nb元素的最主要载体,Ta含量大于Nb,还有其他可综合利用的稀土元素。闽西北地区具有进一步寻找此类型矿化伟晶岩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花岗岩- 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矿成矿系统的深部结构,对西昆仑造山带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集区开展了大地电磁测深法(MT)探测。通过MT三维反演电阻率模型,探测到两个0~20 km深度范围的高阻体,反映了出露于地表的大红柳滩复式花岗岩基和半隐伏的大红柳滩东花岗岩基;20~80 km深度范围内发现的大范围高导异常,则反映了深达上地幔的地壳重熔形成的大规模长英质岩浆储库。可见,成矿母岩大红柳滩花岗岩基是有根的,而且是规模巨大深达上地幔的岩浆储库,它们为超大型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与松潘- 甘孜甲基卡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集区对比,尽管川西甲基卡地区地表出露的花岗岩有限,但MT三维反演电阻率模型显示,其也存在深达上地幔的大范围高导异常,同样反映了大规模长英质岩浆储库的存在,只是剥蚀深度浅,上侵的花岗岩未被剥蚀出来而已。从而,深剥蚀的大红柳滩地区表现为大面积花岗岩出露的“热隆”特征,而浅剥蚀的甲基卡地区则表现为花岗岩围岩“片麻岩穹隆”热变质构造特征。西昆仑- 松潘- 甘孜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巨型成矿带两端的晚三叠世超大型矿床是大规模地壳重熔长英质岩浆作用中心的产物,由于锂等稀有金属的喜水性,H2O的饱和度是造就伟晶岩型锂超常富集的关键,并在长英质岩浆储库、上侵花岗岩和伟晶岩不同分异演化阶段,锂的“预富集”为大规模伟晶岩型锂矿成矿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