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19,(2):342-347
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硅化木化石具有分布地域广、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国内保存最为完好、以中生代侏罗纪裸子植物为特色,且在东亚和全球极为罕见的原生硅化木化石群。该硅化木化石群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是研究川中乃至四川地区中生代时期地质演化、地理环境变迁、古气候条件、古动植物发育状况及形成机制、产出地层沉积相序变化及演化等课题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宁夏地质博物馆馆外陈列14棵异地搬运保存的硅化木化石的保育工作,根据宁夏气候炎热干燥的环境状态,结合以往硅化木保育方法,对宁夏地质博物馆内硅化木进行保护保育工作。因宁夏地质博物馆硅化木化石陈列户外裸露地表,无任何保护措施,又长期遭受水蚀、生物侵袭等,化石表面出现较为严重的风化。按照在射洪地区硅化木保育方法,对宁夏地质博物馆馆外陈列的硅化木进行保育过程中,发现硅化木化石表面鼓包现象。通过控制变量法,对硅化木化石粘合剂材料对比,分析硅化木及粘合剂线性膨胀系数,对比两种不同保存环境下的保育方法和材料,针对化石表面鼓包问题进行工艺方法的改进,得出了在炎热干燥环境下硅化木化石表面鼓包的固结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3.
西藏羌南坳陷中侏罗统夏里组硅化木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建清  杨平  陈文斌  陈文西  付修根 《地质通报》2007,26(12):1692-1696
首次在羌南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硅化木化石,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地层定为中侏罗统夏里组,硅化木初步定为南洋杉。同时,孢粉组合的特征反映出该区中侏罗世具干旱古气候特点。结合前人晚三叠世硅化木的发现,对羌塘盆地的性质及演化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玉门盆地红柳峡一带的硅化木化石带是高原北缘地区唯一一处集中连片分布的白垩纪硅化木化石森林带,这种古生物的集群死亡和埋藏常常伴随地球演化灾变性构造事件.首次对该区域产出的硅化木特征及其赋存层位进行了报导,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区白垩纪原型盆地的早期演化以及硅化木的成因过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北缘玉门盆地早白垩世经历了湖盆的发育、扩展和收缩3个阶段.在早白垩世早期,玉门盆地开始发育并逐渐扩展,该时期气候高温潮湿,在盆地滨湖区域生长了巨大的松柏类乔木森林带;在约102~120 Ma的早白垩世期间,随着阿尔金断裂再次复活,玉门盆地发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导致盆地植被大面积焚烧死亡和埋藏,最终碳化硅化形成现今集中连片分布的硅化木化石带.早白垩世以来,随着阿尔金断裂持续的左行走滑和向北东方向的扩展,玉门盆地被不断抬升并发生构造旋转,使得下沟组硅化木得以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5.
《地学前缘》2017,(1):52-64
作为植物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化石不仅在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和植物界演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古气候变化和古生态环境重建的重要证据之一。中国中生代木化石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类型多样,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在四川、重庆、云南、辽西和新疆等三叠纪—白垩纪化石产地和层位陆续发现了一批木化石新材料,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中国中生代木化石的多样性的认识,并在利用木化石揭示三叠纪至白垩纪陆相古气候特征和变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文中重点介绍在四川盆地晚三叠世、辽西侏罗纪燕辽生物群及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的木化石新发现并分析其古气候指示意义,揭示上述化石所反映的气候降温事件、古气候波动及其与带毛恐龙出现的关系等。通过对中生代木化石多样性演化、时空分布模式以及木材生长轮解剖特征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古气候整体特征,并对中国中生代木化石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大学化石林 (硅化木林 )是由 70多株产于辽宁、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硅化木组成。化石林中的硅化木是中生代时期生长的大型乔木硅化后形成的 ,其树干和主要枝干保存完好 ,形态和现代的乔木无异 ,近看年轮及纤维物质结构清晰 ,质地坚硬 ;远观枝干伸展 ,重现了远古时代当时森林的壮观景象。化石林主要有来自四处的硅化木化石 :1辽宁义县裴得异木 ,颜色为黄色 ,产于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距今约 1~ 1 .72亿 a) ,主要分布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及辽宁省义县 ;2内蒙古裴得异木 ,颜色为灰白色 ,产于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距今约 1~ 1 .72亿 a)…  相似文献   

7.
李翠林  孙宝生 《地球学报》2011,32(2):233-240
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奇台县境内,有硅化木群化石景观、恐龙沟景区、雅丹地貌等重要的地质遗迹,对研究准噶尔盆地中生代地质历史的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对园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通过管理模式整合、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整合、形象引导以...  相似文献   

8.
白建科  李智佩  徐学义  茹艳娇  李婷 《地质通报》2011,30(10):1557-1562
在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琼阿希河谷中首次发现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地层中腕足、珊瑚化石的鉴定结果,将地层的时代定为早石炭世维宪期,因此该硅化木的产出层位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硅化木产于阿克沙克组底部黑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中,这套岩性组合形成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伊犁地块北缘阿克沙克组底部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的确定和硅化木化石的发现说明:研究区早石炭世维宪期不是一套连续的海相沉积,而是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研究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古陆地不远。这一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伊犁地块早石炭世古地理和古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硅化木是亿万年前的原始树木被深埋于地下并经二氧化硅交代而形成的一种木化石。它记录并见证了亿万年前的地质变迁和物种变化,兼有化石之科学内涵,美玉之华贵和奇石之美妙。本文阐述了硅化木的主要特征、成因、形成时代以及观赏和收藏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琼阿希河谷中首次发现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地层中腕足、珊瑚化石的鉴定结果,将地层的时代定为早石炭世维宪期,因此该硅化木的产出层位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硅化木产于阿克沙克组底部黑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中,这套岩性组合形成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伊犁地块北缘阿克沙克组底部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的确定和硅化木化石的发现说明:研究区早石炭世维宪期不是一套连续的海相沉积,而是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研究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古陆地不远。这一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伊犁地块早石炭世古地理和古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射洪硅化木地质公园有我国南方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硅化木化石群。本文主要通过在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王家沟硅化木遗址馆内的硅化木进行保护保育试验,对比了保护保育前后的效果,重点对射洪硅化木形成的地质背景和使用的保护保育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对辽宁北部地区下白垩统沙海组木化石进行的木材解剖学及系统分类学研究显示,木化石均为硅化保存的松柏类裸子植物次生木质部,分别属于Protocupressinoxylon、Protopiceoxylon和Xenoxylon等3个分类群.当前木化石新材料生长轮清晰,早晚材比率在0.84~64之间,年平均敏感度在0.23~0....  相似文献   

13.
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晚侏罗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的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其属南洋杉型木,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了大量孢粉。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硅化木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简要分析认为,羌塘地区晚侏罗世具干热气候,属全球四大植物分区中的欧洲-中国亚区。显然,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认识青藏高原晚侏罗世的构造演化及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4.
西藏羌塘盆以发育中生代海相地层为特征,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中生代也是羌塘盆地萎缩的重要转折期,该时期沉积的索瓦组地层,基本代表了中生代海相沉积的最后物质记录.本文通过在鄂斯玛地区开展的石油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出露的上侏罗统索瓦组沉积环境的垂向演化及横向变化进行了分析,对鄂斯玛地区及邻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晚侏罗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的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其属南洋杉型木,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了大量孢粉.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硅化木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简要分析认为,羌塘地区晚侏罗世具干热气候,属全球四大植物分区中的欧洲-中国亚区.显然,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认识青藏高原晚侏罗世的构造演化及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6.
藏北羌塘盆地上侏罗统中硅化木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晚侏罗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的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其属南洋杉型木,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了大量孢粉。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硅化木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简要分析认为,羌塘地区晚侏罗世具干热气候,属全球四大植物分区中的欧洲-中国亚区。显然,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认识青藏高原晚侏罗世的构造演化及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7.
赵兴国 《城市地质》1999,11(4):26-27
介绍了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乡辛家栅子村北坡及上德隆湾村南坡发育的硅化木化石群的位置及其产出的地质特征、现存状态, 并提出了采取保护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东津  吴昌桓 《世界地质》2007,26(3):267-274
通过对吉林省晚中生代含煤地层中木化石的系统调查,共采集162块木化石,均属裸子植物,共5属8种。其中出现频率最高者为异木属,其次为落羽杉型木属等,Taxadiorylon albertense,T.pseudonlbertense两种在中国为首次发现。笔者将木化石称Xenoxylon latiporosum-Taxodioxylon pseudoalbeltense组合。研究表明,异木属主要生长在温湿的温带气候环境;据目前的资料还不能证明该属是适应能力极强的树种。本文还记述了上述木化石产出的地质概况,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和古环境。  相似文献   

19.
硅化木,又称树化石、木化石,无论它的内在品质多么优良,依然是“化石”身份,不能把优质硅化木称为“树化玉”。因为按照所谓“化”的含义,“树化玉”就只能解释为“玉”变成了“树”,或解释为“玉”具有了“树”的一些性质和特征,这显然是不对的。再如,古生物化石也不能称为“古生物化玉”。所以将硅化木称“树化玉”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20.
首次发现产自辽西义县皮家沟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保存有解剖构造的木化石,利用木化石切片法对木化石解剖特征进行研究。当前木化石均为硅化保存,其中一块标本保存有髓、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等解剖构造。其髓部主要由薄壁细胞构成,初生木质部为内始式,次生木质部为Protophyllocladoxylon型。部分木化石标本表面密布大小不一的孔洞,推测为昆虫幼虫的觅食痕迹。此外,木化石产出层位还发现有大量丝碳化石,表明义县地区早白垩世九佛堂组沉积时期存在野火事件,而频发的火山喷发活动可能是野火事件的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