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汶川地震中极震区的现场震害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底框架结构3种结构形式的破坏特征和受损原因。分析表明,经抗震设防的房屋震害明显低于未经抗震设防的房屋,实现了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在经抗震设计的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表现是最好的,其次是砖混结构,表现最差的是底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2.
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5.5级地震给震区建筑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选择震区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砖混结构以及土石木结构等3类典型建筑结构,介绍了各类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特点,分析了震害特征与破坏机理。结果表明:RC框架结构在地震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抗震性能,即使在震中区,破坏也仅仅表现为非结构性破坏,如填充墙开裂和吊顶脱落等;砖混结构绝大多数抗震性能优良,仅震中区的少数建筑物发生了承重墙墙体开裂情况;土石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最差,地震破坏最为严重,是导致该次地震人员伤亡主要原因。建议地震高烈度设防区房屋建筑应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RC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而抗震性能差的土石木建筑房屋应尽量避免继续建设和使用。结果可供类似地区房屋建设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夏珊  刘爱文 《地震学报》2009,31(1):92-99
在我国烈度表中提到的房屋指的是未经过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的砖混和砖木房屋.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类房屋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能够根据抗震设防房屋的破坏情况进行烈度评定对目前的地震现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震害矩阵和平均震害指数的关系,尝试利用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矩阵得到设防烈度——震害指数的拟合关系,建立不同抗震设防水准的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烈度评定标准,并利用近年来9次中国大陆地震的烈度评定结果对该评定标准进行验证.本文评定的结果与这些地震现场评定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在我国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多种结构形式的建筑物破坏情况进行烈度评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康定县地处我国四川西北部,藏族人口约占70%,康定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IX度。该地区有大量的藏式片石房屋、穿斗木结构,同时,有砌体房屋和框架(剪)房屋。在四川康定6.3级地震中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破坏程度差异巨大。通过对震区3个区域17个居民点的调查,本文统计了震区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比例及分布,并对各种结构类型建筑的构造方式、造价、震害特点以及平均震害指数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藏式居民因地理条件所限就地取材,多采用片石和木构架混合承重的片石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在不同烈度区都有程度不同的震害。穿斗木结构、设防砌体结构和框架(剪)结构在此次地震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在分析不同建筑震害特点的同时对今后藏式房屋的建造方式给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宴金旭  叶肇恒  郑逸  史丙新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4):1019-1023,1034
根据四川荣县M_S4.7、M_S4.3、M_S4.9地震现场灾害调查资料,分析房屋震害特征和人员伤亡情况,结果表明震区房屋破坏类型主要为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其中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受损比较严重,人员伤亡主要由房屋损坏导致;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房屋建造年代久远,房屋结构不合理、抗震性能差,短时间地震频发造成震害累积,再加上民众防震减灾意识薄弱等。  相似文献   

6.
2009年姚安6.0级地震震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姚安6.0级地震震区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房屋、生命线系统的概况及震害特征。分析了各种破坏产生的机理,提出了震区在恢复重建与规划发展时的建议、各类建(构)筑物加强抗震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精准识别贫困山区农居房屋结构现状完好程度,本文开展略阳县境内41894栋农居房屋抗震现状实地调查,搜集整理域内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强度,统计分析域内各行政镇(办)经济水平、农居房屋抗震结构类型和震害等级,预测震害矩阵,计算平均震害指数,并评价抗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域内农居房屋抗震结构类型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域内农居房屋在VI度地震作用下基本完好的比例为74.04%,在VII度地震作用下发生轻微破坏以下震害等级的比例为83.45%,在VIII度地震作用下发生中等破坏以下震害等级的比例为85.46%;域内农居房屋在地震烈度为VI、VII、VIII、IX、X度时的平均震害指数分别为0.13、0.23、0.32、0.49、0.71,抗震性能较差,不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8.
常想德  孙静  李帅 《中国地震》2017,33(4):771-780
通过对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地震灾区内共计355个调查点的实地调查,确定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灾区最高烈度为Ⅷ度(8度),灾区面积15623km2,灾区总人口487696人,其中,受灾人口133695人,地震共造成36人受伤;对各烈度区内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震害现象进行了整理,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抗震能力与震害原因,结果显示,土木结构房屋倒塌及屋檐塌落是导致人员受伤的主要原因;砖木结构房屋缺乏抗震设施,破坏形式多样;砖混结构房屋在高烈度区破坏较重;框架结构房屋主体完好但填充墙普遍出现破坏。安居富民房屋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调研“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和“8.8”九寨沟7.0级地震灾区建筑物破坏情况,对灾区内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简易结构三种类型的建筑物震害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次地震中相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同级别地震作用下其破坏程度不同,其中砖混结构和简易结构震害特征差异性较大,分析认为除地震本身作用外,灾区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同也是造成两次地震建筑物震害特征差异较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议以供灾区恢复重建、农村民居安全建设等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芦山7.0级地震芦山县老城区房屋建筑的震害现场调查资料,进行震害特征与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的房屋建筑震害特征包括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房屋全部或者部分倒塌、墙体错动和贯通开裂以及房顶瓦片滑落等,框架结构房屋构造柱变形、断裂和墙体开裂等;房屋建筑遭到破坏的内在因素包括缺少圈梁和构造柱、荷载分布不当、选址不规范等;其破坏成因机理可以归结为近场大震强地震动作用、局部场地效应、行波效应和施工质量较差等。同时,讨论了砖混结构、砖木结构、框架结构和砖石结构抗震设计的加固方法和改善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等,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和减轻震害损失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现场调查资料描述了四川省相邻的两县石渠县和德格县分别发生的Ms5.1和5.0级地震的灾害情况,并对这两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和灾害环境等作了对比。虽然这两次地震的震级相近,宏观震中仅相距约130km(直线距离),但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却相差较大。导致这种灾害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先前的冻胀灾害和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建筑物场地条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对我国四川省西部及西北部县市造成了特别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破坏.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彭州灾区的灾害空间分布,描述了典型建筑物破坏和大型滑坡体等地质灾害现象,并结合彭州地区房屋抗震设防情况,对此次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包括震级大、破坏力强,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严重,农村建筑物缺乏必要的抗震设防措施等.在未来的规划与建设中,应避开断层、滑坡危险区域,并加强对农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指导.  相似文献   

13.
A large number of buildings were seriously damaged or collapsed in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Based on field surveys and studies of damage to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s, seismic design codes have been updated.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some of the major revisions that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prote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s GB50223-2008" and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50011-2001." The definition of seismic fortification class for buildings has been revisited, and as a result, the seismic classifications for schools, hospitals and other buildings that hold large populations such as evacuation shelters and information centers have been upgraded in the GB50223-2008 Code.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revised GB50011-2001 code include: (a) modification of the seismic intensity specified for the Provinces of Sichuan, Shanxi and Gansu; (b) basic conceptual design for retaining walls and building foundations in mountainous areas; (c) regularity of building configuration; (d) integration of masonry structures and precast RC floors; (e) requirements for calculating and detailing stair shafts; and (f) limiting the use of single-bay RC frame structures. Some significant examples of damage in the epicenter areas are provided as a reference in the discussion on the consequences of collapse, the importance of duplicate structural system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RC and masonry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4.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MS7.0地震。震前我们实验室主要做出以下预测:(1)根据我国强震的空间分布有序性规律,在2015年曾做出预测:甘肃省东南部、四川交界处将来可能会发生8级地震;(2)根据44年周期和7年周期,2016年预测四川区域在2017年会有7.5级地震发生;(3)依据地磁仪器观测到的数据异常,2017年7月28日认为近期将有6~7级地震发生。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经综合分析我们的三次预测,以及6—7月在四川茂县出现的多次滑坡事件,认为若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短临预测方式。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中绵阳市梓潼县水库土坝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绵阳市梓潼县170座水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依据绵阳市梓潼县水库地震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资料,对绵阳市梓潼县48座高危以上险情水库土坝的震损情况做了初步总结和分析.典型震害现象包括裂缝、渗漏以及泄水建筑物和附属设施的损毁等;以梓潼县3座典型震损水库土坝为例,总结了震损水库的特点和经验教训,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结论.  相似文献   

16.
The post-earthquake rapid accurate assessment of macro influence of seismic ground motion is of significance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relief,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seismic intensity distribution map released by the Lushan earthquake field team of the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CEA) five days after the strong earthquake(M7.0) occurred in Lushan County of Sichuan Ya'an City at 8:02 on April 20,2013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mergency relief,economic loss assessment and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the means for blind estimation of macroscopic intensity,field estimation of macro intensity,and review of intensity,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and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ushan "4.20" M7.0 earthquake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are analyzed,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future seismic intensity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方法分析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6个月成都、松潘、江油和崇州4个台站出现了同步的逐日比超阈值异常,异常台站集中于四川北部地区,震中位于异常阈值线上。外空场活动调查排除了空间环境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显示此次多台同步逐日比异常很可能是浅层地下介质电性结构改变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汶川8.0级大地震应急遥感震害评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后,在缺乏足够地面震害调查资料的情况下,通过遥感手段获取灾区震后遥感影像,图像快速处理和震害信息提取,对地震灾害及其损失进行快速评估,将弥补地面调查的不足,为地震应急指挥和救援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叙述了遥感应急震害评估的基本方法和该方法在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中的应用,并对实际评估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