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省清远市低温霜冻监测预报系统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根据清远市低温霜冻气候概况,应用1970~2000年的地面和高空气象历史资料作统计样本,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测站的日最低气温和日最低地温的短期预报方程,作定量预报;并根据霜冻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判别预报区内有无霜冻,建立了广东省清远市低温霜冻监测预报系统。用2007—2008年冬春低温雨雪冰冻历史资料进行试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MOS,PP方法在降水及温度预报中的效果对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华  王建国等 《山东气象》2000,20(4):14-15,24
利用1995~1997年的北京T106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建立了山东省各测站夏季(6~9)1~5天日极端温度、降水MOS预报方程和PP预报方程,并对1999年7~9月的预报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MOS方法预报效果明显优于PP方法。  相似文献   

3.
选取伊宁基准站1961—2005年历年3月1日至5月31日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伊宁市终霜气候特征;利用1991—2003年历年4月伊宁基准站08时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伊宁市春季霜冻最低气温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4.
利用库尔勒市气象局2003—2012年春、秋季最低地面温度、最低气温、云量、风速和海平面气压等气象要素资料,分析该地区的霜冻特征以及最低地面气温和其它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库尔勒市霜冻主要出现时段为10月、11月以及次年的3月;(2)最低气温与最低地面温度之差介于-3~8℃,其中在3~5℃之间占总数的72.5%;(3)当08时海平面气压低于1015 hPa时,发生霜冻的概率仅为4.8%;气压超过1025 hPa时,出现霜冻的概率达84.7%;(4)通过最低气温、云量和风速建立的最低地面气温预报方程,分别对最低地面温度和霜冻做出预报,其中最低地面温度预报的准确率在70.7%~83.5%之间,霜冻预报的准确率为89.9%,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乌苏1961—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1991—2012年春季3月15日—4月30日期间霜冻日及其前一日常规气象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乌苏春季霜冻预报方程,用该方程对1991—2011年的霜冻历史资料进行回报检验,拟合率为82.1%,对2011—2012年的霜冻进行试报,拟合率达87.8%,效果较好,可以在乌苏地区的霜冻预报业务中试运行。  相似文献   

6.
运用日本的降水预告产品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作短期强降水预报判据,用本地气象要素资料作短期强降水落区预报,以天气雷达回波资料为依托,建立一套恩施州强降水落区短时滚动预报方程,经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二代玉米螟卵峰日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4年的资料,研究了二代玉米螟发生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了卵峰日发生的长、中、短期预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二代玉米螟发生的主导因子,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5cm地温等因子均对二代玉米螟卵峰日有显著的影响。玉米螟发育进程遵循有效积温法则;降水量和雨日偏多,对发育进程有延缓作用。所建立的预报模式经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概括了双鸭山市的初霜冻规律,在以环流特征量、群众经验普查等相关因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长、中、短期初霜冻预报方程的数值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T639模式预报产品和黑龙江省83个国家气象站气温实况观测资料,采用最优预报因子方法选取预报因子,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逐站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MOS预报方程; 对MOS、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SCMOC)和T639三种气温预报产品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预报效果进行对比检验分析,并用EOF方法检验预报与实况的时空变化特征一致性。结果表明: 与实况的时空变化一致性方面,MOS和SCMOC较好,T639略差; 预报效果方面,MOS和SCMOC对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2 ℃预报准确率普遍高于T639,MOS的预报准确率在日最高气温方面高于SCMOC,在日最低气温方面低于SCMOC; MOS对T639气温预报产品改善效果明显,尤其对冬季日最低气温的预报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MOS较T639气温预报改善效果与T639模式预报效果呈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MOS预报改善效果在T639预报准确率低的山区明显优于平原,在春、夏季,预报准确率较低的日最高气温明显优于日最低气温,在冬季,预报准确率较低的日最低气温优于日最高气温; MOS气温预报方法的预报性能较理想,SCMOC对黑龙江省预报难度较大的日最低气温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董杏燕 《浙江气象》2006,27(1):18-22
通过建立的预报方程,把大风预报数值化。通过对王盘山和嵊泗3年来出现的大风个例的对比分析,找出杭州湾大风的主导风向;各季节二站风向风速之间的特点,利用二个测站的空间相关性,建立线性预报方程,来预报短期的杭州湾的风。而中期预报,则是通过PPM方法,采用前一天20时的欧洲数值预报资料,做出杭州湾3~5天内,每一天的最大平均风速和风向,在此基础上加上一级为阵风风速。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与广西大范围霜冻天气过程对照作为分析依据 ,建立广西大范围霜冻天气过程的概念模型 ,结合预报指标、相关因子普查 ,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广西 89站逐日最低温度预报方程及霜冻等级预报  相似文献   

12.
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在8月10日登陆后引发了远距离大范围的暴雨,本文利用ECMWF(EC)和GRAPES全球集合预报模式等资料对暴雨短期预报的误差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主要集中在8月10日夜间的山东中部地区,EC集合预报对该区域的降水量预报效果总体优于GRAPES集合预报。集合敏感性分析可以识别出和预报变量高相关(敏感)的天气系统,结果表明山东区域平均降水量对同期500 hPa副高、台风西北侧海平面气压和山东北部低层温度较为敏感,而对流层高层的高度及经向风存在更大范围的敏感区。根据暴雨预报TS评分选取EC集合预报成员作为优势组和劣势组,结果表明优势组预报成员表现为山东上空300 hPa低槽前倾,北侧高空偏南急流更强,同时配合低层台风外围偏东风急流,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有利条件。另外,优势组预报的中纬度低层冷空气和斜压锋区更强,导致优势组在山东中部预报出暴雨,更加接近于实况。  相似文献   

13.
淄博市冬季偏北大风的分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传花  田秀芬 《气象》1998,24(6):29-31
在分析淄博市冬季偏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首先用PP法建立了大风的初步筛选预报方程,尔后选用不同的预报判据进行冬季偏北大风的分县预报。经试用,对大风分县指导预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乡镇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宁省乡镇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以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预报和自动气象站等加密观测数据为基础,以数值预报解释应用技术为依托,应用PP方程组和相似法结合制作乡镇站点的降水预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乡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开发了辽宁省乡镇天气预报网站,实现了未来24 h辽宁省952个乡镇站点的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3个要素的乡镇短期基本气象要素预报产品在网页上的下发、订正、保存、上报、评分和管理等功能。同时,概述了辽宁省乡镇天气预报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5.
库尔勒地区霜冻的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库尔勒地区霜冻的基本特征。选取1961—2000年初终霜冻的资料,用统计学方法作出预报,并进行历史检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做好广东省逐日最低气温的预报,利用1998~2007年冬季(11月~次年2月)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选取20°~27.5°N,107.5°~117.5°E区域内的海平面气压、850 hPa温度、850 hPa相对湿度、850 hPa纬向风(u)、850 hPa经向风分量(v)和500hPa位势高度等6个要素作为预报因子,以韶关、梅州、广州、阳江、汕头等5个站分别作为广东5个部分的代表站,采用能选取"最优"因子的逐步回归方法建立5个代表站的11月~次年2月逐日的最低气温预报方程,并对预报方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用逐步回归预报方法建立的广东省5个代表站的逐日最低气温预报方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也存在预报结果比实况偏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任泽君 《气象》1997,23(8):29-33
1991年江淮梅雨结束,在预报上具有相当难度。由于ECMWF数值预报出现重大偏差,曾一度造成业务预报的重大分歧,增加了预报决策的困难。作者客观地反映当时预报的实况,其目的在于剖析预报分歧中的症结,并由此提出预报员的经验可以弥补单一预报工具的不足,修正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车军辉  赵勇  石振彬 《山东气象》2019,39(2):106-116
以山东省乡镇级精细化要素预报为例,预报站点由县级123个增至1 561个。在精细化要素客观预报方法开发中,如何处理多量预报站(格)点问题?利用山东省稠密的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通过分析不同站点空间分辨和地形属性的观测要素的统计学差异,研究各种气象要素的站点差异性。结果表明:温度、降水等要素具有明显的局地小气候特征,需要更高空间分辨率的预报站点来捕捉;市区、郊区以及不同高度山区等站点间最低气温各分位数统计值差异均较大,但相关系数较高,且频率分布形态相似;风对地形更敏感,不同测站间相关系数较低,分位数统计值和频率分布形态差异均较大。上述结果可为精细化要素客观预报业务中的站(格)点处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