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由年、季气候变化工作组(WGSIP)、气候变化数值试验工作组(WGNE)和气候变化耦合模式工作组(WGCM)联合主办的“集合方法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8日至22日在英国Exeter召开。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8日,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发表了美国第一个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的综合报告一气候行动议程(Agenda for Climate Action)。这项议程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制定的一套可靠的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3.
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当代大气科学尤其是气候学的重大课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世界气象组织制定了世界气候计划(WCP)并号召WMO各成员国制定相应的国家气候计划(NCP)。 我们于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随中国气象考察团访问了日本气象厅,现将日本的气候变化对策及其研究工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5年8月16日,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中国作者第二次会议。IPCC主席团成员、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到会并在开幕式中发表了重要讲话。来自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  相似文献   

5.
李萍阳 《气象》2010,36(2):136-141
第18届国际生物气象会议于2008年9月22—26日在日本东京举行。通过简要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情况,概括了近年来生物气象研究的进展与动向。从ICB2008各会场的交流内容和讨论可以看出,未来生物气象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人类生物气象学领域的热浪与健康预警系统、医疗气象、室外工作热环境评价及医疗天气预报研究与应用。(2)城市气候特征与评价及减缓措施研究。(3)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4)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5)动物对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响应。(6)污染物跨国输送与国际环境合作研究。加强我国的生物气象研究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可以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在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中,气溶胶和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仍然是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总结了有关云和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从观测、理论以及模式角度评估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1]),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归因(Attribution)包括气候变化归因(Climate change attribution)、影响归因(Impact attribution)和天气敏感性识别(Identification of weather sensitivity)等三个方面。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AR6 WGⅡ)沿用了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AR5 WGⅡ)中关于气候变化影响归因的定义,认为气候变化影响归因评估气候系统变化对观测到的自然、人类或受管理系统变化的贡献程度。IPCC AR6 WGⅡ提出了在影响归因中构建“无气候变化基准期”(no-climate change baseline)的基本研究思路,总结了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海岸系统、水系统、食物系统、人类社会影响归因研究的重要进展。相比于AR5 WGⅡ,AR6 WGⅡ更加具体地描述了气候变化对自然、人类或受管理系统的影响程度,部分评估结论的信度也得到了提升,且在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方面给出了更多的证据。尽管气候变化影响归因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AR6 WGⅡ指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数据、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影响量化方法、更全面的系统变化机制理解来深化气候变化影响归因研究。  相似文献   

8.
前言气候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现代化社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依赖性日益增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显露。增强人们的气候意识,保护并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已引起全球重视。在1990年10月29日至11月7日召开的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SWCC)上,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们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的评价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和战略。一致认为:保护气候、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30日和6月8日,韩国环境部和气象厅分别举行了“韩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Korean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KPCC)成立大会,韩国环境部长官郭决镐和气象厅厅长申庆燮参加了成立仪式。  相似文献   

10.
2005年8月2-11日在中国北京召开了国际气象与大气科学协会(IAMAS)2005年科学大会。会议期间(8月9-11日)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中国北京心连心文化艺术中心联合承办了国际展览会,共有30多个中外单位参加了展览。《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也  相似文献   

11.
第一届“G8 5立法者和企业领导人气候变化问题论坛”于2005年7月3日在英国伦敦举行。论坛在2005年八国首脑会议的前夕,由英国、欧盟和美国的“争取和谐环境全球立法者组织”(GlobalLegislatorsOrganizationforaBalancedEnvironment,GLOBE)召集。论坛邀请五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孟加拉国)与八国集团讨论《京都议定书》到期(2012年)后,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24次全会暨IPCC第三工作组第8次会议于2005年9月22~28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共有来自110个国家、17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28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1 会议的主要议题与工作进展 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审议批准IPCC碳捕获与碳存储(CCS)特别报告。该报告着重考虑了CCS技术对于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性,综述了CCS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王涓力 《干旱气象》2003,21(4):75-75
20 0 3年 11月 18~ 2 1日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CLIVAR(气候变化及可预测性研究计划 )、PAGES(IGBP关于过去全球变化研究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 (Arizona)的南部城市图森 (Tucson) ,联合召开了名为“千年尺度干旱及展望”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由 70多名从事干旱和相关问题研究的科学家出席了会议 ,其中 10~ 15名科学家来自非洲、亚洲、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张强研究员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张德二研究员等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议题是“全球千年尺度的干旱气候变化问题” ,重点是“北美…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内有关研究,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影响的观测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中农业气象灾害时间变化趋势,评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可能影响和适应策略.得出:(1)中国大陆(西南地区除外)光温生产潜力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北方增幅大干南方,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作物的生产潜力影响不同.(2)气温...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石河子4个站无霜期、初(终)霜日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4个站历年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有利于农业生产。无霜期的绝对变率要比初(终)霜期的绝对变率大,年际差异相对较大,初霜期提早趋势均比终霜期提早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封国林  龚志强  支蓉 《气象学报》2008,66(6):892-905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判断当前全球的温度变化趋势,已经成为研究气候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新的气候变化检测技术以适应全球增暖的新特征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结合(1)气候突变和转折检测技术、(2)观测数据信息的分离和提取、(3)气候系统内在复杂性、(4)气候系统动力学结构特征的识别、(5)极端气候事件定义及其检测等方面的气候变化检测技术研究,分别介绍了中国近期气候变化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部分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新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介绍。最后,就当前气候变化检测技术方面的一些焦点和难点问题做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IPCC简介和广州会议的任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共同发起组织的.目的是成立一个能够处理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组织,下设三个工作组.第一工作组的任务,是对气候变化作出科学的评估.该工作组于1990年6月完成《IPCC气候变化科学评估》,主要是评估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用数值模拟对未来气候变化作出预测.在1990年7月至1991年12月期间,第一工作组的专家们又在原来工作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研究,写出了科学评估的补充篇.1992年1月13日~15日,在广州召开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 第八次会议于2005年8月26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姜伟新主持,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刘江,以及来自外交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统计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民航总局共16家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成员或协调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IPCC于2019年8月7日通过了《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决策者摘要,报告第3章评估了气候变化与荒漠化的关系,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包括全球旱地(dryland)和荒漠化的范围、荒漠化过程与影响因素、荒漠化的检测与归因、荒漠化对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荒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未来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与风险,应对荒漠化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联系。在估计荒漠化变化、荒漠化变化检测与归因、荒漠化对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荒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反馈、应对荒漠化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联系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些评估结果对我国认识旱地和荒漠化范围的变化、影响荒漠化因素、荒漠化过程、荒漠化变化检测与归因,荒漠化对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荒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未来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与风险,以及防治荒漠化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等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07年5月29-31日,气候变化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ICCC)在中国香港召开。400余位来自全球的自然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