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海中东部表层沉积物矿物组合分区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油浸系统鉴定法对南海中东部 2 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 63— 1 2 5 μm粒级的矿物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矿物种类丰富 ,有 5 7种 ;矿物组成以轻矿物为主 ,重矿物含量较低 ;与中国其他海区相比 ,以铁锰微结核、磁铁矿、普通辉石和火山玻璃的高含量为特征。根据矿物来源和成因的研究 ,可分为陆源碎屑矿物、自生沉积矿物、火山碎屑矿物、生物骨屑矿物和宇宙来源矿物 5类。为了定量地探讨沉积物中矿物组合及其空间分布 ,根据特征矿物的相似性对 2 86个样品 2 2种矿物变量进行Q 型聚类分析 ,将南海中东部表层矿物分布划分为陆源、混合、自生、火山 4个矿物组合区。各组合区中矿物组成和含量上的变化反映了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沙群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的轻矿物分区及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底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粒级为0.063~0.125 mm)的特征及分布样式对于鉴别沉积物的源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取自南海中沙群岛附近海域1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轻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和矿物组合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本区划分为以下三个矿物组合区:生物碎屑矿物区(Ⅰ)、火山碎屑矿物区(Ⅱ)、混合矿物区(Ⅲ).生物碎屑矿物区(Ⅰ)的矿物组合单一,为生物骨屑矿物.生物骨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中沙环礁,极少量的陆源物质及火山物质可通过悬浮或风等途径搬运进入此区.火山碎屑矿物区(Ⅱ)的轻矿物以褐色火山玻璃为主,火山渣、无色火山玻璃等火山碎屑矿物含量也较高.风化碎屑及陆源碎屑矿物(如石英等)的含量较低.火山渣在本区呈点源式扩散分布.本区矿物组合为褐色火山玻璃-火山渣.此区的物质来源相对复杂,主要来源于原地海山岩石剥蚀风化以及区内可能存在的正在喷发的小型火山物质的风化,周边岛弧火山对其贡献极小.混合矿物区(Ⅲ)的物源丰富,包括生物源、火山源及陆源,该区又可分为两个矿物亚区:东北部混合矿物区(Ⅲ-1),主要的矿物组合包括生物骨屑矿物、褐色火山玻璃、石英、长石等,陆源物质来自于我国大陆,陆源物质基本上位于17°N以北;东南部混合矿物区(Ⅲ-2),矿物组合为生物骨屑矿物、褐色火山玻璃、石英以及风化碎屑矿物,其中陆源物质可能来自南海南部及西南部大陆中的碎屑矿物,通过发源于大河口的海底峡谷搬运进深海盆.  相似文献   

3.
南海东部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南海东部 1 8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 63~ 1 2 5μm粒级重矿物的研究表明 ,重矿物种类有50种 ,最高含量可达 1 2 .82 % ;平均含量较低 ,为 1 .1 1 % ,;矿物组成以普通角闪石、铁锰微结核、磁铁矿、普通辉石为主。重矿物来源复杂多样 ,包括陆源、火山、自生等各种来源的矿物。陆源重矿物多分布在水深 3 50 0 m以浅的北部陆坡 ,主要来源于台湾海峡和台湾岛 ;此外还有经巴士海峡由洋流带入的吕宋岛等的剥蚀物 ,珠江物质对研究区的影响较小。自生沉积矿物主要分布于 1 6°N~ 2 0°N之间的下陆坡区和深海平原 ,其中铁锰微结核富集于沉积速率较低的氧化环境 ,自生黄铁矿则富集于局部还原环境或生物壳室中。火山碎屑矿物主要分布于 1 5°N两侧的深海平原和海山区 ,来源于海底火山岩的剥蚀物和附近弧状列岛的火山喷发物。沉积环境是影响重矿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琉球群岛以东海区沉积物重矿物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琉球群岛东部海区沉积物中富含大量火山碎屑矿物、岛屿岩石遭受风化蚀变形成的普通角闪石以及水生的铁锰微结核,其重矿物种类、特征、组合分区等与火山作用、沉积环境、地形、物质来源等内外生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本区重矿物的种类、特征及组合分区的研究,初步判断位于研究区北部、菲律宾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而导致的正在活动的的琉球岛弧区为火山碎屑的主要源区,重矿物成分主要为水携成因来源,受同期火山作用控制;少量紫苏辉石来自先期形成的海岭或海底高原(如冲大东海岭、奄美海岭及九州海岭等)上的火山岩系,是经过剥蚀、搬运再沉积的产物;琉球群岛、九州等火山活动产物受海底高地等阻隔而在本区表现为向南或东南影响力逐渐减小;本区地质历史上的及正在进行的岩浆活动主要以基性及中性岩浆为主。此外,流经本区的黑潮对自生铁锰微结核的富集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河物源碎屑沉积物的重矿物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取自黄河口附近的黄河干道和分流河道、河口潮间带及水下三角洲不同地貌沉积环境的149个表层样品进行了碎屑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近代黄河物源碎屑沉积物与长江物源相比,具有云母-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组合,富含云母类矿物,但不同环境的矿物组成由于沉积动力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以黑云母/白云母和磁铁矿/钛铁矿比值高以及绿帘石/榍石和闪石类/辉石类比值低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东海沿岸陆架CJ08—630、CJ08923、CJ08—11853个柱状岩心56个重矿物样品63~125μm粒级重矿物的研究表明,重矿物种类有56种,最高含量可达53.1%,平均含量较低,为8.5%。矿物组成以闪石类、帘石类、辉石类、片状矿物、自生黄铁矿及金属矿物磁铁矿、褐铁矿等为主。重矿物来源复杂多样,包括陆源、自生等,其中沿岸河流输入物是主要陆源矿物来源,此外还有沿岸和岛屿等的剥蚀物、冲刷物。沉积环境是影响重矿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该区的碎屑矿物有以下三个来源:即陆源碎屑物质;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及少量海底自生矿物。其中火山喷发的碎屑矿物晶形完好,常包裹着一薄层火山玻璃,这些矿物以紫苏辉石为主,其次是普通辉石、角闪石、磁铁矿、磷灰石等。此外,还有许多浮岩碎块及火山玻璃碎屑,在浮岩的碎块中含有斜长石(An=30—80)、紫苏辉石、磁铁矿及少量橄榄石的斑晶。根据碎屑矿物的组合特征将该区分为3个矿物区和3个矿物亚区。  相似文献   

8.
南海中北部表层沉积物的矿物沉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苏广庆  王天行 《台湾海峡》1992,11(2):118-124
本文研究了南海中北部500多个样品的矿物学。认为,本区表层沉积物中矿物种类繁多,分布较为普遍,碎屑矿物(含火山物质)、粘土矿物、自生矿物常有出现。以前者为最显著(共60多种,其中重矿物50多种,轻矿物近10种),主要分布于陆架区及深海盆;粘土矿物次之,多分布于陆坡~深海盆;自生矿物较少,陆架~深海盆均有分布。文中根据矿物沉积特征和环境差异,把它划分为6个矿物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0.063~0.125 mm粒级的碎屑矿物组成、组合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并对研究区碎屑矿物成熟度、物质来源、沉积环境以及组合分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区轻矿物占主体,质量分数平均达95.09%,以石英、长石为主;重矿物共37种,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绢云母、普通辉石、白云母、赤铁矿、透闪石和褐铁矿为主。依据碎屑矿物含量及分布特征,将研究划分为3个矿物组合区,各区重矿物组合类型不仅与物质来源有关,而且受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海南部2个代表13万a以来柱状沉积样品高分辨率的黏土矿物组成分析,认为所研究的黏土矿物主要为陆源碎屑成因,埋藏过程中的成岩变化或黏土矿物自生特征不明显,而以采样点南面加里曼丹岛、菲律宾东、西两侧的火山群岛和湄公河流域为主要陆源的地质条件、风化环境及物质迁移途径的差异控制了南海南部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成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研究发现,沉积物样品中较高的蒙皂石含量对应于地质历史上的暖期,而较低的蒙皂石含量对应于冷期.伊利石的行为及其古海洋指示意义则与蒙皂石相反.将柱状沉积物样品上高分辨率的黏土矿物组成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有助于研究晚第四纪以来南海陆源碎屑物的源区特征、迁移途径及海区古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11.
渤海的海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根据渤海海冰研究和来自卫星遥感、飞机和船舶航测、岸站观测、野外现场实验以及历史记载等,概述渤海冰形成、类型、物理力学性质和冰情、漂移等。  相似文献   

12.
铀和铀系元素在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质学以及资源利用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了海洋铀化学的研究。四十年代,主要的任务是寻找适宜的化学测试方法;五十年代之后侧重于调查和研究其分布规律和存在形态,筛选各种提铀的吸附剂以及发展先进的物理测试技术和方法——中子活化技术、α谱仪和同位素稀释方法等。目前,在化学分离方法和核子测试手段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精确地测定了不同海  相似文献   

13.
一次春季黄海海雾和东海层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苏平  刘飞  孔扬 《海洋与湖沼》2014,45(2):341-352
结合多种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2011年3月12—13日的一次黄海海雾过程进行分析。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此次黄海海雾过程与东海层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地面高低压位置为水汽从层云区向北输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黄海上空天气尺度下沉运动,加强了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层结的稳定性,MABL顶自南向北高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在向北输送过程中不断向海面聚集;下沉导致的干层以及逆温层对海雾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模式结果进一步证明天气尺度下沉运动与MABL内的下沉在29°—30°N附近同位相叠加,使得该海区上空的下沉运动明显增强,边界层高度迅速下降。下沉可能会导致气块温度升高,云滴蒸发,来自层云区的水汽随流场向北向下输送逐渐接近冷海面凝结成雾,近海面水汽的平流输送使海雾进一步向北发展。本研究为海雾预报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4.
NUMERICAL EXPERIMENTS OF SEA ICE IN THE BOHAI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rather complete sea ice model is given, which deals with not only thermodynamic and dynamic processes commonly used in previous models of sea ice but also a melting process of ice driven into warmer waters. A serie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search after a mechanism of the growth and decay of sea ice in the Bohai sea, and the princip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melting process of sea ice driven into the warmer waters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the ice condition in such a partially frozen sea as the Bohai Sea is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und velocity in the first few ten meters of the sea floor measur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12 stations) and the Huanghai Sea (2 stations) by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methods.The apparent characters of the sediment samples and the velocities estimated from the sample porosities by Anderson's empirical equation basically coincide with the measured velocity structures.A new method called "total reflected ray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interpret the reflection data.  相似文献   

16.
东海西部海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海西部海域浅部地层的成因、地质年代及沉积层序,将晚更新世末以来的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Ⅰ、Ⅱ、Ⅲ、Ⅵ工程地质层。又根据所遇地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分若干亚层。东海西部海底不稳定因素有:地震、浅层气、滑坡、崩塌、侵蚀与沉积作用、海底地貌形态。综上因素将东海西部海域划分为:长江水下三角洲工程地质区、浙东海域工程地质区和陆架平原工程地质区。  相似文献   

17.
对渤、黄海14个主要海湾的原始验潮记录进行了分析,从中筛选出水位变化幅度大于或等于50cm的54个假潮个例,着重分析了伴随假潮过程的天气形势,把可能引发假潮的天气形势归纳为4种基本类型。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92%)引发假潮的天气个例都与锋面活动有关;所有个例中低层大气基本上都是弱静力稳定,且都具有较强的垂直风速切变。根据观测事实和稳定度理论分析认为,低层大气的弱静力稳定层结构以及由垂直风速切变引起的剪切不稳定性,是假潮气象学成因的一种必要条件和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渤、黄、东海水温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7-1989年渤,黄,东海水温周日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水温日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就平均状况而言,不温日变幅以渤海为最大,北黄海次之,南黄海和东海最小;在1a中,夏季最大,秋季最小,研究海域水温日变化大致可分为太阳辐射,潮流和内振动3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9.
渤海近岸海水扩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迅速发展,研究和解决近岸海水扩散及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注意,许多国家相继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六十年代初,考虑到美苏核试验的影响,我国就开展了海洋放射性污染的调查。七十年代又开展了石油和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目前,这项工作已成为国家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研究污染物质的通量、变化、形态和海水对污染物质的容量,及其稀释扩散规律都是这项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对南海北部一连续观测站的春季海流资料进行功率谱分析、潮流调和分析及统计分析,得到南海北部春季海流垂向结构的基本特征为:(1)实测平均海流偏W向流动并随深度的增加稍作逆时针方向偏转,平均流速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实测海流的日周期明显,在垂向上,近底层(300m)的功率谱峰值明显比其它水层的大,表明该层海流包含的日周期波动最强;(2)海区的日潮流相当强,其最大流速(WK1 WO1)在近底层最大;日潮流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其椭圆长轴基本上为偏NW—SE向;(3)海区的平均余流呈偏W向流动,在200m层相对较稳定,随深度的增加其方向略呈逆时针方向偏转,量值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