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骁  何光辉 《岩土力学》2012,33(7):2189-2195
将地震液化场地分为地表的上覆未液化土层、底部的未液化基层以及夹在两者之间的液化土层,基于桩-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Winkler模型,考虑桩弯曲的非线性弯矩-曲率本构关系和桩的几何非线性变形,建立了液化土层横向扩展下桩非线性大挠度变形的基本控制方程,并利用打靶法进行了数值求解。同时,给出了桩线弹性小变形情形下的解析解。通过与非线性有限元解和线弹性小变形解析解的比较,验证了文中打靶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用数值方法分析了液化土层横向扩展对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线性桩-土相互作用和桩材料非线性效应强于桩的几何非线性效应,随着液化土层横向扩展位移的增加,几何非线性效应逐渐增大,此时,应采用完全非线性模型进行桩力学行为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桩土相互作用及单桩承载力确定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的原位试验为基础.结合东营地区具体土层结构、性质特点.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软土地区的砼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桩土相互作用、荷载的传递规律、桩土相对位移与桩侧摩阻力的关系.通过桩载试验资料对比.得出三维有限元法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近。在此基础上.根据侧摩阻力最大值发挥不同步这一特点和桩土相互作用的实质及荷载传递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单桩圾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韩双 《地下水》2023,(4):200-202
为了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桩的变形特征及桩身内力的分布规律,本文基于现场单桩静载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桩的Q-S曲线特征及桩的内力分布形态。结果表明:(1)当荷载级别达到130 t时,桩的侧壁摩阻力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单桩的极限承载力远大于设计值;(2)数值模拟得到的单桩桩顶最大沉降值为15 mm,而实测值桩顶最大位移12.5 mm,两者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总体来看数值模拟的计算是合理有效的;(3)采用数值模拟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证明数值模拟的合理性。此外,对于黏性土而言,由于桩土极限位移介于6~10 mm,但桩在最大一级荷载下,未能达到上限值,因此侧壁摩阻力只能分担总荷载的40%。  相似文献   

4.
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简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分析属于桩基桥梁抗震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而目前尚缺乏合理的简化分析方法。鉴于此,直接针对振动台试验,基于Penzien模型,建立了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模型与相应的简化分析方法。通过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数值建模途径与简化计算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可用于液化场地桩基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并且特别考虑砂层中孔压升高引起的砂土承载力衰减效应,推荐了计算参数的合理选取方法;据此进行了桩径、桩土初始模量比、砂土内摩擦角、上部桥梁结构质量等重要参数对液化场地桩-土地震相互作用影响的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在液化场地条件下,随桩径和桩土初始模量比的增大,桩的峰值加速度、峰值位移减小,而桩的峰值弯矩则增大;随砂土内摩擦角增大,桩的峰值加速度、峰值弯矩、峰值应力均增大,而桩的峰值位移则减小;随上部结构配重增大,桩的峰值位移、峰值弯矩均增大。  相似文献   

5.
孙晓东 《探矿工程》2012,39(12):50-53
桩贯入土体产生的挤土效应问题较为复杂。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单桩贯入夹硬层土和均质土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经过分析比较,得出了单桩贯入夹硬层土体所特有的位移场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桩贯入夹硬层土过程中,软硬土层交界处土体水平位移变化剧烈;硬土层的存在,会使土体水平及竖向位移受到约束;夹硬层土的水平挤压应力要远大于均质土情况;与水平应力相比,竖向挤压应力在硬土层处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6.
宋林辉  梅国雄  宰金珉 《岩土力学》2007,28(5):1035-1039
桩与地基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横向承载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土反力是挠度和深度的非线性函数,即桩的变形和受力之间呈非线性变化,这种非线性导致了横向承载桩的分析计算十分繁杂。针对问题研究的复杂性,从考虑位移的朗肯土压力理论入手,根据桩出现挠度后引起周边土体的位移量,推导出桩周土反力表达式,在不引入任何地基模型的条件下计算桩身任意深度处基于桩体位移的土反力,简化了问题的分析过程。通过设定算例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与p-y曲线结果以及实际情况一致,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高压喷射注浆于1968年首创于日本。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引进并开始研究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目前,高压旋喷工艺应用最为广泛,工艺技术最为成熟。对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为旋喷桩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止水、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设计参考依据。该试验在陕西省延安市某建成小区内选三个试验点,按不同旋喷桩施工工艺成桩,通过对桩身完整性检测、单桩承载力试验,分析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均匀土层中的单桩着手,建立单桩有阻尼竖向振动的微分方程,利用传递矩阵法分析成层土中单桩竖向振动的阻抗函数及共振频率,并与足尺型桩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还用作者编制的传递矩阵的程序计算上海磁悬浮桩基的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9.
徐长节  黄洪超  蔡袁强  柳伟 《岩土力学》2006,27(Z1):803-808
基于Mindlin位移解,对成层土中的单桩及桩周土作离散化处理,建立了桩土之间有相对滑移和土体存在极限阻力的单桩分析模型,其中桩体沉降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而桩周成层土体的沉降则利用考虑了各单元土体相互影响的ML法计算。两部分之间通过位移协调建立联系,并采用迭代法求解,建立的模型具有较严密的理论基础,且能反映真实的土体分层特性,算例结果亦表明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
单桩与带承台单桩荷载传递特性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单桩和带承台单桩进行静载试验比较,桩身与承台下传感器得到了如下荷载传递特性:桩顶荷载分担比随总荷载增加而减小,承台使上部桩身轴力分布平缓,桩侧摩阻力受到削弱,摩阻力传递函数出现软化现象,但同时下部摩阻力发挥得到增强,而桩顶刚度变化不大。这些成果对于桩与承台共同作用特性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砂土中单桩静载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健  郭建军  张昭  贾敏才 《岩土力学》2010,31(6):1763-1768
通过自行设计的可视化模型箱,进行了单桩静载室内模型试验,考虑了不同桩径、不同土体密实度等影响因素,研究了单桩的沉降模式、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及随沉降的发展模式,并通过拍摄跟踪和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桩端和桩周土体的孔隙率的变化规律;对二维颗粒流程序进行开发,模拟了单桩静载过程中桩端阻力和桩周土体孔隙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颗粒流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模拟单桩静载过程,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了单桩静载过程的宏细观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坑开挖时邻近桩基性状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福全  汪金卫  刘毓氚 《岩土力学》2008,29(7):1971-1976
基坑开挖时尤为关注的问题是土体侧向移动对邻近桩基的不利影响,土体的侧向移动使邻近桩基产生侧向位移和附加应力及弯矩,甚至可能使上部建筑物功能失效。采用土工有限元软件Plaxis 8.2对内支撑排桩支护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基坑开挖时对邻近桩基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单排桩、双排桩在不同开挖深度、支护桩的刚度、桩基刚度、桩基距基坑开挖面距离、桩身的约束和桩长条件下桩身水平位移和弯矩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王睿  张建民  张嘎 《岩土力学》2011,32(Z1):501-0506
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动地基中的桩基础的震害现象和抗震设计受到了工程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侧向流动地基中桩基础的一些典型震害现象和其可能震害原因的归纳和分析,显示目前研究仍不能完全解释侧向流动地基中桩基础的震害现象。选取新泻地震中昭和大桥桩基础破坏案例采用p-y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地基侧向流动引起的桩基础破坏的影响因素。计算结果显示,合理地描述液化砂土的p-y曲线模型在侧向流动地基桩基础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侧向流动地基中桩基础的震害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和抗震设计,有赖于更为合理和有效地液化砂土中的p-y模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靳建明  梁仕华 《岩土力学》2012,33(6):1857-1863
针对成层Gibson地基模型,研究了轴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的非线性沉降响应。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求得桩土体系的控制方程,获得了土体位移的解析解及桩身沉降的差分方程式。将土体看作线弹性理想塑性材料,分析了土体的非线性对桩身位移的影响,提出了考虑非线性的单桩沉降响应计算方法,利用Maple编制了相应的分析程序。通过算例研究了土性参数及桩长径比对端承单桩沉降的影响。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桩基静载荷试验成果的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常规室内模型试验中,土体侧向位移作用下桩身变形特性能够获得,而桩周土体内部的位移很难量测。因此,结合透明土材料、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和光学测量系统,设计了侧向位移作用下被动桩桩周土体变形测量试验系统。通过非插入式测量,得到桩不同埋置深度下桩周土体的位移场。试验结果表明:相同侧向位移模式下,桩埋置深度越大,桩对桩前土体的遮拦效应越明显,中间与两侧土体的相对位移越大。基于模型试验的结果建立了数值模型,参数敏感分析表明土体侧向位移形状对桩前土体位移遮拦效应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矩形、抛物线形和三角形,且遮拦效果随着桩径的增加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冯君  张俊云  朱明  江南 《岩土力学》2016,37(Z2):94-104
高承台群桩基础是高速铁路桥梁基础的一种常用形式,受到风、地震等荷载作用影响,常常需要承受较大的横向荷载。采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三维有限元程序ABAQUS对软土地层中单桩、群桩的横向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软土采用修正剑桥黏土本构模型,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群桩研究方案包括了桩数的变化以及桩间距的变化。结果表明,群桩基础的基桩平均横向承载力(总承载力/桩数)较单桩基础显著增加,且水平荷载方向桩间距越大,其横向承载力越大;群桩基础基桩受力存在三维空间效应,不同位置基桩受力大小排序为角桩最大,其次为边桩,最小为中间桩,弯矩极值差异可达20%,群桩基础桩周土影响范围距外围基桩边缘净距离约为16D (D为桩径)。桩与桩相互影响效应对群桩水平承载不利,承台约束效应对水平承载有利。探讨了考虑上述两种效应的群桩效应系数计算方法,通过计算验证了该方法在软土地区高承台群桩基础横向承载力计算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PCC单桩性状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CC桩是一种获得专利的新型桩,对其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尚无先例。通过自行研制的加载系统和量测系统装置,对单桩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其在竖向荷载下的工作性状,得到了桩顶的P-S曲线与桩周土压力分布曲线,其结果与荷载传递函数计算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堆载条件下单桩负摩阻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杨庆  孔纲强  郑鹏一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8,29(10):2805-2810
通过对粉土中混凝土单桩竖向静载荷的模型试验,分析了在桩周土堆载条件下,端承桩、摩擦端承桩在桩周土含水率变化时,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层的沉降、“中性点”位置和下拽力的变化。研究发现,摩擦端承桩“中性点”位置随桩周土含水率、堆载等级的变化而变化,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土层的下陷量较大,致桩体沉降量也大,故“中性点”的位置会有所上升;随着桩周土堆载的增大,桩周土对桩侧的下拽力也增大,桩体进一步下陷,使桩土相对位移反而减少,“中性点”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