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香港的土地资源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这是香港土地利用的决定因素。本文在概述香港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局限性之后,指出了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适当倾向,和‘97回归以后的条件下,解决其城乡土地利用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GIS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分析千岛湖镇1993~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力,揭示了千岛湖镇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以城镇及工矿用地的输入和林地的输出为主要特点;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和其它未利用地的转出面积超过转入面积,而园地、其它农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城镇及工矿用地则相反;自然因素、城镇化、农业结构调整、比较经济利益、交通条件和政策因素是引起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距一级干道的距离是最重要的自然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煤矿区 土地利用演化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准确、可靠地模拟和预测煤矿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矿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复垦措施的重要依据。考虑到元胞自动机模型(CA)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模拟和预测方面的优越性能,将CA模型引入了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模拟和预测。但矿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具有不同方式,使得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化存在阶段性的特点。因而利用CA模型对矿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就要求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转换规则,而传统CA模型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本文基于矿区生命周期理论,改进了传统CA模型,通过控制变量的引入,实现了元胞转换规则的动态获取和应用。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潞安矿区为研究区域,常村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模型对常村矿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成熟期和衰退期的预测。通过和传统CA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和矿区的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演化特点比较吻合。因此该模型能够提高矿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变模拟和预测的精度,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南部固原市河川乡为研究对象,利用DEM和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将微地貌类型划分为沟底地、台地、阳坡沟坡地、阴坡沟坡地、阳坡梁峁缓地、阳坡梁峁陡地、阴坡梁峁缓地和阴坡梁峁陡地,基于1982年、2002年、2008年、2015年土地利用图和微地貌类型图,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土地利用转移方式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微地貌分异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河川乡微地貌类型对其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影响,各地类有各自稳定的优势分布区域,土地利用转移方式和数量、土地利用程度也都表现出明显的微地貌分异,且土地利用变化微地貌分异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与人类活动影响程度有密切关系。土地利用变化的微地貌分异研究,弥补了单一地形因子在反映土地利用与地形关系上的局限性,为黄土丘陵区小尺度区域的土地利用与地形地貌关系问题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且研究结果可以为土地资源评价、规划以及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土地资源及其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宝音  包玉海 《地理科学》2000,20(5):478-482
系统分析内蒙古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协调合理、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并阐述其原因。在此基础上着重阐明内蒙古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和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研究的背景,任务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分析了当前土地利用研究的国际,国内背景,在此基础,总结了目前和今后土地利用研究的五大任务,即土地利用的实况调查及理论研究,土地利用分类与评价,土地利用图的编制,土地利用区划和规划,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最后提出了土地利用研究的6个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龙口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多期遥感数据,采用目视解译和人机交互计算机分类技术提取1984至2004年间龙口市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从土地利用总量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海岸区位效应等方面分析龙口市海岸带动态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龙口市海岸带一半以上的土地类型发生了变化,变化速度逐年增加,后期明显大于前期;转化方向上主要表现在耕地向园地的转化,其次是耕地、园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变化的区位特征是距海越近,海岸带特征地类的变化越明显,反之,距海越远,内陆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表现得越突出。  相似文献   

8.
徐州煤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召玲  杜培军  赵昕 《地理学报》2007,62(11):1204-1214
以3 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图像TM 为主要数据源, 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法进行监督分类, 获得1987-2003 年间徐州煤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数据。由此计算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多度和重要度指数等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指数模型, 定量分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① 建设用地和水体的面积均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 耕地呈现持续下降态势; 林地先减少后增加; 未利用地面积则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态势。② 在1987-2003 年间, 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都主要转向耕地。在1987-1994 年间, 水体主要向林地转移; 耕地主要转向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 林地主要转向耕地。在1994-2003 年间, 水体的转移比例很小; 耕地主要转向未利用地和林地; 林地主要转向水体。③ 在1987-2003 年间, 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剧烈程度很大, 并且其土地利用正处于一个衰退期。④ 在1987-1994 年间, 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分别是: 未利用地与耕地、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在1994-2003 年间, 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分别是: 耕地转化为未利用地、耕地转化为林地、未利用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9.
鲁西北地区土地资源条件与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从分析鲁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入手,讨论了该地区土地需求、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以及水土资源条件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本文还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实现土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CLUE-S模型应用进展与改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土地利用变化是景观生态学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CLUE-S模型可以全面考虑自然和人文因子,通过迭代方法综合空间分析和非空间分析,较好地模拟小尺度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空间性、竞争效率性等特点,已经在国内外多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形...  相似文献   

11.
香港的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朝辉 《热带地理》1997,17(2):149-156
香港地区地域狭小,地形崎岖,可利用地少,人口众多,用地紧张,但严谨的用地政策、规划用地和严格管地,使城镇有序,城乡结合协调,基础设施完善,做到合理用地,有效用地和高效用地,从而成为一座名副其实、整洁、美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粤港经济合作中的区域矛盾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丽丽  闫小培 《热带地理》2004,24(4):346-349,360
在分析粤港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特点基础上,剖析了新时期粤港经济合作中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因素.指出制定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展开全方位的产业经济合作,营造适宜的制度环境以及促进粤港文化整合等是新时期促进粤港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王茂春 《热带地理》1997,17(2):212-216
我国目前在政治上被分割成4个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1997年香港的回归,给海峡两岸的统一带来了新的机遇。应该利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海峡两岸联系中的特殊作用和台港粤闽的传统联系,通过发展粤闽两省的经济,缩小台港粤闽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密切台港粤闽的经济联系,先行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4.
香港港口的发展与粤港港口衔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群亮 《热带地理》1997,17(2):139-148
本文在宏观上论述了香港港口具有典型的山地溺谷湾形态特征和潮流强、波浪弱、泥沙淤积少的动力特性,指出过量的围海造地威胁天然良港的永续利用。文中从港口的历史发展阐明香港港口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根据货运量持续增长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快速增长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隐优和挑战、未来运输量增长的预测,讨论了香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新港址,提出屯门龙珠岛-青山电厂煤码头,赤Lie角新机场以东的大屿山岛北岸两处深水岸段作为新发  相似文献   

15.
香港与京九铁路及其沿线地区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舜赞 《地理学报》1998,53(2):157-165
本文在考察证研究的基础上,阐明香港的城市职能作用及其发展的需要,京九铁路建设的意义,及其沿线地区与香港发展经济联系的可能性,并对两地发展经济联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蔡人群 《地理学报》1989,44(1):77-85
珠海在坚持以工业为主的同时,不能忽视剖汇农业及其深度加工业的发展,旅游业在特区经济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与澳门的全面经济协作,建设共同使用的供水、供电、供气、机场、深水港、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并进一步台作开发地处珠澳边境的湾仔,符台积方利益,有利于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珠海特区可考虑易名为中山特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香港与大京九带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入手,将香港和京九沿线地区纳入统一的协作框架内,提出了香港同大京九带横向联合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8.
香港地区晚第四纪环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镇国  陈特固 《热带地理》1997,17(2):157-163
香港的“潜在”植物区系及顶极植被与爪哇及印度相似。香港的红树林组成逊于海南但胜于闽南。Q3^2海相层中有现今仅见于海南的陆均松和海松。Q4海相层中有红茄冬、角果木、榄李,而现今仅见榄李。中全新世香港有海滩岩发育。上述现象表明香港属于热带北部,历史上热带性比今更强。香港及邻近海域11个剖面揭示Q3^1以来有3个海相层,经历3次重大的海陆变迁。据验潮记录,近三四十年海平面上升率为1.64±0.25mm  相似文献   

19.
广州近,现代史迹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文君 《热带地理》1996,16(2):183-190
近、现代史迹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降主要标志,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阐明了近、现代史迹旅游资源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突出地位,提出高起点,系列化重点开发干史迹专题景区,构建广州“近,现代史迹旅游中心”,把广州旅游业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将广州建成“亚太地区国际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20.
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特征对于新时期大湾区的创新化发展转型至关重要。论文通过构建包括技术创新、知识生产、创新资本3个维度的协同创新测度指标体系,基于城市群流空间网络构建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性研究了多创新维度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流空间结构呈现出显著的极化特征,且随着时间推移,极化效应不断强化,深圳、香港、广州在创新流空间网络中占据绝对核心地位;(2)多维度创新流要素网络结构呈现出显著差异性,技术创新与创新资本维度中,香港、深圳占据了城市群网络的核心,知识生产维度的核心城市则是广州与香港,广州在各维度网络中均扮演了重要的“枢纽型”城市角色,深圳在各维度网络中的创新层级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增长;(3)综合多维度指标的测度结果显示,香港与深圳分别是早期与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网络的核心,当前大湾区整体呈现为穗深港三核心并立的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研究可为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